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回 劉麗川興兵上海城 曾國華死節三河鎮

曾國藩奏出在籍終制之折,正在料理竹亭封翁的葬事。一天奉到批折,不允所請,並且催促假滿回營視事,曾國藩哪裡就肯遵旨辦理。五月裡葬過竹亭封翁,六月又上一折,仍舊瀝請終制。批迴之折,仍不允請,且有移孝作忠之語。曾國藩到了九月,因見江西軍務漸有起色,復又委委曲曲的奏上一本。說他父亡至今,方寸猶亂,就是勉強遵旨回營,對軍務也難盡心調度,與其遺誤於後,不如聲明在前。朝廷見他說得十分懇切,方纔允准;並命將曾國荃的吉字一軍,交與旗人文翼和陳-人分統。曾國華的統領職務,交與王鑫代統。

王鑫本爲曾國藩一手提拔之人。對於作戰計劃,頗有一點特別長處,廣昌一役,倒也大打幾次勝仗。不防駐紮樂安的敵軍,率了大隊,回竄吉安,官兵寡不敵衆,周鳳山的一軍,首先潰敗,於是王鑫、劉騰鴻的兩軍,不能立足,兩人一同陣亡。那時江西巡撫,又擢旗人耆齡署理。耆撫臺因見連喪湘軍幾員健將,派人面請曾國藩以國事爲重,請他命他兄弟曾國荃,擔任總統一職,以救江西生靈。曾國藩也念國事方艱,便命曾國荃速行就任。曾國荃方始進駐吉安,仍以他那吉字一軍,做他坐營。

沒有多久,忠王李秀成已命賴漢英、洪宣嬌、陳玉成、馮兆炳四個,各率精兵一二十萬,合計五六十萬之衆,從那饒州、撫州兩路,直趨吉安。曾國荃親打頭陣,即於咸豐七年十二月中旬,首先克復臨江府城。同時楊載福、張運蘭、王開化、趙文羣等人,先後殺退賴漢英、洪宣嬌、陳玉成、馮兆炳等等的四路人馬。賴洪陳馮四人,因見江西不能立足,即向浙江竄去。

此時左宗棠因丁內艱,已回原籍守制。咸豐皇帝只得親自書寫一道廷寄,飛遞曾國藩那裡,命他馳驛浙江,督辦軍務。曾國藩到此,只好墨敬尤鄭即日治裝,先到長沙,奏報起程日期。又由武昌經過九江,直達南昌。救援浙江的一切軍隊,都集河口鎮上。彭玉麟聽得曾國藩到了南昌,親從湖口前去迎接。曾國藩僅在湖口小住幾天,八月下旬,即到河口大營。又因駐守福建的敵軍陳開、李世賢、陳國瑞、苗沛霖、李昭壽各帶重兵,進陷廣豐、玉山兩縣;江西又極緊張。曾國藩指揮各路人馬,與敵作戰,未能馳往浙江。後接安徽巡撫李續賓的公文,也要曾國藩前去相助。曾國藩只得命國華兼程前往。曾國華去了未久,又接李鴻章、劉秉璋二人的公文,都說情願各率大隊淮軍,去克江蘇。曾國藩知道李鴻章手下,有那劉銘傳、程學啓;劉秉璋手下有那徐春榮,同弟徐春臺,都很可靠。當即迴文允諾。

那時各處的統兵大員,不下二三十路,同時並舉的很多。不才只有一枝禿筆,一時忙不過來,只好先從緊要的一路敘起。

現在先講李鴻章、劉秉璋兩個淮軍首領。當時各接曾國藩的迴文之後,先行會合一起,再向上海方面進發。原來上海地方,乃是中西人們薈萃之處,商賈雲集,財源富厚。天皇見了早已眼紅。從前錢江未走的時候,常常地逼着錢江派人去取上海。錢江生怕惹起外人交涉,反爲清廷藉口,所以一直並未派兵。及至錢江走後,忠王李秀成接掌兵權,天皇又命李秀成派人,進取上海。李秀成要順天皇之意,只好遵旨辦理。但是他也知道錢江的意思,所以只主計取,不主力敵。

當下即令他的心腹,粵人劉麗川,潛往上海,運動華商舉事。成則自然有益,敗則無關他們。劉麗川到了上海,又約一個福建朋友,名叫陳連的和他共事。陳連在申已久,即將滿清政府,如何如何不好,天國政府,如何如何好法,暗中講給人聽。沒有幾時,上海地方的人士,無不知道此事。誰知舉義的主體人物,尚未得着一個,反被上海道臺吳建章知道其事,馬上奔到江督何桂清那裡獻功。

那時何桂清尚駐常州,雖然只與幕僚等人,飲酒賦詩,作他的名士生涯,到底上海是他屬境。聽到這個消息,何如不嚇。於是一面出上一張極嚴厲的告示;一面移知向榮,要他派兵去到上海捕捉劉麗川、陳連二人,向榮接到公文,也知上海不是作戰之地,不肯發兵。何桂清大怒之下,暗暗奏上一本,擬清朝旨斥退向榮。幸虧朝廷知道向榮爲人,老謀深算不是輕舉妄動之輩,只將原折發給向榮去看,命他加意防範而已。

向榮接到此旨,倒還不甚麼樣,卻把那副欽差張國樑,氣得三尸暴躁,七孔生煙起來。立即奔到向榮那兒,對着向榮厲聲說道:“姓何的身居兩江總督。問他自從到任以來,究竟作過那件事情。我同老帥兩個,雖然沒有即破南京,這兩年來,大小也打上一二百仗的了。不是我和老帥把守這個丹陽,恐怕姓何的早已不能駐札江蘇之地了呢。”

原來那時江蘇省垣,已爲天國所得。守將汪大成,日日夜夜的,只想衝擊向氏大營,就好和南京地方連成一片。只因向榮既能調度軍機,張國樑復能衝鋒陷陣,所以一座大營,竟把蘇州、南京兩處隔斷。

平心而論,向張二人之功,似也不可埋沒。張國樑的在向榮面前大發脾氣,也是應該。當時,向榮雖也怪着何桂清不是督撫之材,既爲朝廷放來,不好把他怎樣。心裡卻已打定主意,預備上海失守,好教何桂清爲難爲難。便和張國樑悄悄的耳語一會,張國樑方纔含怒而去。

向榮這邊,既然不肯派兵,汪大成那邊,居然派了一支隊伍,幫助劉麗川行事。劉麗川本在深恨上海吳建章是個漢奸,一見汪大成派了隊伍給他,他就打聽得八月二十七的那天,上海城內凡是清官,都要前往孔聖廟中上祭,即命所有隊伍,統統扮做平民,各攜軍械,暗伏聖廟兩邊,以便那天戕官起事。及到那天,江督何桂清,可巧有事來到上海;既到上海,不能不去主祭。劉麗川、陳連二人,一聽此信,自然更加歡喜。一等江督何桂清、上海道吳建章、上海縣袁梓材等等,正在衣冠楚楚,一同上祭的時候,馬上一聲發喊,殺了進去。當下附和的民衆,也是不少。只把那位何桂清,第一個嚇得屁滾尿流。上海道吳建章、上海縣袁梓材兩個,膽子較大,還在口裡打着官腔,大喊拿人。後來瞧見他們手下的差役,反而前去幫助劉麗川那邊居多,方知大事不妙,不是官鹹可以嚇得退的,只好保護着兩江總督,先行逃走。

劉陳二人,如何肯放他們幾個!當下又是大吼一聲,一齊追了上去。何桂清因爲老天派他後來要受清廷正法之罪,此時只好讓他當場逃脫。倘若竟被劉麗川等人拿住,將他殺害,豈非反而成全他得着殉國的好名聲了麼?於是何桂清逃回常州,袁梓材逃回上海縣衙;吳建章吳觀察最爲劉麗川、陳連二人所恨,當場竟被二人捉下。照劉麗川之意,當場就要結果吳建章的性命。後來還是汪大成派去一位隊長,主張將他留下性命,以便去易清國城池。劉麗川聽說,也以爲然,始把吳建章看守起來。

那些上海的民衆,都說劉麗川、陳連二人,爲祖國復仇,使人可敬。大家都去勸他一不做二不休,只有先據城池,以作立足之點。不然,若被何桂清那邊的大軍一到,二位就難倖免了呢。劉陳二人,自然贊成此議。忙又率領隊伍,以及幾千民衆,立刻殺到上海縣衙,逼着袁梓材獻出印信,準他投順天國。

哪知那個袁梓材卻是一位書生,不知甚麼利害,到了此時,還在口中大罵道:“本縣世受國恩,曾中兩榜進士,十年寒窗,方纔博得這個上海縣官,如何肯投你們這班無父無君的叛逆。”

劉陳二人,當場眼睜睜的被罵,怎能忍受,立刻把手向那隊伍一揮道:“快快殺了這個漢賊好辦別事。”大衆聽說,一齊動手,早把這一位清朝的兩榜進士、上海縣官袁梓材袁大令其人,頃刻之間,剁成一個肉餅。

劉麗川、陳連二人,既據縣衙,急又分出隊伍,去守四城。尚未佈置妥當,駐滬的美國領事馬遐氏,忽去向劉麗川要求保釋吳建章。又說吳建章雖然反抗天國,卻是政治犯,外人應該保護的。劉麗川聽說,甚爲不悅,當場就駁馬遐氏道:“此人乃是我們敵人,軍中俘虜,只有軍法從事。況且貴大總統,自從和我們天國通員以來,彼此已有交誼,怎麼貴領事竟向我們保釋俘虜起來。”

馬遐氏聽說,無言可辯,只好退去。不過又去暗中設法,買通看守吳建章之人,吳建章竟得逃入馬遐氏的領事館中。不久又逃到常州。

何桂清恐怕清廷見責,只得撥給吳建章一千兵士,命他規復上海。吳建章雖然領兵,如何敢去攻打上海,只好駐紮儀徵,算在相持罷了。

劉麗川也知吳建章無力去攻上海,便將經過事實,稟知李秀成那裡。李秀成忽見上海竟爲天國所有,不禁大喜,一面重賞劉麗川、陳連二人,並令小心把守城池,一面派兵收復江蘇各處小縣。劉麗川奉命之下,認爲清國官場,都是和吳建章、袁梓材一般人物,未免有些驕氣。以致沒有幾時,覆被李鴻章、劉秉璋兩路人馬,奪了過去。

因爲李鴻章這人,平時歡喜看看西洋的歷史書籍,知道他們的炮火厲害,便想一到上海,先練外國人統帶的洋槍隊,以制敵人。便在路上,即將此意,去和劉秉璋商酌。劉秉璋忙笑答道:“兄弟每事不肯自己作主,非得問過我這門人徐某。”

李鴻章聽了大笑起來道:“仲良,你未免太覺忠厚老實了。”

李鴻章說着不與劉秉璋再說,便自己作主,吩咐劉秉璋的左右道:“這末快將徐參贊請來。”

左右奉命去後好久,劉秉璋尚在自語道:“這樣最好,就讓他來替我作主。”

李鴻章笑上一笑道“如此說來,你若沒有這位貴高足,你又怎樣?”

劉秉璋也大笑道:“不過仍去做我翰林,或竟回家去吃老米飯去。”劉秉璋說話未完,即指着外邊道:“你來你來。快快替我出個主意。”

李鴻章站起往外一看,只見徐公已經飄然而入。李鴻章忙請徐公坐下,即將他想去到上海,先練外國人統帶洋槍隊的意思,說給徐公聽了。

徐公想上一想道:“照晚生之意,殊可不必。因爲太平天國方面,雖在和清朝爭奪天下;他的宗旨,確極正大,誰也不能說他不是。不過手下的那班悍將狼兵,一破城池,就是奸焚殺掠,這便是大大的不是。話雖如此,我們國內的戰事,只好視作一家人的兄弟爭吵,似乎不必請教外人。”徐公說到這裡,更加將他的聲音放重了一些。繼續說道:“從前吳三桂的前車可鑑呢。”

李鴻章聽說,忙又辯說:“洋人文明,頗講公理,何致步那吳三桂的後塵。”

徐公又說道:“就算不步吳三桂的後塵,這些洋槍大炮,未免多傷生命。公豈不知這班兵士,每月僅吃幾兩銀子的餉銀。戰勝的犒賞,每人也不過派到幾兩銀子。一經戰敗,屍骨即填溝壑。古人所說那句:仁不掌兵義不掌財的說話,只可說在三代以前,不可說在三代以後。況且同時還有那句:殺一不仁而得天下,吾不爲也之語。晚生總以炮火太覺殘忍。”

李鴻章聽到此地,知道徐公乃是劉秉璋的靈魂。一見靈魂不甚贊成此舉,那個軀殼,當然也不贊同的了。當下暗打一個主意,即向徐公拱拱手道:“兄弟正爲此舉,是否可行,來與你們貴師生二位商酌。此刻杏翁既不贊成此舉,我們將來再談吧。”說着便即告退。

劉秉璋卻在一旁,不知李鴻章之意,還在叫着李鴻章的名字道:“少荃,這件事情,關係匪小。我們準定從長商議吧。”

那知劉秉璋的說話未完,李鴻章早已走得不知去向。

劉秉璋始問他的這位門人道:“少荃乃是一位奇才,你怎麼反對他的計策。”

徐公微笑道:“門人的意見,已經表示他聽。既來商量,當然要得我們這邊同意的。門生此刻料定李公必定不肯放棄他的主張,不久就有公文前來,要和我們分道揚鑣的了。”劉秉璋聽了大驚道:“如此怎麼好呢?”

徐公道:“沒有甚麼道理,就是各幹各的也好。”劉秉璋忙又說道:“這末你何不卜卜文王卦呢?”

徐公笑着搖頭道:“門生偶爾卜卦,無非得它一點先機而已,哪能事事卜卦。”

劉秉璋聽了,連連點頭稱是道:“不錯不錯。殺一不仁的說話,本是武王的事情。文王本是武王之父,豈有贊成用那炮火之理乎!”

誰知沒有幾天,果接李鴻章的公事。說是彼此意見相左,不便合在一起行軍,敝軍自赴上海練那洋槍隊云云。

劉秉璋便問徐公怎樣辦。徐公道:“復他一道移文,準定各自進兵。”劉秉璋甚以爲然。

後來李鴻章果然走到上海,用了幾個洋人,統帶手槍隊。上海被他克復,竟得署理江蘇巡撫。

當時的劉秉璋既與李鴻章分道而行,他便進兵皖境,仍由徐公調度,一連打上幾個勝仗。

天國方面深怕的安慶有失,急命四眼狗英王陳玉成遙領安徽。陳玉成便派他的大將,顧王吳汝孝率領五萬老萬營的人馬,扼守舒城。老萬營乃是廣西起義之軍,世人稱爲老長毛的。人既饒勇精幹,見陣又多,因此老萬營的兵士,一個可以抵百。他們一到舒城,天國方面的軍威又是一振。

皖撫李續賓急與部將曾國華、劉錦堂、鄒玉堂、趙國棟等人商議道:“敵軍既派重兵扼守舒城,我們只好撤圍廬州,以待援兵如何?”

大家都說:“只好如此。”

李續賓便下一命令,着即緩緩退行以養兵力。顧王吳汝孝忽見李續賓撤圍而去,不知是何計策,不敢追趕。李續賓約行五十餘里,已抵三河鎮上,因見天色已晚,下令紮營。大家正吃晚膳之際,忽據探子報到,說是四眼狗陳玉成,忽把他的大營,移駐金牛堡地方。

李續賓急把手中的飯碗一放,對着衆將道:“我們何不就在今天晚上,去劫四眼狗的大營,以作先發制人之計。”大家聽說,無不鼓掌稱善,只有曾國華一個人,仍在自顧自的吃飯。

李續賓一見曾國華似有不甚贊成之意,忙問道:“溫甫當此生死關頭,怎麼這般冷冷。”

曾國華見問,方始放下飯碗道:“你在問我意思麼?我也不過想留這個腦袋,再在世上吃幾年飯而已。”

李續賓一驚道:“溫甫何故說此忿話。”

曾國華道:“卑職自從跟隨大帥以來,那一場戰事,落在人後。既來爲國出力,戰死本是應該。不過家兄曾經告誡過的,死有泰山鴻毛之分。今夜如去劫營,彷彿以蛾撲火,萬難倖免。”

李續賓接口道:“這是溫甫太把這隻四眼狗看重了。我們前去劫營,頂多空走一趟,決不會吃敗仗的。”

曾國華知道拗不過他這上司,只好允諾。李續賓方始大喜,忙忙下了一令,三更造飯,五更進兵,不得有誤,違者軍法從事。一到五鼓,李續賓又命三軍,人銜枚,馬勒口,就此殺奔金牛堡上,去撲陳玉成的坐營。

哪知陳玉成本是一員戰將。這天白天,因見天有大霧,恐怕有人前去劫營。他就急下一令,趕快殺到三河鎮上,好教官兵不防。所以陳玉成竟和李續賓的軍隊,走了岔路。陳玉成對於安徽地界,又極熟悉,於是竟被他抄到李續賓的後面。那時李續賓的軍隊,還離三河未遠。一聽後面忽有喊殺之聲,始知反而中了敵人之計。慌忙下令,前隊改後隊,後隊改作前隊,趕緊殺了回來。

衆將因有大霧,人人都有難色。曾國華到了此時,陡的睜大雙眼,對着衆將發話道:“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有生。

諸君若不拚力殺賊,這是難免全軍覆沒的了。”

衆將聽說,只好殺奔上前。走未幾步,正與陳玉成的大隊相遇。原來陳玉成的隊伍,平生未曾敗過一次。只有在那二郎河地方,曾與曾國華的軍隊,戰過一場,吃過一個敗仗,所以一見有了曾國華的旗號在內,要報舊仇,自然不要命的直撲上來。幸虧李續賓手下,除了曾國華之外,其餘也是一班戰將;雙方這場大戰,可稱空前之舉。不防李秀成又命李昭壽、苗沛霖兩路人馬,沿着白石山而進,來作陳玉成的後援。一聽前邊已有大戰,即向官軍的後路抄去。如此一來,李續賓的軍隊,頓時圍在覈心。正是:

一門忠義諸人贊

蓋世英雄一命休

不知李續賓與衆將有無性命之憂,且閱下文。

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四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後輩含糊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七五回 述邊情堪爲往事師 解奇渴痛飲仇人血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九七回 公誼私情彭公護命婦 雪膚花貌錢氏受官刑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三六回 論人材詳述文王卦 練偵探私抄敵國書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二一回 任水師保全湘省 遵秘計攻克嶽州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五回 奸商躉鴉片幕府求情 戰艇中魚雷軍門殉難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六五回 張之萬夢作斬妖官 彭雪琴僞扮城隍像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四六回 第洪宣嬌靦顏求媚藥 溫樹德獻計聽空壇第八六回 請王命衆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三九回 劉麗川興兵上海城 曾國華死節三河鎮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將領心 侵伊犁坐獲漁翁利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八一回 囚全權俄人起交涉 換公事幕友壞良心第七三回 醫產婦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三回 分屍飲血神勇堪驚 鬥角鉤心聖衷可測第七一回 飛章北闕存歿沐天恩 剪燭西窗賓東論茶務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九七回 公誼私情彭公護命婦 雪膚花貌錢氏受官刑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七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十六回 曾國藩單求郭意誠 洪宣嬌擬殉蕭朝貴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四一回 惟我稱尊墜入僧王計 予人以善低哦勝保詩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十五回 創營制分封舉義人 練鄉團始述更名事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五七回 縣屬盡淪亡禍由二賊 省垣重失陷恨飲三忠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六十回 招涼珠能保屍體 熱心吏爲述案情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無可責老父責嬌兒第九七回 公誼私情彭公護命婦 雪膚花貌錢氏受官刑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四七回 踹敵營將門有子 得怪夢溫氏成神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二四回 李金鳳代父復仇 彭玉麟尋師問難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四三回 老家人捨身救主 章文案謅謊成真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九四回 抱病臣特旨賜人蔘 強項令當場罵鳥蛋第九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諡文襄 彭氏遇仙誠心問死日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九八回 皁隸獻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護衛火神一尊第七回 弄玄虛兩蛇入穴 辦團練雙鳳來朝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六九回 將計就計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