第249章 神武軍

第249章 神武軍

楚王負芻果然像項燕說的那樣已被嚇破膽了。

人往往就是這樣,呆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裡不到最後關頭不會願意改變。

楚王負芻也不例外。

他拒絕離開壽春有昌平君下套的原因,但也有他自身原因:楚王對壽春熟悉,熟悉的地方天生就有安全感。

那什麼遷都洞庭,甚至還要去百越避戰……鬼知道要吃什麼苦?

於是楚王負芻儘管心裡知道聯合各族進攻秦軍補給線希望十分渺茫,但他還是願意一試。

直到秦軍將壽春團團圍困時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若秦軍一直這樣包圍下去,一年、兩年、三年……他豈不是要在這城裡餓死?

這其間楚王負芻也到城頭上去看了兩回。

卻見下方秦軍士氣高昂、殺氣騰騰,楚王負芻心下就更是後悔不迭,暗道早知如此就要聽項燕的遷都了,再不濟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等死。

這時下人就給楚王負芻送來一封信,道:

“大王,上將軍密信。”

楚王負芻趕忙打開。

信中先是說昌平君雖盡力遊說但各族皆不願出兵,又說爲今之計就只有裡應外合自城北突圍而出,不知大王可願出城?

楚王負芻不由大喜,馬上就飛鴿傳書出去表示願出城並詢問詳細計劃。

突圍時間就定在三日後深夜子時。

之所以定在子時,是因爲此時大多秦軍兵士已熟睡。

另外在夜裡淮河水位下降也沒有多少人會注意。

再者就是在黑夜中秦軍想要重修浮橋更困難,於是楚軍夾擊大梁軍的時間更充分。

作戰計劃很簡單,對於城內的楚軍來說,只需要在淮河斷流時從三個城門攻出包抄大梁軍便可。

甚至如何出城項燕都有安排:

讓兵士在城門處準備大量“草包泥”。

所謂的“草包泥”就是古人用於築壩的沙袋。

只等夜裡淮水斷流之後,令兵士帶“草包泥”出城填河並鋪設成一條攔河之路。

接着兵士先行出城與項燕主力夾擊大梁軍,都城護衛軍則掩護楚王出城與項燕主力匯合。

所有的安排都十分完美,如果按這計劃實施的話,沈兵及其大梁軍或許還真會被一鍋端了。

畢竟那可是十餘萬楚軍,且沈兵一行還無險可守。

如果說沈兵有什麼“險”可守的話,那就是用木柵製出的城寨。

但這城寨根本擋不住楚軍投石機的進攻。

另一方面楊端和及其大軍又會被斷流的淮河擋在對面……其實並不會被擋在對面,楊端和的軍隊還是可以增援淮北。

但援兵卻要下河牀然後踩着於泥過河,這麼做不僅速度慢還很容易被項燕及出城作戰的楚軍以投石機封鎖。

到時能成功增援淮北的兵力只怕是杯水車薪。

是時沈兵正在重新組建神武軍。

神武軍自上次汝陰一戰後傷亡慘重,全軍只剩下一千兩百餘人且校尉陳端也戰死。

這一千餘人需要重新整頓編制不說,還需要補充兵力保持戰鬥力。

之所以在這時重組,是因爲楊端和及沈兵都認爲這次圍城戰是長期的。

因爲不難想像,楚王負芻敢留在城內必是有充足的糧草。

他們甚至在秦軍趕到之前還趕出了一批百姓……這些百姓大多是老弱,老弱在城內只會消耗糧食,而年輕力壯的百姓留在城內就有可能成爲兵源和勞力。

於是要想壽春糧盡城破少說也要圍個一年、兩年的。

楊端和也不急,反正把楚王這麼圍着楚國也就名存實亡了。

既然來日方長,秦軍自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沈兵打算將神武軍擴編爲一支五千人的騎軍。

這回就不需要這支騎軍又會水戰又會騎射了……之前之所以要求黑甲軍兩者皆會爲的就是滅楚。

有句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沈兵想的比較遠。

楚國要是滅了,那燕國、代國、甚至齊國都不值一提,統一中原也就沒什麼難度。

接下來就是北方匈奴的問題,也就是沈兵要面對的很可能就是匈奴。

對匈奴用什麼戰術呢?

像蒙恬一樣動用大量民力將各國長城連成一片?

這或許有用,因爲秦之後許多朝代都是加固、延長秦長城以阻止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

雖然還是沒擋住的情況,但對中原的安定和盛世功不可沒。

不過沈兵認爲修築長城不必急於一時可以慢慢來,像嬴政那樣大量徵用百姓勞民傷財……於是就成了秦滅亡的誘因之一。

如果修築長城不急於一時,就必須找到另一個有效的、可行的打敗匈奴的方法。

無需多想,當然是以騎克騎。

而且還必須是騎射,也就是名副其實的騎兵而不是馬背上的步兵。

神武軍就必須是這樣一支騎兵。

這需要時間訓練,所以沈兵必須想在前面。

兵源倒是很多,在楊端和的支持下他置下的騎兵任由沈兵挑選。

沈兵不由大喜過望,他甚至都覺得這有些不切實際……要知道這些騎兵可都是跟隨楊端和多年的老部下,有許多是參加過秦趙大戰,甚至還有趙國投降來的原北地精騎。

秦趙大戰那是怎麼回事就不用說了,趙國騎兵聞名於天下,能與它作戰就算沒有勝過也在其戰術下磨練出了經驗。

北地精騎就更是長年與匈奴作戰甚至將匈奴也能打趴下的精銳。

如今楊端和居然願意將這些老兵送給沈兵?

這可是個大人情。

沈兵當然不知道,楊端和這是在爲他的將來作打算:

現在給沈兵更多的幫助,將來沈兵上位後……

所以薑還是老的辣,沈兵雖然知道如何對付敵人爲將來做準備,但對於這些內部的人情事故卻是個愣頭青。

於是一支五千人的神武軍很快就組建起來了,並且就在壽春城下訓練騎射。

不過沈兵在訓練時卻發現壽春城頭有些不正常。

這兩日城頭的兵士突然多了起來,而且還有人探頭探腦的往城下的淮河張望……

那是楚軍在估計淮河需要多少“草泥包”纔夠填出一條路。

(本章完)

第286章 難題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54章 休整第162章 鋸子第508章 霍木桑第503章 選擇第167章 良商第46章 不世功勳第365章 原料第107章 合縱第140章 楚軍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337章 發展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402章 勸降第232章 補給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52章 李牧亡第159章 希望第271章 敵人第261章 勞力第166章 錢第329章 訓練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241章 援軍第381章 交易第59章 工師第288章 請降第239章 奸細第501章 炮戰第21章 火力封鎖第297章 牀弩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12章 身卑力微第530章 茲陽第285章 議和第325章 騎軍第142章 大水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11章 上坡下坡第504章 援軍第501章 炮戰第97章 狼來了第55章 伐木第538章 君臣不和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16章 截殺第502章 騎戰第310章 遷民第165章 騎射第483章 汗血馬第77章 脂膏第71章 落幕第65章 厚禮第82章 許應第543章 楊婷第504章 援軍第534章 馬店第487章 賜婚第23章 劓刑第221章 回師第377章 誤會第114章 首級第36章 暗箭難防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1章 福禍相倚第89章 以農治國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323章 利潤第437章 人心第503章 選擇第77章 脂膏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300章 牀弩兵第150章 使節第283章 仁君第184章 包圍第37章 借刀殺人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433章 復國第40章 阻敵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146章 配給制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91章 代田法第22章 一雪前恥第9章 矛盾第28章 能人第239章 奸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