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走投無路

初九日凌晨,李定川、拜羅泉率軍撤回統安城,他們接到了從賀蘭山傳來的消息,李察哥、仁多保國被罷職,皇帝李乾順決定退守河西,李仁忠率軍趕赴河西戰場,而李安惠則率三萬大軍趕赴喀羅川支援。

李定川看完這封信,臉色當即就變了。

從賀蘭山到沙陀後大道一分爲二,一路沿黃河南下,抵達朔方重鎮蓋朱城,一路則沿天神沙漠(騰格裡沙漠)西進,抵達河西重鎮西涼府。李安惠和謀寧平衍肯定是從沙陀南下,但此刻蓋朱城已經失陷,這支援軍一旦被虎烈軍發現,必定會遭到伏擊。

“快,即刻派人截住李使相。”李定川三兩步走到地圖前,手指地圖上的墩墩山,“李使相初四日出發,至今不過四天時間,還沒有到沙陀。沙陀到墩墩山大約三百餘里,我們派人日夜兼程迎上去,肯定還來得及。”

拜羅泉俯身望着地圖,濃眉深皺,神情異常凝重。這支援軍來遲了,不出意外的話,李安惠將於十四日前後抵達蓋朱城,但蓋朱城方向有李虎的主力大軍,三萬人馬不過是送死而已。

“你是叫他們撤回沙陀,還是在墩墩山一帶屯兵威脅?”拜羅泉問道。

“我當然希望他們到墩墩山.和秦山一線屯兵威脅,做出攻擊蓋朱城之勢,以便牽制一部分虎烈軍,緩解我們正面防守的重壓。”李定川停了片刻,無奈搖頭,“如今皇帝決定退守河西,說白了就是放棄賀蘭山,但不知道皇帝和朝廷是否想過,一旦賀蘭山丟了,朔方側後翼完全暴露,朔方還能守得住?喀羅川的控制權還能拿到手?朔方丟失,河西前有虎烈軍,後有草頭韃靼和黃頭回紇,腹背受敵,首尾難以兼顧,又能支撐多久?”

“察哥爲什麼要放棄兵權?”拜羅泉.越想越氣,一拳砸到了地圖上,“他難道不知道這一仗關係到我大夏的生死存亡?他爲什麼任由樑乞申、薛元禮那幫奸佞禍害國祚?”

李定川閉上眼睛,強忍怒氣。李.察哥被趕出朝廷,先前的防禦策略被徹底拋棄,大夏國祚因此岌岌可危。按照李察哥的設想,只要夏軍牢牢控制住喀羅川,然後把虎烈軍主力拖在賀蘭山,把戰局無限期拖下去,那麼李虎和虎烈軍最後必定後撤。李虎目前的處境其實很艱難,之所以打西夏,也是無奈之舉,以他現在的實力堅持不了多久。這麼簡單的道理,皇帝和朝廷裡的那幫大臣難道不懂?他們竟然如此懼怕李虎,要棄守京都而逃?這太荒謬了。

“現在怎麼辦?”拜羅泉問道,“李安惠和謀寧平衍都曾.在賀蘭山敗於李虎之手,這兩位的膽子有多大,我相信你也知道,如果你告訴他們蓋朱城丟了,李虎帶着十幾萬大軍正在猛攻統安城,你認爲他們還會兵逼蓋朱,幫助我們牽制李虎嗎?”

李定川咬咬牙,臉色有幾分獰猙。他的確沒有把握,.尤其現在皇帝決心退守河西,那麼眼下保存實力最爲重要,李安惠三萬人支援喀羅川,要面對十幾萬敵人,他敢打嗎?仔細衡量得失,即使換作是李定川本人,估計也不會貿然逼近蓋朱城。正常情況下,李安惠會讓軍隊停下來,遠遠避開虎烈軍,同時請示皇帝。皇帝正在撤往河西,急需軍隊,理所當然命令他撤回去,趕赴河西作戰。

“我看信可以送,提醒李安惠小心防備,但不能告.訴他蓋朱城丟了,否則他肯定後撤。”拜羅泉看到李定川不說話,於是建議道。

李定川斷然否.決。這事不能幹,一旦李安惠不小心,中了虎烈軍的埋伏,那三萬大軍可就全軍覆沒了。此刻三萬大軍對西夏來說無比寶貴,萬萬不能出現意外。“我們寧願丟掉喀羅川,也不能損失這三萬大軍。”

“放棄喀羅川?”拜羅泉大吃一驚。

“皇帝的決策是退守河西,但現在河西混亂不堪,仁多保國都顧此失彼,更不要說代替他的烏蘭辛隆了。烏蘭辛隆勇猛有餘,謀略不足,讓他主持河西軍事,河西局面會變得更糟,所以我可以斷定,皇帝到了河西后會想方設法從各處抽調軍隊援助河西,結果可想而知。”李定川越想越是憤怒,但他偏偏無計可施。

初九日,折可求指揮大軍猛攻統安城。

初十日,李虎抵達統安城下,親自督戰。

初十日,李安惠、謀寧平衍接到了皇帝的聖旨,這份聖旨的內容讓兩位統帥立即意識到京都出事了。

皇帝再次改變決策,重新讓李察哥主持軍事,同時以篡逆的罪名誅殺了樑乞申、薛元禮等大臣。這事隨便用腦子想想都知道肯定是李察哥發動了兵變,否則皇帝決不會改變決策,更不會誅殺自己的親信大臣,而且一殺就是十幾個,這太血腥了。

李察哥發動兵變,理由是清君側、衛國祚,但此仗一旦打贏了,李察哥權傾朝野的時候,接下來的事就難以預料了。李察哥不可能放棄兵權,否則皇帝第一個就要宰了他,既然皇帝和李察哥反目成仇,那麼李察哥當然不可能再讓皇帝主掌權柄,未來的京都將會發生什麼,一目瞭然。

李安惠、謀寧平衍對當今天子忠心耿耿,對李察哥則是防備有加,如今京都突變,皇帝的安全受到威脅,這兩位大臣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撤軍回京,護駕勤王,但李察哥手上有天子,命令都是以天子的名義下達,兩人不能不聽,不聽就是造反了。

兩人商量了半天,決定找個藉口停下來,然後一邊派斥候到蓋朱城聯繫蕭合達,一邊派人回京打探消息。這個時候,京都政局的變化遠比救援喀羅川更加重要。喀羅川丟了還可以奪回來,奪不回來還可以固守河西,但皇帝一旦出事了,權臣篡僭,國祚敗亡,那大夏就徹底完了。

李察哥似乎知道這兩人肯定要動歪心思,僅僅隔了六個時辰,又送來聖旨,勒令兩人必須到達什麼位置,否則以軍法論罪。

李安惠、謀寧平衍大爲惱怒,但李察哥挾持了皇帝,兩人毫無辦法,這時候總不能舉兵造反吧?

十一日,仁多保國接到聖旨,復職,並接到李察哥的密信。

同日,李仁忠、高守忠抵達西涼府。

李察哥命令兩人調轉方向,南下支援喀羅川,但這兩位和李安惠一樣,懷疑京都出事了,沒有遵從命令,而是直接趕到了西涼府。兩人知道,皇帝極其痛恨仁多保國,絕不會讓他復職,如果仁多保國復職,那說明李察哥可能發動了兵變,挾持了皇帝。

李仁忠和高守忠商量了一番,隨即做好了兩手準備。如果仁多保國復職,則將其誅殺,奪其兵權,控制河西軍隊,以此來威脅李察哥,迫使李察哥把皇帝送到河西。

出城迎接兩人的是烏蘭辛隆。烏蘭辛隆說他接到了皇帝的聖旨,“你們應該急速南下支援喀羅川,怎麼到了西涼府?”

李仁忠和高守忠沒有看到仁多保國,又見烏蘭辛隆依舊主掌河西軍事,不禁大爲疑惑,警惕性隨即降低。烏蘭辛隆把兩人熱情地迎進了府衙,大堂之上,霍然坐着仁多保國。兩人大驚失色,轉身就要離開。仁多保國一聲令下,左右扈從殺出,將兩人當堂斬殺。

仁多保國命令烏蘭辛隆,帶着城外那一萬馬軍,急速趕赴喀羅川。

十一日,李安惠、謀寧平衍到了墩墩山。

兩人接到了李定川的書信,得知蓋朱城失陷,當即紮下大營,不走了,但就在這天晚上,樑義豐帶着扈從飛馳而來。

他是逃出來的。李察哥這次下了狠心,要徹底剷除樑家,所以滿門抄斬,男女老幼一個不留。樑義豐正好在黃河前線,接到報警後連夜逃跑。樑義豐的夫人就是李安惠的女兒,謀寧平衍和樑家也是世代的姻親關係。樑義豐無處可逃,只好投奔李安惠和謀寧平衍。

三個人商量了一夜,沒有商量出好辦法,但李察哥不給他們時間。十二日早上,仁多東進帶着五百精騎趕到墩墩山,名義上是督促李安惠急速支援喀羅川,但實際上是來殺人的。李安惠和謀寧平衍沒想到李察哥如此狠毒,措手不及,給撲倒在地五花大綁,推到轅門斬首示衆。

樑義豐帶着扈從突然殺出,救下了兩人。仁多東進勃然大怒,率軍追殺。

這時,李安惠的幾位親信部下忍無可忍,毅然舉兵,攻擊仁多東進。仁多東進大敗而逃。

李安惠、謀寧平衍、樑義豐走投無路,最後,他們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抉擇,投降李虎。

十二日,樑義豐做爲特使,飛馳蓋朱城求見李虎。同日,李安惠和謀寧平衍帶着大軍急速趕赴水波城,他們相信,李虎一定會接受他們的投降。

十三日,李虎在統安城下接到這個消息,覺得匪夷所思,當即下令,停止攻擊,調遣五萬主力返回蓋朱城、樸龍城一線,以防萬一。當天晚上,李虎見到樑義豐之後,這才知道興慶府發生的一切。

十四日,李虎親自趕到水波城,迎接李安惠和謀寧平衍。

第60章 損人不利己第36章 無奈的選擇第40章 陷進死局第15章 毀滅性擄掠第99章 大旗第40章 党項人的悍將第97章 共同的敵人第97章 退敵之策第23章 耶律大石第36章 開府第43章 最好的選擇第43章 老大吃肉小弟喝湯第65章 鬼帥跑得快第13章 毛帥被抓第95章 壞消息第4章 王者之子第3章 握手共誓第42章 幸福的未來第26章 好心辦壞事第48章 危機第76章 狼煙升起第58章 這是一個陷阱第17章 老大們自殺了第84章 談判第22章 質疑第81章 我就怕他不貪婪第49章 攻擊之初第14章 東進、南下第29章 一塊肥肉第26章 總帥第69章 害你沒商量第86章 吼幾嗓子第92章 夜襲第91章 誘惑?噩夢?第71章 變計第76章 心狠手辣第66章 談判(二)第81章 我就怕他不貪婪第60章 必敗之戰第10章 有話好好說第37章 痛苦的汴京第89章 一日破城第75章 誘敵第24章 攝政第40章 我不善良第44章 雷霆第52章 利大還是弊大?第66章 欺騙第89章 一日破城第23章 各取所需第40章 老子也拼命第94章 不要上當第4章 最後的瘋狂第22章 聲討範直昌第41章 兄弟就是兄弟第62章 天知道第6章 混亂第86章 吼幾嗓子第100章 毛帥的謹慎第51章 極度被動第54章 決戰前夜第71章 也是好事第9章 逃離陷阱第13章 天亮了第68章 過河拆橋第86章 特使李綱第84章 騎虎難下第80章 兀剌海城第1章 將兵法第82章 桀驁不馴第99章 化整爲零第37章 致命一招第82章 可愛的小公主第3章 握手共誓第3章 土崩瓦解第59章 做人還是做鬼第64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79章 越來越糟糕第58章 舉旗造反第67章 矛盾激化第57章 意外第45章 仗勢欺人第31章 猶豫第47章 你就是一塊肥肉第7章 我太冤枉了第96章 老虎要拼命第2章 不進反退第98章 黃金谷第10章 長槍圓盾第69章 致命忌諱第16章 小弟羅蘭第26章 嘔心瀝血第71章 最瘋狂的人第77章 最大的內奸第7章 致命要害第16章 欲速則不達第81章 西北人的手段第99章 搶人、搶錢、搶糧第18章 蠹國害民第89章 必殺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