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原料
技術的擴散,沈兵是早就想到了。
從古至今任何批量運用的技術都是無法嚴格保密,就算是近現代的高新技術也是如此,時間一長總會讓別人學去。
當然,這其中也有總是學不會的國家。
其學不會不是因爲不夠聰明也不是沒有條件,而是因其整個民族普遍存在好高鶩遠、眼高手低的特性把步子邁大了:
步槍還造不清楚就想自產五代機,基礎工業還沒搞明白就忙着生產坦克、航母。
結果就是把別國先進的零件和技術買來拼着拼着成一個東西,三十年磨一劍出來時發現已落後了。
這東西其實有個規律,越是現代化的東西就越講究工業基礎和技術積累。
沒有工業基礎,生產某些產品時就會發現這螺絲不合格,那功率不夠大,於是只能買。
沒有技術積累也類似,發現這也不會那也有問題,只能請國外專家幫忙。
結果不管造什麼都貴得離譜還因爲各國零件整合在一起全身都是毛病。
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儲備那就是兩回事了,不管什麼玩意,拆吧拆吧就能短時間山寨出來,既便宜又好用,功能還比原產的多。
沈兵在這時代把東西發明出來是有思想覺悟的。
也就是隻能儘量拉長技術擴散的時間而無法阻止。
沈兵沒想到的是……
原先他以爲紡織技術之類的應該會更快的擴散至中原。
原因很簡單,中原是自己人,誰要是想來北地偷學技術根本不需要像匈奴那用家人爲質。
甚至秦人要是當奸細被抓了都無法治罪……此時的秦律可沒有什麼《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商業機密。
另一方面,就是在北地工作的這些工匠都是自由的工匠,他們隨時可以不幹也可以離開北地,接着就會把技術帶到中原各地擴散開。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這次行到泰山的路上,沈兵發現水車是多了,但大多都還處在原始舂米階段。
紡織作坊幾乎沒有,更別提火藥。
沈兵猜,紡織作坊或許是因爲手工業者抗拒的原因:若大批量紡織作坊出現,就意味着以紡布爲生的手工業者全都要失業,所以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
火藥則是因爲中原內部已沒有戰爭需求。
沒有戰爭需求還發展火藥做什麼呢?
也許就是製成爆竹炸個響樂呵一下了。
同時嬴政也不希望火藥的製作在百姓中大規模擴散。
他便是連百姓手中有金屬、有錢都擔心其會造反,要把金屬和有錢人全集中到咸陽,又哪裡會肯讓百姓制火藥。
北地需要制火藥那是因爲要用於戰爭抵抗匈奴。
而匈奴面對裝備有“霹靂火球”的秦軍卻有生死存亡的壓力,有很迫切的偷學的動力。
於是就出現此時詭異的一幕:
北地的技術不是往中原方向而是匈奴方向擴散。
沈兵只能一面命令王賁徹察奸細,其中尤其是火藥作坊,另一面就帶着扶蘇匆匆往回趕……
原本沈兵還打算在中原各地“招商引資”一番。
畢竟此時的北地需要一批有經驗能起帶頭作用的作商人。
雲畋需要在北地統籌大局,不可能親自帶着商隊開往西域做買賣。
不過既然時間這麼緊迫那就再說了,而且這也算不上什麼大事。
因爲商人的嗅覺總是最敏感的,有一天北地經商能有數十倍的利潤,沈兵相信到時不用他“招商”,各地商人都會自覺的蜂涌進北地。
日夜兼程十餘天趕回九原。
正如之前所方,九原因礦物豐富且地理位置居中,是北地軍工生產的重心,火藥、新鐵作坊都集中在這裡。
王賁皺着眉頭向沈兵報告道:
“大將軍,火藥製法或已泄漏與匈奴知曉了。”
“匈奴手段了得,已有幾名奸細在我等排查之前逃走。”
“且這些奸細在火藥作坊務工已有些日子。”
沈兵無奈的點了點頭,他最關心的還是火藥。
因爲冶鐵匈奴沒有基礎,紡織也沒條件……這其中尤其是紡織,那得學會種植苧麻。
如果匈奴學會種東西了,那還能叫遊牧民族嗎?
那不就被田地綁在一個地方了嗎?
而且光、熱、水、土、地合適種植嗎?
但火藥就不一樣了,這東西可以直接用於戰場成級數的提高戰鬥力,匈奴一直都在想方設法做到這一點,當然會克服困難實現。
沈兵不知道的是,此時冒頓正在爲制火藥發愁。
他是得到了火藥的製法和配方沒錯,甚至奸細還帶了些原料展示在冒頓面前。
然而,冒頓卻被那些原料給晃了眼。
那什麼硝石、硫磺、桐油、乾漆、麻茹……
冒頓連聽都沒聽過這些東西,哪裡又會知道怎麼獲得?
不只是冒頓不懂,放眼整個匈奴都沒幾個人會懂……遊牧民族以放牧爲生,根本不需要知道作物生長規律,當然也不會去了解土質、礦物,更不需要研究氣候、天文,於是在知識與發現方面比農耕民族要簣乏得多。
此時突然面對這些硝石之類的東西,在冒頓眼裡這些不就是土嗎?
硝石就是白色的土。
硫磺是黃色的土。
木炭是黑色的土。
這些土混在一塊就能成火藥?
來,我帳蓬下挖些土來試試……
解釋了老半天,冒頓才明白這些“土”可不是簡單的顏色會對就可以,而是要開礦挖出來的。
可這一望無際的草原到哪尋找這些礦去?
其實蒙古高原是礦產資源極爲豐富的地方,許多礦探明的儲量居亞洲首位。
但那是在現代擁有先進探礦設備時的情況,此時的匈奴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瞭解,只怕除了它會長草、長樹能養活牛羊之外就是一片空白了。
冒頓自言自語的說道:
“這該如何是好?”
“若只知製法卻沒有原料,豈非還是受制於中原?”
想了想,冒頓就咬牙下令道:
“先用牛羊毛皮換取原料。”
“再命人探礦,能探到多少便是多少!”
這探礦是用什麼人就不用說了,自然是被俘虜的秦人。
甚至冒頓還決定派人偷偷南下進入中原,然後花重金請採礦工匠北上到草原探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