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以不變應萬變

李虎可以估猜到李乾順的議和目的,他要養精蓄銳,他要一展宏圖。

李乾順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皇帝,他既然有雄才大略,當然有非同一般的雄心壯志。當他知道大宋意在北伐收復故土,他肯定意識到西夏人的機會就來了。當宋遼激戰之刻,當契丹人腹背受敵之際,党項人就可以出手了,南下可以打大宋,東進可以打大遼,不管打哪一頭,大夏國都有巨大收穫。

相比起來,現在打大遼最符合他的利益需求。大宋太強大了,而大遼已經傾覆在即,柿子當然要撿軟的捏,不打契丹人還能打誰?

遼夏邊境的天德軍、雲內州都在河套以西,水草肥美,是畜牧的好地方。東勝州包攬黃河東西兩地,有草原有耕地,更重要的是,它是進攻大同和山後九州的必經之路,拿下了東勝州,西夏人就能打大同,就能南下打朔州,直逼太原,進攻大宋富庶的河東路。

西夏軍一旦殺進河東路,再以一軍攻打陝西四路,大宋必定顧此失彼,此刻宋軍主力都在北伐戰場,無力回援,於是西夏人極有可能攻取長安,佔據大宋大片疆土。退一步說,西夏人即使不能打下長安,但拿下大同和山後九州,也是大大拓展了疆土。再退一步,西夏人即使打不下大同,至少可以確保天德軍、雲內州和東勝州,這也很好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李乾順在關鍵時刻和大宋主動議和,給自己爭取到了三年的休養生息時間,這對於西夏軍隊來說,足夠了,他們已經蓄勢待發了,很可能已經出發了。

宇文虛中的分析和李虎的猜測差不多。

“我在反對北伐的奏疏中曾經提到西夏人的議和,勸諫官家要小心戒備,不要鷸蚌相爭,給李乾順這個漁翁撿了個大便宜。但官家置若罔聞,不予理睬,認爲西夏已經給大宋拖垮了,沒有個五年十年恢復不了元氣。”宇文虛中苦笑道,“官家完全理解錯了,他根本不會想到。在西北戰場上,損耗最大的是我們。”

“兵力上的損失我們就不說了,我們就來說說運輸消耗。西北因爲戰爭頻繁,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賦稅極少,前線大軍和西北州縣的錢糧物資大都從南方北運,每打一仗,糧草運輸的損耗都非常驚人。相反。西夏人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地運輸路程很近,從國都興慶府到前線。遠者一千多裡,近者則只有數百里,甚至一兩百里。他們以馬軍爲主,將士們帶上乾糧,來去神速,隨時可以返回補充,這大大節約了運輸消耗,從而也節約了大量的錢糧。”

“官家和宰執們認爲大宋有錢,打得起這個仗。爲了北伐,爲了收復故土,竭澤而漁,不顧一切了。”

宇文虛中仰天長嘆,“或許有那麼一天,他們會發現,爲了北伐而發動的西北大戰其實不是拖垮了西夏人,而是拖垮了我們自己,到了那一刻。我們還能亡羊補牢,還能買一副後悔藥吃下去嗎?”

李綱輕輕咳嗽了兩下。然後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慢吞吞地說道:“目前地形勢對大宋還是有利地。”他指了指李虎。“使相拿下大同。收復山後九州。已經佔據了先機。只要我們力保大同不失。死守山後九州。不管是女真人還是党項人。他們都無法達到目地。”

“敵人太多了。”宇文虛中嘆道。“現在地大同就象一塊血淋淋地肥肉。它地血腥味引來了大漠上地一頭頭惡狼。接下來地廝殺非常殘酷。使相即使有三頭六臂。但如果沒有大宋在錢糧武器上地援助。恐怕凶多吉少。”

李虎心中驀然戰慄。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冷戰。老爹地故事果然沒有錯。本來我以爲自己殺到代北。從死地跳到了活地。誰知我在一個錯誤地時間選擇了一個錯誤地地方。不但沒有把義軍帶出活路。反而徹底陷入絕境了。早知如此。我還不如留在遼西。最起碼不會有滅頂之災。

“幾年來。使相就是一股流寇。殺到那搶到那。所以能維持一支大軍。到了遼西因爲大宋開放了邊境榷場。使相以戰馬換取援助。加上海上回易地收入。使相勉強支撐了兩年多時間。”宇文虛中望着李虎。目露擔憂之色。“到了雲朔。使相因爲佔據了西京而獲得大量錢糧。依舊可以支撐。但現在使相要統領十幾萬大軍出戰。幾個月地仗打下來。耗費驚人。

使相如何支撐?”

“所以。你地意思是聯夏抗金?”李綱問道。“但是。使相以什麼身份聯手党項人?是以大宋地漢王、雲中路制置大使地身份。還是以遼東義軍總帥地身份?現在大遼地皇帝就在大草原上。而李乾順就是他地女婿。兩國又有盟約關係。假如他們聯手。西夏人怎會與使相結盟?即使西夏人願意結盟。那麼他們地條件肯定是要代北地西部州縣。請問使相能答應嗎?”

李虎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頭皮頓時陣陣發麻。大遼皇帝或許不願意割讓土地。自己也不願意答應這個條件。但女真人願意。女真人如果派使者結盟西夏。兩國聯手。先把大遼皇帝趕到漠北。再把自己趕進河東路。那代北就是他們地了。兩國可以平分代北。各取其利。

“不答應也得答應。”宇文虛中說道,“如果女真人和西夏結盟,那代北形勢就完全失控,大同勢必丟失。大同一失,即便女真人因爲關切燕雲戰場而停止攻擊,但西夏人不會,他們會乘機南下太原,攻打河東路。”

宇文虛中總算把心裡話說出來了。他要李虎聯夏抗金,不是爲了李虎,也不是爲了保住大同,而是要確保河東路的安全,確保西夏人不會南下寇掠,而這大概正是他反對北伐地原因之一。或許在他看來,只有聯遼抗金,只有保住大遼國祚,才能維持宋遼和宋夏的盟約,才能維持天下三足鼎立的格局,繼而確保陝西和河東的安全,確保河北和中原的安全。

至於李虎和遼東義軍的生死,至於代北能否守住,其實根本不在他的考慮之列。

宇文虛中三年前就判斷西夏主動議和的背後埋藏着更大的陰謀,而這個陰謀來自於大宋地北伐,但大宋皇帝對他的警告置若罔聞,汴京的宰執們對他的預言更是嗤之以鼻,大宋的宰相不但不聽他的,反而把他趕出了汴京。宇文虛中心憂如焚,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童貫一腳把他踢到了代北,而目前代北局勢的發展正好影響到天下格局的變化,所以宇文虛中迫不及待地就來了,而且看到李虎後馬上說了一句足以引起李虎注意的話。李虎注意到了,召見了他,也聽懂了他地話。他和馬擴一樣,忠誠於大宋,誓死都要爲大宋而戰,爲了達到這個目地,他們可以犧牲一切,比如遼東義軍和代北對他來說都是盡忠大宋的工具,都可以無條件地犧牲掉。

李虎笑了起來,“聯夏抗金,地確是保住大同的好主意,但以我看來,你來遲了,當你坐在這裡告訴我要聯夏抗金的時候,党項人的軍隊或許正在開進天德軍,或者已經逼近黃河。”

“以不變應萬變。”宇文虛中毫不猶豫地說道,“你佔據了大同,佔據了先機,你不去打他們,他們會來打你。契丹人也罷,女真人也罷,党項人也罷,都要來打你,如果你主動北上,豈不正好送上門,羊入虎口?相反,如果你死守大同,那形勢就完全變了。”

“你的軍隊以步軍爲主,你死守大同等於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等於牢牢控制了代北戰場的主動權。你不動,你的敵人就要動。你的敵人有三個,彼此爲敵,假如他們開始互相廝殺,你的機會就來了,只要找準機會,一打一個準。打完了你再回來,再守大同,再尋找機會,再打他們。時日一久,各方實力此消彼長,你的主動權就更大了,這時候他們爲了各自的利益需求,會主動前來結盟,而使相則可以結盟党項人和契丹人先把女真人擊敗,然後再和党項人聯手把契丹皇帝趕到漠北去,最後,你們可以平分代北。”

“到了那個時候,大宋的北伐結束了,幽燕也拿到手了,接下來就輪到党項人要倒黴了,除非李乾順維持盟約,否則使相可以西渡黃河,而陝西四路的西北軍可以兵出橫山,兩路夾擊,定能重創西夏。”

李虎欽佩至極,虛心受教。

“固守大同還能解決使相最擔心的問題,那就是大宋的錢糧支援。”宇文虛中繼續說道,“大同距離太原不過七百多裡,如果各路敵軍猛攻大同,使相可以乘機向大宋求援,一則可以藉助這個危機順勢解決遼東義軍整體投奔大宋問題,二則可以得到河東路的全力支援,錢糧武器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到大同,如此一舉兩得。”

“好。”李虎拍案叫道,“依你之策,固守大同。”

第31章 至死方休第92章 安陽名人第3章 決心第31章 放馬過來第57章 走投無路第36章 虎王瘋了第80章 利益第一第10章 倒黴蛋第21章 賣虧了第21章 致命錯誤第99章 大旗第55章 長了翅膀的狼第57章 意外第91章 陷阱第14章 儒家學派第10章 國力第2章 黃雀在後第71章 總帥挖坑第47章 國將不國第61章 大元帥府的內部問題第44章 百姓苦第18章 岳飛的近憂第83章 一份厚禮第38章 馬哥不上當第64章 緊張部署第26章 好心辦壞事第53章 年頭變了第31章 猶豫第97章 獨斷第75章 大漠突變第67章 混飯吃第32章 閻王難見第90章 進攻第79章 我拿什麼來拯救我的大宋?第32章 打不死的馬哥第27章 聰明的西北人第9章 繼續攻擊第24章 了無生機第66章 塗鴉第53章 深陷局中第34章 長孫康寧的危機第20章 你去詐降第83章 分裂之禍第81章 我就怕他不貪婪第66章 欺騙第39章 燕京危局第27章 殺人也是爲了利益第100章 猛擊第18章 士人的蛻變第50章 有錢不賺白不賺第2章 崇拜吧?第36章 虎王瘋了第2章 大宋第一富豪第26章 嘔心瀝血第73章 中京突變第22章 我要回家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68章 西線戰事第76章 馬擴之約第31章 至死方休第55章 長了翅膀的狼第92章 快跑第78章 天妒紅顏第20章 焦慮第78章 神秘而強悍的西夏第95章 壞消息第5章 時機第56章 誰有實力誰是老大第66章 向戰場推進第29章 完全錯了第16章 全線激戰第77章 契丹人的憤怒第26章 一切鬥爭源於利益第95章 拖死你第52章 海上第46章 鹿死誰手第70章 破綻第29章 反間計第12章 大餅夾羊肉第44章 緊迫第68章 過河拆橋第63章 畫押簽字第58章 這是陰謀第33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第49章 又一個鳥人給騙了第34章 你好,馬擴第38章 以血還血第19章 海上之盟第37章 手舞足蹈第14章 我是沙子第41章 你敢造反?第15章 我很掛念第68章 漢王府的權力有多大第15章 背後的勾當第21章 賣虧了第75章 三個和尚沒水吃第56章 誰有實力誰是老大第49章 背叛第44章 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