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六藝進京

六藝學子給趙禎的感覺非常不一般,他們的策論文章不但有文采,更有想法,提出了很多新穎的觀點。

比如叫章敦的學子,他就提議在邊地組建弓箭社,招募民兵,凡是能斬殺遼寇和西賊的勇士,殺一人免一家之賦稅,殺三人,可賜予三班差使,成爲朝廷最低級的武官。

他還估算過,每年只要拿出一百萬貫,補助弓箭社進行訓練,朝廷就能得到十萬敢戰之兵。

還有個叫呂惠卿的,他認爲遼國情況複雜,各種部落彼此爭鬥,哪怕是耶律氏和蕭氏,也矛盾重重。朝廷應該想辦法分化瓦解遼國,支持其中的一部分鬧事,只要遼國不得安寧,大宋就能高枕無憂。

他甚至露骨表示,不能光想着把大宋治理好,還要疲憊對手,弱化遼國,如此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綜合看起來,六藝學子當中,論文采,以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爲首,可是論起兵法韜略,陰謀算計,比他們強的就太多了。比如章敦、呂惠卿,還有善於理財的曾布,另外主張重新闡釋儒家經義的韓宗武,全都讓趙禎眼前一亮。

得天下英才,盡入甕中,何等幸事!

趙禎身爲皇帝,也不能免俗。

他決定把六藝學堂搶過來,並且冠以皇家的名號,讓這些優秀的學生也成爲天子門生……顯然,趙禎有點嫉妒王寧安他們了!

王寧安眼珠轉了轉,突然有了新主意,“啓奏陛下,既然要把六藝學堂作爲天下表率,那是不是應該把六藝從滄州遷到京城?”

趙禎眼前一亮,他當然有這個想法,問題是這麼幹有點摘桃子,撿便宜的味道,他沒好意思說出口,卻讓王寧安給說了。

“王卿,你捨得嗎?”

“陛下,六藝當初就是爲國育才,沒什麼捨得捨不得的。更何況京城位於天下中樞,四方學子云集,更能廣攬賢才,讓六藝的影響力發揚光大,豈不是更好嗎!”

趙禎含笑點頭,“既然如此,那就這麼辦!”

這君臣一唱一和,就要把六藝學堂弄到京城,文官那邊實在是受不了了。王堯臣急忙站出來,“啓奏陛下,京城已經有國子監,太學,再增設六藝學堂,未免疊牀架屋,有所不妥!”

“王相公這話,老夫不敢苟同!”

范仲淹道:“國子監沿襲唐制,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吏子弟,後來慶曆年間,增加員額,但是也不過區區200人而已,且這些人都是按照官吏來培養,只教授十三經,詩詞歌賦等科舉內容,與六藝學堂可不一樣!”

趙禎笑着問道:“範相公,你覺得六藝學堂有什麼不同?”

“啓奏陛下,六藝學堂首先要足夠大,眼下滄州的六藝學堂有三千弟子,到了京城辦學,至少要有一萬人。而且六藝不單純是培養做官的人才,還要包羅萬象,提供一切學問。眼下六藝就有經學院、商學院、算學院、武學院、醫學院、百工院,以及速成科和預科。”

范仲淹詳細講解了六藝學堂的構成,同時,也告訴了所有人,六藝學堂人才輩出的奧妙。

首先六藝學堂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和當初王寧安設計的稍有不同,首先七歲以上的兒童,繳納學費之後,進入預科,完成三年學習。參加升學考試,當然外人也可以直接報名,通過考覈,進入六藝學堂,前三年是通識教育,不只是儒家經典,也包括算學、天文、地理、農學、體育等等科目。

完成這三年的學制之後,可以根據興趣,進入各個學院,又是三年,一共九年時間,除了經學院是爲了科舉而準備的,其他各個學院,都是培養專門人才。

“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三年通識教育,學生們就要,完成識字,精通《九章算術》,學會騎馬射箭,如果不能通過考覈,是要留級的。進入各個學院之後,要磨礪自己的專業才能,大凡從六藝走出來的學子,除了有志於科舉的,其餘學生已經進入各個行業。”

趙禎好奇道:“範相公,他們現在如何?”

“陛下,如今平縣,滄州,河北,乃至山東,甚至嶺南,都有六藝的學生。以算學院和商學院爲例,很多人還沒有畢業,已經提前被各大錢莊商行看中,簽下了約書,說來慚愧,有的學生畢業第一年,就能拿到一萬貫的薪水。甚至有商學院和百工院的學生聯手辦作坊,經營商業,一兩年的光景,已經積累了幾十萬的身價財富,每年光是給朝廷提供賦稅就有5萬貫,還解決了上千人的工作。”

范仲淹十分欣慰道:“老臣在六藝學堂的幾年之間,親眼目睹了學生們有所成就,實在是老懷大慰。以往的書院學堂,都把學生侷限在科舉這一條獨木橋上!事實證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寫文章,都能當官,孔夫子尚且講究因材施教,千人千面,好些人熬幹了心血,熬白了頭髮,也沒法考中進士。與此同時,是我大宋的工商,財務,航海,醫學……方方面面,都缺少人才。過多的人涌向科舉,其他地方,卻求賢若渴,這很不正常!”

范仲淹頓了頓道:“陛下既然賜下皇家二字,士農工商,皆是陛下子民,豈能獨獨重視官吏?六藝學堂不是國子監,也不是太學,只是培育人才的所在,凡是有心求學之人,都能在六藝找到喜歡的專業,找到自己的價值。”

啪,啪,啪……

趙禎帶頭鼓掌,欣喜道:“範相公說的很明白了,六藝和國子監太學不同,是面向所有百姓,六藝的學子更不是一心求取功名,倘若國子監和太學還擔心六藝學堂會衝擊他們的地位,那就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圖強,真正替大宋培養人才,而不是怨天尤人,打壓異己!”

趙禎氣勢洶洶,俯視着幾位相公,“近些年,國朝論才大典,所取之人,朕很不滿意,六藝學堂進入京城,就是改變的開始。從今往後,廢止太學體,增設通識科目,作爲科舉的預試,嚴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學無術之徒,進入朝廷,敗壞士林風氣!”

“皇家學堂,至關重要,範相公,晏相公,你們二位辛苦一下,判皇家學堂事,另外梅堯臣同判皇家學堂!以後大宋育才,還要靠幾位愛卿啊!”

皇帝熱情洋溢,把重任託付給范仲淹和晏殊等人。

看在富弼和韓琦等人的眼睛裡,簡直要氣炸了肺!

不帶這麼玩的!

如果說六藝學堂進京,很有可能在二十年之內,改變大宋的科舉走勢,那麼范仲淹和晏殊進京,等於立刻改變了朝局力量對比!!!

這是要翻天啊!

雖然皇家學堂位置低於太學和國子監。

但是!但是!

老範是誰?晏殊是誰?

他們兩個沒有官職,只要在京城,那就夠可怕的!

更何況六藝學堂一炮走紅,勢必聚集大批的年輕士人,他們都成爲范仲淹的弟子,搖旗吶喊,到時候把各位相公擺在哪裡?

大家正在想着如何反駁,賈昌朝立刻站出來。

“啓奏陛下,範相公所言甚善,奈何朝廷財力有限,如何能供養上萬名學生,請陛下聖裁?”

晏殊笑道:“賈相公多慮了,六藝學堂有辦法自己養活自己。”

“當真?晏相公沒有撒謊?”賈昌朝好奇道。

王寧安接過話來,“賈相公,六藝學堂和別的書院不一樣,方纔範相公介紹過,六藝培養實用人才,故此很多商人願意和六藝合作,提供經費支持,六藝學子學成之後,也會捐錢辦學,另外再加上一些學費,還有學校的投資,六藝學堂在滄州這些年,不但沒有賠錢,反而略有盈餘,能夠補貼寒門士子。”

王寧安笑道:“賈相公,朝廷只要能給六藝提供一塊土地,就很不錯了。”

賈昌朝連忙說道:“既然如此,那樊樓以西,靠近金明池的那一塊如何?”

王寧安忍不住大叫,“賈相公,你太奸詐了,那塊可是皇家銀行的地,寸土寸金,是未來的商業區!”

賈昌朝把臉一沉,“王大人,皇家銀行,皇家學堂,都是一家人,你何必分得那麼清楚!爲了朝廷嗎!上次你們不是提供了低息貸款給三司嗎,這次再讓出一塊土地,也沒什麼!”

王寧安氣得小臉通紅,點指着賈昌朝,“好你個賈相公,真是佔便宜沒夠……我會想辦法說服皇家銀行的股東的,爲了大宋的教育,我們受多大的委屈也認了!”

你那是受委屈啊,我看你是巴不得?

韓琦和富弼簡直氣炸了,一場比試,竟然讓他們做出了這麼大的一篇文章!

真是好本事!

把六藝學堂搬到了京城,成了天下讀書人的標杆,范仲淹和晏殊兩個老鬼鹹魚翻身,也進了京。

從皇家銀行,到皇家學堂,根本是處心積慮,對了,還有那個壞事的賈昌朝,他們湊在一起,儼然另一個政事堂!

趙禎又偏袒他們,這往後可怎麼辦啊?

賈相公感覺到了背後荼毒的目光,可是他一點不在乎,弄到了如今,他算是看出來,王寧安這小子算計太厲害,還跟他作對,非把自己也陷進去,趕快賣個好吧!

“既然王大人願意犧牲,那老夫也沒說的,政事堂願意拿出30萬貫,幫着六藝搬遷,儘快把皇家學堂建起來,這可是文壇一大盛舉啊!”

第583章 絕不妥協第307章 勝利果實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1039章 復甦的開始第427章 喚醒漢魂第901章 借債發展第318章 惡人王寧安第38章 回村第942 真 章 吾名屠夫第1105章 立憲第140章 先憂後樂第1159章 龐大資產的處置第918章 文明執法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1158章 除貪務盡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847章 龐相公的臉很疼第384章 王家軍,威武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211章 交鋒第768章 很有默契的君臣第194章 被鄙視了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862章 打臉不隔夜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783章 強大若斯第1090章 曹太后出手了第1089章 君臣父子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1101章 遷都第708章 都抓起來第869章 打出國門去第690章 損失很慘重第332章 趙禎搞事情第317章 全城總動員第301章 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第647章 重建絲綢之路第697章 王寧安回來了第287章 出奇招,解錢荒第183章 實踐課又來了第709章 急需人才的西域第1114章 鉅額財產第573章 大勝第458章 官吏表率司馬光第736章 要命的罪證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40章 弓箭社第121章 吳世誠第323章 瘋狂的賽馬生意第483章 老師不好當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718章 寧死也不去西域第536章 不一樣的將門第84章 真相大白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730章 朝廷又來人了第511章 老斗士歐陽修第693章 撒謊的慕容輕塵第697章 王寧安回來了第336章 特殊的殿試第5章 被冤枉的王二郎第1123章 養兵不便宜第134章 冒險第167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433章 幽州交給你了第954章 民心在我第36章 崔氏之死第281章 還要靠王二郎第1105章 立憲第463章 崔家的秘密第539章 大殺四方第148章 壞事的名臣第1008章 大金國立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619章 大裁員第177章 讓錢下崽兒第1143章 料事如神的張方平第904章 耕田不用牛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516章 彩禮傷不起第333章 對比很強烈第1064章 人口大爆炸第196章 造訪楊家第283章 新官職第750章 要立地成聖的文相公第160章 皇帝被說服了第361章 廉頗不老第934章 酷吏在行動第471章 圍剿崔家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907章 晏幾道捅婁子了第557章 你們被炒了番外 二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871章 開啓殖民時代第650章 太子要歷練第1149章 狗牙兒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