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當代

儒家學派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爲了取悅於人,帶着極強的針對性的同時,令人納悶的就是沒有一貫立場。任何學派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學說,儒家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從未有過一個學派自行變通是爲了更加取悅於人,不是說在增加自己學派的知識。

縱觀歷史千百年,一些關於儒學的知識大多是在研究怎麼做官,可以說這個學派的誕生就是奔着做官而去,那麼一些閃光點存在的同時,更多的是對自己怎麼有利就做什麼的人物,其結果就是大多數出身於儒家的人不存在節操,投降叛變有如喝水吃飯,也就是那麼少數幾個擁有德操的人才被大書特寫,作爲典範和榜樣的存在。

說句實在話,就是因爲太少了才需要提倡,若真的都是那樣的人物又何必宣傳呢?想想天朝時代一些做了好事的人都要被刻意宣傳就能想象出來,那該是怎麼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不就是因爲那樣的人太少了麼。

就是到現在呂哲都還不適合如今所處的社會環境,以至於他總是會用“天朝思想”來猜度周邊的人羣,爲此並不是沒有出現錯誤,索性也是他懂得納諫,因此及時的扭轉想法才》↗沒有造成更大的影響。

爲人父母者總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受到最好的教育,可是呂哲琢磨了半天真沒有想出誰適合作爲孩子的老師,因此選定王子師也就一直耽誤了下來。

對於王子老師的位置有太多人窺探了,最爲急迫想要獲得這個位置的人卻是非叔孫通莫屬,他想獲得王子師的理由也十分的明確,是想要影響衆王子。

上古先秦時代,那種征戰不休的大爭之世沒有儒家發展壯大的土壤,眼見天下馬上就要形成大一統,作爲統治者的呂哲似乎對儒家的學說也興致缺缺,叔孫通是多麼希望能夠教育出一幫對儒家學派有好感的王子。最好是能讓下一任的統治繼承者重視儒家,使得儒家迎來發展的春天。

嫡長子呂議今年已經五歲,庶長子呂啓已經六歲,要是條件所能及,當代啓蒙教育一般是從四歲就開始,呂哲到了現在還沒有選定衆王子的老師其實並不符合該時代的習慣。

呂哲除了有呂啓、呂議之外還有不少子嗣,如呂雉第一胎的庶長女和第二胎的庶四子,陽滋(始皇帝九公主)所生的庶二子,熊女(熊心之女)所生的庶三子,趙欣(趙歇之女)所生的庶二女。田琳(齊王儋之女)所生的庶三女,韓豔(韓成之女)的庶五子和庶四女。至於魏爽和姬單則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衆多的子嗣中,韓國王室公主的孩子目前最小,最年長的呂啓已經有六歲,十個王室子女年齡間隔不是太大,按照習慣王室子女在二三歲的時候已經要開始識字,最爲年長的子嗣怎麼也該開始學習文治或者韜略。之前選定王子師是因爲北伐迫在眉睫被耽誤了,隨着呂哲率軍越來越接近國都南陵,這麼一件事情又被重新提了出來。

“先生和太尉有合適的人選嗎?”

“這……”面對呂哲的提問。結伴前來的蒯通和司馬欣直接就遲疑了。

因爲拼音的出現,啓蒙學字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困難。在拼音沒有出現之前,啓蒙的書籍並不固定,而現在也沒有《三字經》和《千字文》的存在。以至於啓蒙成了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學習識字的過程也就是死記硬背,還會因爲老師的口音教導出一幫口音被固定了的學生。

呂哲對於《三字經》也僅限於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之後就沒有之後了,對《千字文》倒是多記得了幾個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也就忘了後面。其實也就是因爲呂哲不記得《三字經》和《千字文》,不然估計剛開始也會是像其它的穿越小說一樣,“創作”出這兩部驚天地泣鬼神的鉅作出來,不會直接去搞什麼拼音這種特立獨行的玩意。

啓蒙學字因爲拼音存在簡單了許多,可是該教導王室子女一些什麼東西並不好選擇,歷來王室子女應該學習什麼知識也不是臣下所能決定,面對呂哲的提問,又怎麼讓兩個倚重的重臣回答?

呂哲也不會去說什麼孩子還小,是快樂玩耍的年紀之類的話,很多時候特立獨行沒有關係,但是在培養繼承者上面若是他表現出這樣的態度,必然是會被視爲對子嗣教育的不重視,會產生出諸多的後續連鎖反應。

不是嗎?統治者對繼承者的教育不重視,一幫臣工又該來怎麼進行聯想,估計就是覺得君王極度不靠譜,也會產生君王不重視教育下一代繼承者素質堪憂的想法,甚至是認爲君王並不認爲現有的子嗣有可以繼承事業的人,徒然是讓臣工悱惻。所以吧,什麼事情都能開玩笑和不重視,對於王室子女的教育卻是馬虎不得,更不是可以玩任性的時候。

“王上,王子現在是在學《春秋》?”愣神了一小會,蒯通終於是出聲了。

《春秋》不是什麼好的啓蒙書籍,它壓根就是一連串的歷史傳記,裡面所記載的是周室分封之後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歷史,裡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爾虞我詐,更多的是關於戰爭的記載。

其實從呂哲選擇讓年紀稍長一些的呂啓和呂議讀《春秋》也多少能看出一點端倪。當然了,現在還沒有“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衰,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這麼一句話,可是意思多多少少是能明白的。不但是蒯通,很多人都能看出呂哲對年長的二位王子有着比較高的期盼,識字之後的第一步就是讓二位王子借鑑歷史,也在瞭解戰爭,顯然就是在當成必然統治一地的方式在培養。

對於呂哲培養子嗣的態度,衆臣有理由感到歡欣鼓舞,也足以證明呂哲不是要走始皇帝的絕對集權道路,會將延續了多年的分封制度繼續執行下去,不然也就沒有必要教導每一個子嗣治理國家和知曉戰爭。

人都有盼頭。由盼頭產生目標,誰不希望能有一塊自己能夠做主發展和處理的土地呢?作爲王子的王室男子可以獲得一個封國,臣工們也能按照功勞大小獲得一塊封地,對於很多人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加理想的事情了。

離南陵越是近,隨行北上的衆多臣工就越感到激動,一切只因爲呂哲回到國都之後就要按照功勞大小進行封賞。而從多多少少的消息來推測,呂哲這一次的封賞遠要比之前的任何一次豐厚,除開合併之後的秦王、趙王、韓王、魏王等安慰獎似得封王,光是五等侯爵以上的貴族就會誕生至少十人,其餘如伯、子、男數量應該也不會低於百人。

漢國立國多久了?已經有九個年頭。在這九年期間也就是誕生十四個勳爵以上的貴族,包含勳爵在內也就是三十二名貴族,其實這種貴族出現的數量怎麼看都是不合理的,爲此也不是沒有人進行過抱怨。

按照呂哲想法,貴族當然是要控制在一定的數量之內,可是歷史的進程已經讓他對貴族數量的控制難以維持,各國合併成爲帝國之後會出現四個封王,一同創建事業的臣工卻是一個封王都沒有,再不在侯、伯、子、男、勳、士的階層上進行豐厚封賞。刻薄寡恩的名頭估計是要立刻扣在呂哲腦袋上了,也不排除會有一些人因爲不滿幹出一些什麼蠢事。

合併成爲一個帝國的時間表臨近,目前也還有數十萬的漢軍在塞外與草原胡人酣戰,再有就是新歸納入呂哲統治下的中原和北地還不是那麼安穩。在這一種局面之下怎麼能夠出現內部混亂,因此呂哲哪怕是再怎麼吝嗇爵位封賞也不該是在這個時候。

一名合格的統治者不但要懂得利益取捨,也要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期盼,那就是呂哲詢問倚重之臣。王室子女該進行什麼教育的原因。至於讓年長子嗣讀《春秋》,有一部分是他希望自己的子嗣能從歷史上得到借鑑,更多是因爲在當今時代能教的東西真心是不多。

“除開《春秋》。《商君書》和《呂氏春秋》也在觀看。”呂哲用的是觀看的字眼,就像是現代的兒童看童話故事那般,不是純粹在進行學習。

話又說回來,史書本來就能當作一部小說鉅作來看,裡面的每一段歷史進程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差別就是裡面沒有絕對的主角能夠產生代入感。

“長大一些,孤希望他們還能看看《道德經》、《莊子》、《列子》,《韓非子》和其它諸子百家的著作。”呂哲沒有提《論語》、《孟子》、《荀子》,不是因爲這三部作品目前不存在,而是它們現在根本不是主流,算是比雜科還多餘的書籍,什麼一部《論語》治天下這種說法更是不存在。

哦,目前的《論語》也絕不是兩漢之後的版本,現在這個版本的《論語》是由孔丘首先整理,孟軻(孟子)和荀況(荀子)也先後進行過整理和撰寫。

兩漢之後隋、唐、宋、明的《論語》之所以與上古先秦的《論語》版本不同,那是因爲東漢末年戰亂,又因爲兩晉時期的五胡亂華。真正版本的《論語》早就毀於戰火,遺留的也不過是一些殘篇,對儒家不重視甚至排斥的楊隋和李唐沒去管儒家的一些書籍,還是到了趙宋文藝復興的時候有一些大儒重新進行整理,必然也是要摻雜一些“私貨”進去,又延伸出什麼朱程理學之類的學術出來。

歷史因爲呂哲的出現而改變,放火狂人項羽沒能一路燒殺搶掠殺進關中,秦一統天下之後收集的書籍目前還在咸陽西邊的中山(秦國收集典籍的所在)好好陳列着。呂哲已經與將閭進行過溝通,合併成帝國之後那些典籍趙氏贏姓王室將會把那些典籍獻出來,與列國獻出來的一些典籍共同被放進南陵的帝國圖書館,該進行保養的保養,複製印刷什麼的那更是必需的事情。

此刻,聽完呂哲一些想法的蒯通和司馬欣只感到咋舌,他們並不認爲自己聽錯了,呂哲儼然是要讓自己的子嗣“全面開花”,似乎是什麼都要學一些,然後再根據興趣和愛好進行專業的攻讀。

“當然了,王子成年之後進入軍中這一項不會有任何改變,”呂哲臉上在笑,語氣卻是十分堅定:“我們在戰火之中建立這麼一個國家,希望後代不要忘記自己立身的根本是什麼。”

對於呂哲的這項決定,蒯通、司馬欣等臣工自然是極力贊成,掌握武力才能保證統治地位,呂哲所定下的基本國策也是不斷地進行擴張。可以想象在國策沒有改變之前軍隊的地位該是什麼樣,那麼與軍方沒有任何關係的臣工也必然是沒有發展空間,只有積極地參與擴張的家族才能在帝國長盛久興下去。

呂哲並不奢望在自己這一代可以完成征服“世界島”的理想,那麼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就真的是重中之重了。若是在他們這一代的手裡沒有辦法完成,他希望後世的子孫能夠秉承先輩的願望,堅定意志一直擴張下去,直接掌握整個“世界島”,而在他們這一代必然是要爲征服“世界島”建立一個厚實的基礎,因此也一直是在摸索和探討之中。

“叔孫博士求見。”

一道輕緩的聲音插了進來。

蒯通和司馬欣立刻就是一陣對視,他倆可是十分清楚叔孫通一直在窺視王子師的位置,叔孫通也不是沒有找他倆進行遊說。這一次他倆過來尋找呂哲也是在探探口風,若是呂哲露出一些傾向,他們也不是沒想過可以賣叔孫通一個人情。

叔孫通進來時看見蒯通和司馬欣在場似乎是愣了一下,見禮之後說:“稟王上,塞外發來緊急戰報。”(……)

第844章 都沒反應過來第579章 非戰之罪(上)第44章 江山北望第549章 秦國出招第566章 朋友嗎?第258章 猶如兒戲第801章 普天之下皆鼓聲第101章 出兵在即第1090章 地廣人稀第928章 不懷好意第511章 不是時候第851章 錯誤的驚覺?第746章 鄴城第71章 驚駭震怒第66章 吃虧是福?第377章 不丟人第677章 人心(下)第927章 蒲類國第353章 事有急緩(下)第1083章 弱者不會懂第344章 睏乏第872章 怪事第698章 戰匈奴(二)第240章 三郡之主第457章 未雨綢繆第520章 要“世界大戰”了?(二)第745章 差距第547章 勢不由人第951章 陪都長安第1022章 如何是好第421章 與理智無關第655章 國祚(三)第653章 國祚(一)第489章 爲什麼第629章 大勢(二)第270章 膽小?第188章 空口白牙第645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一)第1029章 非等量第63章 徐氏押寶(上)第856章 進擊的文官第671章 最後的機會(二)第829章 怎麼權衡?第261章 真是瘋子第197章 有趣的小子第942章 兄弟兩(下)第903章 持續的交鋒第329章 魏使魏豹第903章 持續的交鋒第284章 最後的尊嚴第380章 楚使(上)第290章 利己利人第369章 軍隊(下)第877章 必要的發現第500章 勝利、成功、偉大的大會?(上)第319章 根基第203章 巡視地方第1022章 如何是好第288章 陰謀詭計第322章 議九江第632章 大勢(五)第1057章 貿易總是從軍火開始第257章 跪?還是不跪?第67章 態度不明第464章 一驚一乍(上)第678章 因與果(上)第104章 出師不利第762章 關於宗教和信仰第731章 “:漠南(十七)第103章 蓄勢待發第百八五十九章 帝國勳貴第734章 難題第745章 差距第120章 血咒誓約第934章 意義第1105章 非不行,是不能。第1042章 希臘往事第416章 峰迴路轉第134章 心態問題第1040章 傻不巴幾的第528章 要“世界大戰”了?(十)第420章 祈禱儀式第701章 戰匈奴(五)第580章 非戰之罪(下)第604章 梳理中的軍隊第350章 張良(上)第512章 有可能嗎?第540章 教你打戰(中)第252章 漫長一夜第1075章 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第281章 欲哭無淚第499章 那就開始吧第1023章 封建?第918章 有此殊榮第680章 餘音(一)第648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三)第1082章 暫時零傷亡第536章 操蛋的古典戰爭第667章 局部(下)第612章 戰匈奴(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