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坐在蓮花之上,佛經裡也有“步步生蓮”的說法,之前的很多文人騷客也寫過蓮花,可是,在那樣長的時代,他們似乎沒有抓住重點,把蓮花最美、最獨特、最打動人心的一面書寫出來。
在周敦頤先生的《愛蓮說》問世之後,我相信幾乎每一個偉大的人心中都會有這樣高貴而潔白的一朵蓮花,這朵蓮花使得他們在生活中不卑不亢,而且失敗了不會過於難過,成功了也不會過於高興,就算身處鬧市亦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就算外界污濁也能保持自己內心乾乾淨淨。
與這篇《愛蓮說》同時,柳永在杭州時謁見孫何之前寫道“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歐陽修在潁州西湖寫道:“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而後,“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之後,蘇軾寫道“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又寫道“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再之後,蘇軾的學生黃庭堅寫道“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李重元也和周敦頤一樣,在小池塘前面遠遠觀望着荷花,那時天上微微下了一點雨,他於是白描一般的記錄了下來“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 秦觀在納涼之時,看到了蓮花,發出了“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的感慨,周邦彥則在夏天的酷熱裡輕輕說:“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以此來表達自己閒適的心境。到了南宋,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之時,也不忘記用荷花來暗示還是做接近皇帝的小官更好,對好朋友林子方進行了委婉的規勸“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以後的文章中有更加詳細的分析)。楊萬里還在午睡之中,夢見了荷花,“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詞中之龍辛棄疾也不忘記爲蓮花代言:“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與其他的花兒相比,蓮花美得更加含蓄。她怨而不憤,哀而不傷,她清高,讓士大夫們喜歡,但是她接地氣,不至於讓勞動人民討厭;她美麗,點綴了風景,然而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妖氣。人們對她喜愛的感情,從來都是有度的,感情從不是過度濃烈,有讚揚,但也沒有把她捧上天,而蓮花,也更值得我們去喜愛,她不像梅花,太傲,不像杏花,太有性格,不像桃花,給很多人留下了輕薄的印象,在陸游的筆下,又太悽美,她不像楊花,代表離別的印象太深,又被很多人貼上了“水性楊花”的標籤,也不像菊花,似乎只是隱逸者的最愛,也不像牡丹花,總是爲富貴做代言。
這也是爲什麼,今天的義務教育初中教科書裡,千挑萬選,最終選中了周敦頤先生的《愛蓮說》,歷經數次的修改,這篇課文仍舊沒有被刪掉,沒有退出教材,而這一篇《愛蓮說》,幾乎每一個初中生都會背,而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已經悄然滲透到我們每一個愛蓮花的中國人的骨子裡。
這一系列寫蓮花的詩文,都把蓮花寫得很美。通過這些詩文,我們可以這樣認爲:宋代文人的筆下,完全可以沒有田園裡的老幹部,也可以沒有邊塞的憤青,可以沒有傷不起的詠史與懷古,也可以沒有送別時的“萋萋滿別情”。這正是蓮花獨一無二的美——她可以美的無比深情,也可以美的如此正大光明。
宋代文人筆下最美的花兒,如果只是允許我投一票,我把這一票投給蓮花。因爲,蓮花,是大宋上下三百二十年,最亮眼的那一抹深紅與淺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