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出巡

連續兩次萬賞!

……

皇帝出巡不算個例,算是平常,可是每次的皇帝出巡都不能算是小事,不是想到的時候拍拍腦袋說一句“朕要出巡”,然後後腳就能立刻啓程的事情。

“陛下要出巡倭列島,要事先知會總督府那邊先行建造行宮,要命令海軍清掃沿途航道,同時也要命各地造船基地建設符合禮儀的船隻……”叔孫通說了一大堆皇帝出巡前必須的準備,掐着指頭又說:“各項準備沒有二三年恐怕是辦不成的。”

在場臣工都是一致點頭,他們可不是給草臺班子打工,呂哲也不是什麼山寨的大王,他們是統治廣闊疆域的中央,是大陸唯一的正朔,凡事怎麼能夠草率行事呢?做事是要講究排場,不但要講究排場還要符合禮儀,既是遵行所謂的禮儀法度。

呂哲當然知道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笑了笑看向蕭何,又看了看駱搖。

“陛下,臣會立即發行通告給倭列島的總督府。”蕭何說的是建造行宮,接着又說:“出巡用的相關船隻也會立刻開始打造。”

駱搖也是點頭說道:“陛下何不在本土先巡視一下?‘天下’方纔大定,各地民生存在差異,去親眼看看也是好的。”

其實他們基本都看出來了,呂哲這是待在南陵待得太久了感到悶。

呂哲自從北征之戰後就一直待在南陵沒有挪過窩,他在南陵的時候也基本都是身在宮城,只有極少數的時間纔有機會接着各種祭祀和禮儀場合動彈一下。

一個人哪怕是喜歡“宅”,可是時間久了總會感到悶,現在的呂哲確確實實是感到悶了,剛開始說要出巡倭列島也知道不可能,算是定下一個會去倭列島巡視的基調,真正的用意是要在本土走動走動。

“先去夷陵,”呂哲很是從善如流,他說了一個地點。想了想又說:“隨後要去哪,再議吧。”

衆臣齊聲道:“陛下英明!”

呂哲去夷陵,無非就是去那邊的烈士園。

夷陵的烈士園已經建造四年,從建設投入使用到四年的時間過去。屢次作戰陣亡的將士都是被安置到烈士園。

十多年前呂哲從夷陵起兵,歷經大大小小的作戰無數,有許多追隨呂哲在戰場戰死的將士遺骸其實並沒有被收斂,後面還是因爲呂哲的命令,軍隊認真尋找才找到。每找到一具將士的骸骨,也都會安置在烈士園。

現在夷陵的烈士園有名的陣亡將士數量是三萬六千零六人,無法考究名字的陣亡將士數量是八萬三千零二十七。

事實上能夠考究陣亡者是在軍中配置銘牌開始,在沒有配置銘牌之前雖然也能記錄誰陣亡,但是難度不是一般的小,有時候還會出現搞錯的情況。

本土巡視也不是說走就走,需要用一段時間來調整行政,例如迫切的事情緊急處理完畢,安排好相應的通訊值班人馬,花了大概五天的時間纔算是真正的啓程。

南陵距離夷陵並不是太遠。事實上南陵就是坐落在夷陵和江陵正中間的平原地帶,要是按照區域性質的劃分,南陵的範圍已經將夷陵和江陵的部分土地給圈了進去。

“父皇,咱們這一次是要去哪?”四五歲的孩子正是聲音萌萌的時候。

說話的女童是呂哲的庶四女呂婷,今年五歲。她與幾位年紀較小的兄弟姐妹與呂哲同乘一車。

要從南陵前去夷陵需要走的是西門比較近,可是華夏自古以來就存在一些禮儀,像是什麼身份的人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諸侯和君王出巡應該有什麼樣的利益。

一般性的來說,古時候禮儀中的北面和東面算是“正位”的一種,也就是“堂皇之禮”的一部分。簡單的來說。就是天子出城有固定的通道,不是哪個方位比較近就直接選哪一條。

皇帝出巡,文武官員近百,皇室幾乎全部出動。服侍皇室成員的侍從,再加上文武官員的親屬和隨從,閒雜人等的數量超過三千人,另外還有隨行甲士是禁軍的一個五萬人規模的軍團。

禁軍騎兵開道,走的是國道的正中間。中間的道路有一個專門的名字,那叫“天子道”。不過也並不是只有統治者才能行走,各地官府或是驛站要向中樞傳遞公函或是什麼信息,信使也是走那條道路,算得上是一條行政專用通道。

南陵的市民看見龐大的排場好奇相問,問來問去也沒有得到一個答案,直至是看到王室的衆多行轅和文武官員的車駕才瞧出一點端倪。

“陛下要出巡啊?”

“看樣子應該是的。”

“這是要出巡哪一地?”

“我怎麼可能知道。”

說句實在話,這年頭的人們對統治者出巡真的沒有感覺什麼好奇怪的。前有夏、商、周的歷代天子幾年一度的出巡,後有始皇帝幾乎每年一次的出巡,統治者不好好待在宮城到處亂跑已經成爲一種普遍現象。

恰恰是統治者出巡的現象太普遍了,文武官員纔沒有說什麼“天子萬金之軀,不可輕動”之類的話來阻止。從某些方面來說,官員甚至比較鼓勵天子出巡,他們認爲只有讓統治者親眼看看自己的國家,才能更加了解國情,有利於官員執行一些行政方略。

官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樂意統治者走出深宮的?無法考究了。但是觀看一些史書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時常走出深宮的皇帝,要麼是開國之君,要麼是非統治者的直系血脈……例如皇帝沒有子嗣,從宗室旁支過續一名男子而來的繼承人。除開這兩種皇帝之外,超過九成的統治者幾乎是一輩子待在宮城那個旮旯地方,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是國家的統治者,可是踏及的地方比一個平頭老百姓都不如。

什麼體驗民間疾苦,又是親眼看看治理的國家,統治者真正到過的地方其實並不會太多,不過對於地方官員來說是一種麻煩。

什麼麻煩?例如統治者說要過來,是不是要建造行宮。是不是要裝點一些門面?另外,像是始皇帝出巡期間的用度,糧草就是每到一地進行補充,也不是沒有被罵勞民傷財什麼的。

那麼話又說回來了。真的是不希望勞民傷財纔不樂意統治者出巡嗎?其實不是的。是地方官怕自己的一些作爲被查出來,他們當然會害怕皇帝巡視到自己的地頭。

五萬禁軍中的少部分已經作爲前軍先行開道,大部分是在城外列隊等候,跟隨從宮城出發的甲士並不算多。

鮮衣怒馬的禁軍或是騎馬或是步行,道路兩旁也有城衛軍在維持次序。呂哲透過車窗向外看去,看見的是密密麻麻的人羣。

要是在明或清的時代,皇帝車駕過處應該是一大片跪倒在地的人,任何人敢於擡頭看一眼天子的車駕都是大不敬的殺頭大罪,可是現在並不是那麼回事,或者應該說一直到有明一代之前都不是這樣。

朱元璋崛起於微末,那個時代正是華夏文化被草原馬蹄踐踏得破碎的年代,一些風俗和禮儀隨着屠殺消失不見,朱元璋制定的一些制度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定義。

“我做了皇帝。一定要吃黃金做的饃饃!”——從這一句話能看出很多東西,每個人都有對皇權的理解,朱元璋對皇權的理解就是不可冒犯,他也真的是那麼做了。

真正的情況是什麼?是一直到兩宋時期,人們的膝蓋一直都很金貴,有那麼一句話叫“跪天跪地跪父母”,膝蓋骨跪地只會出現在一些必要的場合,如祭祀上面,並不是說碰見官員就必須進行跪拜。

南陵的市民就沒有一個是跪在地上,他們也就是對着皇帝的車駕做出一個揖禮的姿勢。眼睛該是盯着就是盯着,沒人會去因爲誰多看一眼皇帝的車駕就認爲是大不敬應該殺頭。

因爲是從北門出城,南陵的市民基本是猜不到出巡的隊伍要前往何處,一些富家子弟甚至是商量了一下。然後決定遠遠地跟着出巡隊伍。

私自跟着皇帝出巡隊伍算不算是攤上大事?這就要看統治階層的心態了,特殊時期會有特殊的處理方式,現在嘛……

“很多嗎?”

“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些人,我們沒有進行阻止,後面越來越多跟風的。隊伍後面現在的人數已經超過二千人。”

出巡隊伍是走的國道,官方沒有事先封路。道路上的左右道路本來就有行人。

既然是國道當然不是私家的道路,出巡隊伍走的又是中間的“天子道”,只要沒有人竄到中間的路面,沒有事先通知或是禁止的前提下,除非是給按上個欲圖不軌的罪名,不然沒道理去阻止誰要往哪去。

“梅中郎(將)已經佈置警戒線,那些跟隨的人也很懂規矩。陛下,您看?”

“少年郎嘛,只要舉動不出格,隨他們去吧。”

“諾!”

出了北門,拐了個彎,隊伍踏上的是前往夷陵的大道。這條大道連通着夷陵和巫東,一直是延續到巴郡境內,直至被大山攔住去路。它還與通往幾個地方的道路相同,往北可以直抵南陽郡,往南可以進入蒼梧郡。

帝國交通連續規劃和建設,越是靠近帝都南陵的地方交通越是發達,同時路面的寬度也會越大。

行走在天子馳道的隊伍,他們的左右兩邊不會缺少行人,行人看到隊伍打出的鳳凰王旗時都會暫時停在原地行禮,等待王旗過去了纔會重新動起來。

車駕中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吵鬧着,呂哲偶爾也會與他們嬉鬧一下,更多的時候是在觀看車窗外的景色。

要是按照現在的習俗,進入冬季的十月份算是新一年的開始,冬季時分國道依然是人來車往的繁榮,說明年景應當是不錯的。

早兩年呂哲已經按照自己的習慣重新規劃了節日,按照後世的習俗將正月初一定爲新年除夕,現在人們還在逐漸習慣新的“新年”,倒是沒有後世那種過年十分的熱鬧。

看左右兩邊的人流,呂哲看到的是去南陵遠要比從南陵而出的人流多,出了南陵的人流中裝載貨物的車輛又比較多,那是因爲南陵周邊的作坊和工廠密集,造出來的貨物自然是要拉往各地販賣。

“想要看到除夕的熱鬧場景,應該還是要等人們適應,也要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呂哲敲了敲車壁,騎馬隨行的梅鋗很快就出現在車窗外。

梅鋗手持繮繩行抱拳禮,問了一聲:“陛下?”

呂哲苦笑着說:“讓隊伍停一下。”

梅鋗只是應“諾!”,然後去執行命令,至於爲什麼要停那是不會問的。

其實是呂哲被孩子們吵得有些頭大了,他又吩咐孩子們的媽趕緊讓人來將孩子領回去,末了才追加了一句:“讓啓和議過來。”

呂啓和呂議很快就過來,等兩人上了呂哲所在的馬車,整個隊伍才又繼續前行。

過了今年,呂啓和呂議都已經九歲,他們現在都已經到了該上學的年紀,這一次呂哲出巡的計劃中應該讀書的孩子都不會帶,所以包括呂啓、呂議、呂瑩等等子嗣都會被留在南陵,只有一些不需要上學的孩子纔會一同帶上。

兩人上了車駕第一時間都是行禮問好,呂啓沒有馬上坐下,倒是呂議行禮之後一屁股就靠在車壁的一個蒲團上。

呂哲看了一下兩個兒子,發現呂議衣衫有些不整,問道:“剛纔幹什麼去了?”

呂議訕笑道:“坐馬車悶,改騎馬了。”

呂哲讓呂啓也坐下,沒有去糾正另外一個坐沒坐姿的樣子,沉默了一會纔開口道:“我這一次出巡大概會耗時四個月,在夷陵祭奠完陣亡的將士會轉道南陽郡先去秦地,隨後會去北地的長城看看。”

呂議問道:“父皇是在擔心草原戰事嗎?”

秦北地的長城有新也有舊,舊的長城段距離咸陽大概三百里,新的長城段則是遠離咸陽上千裡。

呂議問是不是不放心草原戰事,顯然是猜出呂哲要去的是新長城段,不是舊長城段。(。)

第815章 改革還是變革(下)第527章 要“世界大戰”了?(九)第53章 前往咸陽(下)第902章 似乎有點危險?第317章 大魄力第341章 應該改善第268章 以安其心第1059章 瞎說什麼大實話!第396章 驚聞聯姻第935章 畜力軌道車?第346章 明白人(上)第108章 是假的吧?第174章 小勝而驕第505章 繞不過的坎第1107章 都要老了第676章 人心(上)第279章 博弈第706章 戰匈奴(十)第322章 議九江第262章 驚訝莫名第892章 自己人和非自己人第1108章 尾聲(一)第896章 竟然是這個最先走出國門第996章 神奇的色雷斯人第654章 國祚(二)第1045章 繼續向西第524章 要“世界大戰”了?(六)第561章 別樣的橫槓原理(下)第573章 少女與那所謂的威脅第604章 梳理中的軍隊第608章 戰匈奴(十二)第381章 楚使(下)第518章 高度緊張(下)第574章 即將發黃騰達的陳平?第824章 徵西將軍第76章 文武之分第59章 中車府令第467章 鐵器時代第69章 利用價值第355章 初談禮法第145章 始料未及第404章 佈局開始(上)第121章 疑點重重第1006章 沒這麼當官的!第499章 那就開始吧第七十四 事了拂衣第428章 難題第872章 怪事第912章 出使中亞第199章 中原軍團第952章 治國難第725章 漠南(十一)第50章 尷尬之極第1051章 什麼都是血淋淋第190章 老了一點?第411章 該不該重用(下)第681章 餘音(二)第1062章 知道嗎?價值!第854章 膽子要大第423章 讓冷靜去見鬼!(下)第796章 庭院深深深幾許第951章 陪都長安第378章 假象(上)第129章 如履薄冰第934章 意義第177章 象兵?第640章 各國動向(三)第480章 另類的震懾(中)第320章 受迫於齊第23章 演武列陣第623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中)第333章 家臣第421章 與理智無關第531章 讓我們會獵吧!第1086章 不被重視的歷史一刻第493章 道路與人口第315章 變局(中)第215章 遙遙無期啊第928章 不懷好意第679章 因與果(下)第274章 不告而戰第350章 張良(上)第28章 刎頸之交第1002章 野望第832章 演什麼戲第555章 秘辛(下)第549章 秦國出招第547章 勢不由人第225章 一樣的戰袍第57章 始料未及第202章 雨季到來第799章 錦繡年華第661章 伸手可及的夢想(下)第735章 被更改的劇本第844章 都沒反應過來第584章 怎麼個不幸悽慘法第417章 徐巖的後路第173章 震懾四方第504章 說不清道不明第529章 開始分陣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