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互算計

次日凌晨,伴隨着連綿不絕的鐘聲,所有秦國大臣陸陸續續來到咸陽殿上。

待衆人到齊後,嬴政離開身下的王座,站起身來對着滿朝文武說道:“五年來,我大秦虎狼之師已連下韓、趙、燕、魏四國。眼下燕王喜苟存於遼東,趙王嘉殘喘於代地,此二者不足爲慮。眼下最重要的是全力應付最後兩個大國,齊國和楚國。今日所議者不過兩事,其一伐楚伐齊,孰先孰後?其二對楚對齊,各需多少兵力?”

事關重大,衆人都在深思熟慮,諾大的咸陽殿頓時安靜下來。

嬴政見狀,對着臺下的王翦問道:“不知王老將軍有何見解?”

王翦拱手道:“老臣只不過是大王手中的一把利劍,自然是大王指哪老臣打哪。至於到底是伐楚還是伐齊,大王座下這麼多賢臣,哪裡輪得到老臣爲大王支招!”

嬴政擡手虛點王翦幾下,對坐在王翦身邊的王賁說道:“你可不要像王老將軍一樣藏拙啊!”

王賁見秦王點名,起身道:“依末將之見當先伐楚!楚國若定,齊國或可不戰而下!”

嬴政聞言正要說話,看到一旁的蒙恬面有異色,不由開口說道:“蒙恬你面有異色可是有什麼不同的見解?”

蒙恬聽罷拱手道:“蒙恬之見與王賁大同小異。蒙恬以爲亦當先征伐楚國,楚國若定,天下可安。不過滅楚之戰,仍需提防齊國暗中援助楚國。當年樂乘一舉攻下齊國七十餘城,田單死守即墨。楚國一直暗中支援田單,否則田單即便是以火牛陣大破燕軍也不可能復國成功。此乃救亡大恩,齊國君臣斷不敢忘。因此,如果楚國臨難,齊國不可能無動於衷。故此,理當給予防範。”

嬴政聞言笑道,“不錯不錯,依你今日之所言,當可出征爲將了!”

嬴政心中早有決斷,此次大朝會之所以將此事拿出來議論就是想要看看羣臣有什麼不同意見。此刻見二人都贊同先伐楚,嬴政心中大定,直接看向坐在最前列的尉繚,“國尉以爲如何?”

“老臣以爲,用兵先後,易斷也。”尉繚點了點手中竹杖,說道:“先難後易,抑或先易後難,皆因時勢不同而定也。楚齊二國皆國力悠長,不可小視。所不同者,五國伐齊後齊國與列國交往大減,幾無戰事,軍力自然孱弱了許多。而在趙國衰落之後,楚國多次鼓動列國合縱抗秦,幾乎取代了趙國山東六國中領袖的位置。此消彼長下,楚國軍力顯然強於齊國。若能聚全力一戰而下楚國,天下可安也!到那時偏安東海的齊國,不足爲慮。所謂易斷者,先伐楚,一戰安天下;先伐齊,兩戰安天下。此中利弊,不難權衡。”

尉繚說罷,嬴政將目光看向楚人出身的昌平君和李斯。

昌平君見狀站出來說道:“臣亦贊同先伐楚!”說罷,昌平君就低下頭去繼續保持沉默。

昌平君說完後衆人的目光此刻都聚集到李斯身上,眼下的局勢很明瞭,如果李斯沒有異議,那麼秦王就要做決斷了!

“先楚後齊,臣亦贊同”

聽着李斯的話,嬴政就要接過話頭,但就在此事李斯繼續說道:“兼併易,而堅凝難。齊能並宋,卻不能凝,故魏奪之。燕能並齊,亦不能凝,故田單奪之。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趙不能凝,故秦奪之。故能並之,而不能凝,則必奪;不能並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能凝之,則必能並之矣。得之則凝,兼併無強。楚地廣袤,若是治理不及,大軍定會陷入被前後夾擊的困境。

一直沉默寡言的王翦此事站出來說道:“廷尉之言乃謀國之言,戰場廝殺最忌後院起火。新鄭之亂雖已平定,但是韓王安被關押在郢陳,郢陳乃楚國舊都,雖爲秦地,但是郢陳大半爲楚人。大秦向楚國宣戰,韓國逃離在外的王公貴族定會勾結楚人再度起事。我王不妨將韓王安殺了以儆效尤!另外我王需派一人去楚地安撫百姓!”

王翦言罷,衆臣皆附和。

見嬴政的目光看向李斯,昌平君站出來主動請纓道:“老臣不才,願往郢陳替大王穩定局勢!”

嬴政看着主動請纓的昌平君,心中遲疑了片刻。昌平君願意前去,嬴政是喜憂參半的。昌平君本是楚國公子,由他去郢陳安撫百姓,會很大程度上減輕楚人的抵抗情緒。但是也正因爲昌平君楚國公子的身份,才讓嬴政不放心。畢竟此次要攻伐的是他的故國!

念頭一轉後,嬴政開口道:“如此就有勞右丞跑一趟了,對了一事不煩二主,韓王安的人頭也請右丞一併替寡人砍下,安撫百姓也要恩威並施嗎!”

昌平君看了一眼嬴政,躬身道:“老臣遵旨!”

諸事已定,嬴政看向王翦,“依老將軍之見,滅楚需兵力幾何?”

王翦站出來拱手道:“若要滅楚,需用舉國之兵,六十萬!”

嬴政聞言不解道:“楚國疲弱,老將軍何許用舉國之兵?”

“楚雖疲弱,然年年有戰,族族有兵。楚乃分治之國,非但世族封地有財有兵,即便是百越部族,也是城邑林立互不統轄,幾類殷商諸侯。如此,楚王縱成戰俘,楚國亦未必告滅。大王萬不可因爲小兒之前大破楚軍連奪十城而輕視楚國,此等大國,聚兵外戰確實難而又難,然抵禦滅國之災,潛力卻是極大。”王翦勸諫道。

就在這時,昌平君適時站出來說道:“王老將軍確實老成持重,但若要興兵六十萬,不說其他,光是所需糧草就是一個問題。另外,依將軍所言,楚國乃分治之國。即是分治之國,其手下定不齊心。何須用舉國之兵去伐楚?”

嬴政沉思片刻後,復問李信,“依你之見,滅楚需用兵幾何?”

李信昂首道:“若是大王應允臣一個條件,臣只需二十萬大軍便可拿下楚國!”

“哦,什麼條件?”

李信看了一眼蒙武身邊的蒙恬說道:“蒙恬需做我的副將!”

嬴政聞言笑道:“只要蒙恬一人?”

李信撓了撓頭,“微臣就知道瞞不過大王,微臣看中的是蒙恬和他手下統領的那七百陷陣。”

嬴政大手一揮道:“寡人允了!”說罷,嬴政對王翦滿懷歉意的解釋道:“王老將軍之計卻實萬無一失,只是秦國連年征戰,雖然連下韓、趙、魏、燕四國,然秦國亦不好受。”

王翦聞言躬身道:“大王不必介懷,人老了膽氣就弱了。李將軍謀勇兼備,定能不負大王重託!”

嬴政見狀一錘定音,以李信爲主帥,以蒙恬爲副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伐楚。

第一百章 送魚入海,放虎歸山第二百五十五章 耳邊聽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命行第四百八十七章 號令一出,莫敢不從第四百四十九章 平越容易安越難第四百三十三章 實力不夠第三百七十六章 每一個吃貨都是一支潛力股第十九章 韓非使秦第三百零二章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昌平君反秦的心路歷程第六十四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一百九十四章 兩千年的的“仙人跳”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路和新路第十五章 下山第八十八章 “深謀遠慮”的秦子戈第三百五十章 少一些功利主義的追求,多一些不爲什麼的堅持第一百二十七章 顧笑舞陽第二百六十章 猜不透的攻擊最可怕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後的瘋狂第三百四十章 秦國路政(下)第五十七章 偶遇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災不可阻,但人禍可以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下第一百零八章 大秦第一場拍賣會第二十九章 入獄第四十九章 虎狼之心第三百七十九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第三百八十章 小孔成像第八十七章 事在人爲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想用百步飛劍來救人?第六十八章 守株待莊第三百二十二章 以管窺天,一葉知秋第三百二十八章 青龍會的第一個大本營第二百五十八章 情場小白荊天明第三百六十章 我讓大叔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第二百六十三章 日當正,屠盡城第五百零二章 剛出虎穴,又進狼窩第四十七章 番吾之戰(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後的瘋狂第二百六十六章 夏姬八砍第四百六十四章 優秀不是一枝獨秀第六章 而後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急流勇退第四百一十章 尚同墨方第四百零一章 一劍曾當百萬師第四百七十五章 帝國用人,唯纔是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你有張良計,我又過牆梯第二百八十三張 墨家禁地的真實面目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三百八十章 小孔成像第二百三十八章 和女人講道理,天真!第一百九十六章 儒家不反秦第一百三十四章 後院失火第四百六十六章 只傷不殺第五十六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第八十章 毀滅總是比建設來的容易第四百六十章 不曾贏但也不曾輸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誰給你的勇氣第三百六十五章 自亂陣腳第一百八十五章 醫者仁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最瞭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你有張良計,我又過牆梯第二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輕傷不下火線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錢易還,人情難還。第三百九十章 物是人非第一百八十九張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六十三章 秦子戈的好意第一百一十一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第四十五章 萬全之策第四百五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二十四章 摧枯拉朽第六十五章 一朵珠花引發的血案第四十七章 番吾之戰(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人第二百零二章 趙嘉的最後一絲生機第三百一十六章 強行裝逼是要付出生命代價的第十六章 故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每一個吃貨都是一支潛力股第二百五十一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做並不代表不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無風不起浪第二百六十二章 鴆羽千夜第七十二章 你經歷過絕望嗎第八十五章 與女無瓜第三百九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四百四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一十六章 義結金蘭第九十章 只因在暗中多看了你一眼第七十二章 你經歷過絕望嗎第八十一章 新秦人的開學第一課第一百六十八章 背叛大秦的人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第四十四章 秦子戈的野望第四百八十六章 是禍非福第一百三十一章 急流勇退第三十章 陰差第一百二十章 俠也未必就能保護身邊之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是因爲沒有點到自己的死穴第一百三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七十六章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