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有錢趕緊來買官

第21章 有錢趕緊來買官

英廉爲什麼將寶貝孫女嫁給家道敗落的和珅,就是因爲他看出勤奮好學的和珅將來必定不凡。

這個孫女婿也的確不凡,昨日過來說賈家的事時,便將皇上爲何要修貳臣傳記的想法給猜了個大不離,因此建議英廉可以順勢提出爲明季殉節諸臣修史,如此必能爲皇上所喜。

果不其然,皇帝連想都沒想便一口準了,這讓英廉對自家孫女婿越發看重。

歷來體察上意,纔是爲官者的不二竅門。

和珅又建議可奏請根據貳臣對大清的實際功績分甲編、乙編,國史館修書時同樣依據甲、乙之分給出合適定語,而不是一昧進行否定,尤其是對甲編當予以一定程度褒揚。

因爲這樣做的話,可以讓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得到那些甲編貳臣之後的感激。

要知道如今貳臣之後做官的不在少數,且有不少人做的是督撫重臣。

英廉深以爲然,對孫女婿更是刮目相看。

官場之上最是講究人脈,何爲人脈?

實則不過一個情份。

今日英廉爲那些貳臣之後的祖上求得甲等,半恢復名譽,於這些甲等後人而言,便是天大的情份。便是乙等貳臣之後,英廉照樣可以通過太后萬壽這事爲他們子弟求點恩澤。

有了恩澤,賈家出旗這種小事自是迎刃而解。

如此一石三鳥,既能討了皇上歡心,又能得了那貳臣之後的感激,順便幫孫女婿還了人情,何樂而不爲呢。

乾隆也是示恩,給貳臣之後子弟一個拜唐阿的前程,於他看來不過是極小的賞賜,但這個賞賜卻能抵消修貳臣傳於貳臣後人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個極妥的法子。

忽的想到什麼,問英廉哪些人能入甲編,哪些人入乙編。

英廉忙道:“奴才以爲入甲編者當看兩樣。”

乾隆問:“哪兩樣。”

英廉答說一是在明朝爲低級官吏卻是最早降我大清,且此後因忠貞效力得以高升的。

“如在明朝爲撫順遊擊的李永芳,此人不僅是降清第一人,對大清也是忠心耿耿,功勳卓著,奴才認爲理當入甲編。”

乾隆微微點頭,理當如此。李永芳的重孫子李侍堯現任兩廣總督,若將李永芳列爲乙等,未免不妥。

“第二種是在明朝位居高官,降我大清後得朝廷信用,爲我大清平定中國立下大功的,如洪承疇”

英廉給出的兩個標準還是非常符合實際的,一是最早降清;一是於我大清真有大功。

“洪承疇大節有虧,實能忠於本朝。”

乾隆一語便給定了,儘管他內心最是厭惡洪承疇,但也不能真的抹殺此人的功績。已經定爲貳臣便就讓其入甲等,稍作彌補就是。

續問入乙編當以何標準。

“奴才以爲凡在前朝與本朝均爲高官,但兩朝皆系奸臣者,當入乙編。如馮銓在明朝是閹黨,到處招權納賄,聲名狼藉,此類人絕不能入甲編。”

乾隆欣以爲然:“馮銓等人當時屬於不得不加以錄用以靖人心,再仕之後,卻唯務高官厚祿,毫無建樹,不入乙編難道要入甲編不成?”

“另有先降流賊,後又降本朝,失節不止一次,爲清流所不齒,奴才以爲這類人也當入乙編。”

英廉接着又說降了本朝的那些東林黨人,如房可壯、黨崇雅之流當盡爲乙編。又如孫可望、左夢庚之流同樣入乙編。與於我大清並無建樹,實是攜兵來降諸官迫於形勢給予恩賞者,也當爲乙編。

乾隆聽得不住點頭,顯然英廉所奏極合他心意,當下便同意英廉所說法子,接着竟是授英廉議政大臣,賜他紫禁城騎馬特權。

“你本就兼着《四庫全書》副總裁,國史館的事再熟悉不過,朕授你議政大臣,此事便由你擔起來。”

“奴才謝主隆恩!”

英廉未想夢寐以求的議政大臣銜竟如此簡單落在他頭上,內心當真是激動萬分,同時對孫女婿和珅更是讚許連連。

“你好生做事便可,朕這裡是相信你的,”

正說着,乾隆突然想到一人,連忙叮囑英廉:“那個錢謙益有才無形,倘爲明朝死節,以筆墨譏諷我朝,尚有情可原。然其身爲明臣卻降我大清,身爲清臣卻將狂吠之語刊入集中,意不過欲藉此掩其失節之羞,尤爲可鄙可恥。

更爲可惡的是錢謙益竟然暗中通逆,欲顛覆我大清,着實讓人憎惡,你給我把他丟進乙編,叫世人恥笑萬世!”

英廉忙領命:“奴才遵旨!”

“不過眼下太后萬壽的事乃戶部當務之急,貳臣傳及明季殉節諸臣的事倒不急,”

乾隆負手緩步來到英廉面前,“太后爲天下母四十餘年,國家全盛,親見曾玄,實古今未有之福人。故朕有意將太后萬壽辦得舉世無雙,意使西華門至西直門十數里長街皆粉飾一新,成京中游玩聖地,你以爲可好?”

“主子至誠至孝,盛世華章,必將感天動地,奴才英廉敢不竭力籌辦!”

話是如此說,但走出養心殿後的英廉心頭卻是沉得很,因爲十里長街粉飾一新一項恐怕就要百萬兩巨資。

故即便他奏請開了大捐,所得也最多數百萬兩,缺口實在太大,看樣子還得敲打下各地鹽商才行。

“李玉,傳朕的話,朕要去趟園子。”

英廉走後,乾隆沒有再繼續欣賞各地進獻的賀壽禮,而是準備去園明園看看給太后修建的長春仙館建成的如何。他想萬壽節後便攜太后在園明園居住,那裡比起高牆宮內可是怡人的很。

李玉趕緊讓小太監傳旨備駕。

不一會乾隆便從養心殿出來,鑾儀衛同粘杆處都已經侯着了。

“萬歲爺,您慢着些。”

李玉剛把主子扶上鑾轎,主子卻沒有進入轎內,而是疑惑的看着鑾轎後面,問左右:“傘蓋哪去了?”

李玉擡頭一瞧:咦,黃羅傘蓋還真沒有。

“回皇上話,奴才”

粘杆處管理大臣海寧此時已經是急得一頭汗水,因爲他早就發現黃羅傘蓋丟失,可是帶人找來找去都沒有找到。

皇上又來得急,無奈只得先放下傘蓋的事,指着皇上沒注意好把這事糊弄過去。哪想,皇上還是發現了傘蓋丟失的事。

“皇上,傘蓋丟,丟了奴才,奴才.”

海寧結結巴巴的樣子及傘蓋竟然丟失的事令得乾隆不由大怒,有些生氣的隨口說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孰之過?”

鑾轎周邊一衆侍衛見皇帝惱怒,嚇得均是跪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

這衆侍衛都是上三旗子弟,最多粗淺認識幾個大字,有的更是連字都不認識,又哪裡曉得皇帝所說是什麼意思。

而且伴君如伴虎,皇帝這會在氣頭上,誰又敢在這個關口亂說話惹來殺身大禍。

然而不遠處同樣跪着的一個年輕人在聽了皇帝說的那句話後,心頭竟是猛的一震,繼而壯着膽子擡頭,發現四周所有人都在跪着,皇帝也是一臉怒氣的看着時,這年輕人心中如天人交戰般,終是顫抖着鼓起勇氣大聲說道:“典守者不能辭其責耳!”

一片寂靜中,和珅的這句話格外引人注目。

吏部衙門口。

賈六看來看去,那榜上所列的官缺都不中他意,而且價格真如二姐夫高德祿所說貴的離譜。

無奈只得準備怏怏離去,正煩燥着,卻見有筆貼式從衙門捧着一張大紅紙奔了出來,朝着看榜的一衆志在買官的“土豪”喊道:“皇上有旨,太后萬壽,普天同慶,着開大捐,着開大捐!”

感謝大齡叼絲、銀色溪流2000、靜閃三位賢達慧眼識珠,給予積極捐輸。

第944章 維新朝的第一槍第1005章 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第780章 大過年的,別給王爺添堵第701章 給賈大人守個靈第112章 告訴皇上,鬼子六是好樣的第893章 如秀要離婚第417章 賈大人說話才管用!第234章 不好,阿桂要造反!第302章 老太爺埋哪了?第87章 鬼子六還是不錯的第647章 額駙這裡加倍第752章 還是老滿好啊第253章 額駙真高!第530章 辛苦一下先帝第671章 天命在我!第653章 武運在天,鋼甲在前第1015章 我也可以選第358章 額駙真英雄第976章 新舊八旗的對決第416章 何人能爲新皇?第597章 大人再審審第412章 世凱的兵在哪裡!第498章 皇上,鬼子六不是好人吶第605章 大人他還好嗎?第457章 賈大人的第一張紅牌第437章 世凱,勤王啊!第25章 少爺我像不像中堂?第989章 我就是列強第116章 我是通敵,不是叛國!第712章 朕提議,世凱爲睿王第481章 大清奇男子第982章 是,幫主!第825章 弘曆,你個狗漢奸!第518章 大姐夫也叛變了第767章 這是回禮第626章 你完了第924章 太上皇在那邊!第637章 要讓百姓爲我建生祠第262章 天大地大,不及錢大第743章 朱家做皇帝,王爺做什麼?第943章 老富啊,大餅要不要第979章 爲了八旗第781章 王爺真是千古一帝第352章 東線無戰事第544章 洋人無小事第275章 故鄉的桃花是否綻開?第902章 富中堂又出山了第609章 賈家真要出天子第896章 朕給弟兄們賠個不是第657章 大孝子 好大哥第566章 我是乾隆第278章 面對疾風吧第900章 皇上,直搗黃龍吧第755章 心裡有數就行第512章 六子,直隸總督要不?第398章 火燒紫禁城第254章 朝中有奸臣吶!第270章 爲了勝利,先撤退第1010章 陛下,是演習!第1000章 對不起,我是臥底第371章 寧死不割辮第384章 忠忠忠!第203章 敢說皇上是胡兒!第756章 西線無戰事第345章 招降納叛,也是生意第303章 不孝子啊!第931章 朕雖老矣,尚能騎馬第119章 私人恩怨第773章 新建陸軍第634章 做官難,做大官更難第379章 太后畏罪自殺?第222章 爲了大清,請閣下上路第299章 能取保候審麼?第124章 得找個副會長第139章 我有沒有那種氣質?第894章 賢婿,阿瑪講幾句第472章 高皇帝漢復第287章 額駙要獨走!第823章 討逆一事,全仗諸君第75章 世上總有氣人的事第812章 老阿,你辛苦了第382章 乾隆,你跑不掉了!第110章 溫中堂在那邊!第830章 老勒想當老六第913章 朕終於披麻戴孝了第789章 朝廷不地道第366章 做好大清的兵就行了第219章 大清有救了!第154章 收錢辦事是忠臣第313章 少保楊遇春第714章 老富,朕下回不敢了第1005章 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第592章 我爲元嬰斷青天第15章 實在不行買個官第688章 這單子,我接了!第807章 賈世凱反大清小團伙第2章 紫禁城的敲門磚第88章 組織決定你走前頭第357章 賈大人上了!第15章 實在不行買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