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wars’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持。)
趙光義說到這裡便不再往下說,這幾人雖然是他的心腹,但他所圖謀之事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且又事關生死,時機還未成熟之時,一些真正的秘密之事他不會對這些人說的。
最主要的是,趙光義對趙匡胤,實比趙匡胤看他要透澈了幾分,他這位大哥一代人主,雄才大略,統一天下,舉重若輕,但是脫下龍袍,也不過是個待兄弟手足仁厚慈愛甚至有些寵溺的長兄罷了,而這一點若是放在尋常人身上,自然不算什麼,且只會是大大的優點。
但是,作爲帝王,那便是最大的破綻或者缺點。趙光義這些年有意表現出的一直只是年輕氣盛,心大意高的一面,最主要的是他從來沒有對軍權表現過絲毫興趣。而以他對自己這位大哥的瞭解,或許會因爲趙普罷免離開時說的一些話,對他縱然生出一些警惕和猜忌,但只要自己主動辭去開封府尹的位置,這位大哥這些警惕和猜忌絕對會減弱大半。更不會對做爲自家兄弟的自己幹出任何太過份的事來。
其實,說具體點,當今大宋皇帝趙匡胤最大的弱點就是臉不夠厚、心不夠黑,且又極重情義和重名聲。當年,趙匡胤明知道自唐末五代以來,手擁重兵的大將篡位謀反如同家常便飯,他那些結義兄弟一旦羽翼豐滿、尾大不掉,未必就不反,可是他卻沒有像漢高祖等歷代.開國君王那般殺戳功臣,他寧可賜他們大量財帛富貴和高勳厚爵,以及肥田大宅,多費些心神監視着他們,不讓他們做亂便是。還比如,他明知道前朝後周皇室未必不會被人當作造反的幌子,以及後蜀、北漢、南漢、吳越、南唐等諸國帝王國主一旦被人救出去,便能明正言順地再舉叛旗召集各國餘孽生出亂子,但是他還是不忍屠戳他們,且盡皆賜了官位和爵位,讓其富貴老死。
對這些外人、對這些明擺着存有威脅的人,自家這位皇帝哥哥都不忍清除,對自己野心勃勃的這個親兄弟,他又何忍傷害————手足情深啊!
趙光義記得,有一次自己生了病,要用艾草療傷,自己難忍痛疼,自己這位大哥看的不忍,抓過艾草來點燃,用自己的手臂嘗試用什麼手法能減輕些痛楚,炙得自己的手臂傷痕累累,一個帝王,用不着這麼做戲,他是真疼自己這個兄弟啊!
然而,人皆有私心,趙匡胤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了,中原已經一統,在兄弟和兒子之間,畢竟兒子更近一些。趙匡胤或許知道自家弟弟有心垂涎帝王之位,但他依然只想用些委婉的辦法來打消他的野心,既要能打消他的妄念,又不傷了兄弟之間感情,這些天趙匡胤沒少爲此事費腦筋。
與此同時,趙匡胤還爲另外一件事情煩惱。
趙普離開了朝廷,雖然有從吳越趕回的薛居正和晉升爲參知政事的盧多遜以及呂餘慶三位宰相署理朝政,但趙匡
胤總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心裡老是空落落的。特別是,每每一想起趙普之事便感到心痛莫名。
這個趙普,多麼聰慧精明的人,當年壯志凌雲,豪氣千丈,自己將他倚爲共創千秋大業的心腹之臣,怎麼一爲高官,就經不起這些黃白之物的誘惑,自甘墮落?這金錢到底是個什麼怪物?爲什麼能讓那麼多有雄才大略的人爲之折腰,爲之傾倒,甚至爲之覆車翻船,掉腦袋亦在所不惜?
趙普可算得是自己最貼心的人了,怎麼也會揹着自己去斂財聚寶?自己多次違心地迴護他,爲他遮掩,爲他護短,爲他而置律令於不顧,委屈了那麼些敢於直面諫諍的忠義之士,可他怎麼就不能體諒朕心,卻像中了邪似的,不稍收斂,不知愧悔,我行我素?
這金錢真是個十惡不赦的魔鬼!
現在回想起來,這次對趙普的處理,可謂是難爲壞了趙匡胤。甚至他爲此而寢食難安,一度沒了主意。殺自然是是不能殺,他趙匡胤要做一代令主、明君,不能落個枉殺功臣和兔死狗烹的歷史罪名。實事上,趙匡胤對趙普本來貶都不想貶的,因爲趙普的確是一個難能多得的治國奇才,如今剛剛一統中原和江南,國家需要他,江山社稷需要他。但最終趙匡胤被形勢所迫,還是不得不將趙普罷相。
好在朝臣們當中並不都是貪官墨吏,清官廉吏也大有人在。特別是趙匡胤這幾天老是想起的另一個宰相的音容相貌。
此宰相就是三朝宰相範質,也就是在陳橋兵變之後,曾當面怒斥過趙匡胤的那個人。
範質乃當代鴻儒大賢,自幼穎悟異常,九歲能詩能文,十三歲便做塾師,給生徒講授《尚書》。十八歲時以十三名舉進士,文章作得花團錦簇,酣暢淋漓。後漢時官至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在外領兵的郭威屢見他所起草的詔書,大爲驚歎,對左右說道: “範質真宰相器也。”到郭威稱帝后,果然拜爲宰相。
到周世宗時,範質已經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蕭國公。
大宋開國之後,範質仍任首輔宰相。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名滿天下的三朝宰相,卻能一生清心寡慾,崇尚艱樸,從來不肯多置田宅,貪圖享樂。五代時期,朝中宰相大都向藩鎮索取財物,用以自肥。範質不僅不肯向下邊伸手,還常常把自己的薪俸用來救濟孤老貧弱。
他一輩子不食異品,不居華屋,不事鋪張,甚至連一套像樣的接待客人的酒器都沒有。
趙匡胤記得乾德二年,範質病重,他親往探視,看到其家中陳設簡陋,略無餘財,竟像個普通士子之家,既無酒器.亦無茶具,大感驚訝,便問道:“卿貴爲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爲何自苦如此?”範質卻回答說:“臣先前在中書省時,家中並沒有許多來訪的私人朋友,能前來看望臣的,都是貧賤時的窮朋友,相與對飲,何須專門器具?從那時起便
養成了習慣,一直沿襲至今,並非是臣清貧得連套酒器也買不起。”趙匡胤聽後深受感動,爲表彰他的清廉,命人送了一套果案和酒器給他。
範質不僅以清廉律己,對兒子們也常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他的兒子範曼曾任邕州知州兼水陸轉運使,每年爲京師轉運稻米百餘萬石,自己卻能粒米不沾,分毫不取。邕州風俗好淫祀,輕醫藥,有病求神問鬼。爲了改變這種陋習,範曼在任期間,幾乎把自己所有的俸祿都用於爲病人買藥請醫,救活了一千多名病人,而自己的家人卻常常飲食不繼。
範質在臨終之時,囑咐他的兒子,在他死後,不求封諡,不刻碑石,薄棺殮葬,喪事從儉,真正做到了功業無瑕,善始善終。對於範質這種輕財重節、不齒貪濁的高風亮節,趙匡胤從心底裡敬服和尊重。在他死後數年,趙匡胤還不斷地對身邊的人說:“範質一生儉約,勤於職守,居第之外,不殖私貨,乃真宰相也。”
範質與趙普,兩代名相,兩種品格,相比之下,高低立判。趙普啊趙普,你本乃濟世大器,治世奇才,何以竟爲金銀珠寶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所惑,以致癡迷不悟?
趙匡胤這幾天一想起此事,便爲趙普感到深深的悲哀!
…………
…………
距離三月底的禮部試越來越近,寇準在葉塵指示下,一門心思日夜攻讀詩書經義,將自從來到葉府之後這近兩年來逐步掌握的經義典故,一點點的融會貫通,對於儒家經典的掌握,又更加精深了一層。
於此同時,針對禮部試上可能會出的題目,寇準也是一日一篇的做着賈憲送來的模擬卷子。文章好壞首先是思想精要是否符合閱卷之人心思;其次便是措辭用句要行雲流水、丹青妙筆、字字珠玉;除這兩點之外,還有一點便是行文的速度,因爲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是考試,總有時間限制,只說這一點的話和後試學校考試其實沒有多大區別。所以鍛鍊文章也很重要,而鍛鍊文章不管是天才也好,庸才也罷,別無他法,靠着手熟而已。自葉塵被中毒至今,近兩個月下來,寇準行文的速度,也更加得心應手,更上了一層樓。
這個時候,朝堂上比起年前自然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趙普罷相,薛居正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百官之首宰相,而盧多遜升任副相————參知政事。原樞密使李崇矩因身體不適高老還鄉,曹彬升任樞密使。騰出的位置若沒有意外便是潘美的。
此外,華夏衛府因爲祥符王府一直沒有傳出葉塵的死訊,遲遲未動,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葉塵一死,華夏衛府便會大動。
最後,就是晉王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十多年之後,終於換人了,不過不是外人,依然是皇帝的弟弟————相對趙光義來說一直名聲不顯的趙光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