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協調兩府

大宋建興四年(公元1129年)。正月。

正月初六,李虎離開揚州,趕赴荊襄。方進的虎衛軍、阿巴頓的虎烈二軍、海拉蘇的虎烈九軍、折可存的虎烈十五軍、十六軍隨同開赴荊襄。

與此同時,開封的楊可世帶着虎烈二十六軍、二十七軍南下,於長沙會合主力。

正月十二,王妃羅思南邀請東西兩府的宰執官員到漢王府議事,就南征一事進行協調。

李虎決定發動南征,並奏報了具體攻擊策略,這一策略的執行需要東西兩府齊心協力,但兩府分工不同、立場不同,矛盾因此越來越大。“軍政分離”雖然有助於中央集權,但帶來的弊端就是軍政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戰略決戰,需要東西兩府緊密團結,然而,當前戰略決戰一個接一個,兩府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漢王府和大帥府不得不花費很大的精力居中協調。

大宋的國策最爲鮮明的特徵就是分權,在中樞設立東西兩府,大幅削弱宰相的權力,在路一級地方上設立四司。徹底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爲了遏制武人對國祚的威脅,大宋在“分權”的基礎上又實施以文制武之策。最後的結果是,雖然中央集權了,但無論是相權還是軍權,都遭到了極大地削弱,而這種削弱把國策的弊端迅速放大,以至於影響到了國祚的生存。大宋中後期在軍事上的被動,在變革上的失敗,在昌盛時期的突然衰敗和這一政策有直接關係。

李虎在變革中一個就廢棄了“以文制武”之策,而辦法就是“軍政分離”。“軍政分離”其實就是“分權”,只不過把“分權”控制在了“軍和政”這兩個範圍之內,以確保他本人可以有效控制權柄,由此也就延續了這一政策的弊端。

戰略決戰,牽扯到方方面面,無論是東府的議事堂,還是西府樞密院,都無法獨自完成。過去宰相權力大,可以統籌指揮,但現在宰相權力被嚴重削弱,只有皇帝本人才擁有這一權力。

皇帝代表最高皇權,但他僅僅是一個人,他要完成這一工作必須依靠議事堂和樞密院。議事堂的宰執們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樞密院的使相們也是一樣,東西兩府由此矛盾激烈,皇帝的主要工作不是決策,而是協調。最後爲了達到目的,各方不得不互相妥協。妥協的結果可想而知。

過去宰相行使權力,是靠宰相府這一機構,宰相和自己的下屬利益一致,不存在無法調和的矛盾,更沒有什麼妥協一說,但宰相權力過大,在和平時期顯然對皇權有威脅,所以歷朝歷代都極力打擊和削弱相權,儘可能把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大宋這一國策其本身也沒什麼錯誤,但矯枉過正了,一旦到了事關國祚命運的關鍵時刻,比如宋金大戰期間,這個國策的弊端就暴露無遺,並最終導致自身的敗亡。

長安朝廷建立之初,議事堂和樞密院還能在重大決策上保持一致,但隨着變革的深入,隨着戰略決戰的持續進行,兩府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

羅思南解決的辦法很簡單,以漢王府來行使皇權,實際控制最終決策權,再此基礎上她和樞密院、條例司緊密合作。一邊制定和推行變革措施,一邊指揮戰略決戰,有意識地甩開和孤立議事堂。

這種辦法在長安實際控制疆域較小的情況下,漢王府、大帥府、樞密院和條例司可以有效行使權力,但等到實際控制疆域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東府的重要性迅速凸顯,長安必須完全發揮中央行政機構的作用,否則不但中央權力受到嚴重削弱,中央政策也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於是,漢王府隨即陷入了窘境,羅思南不得不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協調東西兩府,不得不在很多決策上做出妥協和讓步。

當李虎的南征策略送達長安之後,樞密院當然是鼎力支持,並迅速擬定了具體方案,這其中除了攻擊計策、兵力部署外,最重要的就是後勤供應,包括民伕的徵調、戰爭物資的調撥,等等……而這些準備工作都需要中央行政機構和地方府署的密切配合。

對於議事大堂來說,南征最爲急迫的就是錢、糧和各種戰爭物資的籌集,而這些東西和朝廷財賦直接掛鉤,財賦的支出要考慮國力的實際情況,不能做竭澤而漁的事,所以議事大堂毫不客氣地否決了李虎在三月發動南征的構想,認爲南征時間必須推遲到深秋,九月或者十月。

議事大堂的宰執們直接否決了三月南征的計策,事實上也等於否決了樞密院的南征方案,東西兩府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於是兩府矛盾空前激化,直接吵到了漢王府。

早在中原大戰結束。岳飛南下打江淮、王淵東進收復山東的時候,羅思南就已經意識到長安中樞權力的危機正在日益加重,她已經開始思考解決的辦法,但沒有想到,李虎到了江淮就拿出來一個三月南征的決策,這個決策直接引爆了東西兩府的矛盾,長安中樞權力的危機突然爆發了。

羅思南措手不及,一時間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她也考慮到向兩府妥協,以此來緩解危機,但李虎決心太大,已經帶着主力趕赴荊襄,決戰態勢已經形成,此刻漢王府若向兩府妥協,必然要推遲南征時間,但李虎未必願意接受這種妥協。

李虎是否接受長安的最終決策其實並不是困擾羅思南的最大難題,最大難題是必須維持李虎的絕對權威,必須維持漢王府的絕對權威,這關係到虎烈人的利益,關係到中土的未來,在這一點上,羅思南絕對不能讓步,她也絕對不允許自己讓步。

十二日,議事堂的宰執大臣李綱、黃涉、柴雲、李復、趙明誠、霍六哥、範直昌、劉韐、宗澤全部到了。臺諫長官張孝純、京兆尹馬擴也受邀而來。進京不久的宇文虛中、吳敏以翰林學士、參知政事的身份也參加了這次議事。

樞密院的官員有董小丑、劉延慶、折可求。長安衛戍軍統帥楚逍遙也受邀而來。

大帥府長史原野、漢王府長史胡塗、戶部侍郎兼領條例司檢詳文字長孫康寧列席了這次議事。

另外還有一個幕後人物,那就是無顏。無顏雖然沒有露面,但他就在偏殿,他隨時根據議事進程給羅思南提供意見和建議。

在這之前,羅思南已經和虎烈中樞官員、和李綱等大宋中樞官員、和以長孫康寧爲首的聯合商會官員討論過南征策略問題,仔細聽取了他們的意見,這次把所有中樞官員召集到一起,就是想予以協調,以便找到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當然,前提是必須在三月發動南征。

從上午討論到下午。整整耗費了五個時辰,中間僅僅休息了一刻鐘,沒有任何結果。

羅思南大爲惱怒,叫大家連夜商討,沒有結果就不要離開漢王府。

中樞官員三五成羣,各自找地方休息。

羅思南到了偏殿,當着無顏的面,把李綱、黃涉等議事大堂的官員罵了個狗血淋頭。過去,議事大堂的黃涉、柴雲和霍六哥還能和漢王府保持一致,這次不行了,原因很明顯,他們也是議事大堂的一員,當羅思南在打擊和削弱相權的時候,他們的利益也受到了嚴重損失,虎烈人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逐漸走向了分裂,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可遏制。

“他們從國祚的穩定出發,否決三月南征的策略,這並沒有錯誤。”無顏嘆了口氣,“仔細想一想,虎烈軍這兩年的決戰太多了,國力已經無力支撐。漢王把女真人趕出中原之後,馬上西征,擊敗了党項人,穩定了西北;接着岳飛又在中原進行決戰,收復了山東,攻佔了江淮;僅僅幾個月之後,漢王又要南征,渡江平定東南。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憑長安的財力,真的還能支撐下去嗎?”

“當然,當然可以支撐。”羅思南毫不猶豫地說道,“我已經和長孫康寧談過,聯合商會將不惜一切代價籌備錢糧,幫助虎烈軍平定東南。另外,我和宇文虛中、吳敏也仔細算了一下,按照東南各州縣的財賦狀況來推算。大軍只要渡江成功,必定可以從兩浙和江南兩路獲得大量財富,這些財富不但可以支撐南征大軍持續作戰,還能進一步緩解朝廷的財政危機。”

“聯合商會真的還可以拿出錢來賒貸給朝廷?”無顏搖頭說道,“按照長孫康寧的辦法,聯合商會這次拿出來的錢財最多隻能維持南征大軍半個月的開支,半個月後,就要靠大軍一路擄掠了,這太危險了,根本無法確保南征大軍龐大的軍需需求。”

羅思南微微一笑,從懷裡拿出一份文卷遞給了無顏,“這是長孫康寧剛剛給我的,你仔細看看。”

第90章 北伐時機第60章 半夜鬼叫第12章 大餅夾羊肉第73章 使者第23章 根源第32章 童貫的悲哀第54章 這是我的地盤第24章 御前司第33章 回到長安第16章 李綱的套索第54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69章 害你沒商量第93章 閹帥之計第4章 折家女兒第12章 大餅夾羊肉第22章 扮豬吃虎第28章 蕭後的真正目的第73章 驚天之喜第75章 三個和尚沒水吃第63章 畫押簽字第2章 不祥預感第59章 暗箭難防第99章 化整爲零第23章 根源第33章 回到長安第56章 突見惡鬼第93章 御駕親征第19章 金兀朮和哈迷蚩第60章 半夜鬼叫第3章 老營主帥第1章 身在局中第5章 殺虜復漢第27章 敢勇悍卒第17章 逃跑第75章 誘敵第75章 仇人是誰?第36章 我能值多少?第49章 又一個鳥人給騙了第36章 崩潰第77章 契丹人的憤怒第12章 大被同眠第8章 方寸大亂第52章 良禽擇木第85章 部署第40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36章 西北戰略第16章 欺騙第83章 誰敢做老大?第15章 瞎掰都能蒙人第1章 身在局中第27章 殺人也是爲了利益第88章 反目成仇第39章 序幕拉開第62章 賣人質第23章 各取所需第38章 沒底氣第81章 馬哥被困第88章 臨陣磨槍第2章 我只要一個女人第37章 亂中取勝第45章 這就是戰場第70章 如此殺人第95章 壞消息第39章 覆手爲雨第50章 糧道第5章 漢人之橋第46章 沒辦法就是辦法第23章 根源第60章 棄城第14章 驚變第84章 談判第24章 賭一局第81章 西北人的手段第21章 海盜第49章 背叛第28章 一個響亮的耳光第75章 上鉤的魚第34章 河北義士第66章 塗鴉第81章 大夏使者第64章 殺了他第96章 老虎要拼命第52章 變幻莫測的汴京第63章 撕開最後一道防線第29章 寸步不讓第77章 聯夏抗金第55章 洗劫汴京第100章 猛擊第56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8章 忌憚第52章 良禽擇木第32章 先進太原第70章 如此殺人第16章 危機的根源第21章 有錢就是大爺第41章 察哥的盾第42章 幸福的未來第8章 尋找退路第15章 我很掛念第97章 老虎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