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兒子想做天子

趙匡胤低頭凝思,馬上覺出這七個字說得極好,比起五代時期軍閥們的名言:“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要本質得多,深刻得多。

眼見皇帝老爹在琢磨自己那句話,趙德昭額頭上生出了細汗,因爲他意識到自己剛剛說錯話了,不小心在皇帝老爹面前暴露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野心,後果如何,實在很難預料。

“這話說得好!”趙匡胤輕輕一拍桌子,由衷的讚道,他知道這不是兒子自己能想得出來的,便問:“這是你在哪本書裡看得來的?”

“一本閒書野史上,忘記書名了。”

趙德昭含糊帶過,他只想儘快跳過這個敏感話題,免得皇帝老爹以爲自己是心懷不軌,想學習唐朝李二帶兵把自家老爹幹下臺。

趙匡胤不再追究細節問題,他放下了筷子,起身在桌邊來回快速走動,然後驟然停下轉頭看了過來,忽然冷不靈丁發問:

“薛居正臨終上奏,懇請我立你爲太子,那道遺章你也看過了。二郎,爹爹現在問你:你想做太子嗎?”

面對皇帝老爹彷彿穿透人心的目光逼視,以及這句靈魂之問,趙德昭的心臟都從胸腔躥升到頸腔,繼而跳到了嗓子眼上。

短短一瞬間,趙德昭腦海裡飛速掠過了好幾種應對答案。

做出一副孝順姿態,回答說:“兒子只求一世做爹爹的好兒子,唯願父皇萬萬年”嗎?這就太虛僞了,哄騙一下那種腦子不清醒的昏庸之君還行,怎麼可能騙得過老爹這樣的開國雄主?這樣惺惺作態,只會招來老爹的鄙視。

做出一副惶恐姿態,回答說:“兒子才淺德薄,不敢有此妄想”嗎?這樣就太慫了,同樣會讓擁有一副雄心虎膽,向來剛強自信的老爹瞧不起。

既然怎樣回答都有風險,還不如按照本心作答,賭上一賭。

“不,兒子不想做太子!”趙德昭大聲答道。

趙匡胤嘴角上翹,眼神裡流露出了嘲諷與鄙夷。

“兒子想做天子!”

趙德昭語氣堅定從容,既然都是賭了,還不如索性賭大一點!

兒子想做天子。

這六個字過於大膽直白,甚至含有皇子野心勃勃、想要取父皇而代之的危險意味。倘若換成是皇帝皇子關係比較緊張的唐代,要是有哪一位皇子甚至皇太子本人敢在皇帝老爹面前說出這句話,那基本就是活到頭了,唐玄宗僅僅因爲對兒子的一點小小猜忌,就幹出了”一日殺三子”的慘忍之事。

趙匡胤聞言受驚不小,臉上顯露錯愕之色,但旋即仰頭哈哈大笑起來,洪亮的笑聲在福寧宮寢殿中迴盪。

“好,好,說得好,不愧是我趙大的兒子!你爹爹當初要是沒有這份膽氣自信,也就走不到今日,更坐不上這個位子了。”說着,趙匡胤指了指那把鋪着五龍錦鍛坐墊的椅子。

“老爹啊,您這是在暗示我有樣學樣,仿照您的‘陳橋兵變’來一個‘福寧宮兵變’逼宮,把您的那個位子搶過來嗎?”

趙德昭心裡暗暗吐槽,但他就算再膽大包天,也不敢把這種作死的玩笑說出口了。

“可是,二郎,你要知道,這個位子不是那麼好坐的。”

趙匡胤斂住笑容,語氣漸轉低沉,緩緩說道:

“殘唐五代以來,藩鎮割據,九州瓦解,各地混戰不休,血肉捐於草野,黎民有倒懸之苦,華夏文脈有中斷之危!”

“爲父代周以來,先是撫平各地叛亂,後是削平吳越、南唐等地,雖說還未竟到全功,但天下百姓大致能得到粗安,不會半夜被亂兵破門殺掉,不用因爲僅剩的一點口糧被強行徵作軍用而餓死……文教也在漸漸恢復,假以時日必能再續華夏文脈。”

“如此局面,雖說談不上盛世,卻已經是自中唐以來,百多年未有了,得來着實不易啊!”

“爹爹所言極是!”

趙德昭發自內心的贊同,皇帝老爹所言句句無虛,同時也是老爹作爲“宋太祖”,所作出的後世公認的巨大歷史貢獻。

趙匡胤發完感慨便坐回到椅子上,含笑問趙德昭:“二郎,你既然想做天子,便得拿得起才行,見識首先就不能差了。爹爹便來考一考你,在你看來,中晚唐以後的藩鎮割據,是怎麼一回事?”

藩鎮割據,是宋代以前華夏曆史的一個大題目。

趙德昭很能理解,皇帝老爹爲何會偏偏挑出這個題目來考校自己。

這是因爲,中晚唐的藩鎮割據,是其後百多年華夏亂世的源頭!所謂的“五代十國”,不過是“藩鎮割據”的實質延續而已。

所以,皇帝老爹和他的那些宰相文臣們,在國策制定與制度設計上的思路,便是建立在對唐代“藩鎮之禍”的檢討、反思與防範上,力求避免重蹈前代的覆轍。

唐代有擴張過快過度之嫌,那麼大宋便適當收縮,趙匡胤親臨大渡河,以玉斧在河上劃界:“此外非吾有也!”

唐代爲了便於向外擴張,給邊將放權很重,甚至允許節度使自己收稅理民,節度使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還能自己搞錢,導致最後弄出了一個掌握十萬雄兵的安䘵山;那麼大宋就要加強對軍隊將領的控制與防範,輕易不放權。

唐代最能打的,是西北與東北的邊軍,中央軍反倒最弱雞,以致於潼關不守,長安失陷;那麼大宋就反過來,精銳能打的全特麼給老子充實到中央禁軍裡,只留弱雞軍隊在地方上維持治安,看你們拿什麼割據造反!

大宋的這些國策,都是一環套一環的,屬於環境與時勢的產物,是對前人經驗與教訓的總結。

在趙德昭看來,這些國策雖有重大缺陷,但也不能武斷地說錯。

最重要的,它們正是皇帝老爹“反其道而行之,矯枉必須過正”的治國思路的體現。

因而,此時面對皇帝老爹的考校提問,趙德昭決定摸一把順毛驢:

只談前代的問題,少提大宋現今的對策,更加不作批評!

第三百三十二章 開關第三百三十二章 開關第三百二十章 見威第三百三十三章 較量第二百六十九章 密函第二百五十九章 靜待第一百二十一章 獻計第一百六十章 覲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遣使第二百二十四章 您想御駕親征?第三百二十三章 得勝第二百九十三章 參戰第九十二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四十二章 契丹來使第三百四十章 來信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德芳第二百四十一章 到訪第二百四十九章 平定振武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契丹來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設伏第七十三章 收攬軍心之法第二百九十七章 考驗第三百三十八章 談判第八百八十七章 試驗品第三百一十六章 單決第一百四十九章 偷城第三四十七章 折中第一百零三章 主帥之爭(上)第四十三章 你來滿足他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造第二百零九章 讓賢第二百零七章 告御狀第一百九十一章 齊王在煮大糞?第二百五十章 激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轉進第三百一十一章 報仇第二百二十五章 誰人深入虎穴第三百二十八章 佟慶輝第六十章 公賬私賬一起算第三百零四章 攻城炮第五十章 只要生氣就行了第七十二章 壽誕大禮第三百一十九章 啓用攻城炮第一百七十章 圍宮第二百七十八章 惡戰北漢第一百三十六章 監國之議第三百一十七章 轉進第五十章 只要生氣就行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監國之議第二百四十三章 陌刀重現第三百零一章 定計第三百零八章 對決第六十二章 王繼恩的演技第一百六十五章 驛站之亂第一百七十九章 辭表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見虞白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德芳第三百二十八章 佟慶輝第八十六章 有叔父沒叔父第二百六十六章 跋扈第一百四十二章 逼宮第三百零八章 對決第七十七章 開始你的表演第一百四十六章 請降第六十章 公賬私賬一起算第二百六十九章 密函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勝第八十九章 一忍再忍第七十九章 絕地大反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岳陽樓記第二百二十九章 沒錢剁你手第二百三十一章 送徐大人上天第二百八十章 擔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得勝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朝三大怪第二百七十七章 消息第三百五十二章 血湖第一百八十章 借勢第三百二十三章 得勝第二章 腹黑叔叔,趙光義第一百二十章 兵臨嚴關第二百四十二章 掉進火坑的舅子們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見虞白第一百九十九章 稻香席第一百一十九章 遠近難易第三百十五章 藍氏兄弟第二百章 皇糧所第一百三十六章 監國之議第四十五章 應該姓什麼第二百零七章 告御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徒勞第一百零一章 南漢使者第一百零八章 名將潘美第三十七章 父子做戲第十七章 見微知著展才幹第二百九十七章 考驗第一百八十四章 試探第三百一十七章 轉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像趙家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