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正版在縱橫中文網站,希望喜歡看本書的朋友,能夠來縱橫訂閱捧場,給我支持和動力,我感激不盡。)
“地方官府和地方糧紳大戶、糧商的問題解決了,只要剛纔所說各方面措施落實到位,想來在一個月內就可能籌集到足夠的糧食。現在便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那就是如何將糧食在剩下的一個多月中,運到京師。”
趙匡胤此時,已經心情放鬆了許多,親熱的說道:“葉卿對運糧一事上,可有良策,之前政事堂、三司使和開封府中都提到很難在一個多月內將糧食運到開封,此事葉卿如何解決?”
葉塵胸有成竹,此事昨晚上,他已經反覆和那漕幫幫主周杰進行過討論,且受其啓發,結合後世的經驗,還真想到了一個辦法。
“官家!河運方面的困難,之前趙相公、府尹大人、羅大人都已經提到過。我大宋目前主要還是採用前朝傳下來的分段轉運法。”
“這個方法將河運的風險大大降低了,我大宋自立國以來,就是一直沿襲這種運輸方法。平常來說,目前的河道漕運以這種方法,還是能夠滿足開封的糧食需求的。可是此次因爲時間太短,卻是明顯滿足不了了。至於如何加快河運的效率,臣有以下一大十小,總共十一個辦法。分別是………”
這十一個辦法中,十個小辦法是葉塵從周杰那裡聽來的,那周杰不愧是漕幫幫主,實乃此行當之中的大宋第一人,這十個小辦法都是出自有因,行之有效的那種。
比如,在漕運時,要如行軍打仗賞罰分明,提前完成運輸的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反之遲到的的要懲罰。賞罰分明,船工、纖手們纔不會拖延公事。
另外,船隻種類衆多,但在不同河段,因爲河水的寬、深、急、緩等情況不同,所適合航行的船隻也不同。
至於那個大的方法,卻是葉塵自己想出來的,思路和靈感來自於昨天討論修建水庫治理黃河水患之事。簡單的說就是在河堤上修好堰壩水閘,然後不要隨便放水澆地什麼的,在運糧食過程中,若河水中水位變淺了,打開水閘,再放些水進來,那水位就會上來。
葉塵想到的辦法其實在後世很常用,也很常見。說簡單點就是在水位落差大的地方建兩道水閘,水位先與上流水位平齊,待船駛入閘口後關閉上游閘門,打開下游閘門,水緩緩放出,讓水位與下游平齊,這樣船隻就能平穩安全地駛出去。
這個辦法,比起分段轉運法不知道要節省多少時間和人力。
葉塵將周杰所說十個小辦法說出,衆人只是不住點頭,深感葉塵在一天之間,便調查諮詢了這麼多的有效之法,實屬不易。實事上,葉塵也直接說了此法是和漕幫的幫主周杰那裡打聽到的。他卻是沒有注意到他提到漕幫時,趙匡胤眸中那一閃而逝的寒光。
而當葉塵將水閘的辦法提出時,昨天聽了修建水庫的諸多功用的幾人沒有
什麼意外,反而還有疑惑。但其他幾人聞言不由得瞠目結舌,大呼此法的絕妙同時,也爲葉塵奇思妙想感慨不已。
葉塵聽着衆人的稱讚,臉上有些發燒,不管是水庫修建,還是這水閘的方法實屬他從後世所學啊!
這時,羅公明皺眉想了一下,說道:“水閘之法的確玄妙,可以想見,此法一經推廣,定會極大的提高河運的效率和速度,單是此法,祥符伯便算是又立了大功。”
除了呂餘慶臉色越加難看之外,衆人紛紛稱是,趙匡胤也深以爲然,此事顯而易見,並不難理解和推斷。
但不等衆人說什麼,羅公明話風一轉,緊接着說道:“可是這水閘的修建,不同河域寬窄不同,但最少也有數丈,建造一座這樣的水閘,快則三四個月,慢則也需要數年時間,此次籌集糧食,時間卻已經來不及了。”
大殿中陡然一靜,羅公明是這方面的行家,他說需要這麼長時間修建水閘,那定是真的來不及了。
趙匡胤眉頭又緊蹙了起來。衆人看向葉塵。
此事昨晚上葉塵也已經想到,也有了一個解決的辦法。
“羅大人所言有理,臣昨晚上也問過那周杰,運河最寬雖然不超不過十丈,但建一座可以用上數年的水閘短時間內的確來不及。可我們若是隻建立一座只用一個多月的簡陋水閘,今日便下急詔,給地方官府說清楚,想來用上一個月的時間足以將這水閘修好。所以,此事要儘快給各路、州官府下通文,應該當成首要之事落實才行,讓各路發運司、轉運司、糴便司徵購糧食的同時就得日夜趕工修建。”
“沒錯!各處河道同時進行,一個月的時間應該夠了,如果此事可行,而糧食徵購也順暢,八月初期就可以開始採用新法兒運糧,糧船直駛開封,中間不做裝卸,運輸速度要快上三分之一,在剩下一個多月時間中,不分晝夜,調度有序,不出意外,足以將六百萬石糧食運到京師。”羅公明暗自算了一下,說道。
趙匡胤這才長鬆了口氣,衆人也爲葉塵的變通稱讚不已。
“官家!臣還有最後一個建議。”葉塵說道。
趙匡胤此時心情很好,葉塵所說方案,有理有據,最大的特點就是按照購糧、運糧的整個步驟,經過的環節,涉及的官員和各色人員,逐個列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然後又一一提出瞭解決的辦法。並且也得到了諸位大臣的認可,不出意外,應該可以完成此次籌集糧食一事。
趙匡胤說道:“葉卿但說無妨。”
葉塵說道:“此次籌集糧食牽扯太多,涉及朝廷和地方官府方方面面,需要宰執大人、樞密院、三司使、開封府,以及地方官府、發運司、轉運司、糴便司等所有衙門官員全力以赴,方有希望得以貫徹執行。若是臣師傅預言是真,那也實關國家根本,所以得委派身份地位能夠壓得住各路、州地方官員的重臣擔當欽差,前往江淮各地,就
近指揮、督促、監察籌措糧食。”
趙普聞言,不知想到了什麼,突然身體微震,不等趙匡胤說什麼,他搶先一步出班說道:“陛下!祥符伯所言有理,政事堂、三司使、開封府,以及地方官府、發運司、轉運司、糴便司等衙門不出紕漏,以行購糧、運糧之舉。臺院、殿院、察院的各位御史,乃至各路各道的觀察使、監察使全力督促。各府、州、軍、監、縣最高長官親自主持,築造堰壩水閘。各個環節不出一點紕漏的話,臣以爲,籌集糧食一事必可完成。”
“但是!就如祥符伯所說,此事需要派遣一位得力之人執王命節鉞親赴江淮,手操刑殺大權,如陛下親臨般就近指揮,方能保證切實執行,無虞失控。”趙普緊接着說道。
趙光義聞言,臉色頓時微微一變,他本以爲趙普會如昨天一樣,全力擠兌讓他去負責此事,但最後並沒有推薦他,且還給負責此事之人如此大的權力。他有些動心了,因爲他可趁機做不少平時想做,一直沒做成的事情。可這種事情,他卻不能自己主動毛遂自薦。
羅公明和楚昭輔也是臉色微微一變,趕緊低下頭去,顯然想到一些事情,不想摻合進去。而呂餘慶則是目光掃過趙普和趙光義,最後集中在葉塵身上,臉上卻是掛着冷笑。心想此事果然還另有目的。
趙光義心中電光火石般一轉念,卻突地長揖說道:“臣!附議。臣有本奏!”
“皇弟有何話說?”
聽了趙普的稟奏。正自考慮應該派誰去的趙匡胤連忙擡頭問道。
趙光義說道:“祥符伯和趙相公所言有理,但如此重責、如此重權,實不宜交予普通朝臣,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趙匡胤瞳孔微縮,眸中寒光一閃而逝,說道:“那依皇弟來看,有何兩全之策?”
趙光義心中暗罵一聲,可惜在場之人竟然沒有一人屬於他的人,否則完全可以替他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但此時只能說道:“此事臣弟還沒想好。”
這時,趙普突然大聲說道:“臣認爲皇長子德昭是最合適人選。”
趙匡胤眼睛一眯,看了衆人一眼,沒有說話。
趙光義心中恨不得將趙普千刀萬剮,嘴中趕緊說道:“陛下,如此重要之事,卻是要挑選一個處理朝政之事經驗豐富,且熟悉官制之人。”
“這……”趙匡胤猶豫起來,他雖然知道趙光義所言是有私心,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可是德昭確實長大了,該是安排一些事情歷練的時候了。”趙匡胤想起前幾天在御花園和自己兒子的爭執對話。
這時,趙普又突然說道:“陛下,祥符伯的方案准備的極爲完善,臣認爲可讓三司副使羅公明、祥符伯葉塵具體負責此事,皇長子總體操控便可。”
趙匡胤聞言,點了點頭,略一沉思之後,說道:“這樣一來,倒沒什麼問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