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祖王遲到的前言

有讀者私下問我一些專業問題尤其是《易》、八卦;我想了想,還是稍微寫點東西交待一下的好,但是腹稿出來,發現就是一篇前言、後記之類的東西,於是便有一這篇遲到的前言。(本人感覺更像後記,但所述不全,之後改定爲前言了。)

前兩年,我很喜歡洪荒文;但是看過後,往往就會想些與小說角色無關的雜亂東西,例如:中國神話、傳說之類。

又有一天,我在網上無事瞎逛,在某中學的網站看到有一班中學生侃中國洪荒,甚至以爲“洪荒”就是中國的遠古神話……

我自然不認同這樣的認知。因爲洪荒文藍本是《封神演義》,是一部分真實歷史人物+一部分民間傳說+杜撰而成的小說,成書於北宋隆慶、萬曆年間,裡面佛教的出現,便註定不會是中國純本土的神話。

佛教有三千多年曆史,是印度國教,於中原是外來教派;有的說是在漢朝時傳入中原,有的說是在更晚一些。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在中國春秋戰國智者頻出的大時代,百家爭鳴文學思想高度精粹的面前,佛教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更無法東進的!反而中國的儒、道家等等思想,向西擴散,一度極爲輝煌……

難道在佛教東傳前,甚至在更早的百家爭鳴前,中國就沒有傳說了麼?最大可能是有神話、有傳說,到佛教來到之後,被劃拉到一起集合成了《封神演義》,原貌是什麼,哪個是傳說、哪個是杜撰已經分不清了。

我突然對在沒有佛教前,在百家爭鳴教派現世前的純華夏神話、傳說產生了好奇,應當不只限於隧人氏鑽木取火、玉皇大帝之流纔對。但是這支本土神話,到底是什麼呢?對於我的孤陋寡聞,我深感羞愧,原來自己早成了“文盲”。

這些胡思亂想之後,我就放下,繼續投入工作設計,忙得忘了此事。

零九年,我生了一場病,堅持下來之後,還有些病根牽延難愈,所以進行了諸多調養。正常工作停滯,但休養時間就多了起來,又想起了這些雜事,便慢悠悠查閱資料與一些道書(當然,我不是鑽研,更不說修煉,只能算是走馬觀花而已)。從另一方面看,我實在閒得慌了。

中國的本土教派,首推道教。

道教基本典籍是《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看了下百度百科)

中國的遠古神話最可能是道教等百家爭鳴衍生之前,更是《道德經》《易》……之前的傳說。我看了些紅山文化、龍山文化……的資料,但我想了解的東西太少了。←百度搜索→風雨小說網

於是我轉而去查一些道教典籍,《易》,還有八卦,我也查了一查。雖然不是成爲易學生的料,還是讓我發現了一點痕跡。

前後結合大概是這樣:

《易》的出現源於中國最早的上古各部落間的筮、卜;筮開始只是燒龜甲後觀察裂紋,來預示吉凶……到後來發展爲完整的九筮(當然這中間,也是衆說紛紜)。

燒炙龜甲裂紋的預示是指:裂紋分佈所成的橫、豎、斜紋,以及這些條紋互相分佈搭配的情況;這些預示裂紋被各個部族歷代祭壇一代代記錄,成了一個個“卦象”記錄。

於是,這些卦象記錄,也成爲各大部族祭壇最秘密的珍寶,只傳部族祭祀族人,成了各族祭祀占卜用的“教科書”。

卦象一成,有了現成的模板可用,龜甲占卜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以後的人可以用骨針、牌、甚至是木棍,投擲於地,把最後產生的各種卦象,拿去翻查比對歷代記錄,很快就可以預測吉凶(這時我就明白:原來八卦前身在這)。

而當時部族最高首領稱爲“王”。

後來,部落被逐漸統一,出現了國。國的最高首領當然認爲自己要比“王”地位更高,於是便有了“皇”或“帝”。

而國的出現,使原來各部族祭壇中的那些歷代預測占卜的卦象秘錄,也得到了集中,於是有人打起了集成主意。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各部族遠古祭祀的成果大成,便有了八卦,後來被代代鑽研,被著述成爲《易經》,成爲中華文明起源性的標誌。

至於伏羲或其它人成八卦,雖有爭論,這裡看來,更應該是一種集成工作,不是發明工作。

《易經》先西傳,甚至到了印度。印度佛教東傳中原,是在易經西傳之後的。

易經在印度與中亞也有了發展,印度人瞿曇悉達更著有著名的“星佔”書《開元佔經》,後返傳入中原,成爲一本有名的佔書。

(以上爲班門弄斧的個人觀點。)

我又通過網絡、還有實體書,找起筮和道教以前的記述。

於是,我發現了“神祖”。

“神祖”是道教典籍中有記述,是在諸教形成前,流傳於中國古代民間的遠古傳說中的至高神袛,其下有天君……(暫時保密)

民間又傳:仙的來歷也是各有學說,但一大部分認爲脫胎於“賢”,民間流傳後,後世單獨成字“仙”。

仙與神祖的前後,沒有詳細記載,不過也有人說法不一,這個我更無法考證。

當然這中間最大的收穫便是“師”。

師氏一族傳下六藝,纔有了以後的文明,有了老師、有了師父、師傅,授業解惑都以“師”稱之。(注:易經中的師卦,與此師不同)

這也是是道教之前古時流傳下來的遠古傳說,未被公開承認。師氏記錄只有廖廖幾本道書簡單提及,比道教前的仙與神祖的記錄還要少。但這些已經讓我大爲驚喜!

“師”的由來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

但是中國遠古神話散佚嚴重,能通過民間傳於後世的也不過是隻言片語;最清晰的脈絡是在出現《易經》之後;易經又叫周易,多數說是周朝成書,之前的夏、商記錄也是廖廖不豐,多虧有夏、商遺址的發現才讓後人能看到一點當時風采。

有一說法:以前中國自稱三千年文明,夏、商遺址發現後,纔有了實物爲證,中國文明史又前推了兩千年,變成了五千年文明,這也被諸多外國不願意承認,卻又事實俱在。(這個國外多數爲中國東邊的某些國家與歐美。)

話轉回來,又結合其它查找的一些信息,纔有了《大神祖王》一書的雛形:沒有外來教義,純中國的一部“洪荒”。

後來揣摩還是歸類爲古典仙俠的好。畢竟,《大神祖王》基點,沒有如《封神演義》一樣的衆多史實人物。

《大神祖王》寫的是《易經》、八卦前的中國傳說,看此書,大家不要拿《易經》、八卦來比對。主要脈絡是最早期的“筮”,這時還沒有“卦”的概念。

這篇後記,草草寫成,先發上來。等到某天《大神祖王》完結的時候,會寫一篇詳盡的後記,把一些目前不便披露的大綱脈絡,清楚寫出來,做最後收關。

至於寫另一本《封神演義》?饒命!我學問太淺,沒想寫什麼宏篇鉅著。

感謝諸位能對本書提出這麼多“高難度”問題,只能先寫點後記,提前給大家交個底。

青雲直上(五城十二樓),於二零一四年四月九日隨筆

第四百三十二章 計成第二百七十一章 故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大通商 以師氏之名(二十二)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通商 分量第五百五十五章 重回上都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大通商(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域 過招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走第五百四十八章 冤家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大通商 虛假第八百一十六章 祖神兵 沙漏第六百零九章 獨立於法世之外第八百六十六章 浪淘沙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通商(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生命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通商 分量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通商 隱瞞第六百二十九章 落幕第八百四十八章 始亂第八百二十三章 準話第六百二十三章 真假試探第四百七十二章 林十九 神吾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步綱踏鬥第九百三十章 命運神像 匣裝美人第四百零二章 桃花第四百五十三章 拙劣第七百四十五章 決勝第五百四十九章 神氣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大通商 求教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拜見第八十二章 右界四宗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大通商 斬龍臺第一百六十七章 殤第七百二十五章 煉人丹第九十八章 腐朽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大通商(二)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大通商 逃寶第一百五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九十一章 遙望之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來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分寸第一千二百章 無敵崑崙第八百四十一章 奪路第八百一十二章 安排 認主第五百九十五章 在商言商第一百七十八章 雷殞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洞見上古 吾兒第四百九十五章 寶月坊第九百五十九章 劫後餘生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大通商(三十二)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棒槌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大通商 以師氏之名(十八)第九百二十一章 承天測神 心驚肉跳第九百九十一章 到此一遊第四百四十七章 開學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大通商 飛天(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族 算計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洞見上古 靜待死生第四百零四章 倫音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大通商 三年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大通商 烏雲罩頂第九百九十七章 巨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脫身第二百五十九章 取死有道第八百八十二章 點沙 破術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攔路第九百四十九章 命運神像 命運(一)第九百五十八章 承天測運 祖兵出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長生窟 遺珠第一百九十三章 陷泥之壁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通商 二王聯手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大通商(二十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借勢第八百零五章 各有盤算第二百二十章 牡丹師兄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朱雀 麻煩第三百二十三章 玄南上界第四百三十四章 陷阱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大通商(三十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出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放棄第七百二十四章 岌岌可危第九十三章 賀壽第一百八十七章 暗行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大通商 再生風暴第三十九章 破族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大通商 戮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疑神疑鬼第八百一十二章 安排 認主第九章 李修齊第二章 幡然大變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堪輿神術 分別行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大通商 鬥神第三百五十章 聯手第三百五十二章 突然第八百八十九章 來人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洞見上古 來歷不明第二百章 風起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赦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