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理智與犯渾

“爲什麼不具備操作可行性?”

“任何一個謀略都是建立在一個出發點上面,可以是爲了達到使敵虛弱,也可以是頓挫銳氣,但是有一個前提是達到利己的目標。”

“我們若是那麼做,可以葬送他們最爲精銳的軍團,那麼不是使敵虛弱嗎?不是頓挫銳氣?”

“是的,但是那樣會產生有利於我們的目標嗎?”

“沒有嗎?他們賴於急速擴張的幾個軍團全部葬送,沒有了反應快速的主力軍團,還需要應付齊地的瘟疫蔓延,情勢必然是要發生變動。”

“我想問,塞外的幾個軍團是漢王哲麾下的全部武力嗎?齊地的瘟疫蔓延開來天下動盪成爲必然,失去了中原局部的漢王哲從根本實力上有遭遇到致命打擊嗎?”

“葬送幾支主力軍團,特別是葬送兩支騎兵軍團,只要我們將隴西前往長江以南的道路封鎖,短時間內漢王哲並沒有足夠的戰馬資源來組建新的騎軍。”

“目前的天下大勢並不是對大秦有利的時候,我們失去了太多的東西了。”

“……”

“很顯然,失去塞外幾個軍團並不至於讓漢王哲勞筋傷骨,漢王哲麾下還有至少一百八十萬大軍,漢國的強大不是因爲幾個個別的軍團存在,是其制度上的優越,消失了幾個軍團,漢王哲必然會重新建立幾個軍團,那也是治下人口的優勢。另外,致使瘟疫蔓延是會讓各地重新變得混亂,使得情勢一再失去控制,瘟疫或許是會蔓延到南方,但是不會蔓延到秦地?”

“什麼都不做,是要不抵抗就接受漢王哲安排好的命運?!”

這是一場蒙毅和李斯的對話,旁聽的人不多。但都是能夠左右秦國決策的人物,間接也能決定秦國未來的命運。

蒙毅自然是那個表達出強烈反擊慾望的人,李斯則是那個表現得理智卻顯得軟弱的人。

蒙氏家族在秦國經營了四代人,好不容易到了這一代才成爲秦國最爲顯赫的權貴,他們原以爲扶蘇登基之後蒙氏會迎來更爲輝煌的時代,可是天下局勢的變動卻使得一切都變成了泡影。

“我們必須做點什麼。”

“現在我們很難做到什麼,不理智的行爲甚至可能要局勢變得更壞。”

扶蘇的臉色滿是憂慮,其餘如王綰、隗林、內史騰、馮去疾的臉色也好不到哪去,不過卻有一種麻木的神態。

秦國輝煌過,最爲輝煌的時刻是掌握整個天下。可惜的是因爲先天底蘊的不足,也是春秋戰國時代遺留下太多的仇恨,稍微有一點情勢板蕩秦國就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

大秦中樞進行過非常多次的探討,認識到造成如今局面並不是一代人兩代人,甚至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是很多事情的累積造成的惡果。他們對情勢進行過推演,無數次的推演結果都表明哪怕沒有呂哲的崛起也必然有其它事情的發生,一旦發生了一點什麼,大秦除開本土能夠保證安定之外。從六國那裡侵佔的土地必然是會失去控制權。

六國雖然亡了,但是對大秦有仇恨心態的人並沒有死絕,在這麼一種現狀下大秦其實是該進行國策的調整,用至少三十年的事情來保證“天下無事”。偏偏那是大秦無法辦到的事情。

以現實情況而言,無論是南征還是北征都是出於實際需要,畢竟南方的百越一直在向北蠶食和襲擾,北方的河曲乾脆則是被匈奴糾結一些草原部落實施佔領。是現狀迫使大秦必須出兵征討。

針對國策的改變很困難,依法治國從秦孝公時代變革開始,經歷了幾代君王的堅持。法制已經深入到秦國的方方面面,因此秦國可以說是“法家天下”,依法治國是秦國的根基,不容輕易改動。

國策的改變難以進行,那麼在統治六國舊地上必然是存在矛盾,六國與秦國的社會環境、思想、理念等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嚴酷的法制之下六國人短期內不適應是很正常的。

扶蘇曾經勸過始皇帝,對於亡了國家的六國黔首應該給予一段緩衝器,可以講秦地與六國舊地的治理方式暫時分割開來。

要是按照天朝的理解方式,扶蘇是在勸導始皇帝執行類似於“一國兩制”的國策,可是依照始皇帝的個性怎麼可能去執行那樣的方案,因爲這麼一件事情始皇帝甚至認爲扶蘇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沒有在國策上進行靈活性的改變,甚至是因爲一些原因大秦一直苛刻地對待六國黔首,這樣一來大秦對佔領區的統治其實是建立在強悍武力的壓制上面。

大秦的基本國策,也就是法制制度再加上耕戰制度,註定了秦國的強盛,可是事情在一統天下之後又出現了一個歷史事件,正是那件事情讓秦國最強悍的一面有了裂痕,而那件事情就是中央絕對集權。

分封制度已經在華夏大地進行了接近二千年,是從夏的建立就存在的事情,君王與領主們共同來治理國家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一時間要廢除領主制,那麼要讓多少人的利益遭受到損害?最爲誇張的就是一旦中央絕對集權成爲事實,那麼天下的生殺予奪就完全是掌握在一個人的手裡,除了皇帝之外天下人皆爲奴隸。

始皇帝的威望無人能比,他的權威也註定了反對中央絕對的集團成爲風險極大的事情。其爭論中央是不是絕對集權的過程中,始皇帝罷免的朝臣和殺掉的臣子並不少見,因此也就出現了大批量原本在統一之戰立功的功臣急流勇退的現象。

功蓋三皇五帝,謂之皇帝,始皇帝要的是絕對的集權,是那種扣除天憲的絕對權威,一人可手掌天下,一人可定天下人生死。其實哪怕是沒有進行中央集權制,始皇帝的權威已經到了那一步,只不過是想從制度上進行確認罷了。

進行中央集權的時候。大批量貴族的權益遭受到損害,大秦統治階層從那一刻起就產生了分裂,不再是那麼的同心同德。其後所帶來的影響更多,天下的一切都屬於皇帝,那是不是天下再沒有私有財產,包括自己的生命、家人、財帛、土地都得不到安全保障?

人都是有智慧的存在,人也都是自私的存在,拼死拼活是爲了使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可是一切的努力隨時都可能因爲統治者的一句話變爲泡影,那麼努力還有什麼用?

一種極度沒有安全感的思想產生了。再加上大肆的賦稅徵收和徭役徵調,秦國的基石遭到動搖,之所以沒人發動叛亂還是暴動,只是因爲權威極盛的始皇帝在位,可是內心裡的失望可想而知。

一連串的國策在選擇上造成的失誤,惡果以一種非常迅速的速度顯現出來,最爲直接的體現就是那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大秦勁旅“消失”了。

如果歷史沒有因爲呂哲的出現產生變動,秦國依然還是會以極快的速度失去對六國佔領地的控制,秦國面臨亡國的時候秦人也會冷漠地注視。那是一連串的錯誤抉擇所帶來的,並不是一件事情或者兩件事情上的失誤造成。

秦地黔首對大秦中樞感到失望,還有比這個更加可怕的事情嗎?沒有了,若是連統治下的民衆都對統治集團感到失望。這個國家的根基其實也就已經是腐爛狀態。

扶蘇上臺之後極力想要扭轉局面,讓治下的黔首重新恢復那種衆志成城的局面。可惜的是破壞黔首對統治階層的信任極爲容易,想要讓黔首重新產生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卻是異常困難,特別是秦國所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扶蘇很多時候面臨的是有心無力的局面。

弊端很多時候不是不知道,只是改變起來太難,扶蘇經常能夠聽到類似於“漢王哲的崛起是不幸中大幸”的說法。無非就是漢王哲出身於秦人,若是六國的任何一個人成爲新興勢力的統治者,秦國所要面臨的局面肯定比現在更爲糟糕。

“大勢所趨,民望、軍力、經濟都不在我,進行謀算或許能稍微使局勢出現變動,可是……除非是漢王哲出現根本性的錯誤,否則最終的局面卻是無法得到改變。而這個可能性……”李斯很想說“幾乎沒有”,但是沒有說出來。

李斯在始皇帝執政期間爲秦國廷尉,扶蘇掌權之後李斯逐漸脫離中樞決策層,後面更是被扶蘇調任前往三川郡作爲郡守,以至於李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消失在秦國中樞。

徐巖所部投向呂哲之後,李斯其實也進行過思考,還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時卻是得到來自咸陽的命令,扶蘇親筆書寫信函進行召回。

李斯是在分析天下情勢的時候被蒙毅打斷,在李斯的步步分析下,漢王哲的掘起已經變得勢不可擋,李斯着重講解了一些呂哲治理下的國策,舉出有根據的例子說明天下民心在於呂漢,期間更是用佩服的語氣闡述關於呂哲對於利益的取捨。

悲觀的言論自然是蒙毅所不樂意聽見的,兩人後面也就陷入了爭吵。

蒙毅從未有過現在那麼對李斯產生不屑的態度,在他的記憶中,李斯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也是一個沒有立場的人,曾經的李斯是多麼地贊成中央集權,“皇帝”這個九五至尊的命名還是出自李斯之口。現在的李斯卻是變成了分封領主制的支持者,口口聲聲地闡述漢王哲因爲懂得利益取捨和分配纔得到崛起,又講什麼分封領主制度下的國家會使得君王與領主們團結一致開擴疆土,說什麼因爲國家的疆土擴張會使所有人獲得紅利。

扶蘇召回李斯是出自蒙毅的建議,蒙毅召回李斯是想要借重其才能,料想李斯回來之後會進行配合,形成同一政治傾向者,爲大秦重新復甦努力。沒想到的是,李斯儼然成了一個接受現實派,觀其言語和傾向,李斯分明是認爲任何的抵抗都是在與天下趨勢抗衡,是一種以卵擊石的行爲,甚至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爲。

“蒙恬將軍的帶兵能力毋庸置疑,可是哪怕是蒙恬將軍率軍東出,真的能夠扭轉局面嗎?帶來的將是漢王哲滔天的怒火。漢王哲開擴塞外並不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一旦漢王哲在怒火中出兵秦地,想象一下在百越諸族身上發生的事情。”

扶蘇阻止了蒙毅可能不理智的行動,他看了看其餘一直沉默的人,問道:“諸位也是相同的意思嗎?”

王綰看了看馮去疾,然後看向隗林,最後目光停在內史騰身上。

隗林的祖地(既是蜀地)已經成爲漢王哲直接統治下的疆土,他長久以來已經沒有發表過任何的意見。

馮去疾就更不用說了,他的家族根基所在是在隴西那邊,其子馮劫辭掉了北地郡守的官職也回到隴西,所表現出來的政治傾向其實很明顯。

內史騰應該稱呼爲贏騰,是目前趙氏贏姓中極少數還在朝爲官的王族成員。內史騰的能力不俗,曾經在統一之戰中有過不錯的發揮,近期以來也發表過不少符合現狀的建議。在很多老牌的重臣有意或是無意的避讓時,內史騰已經逐漸成爲一名活躍的在朝重臣。

扶蘇也將目光移動到內史騰身上,他很期待內史騰能夠再次給出正確的意見。

“內謀太沖動了,”內史騰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責怪蒙毅,讓蒙毅臉色變得鐵青。隨後,內史騰向扶蘇行禮,繼續說道:“收復河南地亦是我們的理想,也是陛下所期盼的,蒙恬將軍是應當率軍征戰,不過方向卻是向北,不是向東。”

內史騰所謂的“陛下”當然不是扶蘇,扶蘇登基之後並沒有使用“皇帝”尊號,是採用秦王稱號,那麼在呂哲沒有稱帝之前,古往今來唯一的“陛下”也只有始皇帝一人。

“如(前)廷尉所說,現在應該是順勢而爲,”內史騰頓了頓,嘆息一聲之後,用着強調的語氣:“至少是在與胡人的戰爭中,我們應當堅定立場。”

該懂的自然懂,很多人開始回憶起呂哲針對異族的狠辣來……

第1077章 四大文明古國之三第454章 玩火(上)第1039章 恩澤經不起揮霍第963章 繁星與白雪第115章 亂象橫生第52章 前往咸陽(上)第759章 局外人的勸諫第692章 餘音(十三)第700章 戰匈奴(四)第661章 伸手可及的夢想(下)第770章 必要的血腥第1072章 貴圈真亂第659章 國祚(七)第461章 無奈啊(下)第896章 竟然是這個最先走出國門第198章 蒯通的立身第723章 漠南(九)第911章 理解不能第851章 錯誤的驚覺?第773章 怎麼辦?(上)第298章 九江郡動向第137章 意外與就緒第766章 一切都是爲了子孫啊第388章 玩物等於喪志?(上)第334章 插曲,夏侯遇彭越第928章 不懷好意第179章 州陵見聞第550章 稱孤道寡的**第561章 別樣的橫槓原理(下)第691章 餘音(十二)第881章 南、北洋艦隊第996章 神奇的色雷斯人第795章 航海時代第861章 將軍的漫步第1068章 胡猜亂測第278章 芥蒂單章感謝與想說的話第204章 誰知帝心第968章 還能更噁心一點……第761章 什麼樣的未來第748章 莫名第675章 最後的機會(六)第915章 命好的傢伙!第120章 血咒誓約第107章 是否划算第21章 爲將之資第352章 事有急緩(上)第1107章 都要老了第1012章 不就是兵嘛!第62章 飢腸轆轆第655章 國祚(三)第539章 教你打戰(上)第1094章 小夥伴們第168章 時不待我第591章 讓我們創造歷史吧!(下)第477章 胡來第480章 另類的震懾(中)第949章 霸上與藍田第665章 當猜測成爲事實第729章 漠南(十五)第780章 蓄勢而待發第970章 蠻夷之邦第216章 秦國的向北向南試探?第42章 真傻假傻第266章 九子,公子高第1108章 尾聲(一)第101章 出兵在即第810章 無奈與猜測第1095章 美好的時代第131章 物傷其類第658章 國祚(六)第59章 中車府令第195章 一隻大螃蟹第451章 小心無大錯第923章 不光彩第79章 重重疑惑第213章 兵不厭詐(下)第482章 學不來的第269章 謹慎的季布第417章 徐巖的後路第152章 處處烽煙第859章 難隱的怨氣第413章 制衡(下)第898章 遍地是寶第608章 某種效應第539章 教你打戰(上)第14章 開拔之前第157章 攻略開始第1008章 刁民?第90章 態勢糜爛第549章 秦國出招第880章 開啓新時代第877章 必要的發現第420章 祈禱儀式第706章 戰匈奴(十)第259章 連環局第495章 似乎是……大朝會?(中)第757章 出發點第612章 戰匈奴(十六)第862章 一直都有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