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獎懲

呼延庚辯解道:“招撫之事有招撫使,徵糧之事有轉運司,用糧之事有常平司。”

朱勝非道:“此事須宰執共議。”

朱鳳璉道:“李相公、宗左丞、張樞密都知曉此事,據說還得到了河北元老重臣的支持。”

說到河北元老重臣,朱勝非不再反對,他可犯不着擋了河北大族的財路。

而眼前這個呼延庚,雖然深更半夜出入宮禁,手上又有兵馬,的確有做藩鎮的潛質,但是畢竟官位還低,手上兵力還少,要制衡起來很容易。而且他有擁立之功,是太后近臣,和自己算是一邊的。

朱勝非提出所有招撫、復田、徵糧事的文書,都要有招撫司、轉運司和當地州府主官的印章,方可生效。

“此事易爾,朱卿家可推薦人選專司勘合文書印章,今日先儘快頒下詔書。”

不管怎麼說,朱鳳璉讓朱勝非擔任中書舍人的原因,都是希望提拔一個聽話的本家,幫助自己和趙諶坐穩江山,朱勝非是個聰明人,而不是什麼“諍臣”,見到朱鳳璉已經有了決定,就不再堅持反對。他筆走龍蛇,寫好了詔書,並用了中書舍人印。

呼延庚一息都不曾耽擱,立刻陪着童穆將詔書送到都堂,李綱和宗澤已經等在那裡,他們倆畫押用印後,童穆又將詔書送到門下省,張所帶着學生也等在那裡。

直到朱鳳璉最後用印,官員們還未開始點卯。

呼延庚從童穆手中接過詔書,飛一般跑到樞密院,張叔夜和張所都在樞密院等着,根據這道詔書,宣撫使張叔夜寫下手諭,任命呼延庚爲“河北東路招撫判官”,受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得轄制。但在張所不反對的時候,代行招撫使的職責。立刻安排有司給呼延庚刻“招撫判官”的印章。

呼延庚終於拿到了招撫流民的名義。拿着這張紙和印章,在河間路天高樞密遠的地方,想怎麼玩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他興高采烈的回到張崇家中,對張嬋道:“娘子,和黛絹收拾行裝,明日就隨我回滄州。”

張嬋夫唱婦隨,便收拾行裝。呼延庚去向張崇辭行。

張崇有些擔憂:“金賊多半會再次南下,嬋妹在汴梁是否安穩些?”

“若是小弟在河間守不住,汴梁也不會安穩。小弟是武人,定能護得嬋妹安全。”

畢竟張嬋已經出嫁了,妻子安頓在哪裡是呼延庚夫妻自家事,張崇不再勸。

到了未的時候,朱鳳璉又將呼延庚傳到睿思殿。

“聽說讓你拿到了招撫河北的名義,黃潛善急得說話都結巴了。”

“黃潛善要搗亂嗎?”呼延庚最關心結果。

“宗左丞駁斥了他,這黃潛善最是討厭,三天兩頭上書,說李相公張樞密的不是,宗汝霖也是康王帶來的,怎就一心將心思放在收復河北疆土上呢?”

朱鳳璉口風一轉:“不過哀家今天才聽明白,河北流民都是賊寇嗎?”

“這是誰說的混賬話,豈有把子民當賊寇的道理。”

“自然是那條黃鱔魚。宗左丞也是這般質問他。”

其實朱鳳璉還沒弄清楚,黃潛善和宗澤爭論的是要不要招撫兩河的義軍。

宗澤當時說的是:“自從敵人圍困京城,忠義之士因憤怒爭先揭竿而起,廣東、廣西、湖北、湖南、福建、江、淮,跨越幾千裡,紛紛發兵勤王。當時的大臣沒有遠見大略,沒能加以安撫而運用,使他們飢餓困窮,弱者填溝壑,強者爲盜賊,這不是勤王之人的罪過,而是大臣一時處理不當所致。現在河東、河西不附從敵國而保據山砦者,不知其數;各處有節操,有義氣的士大夫,自願黥面而爭先救駕者,又不知其數。招撫河北復耕的詔書一下,忠義之士定然贏糧而景從。”

呼延庚聽完朱鳳璉的轉述,心想:“宗澤的確厲害,這道詔書都沒說招撫義軍的事情,但宗澤已經看出它的作用出來了。”

朱鳳璉還在繼續罵黃潛善:“遲早把這條鱔魚發配嶺南。”

呼延庚要回滄州去,就此向朱鳳璉辭行。朱鳳璉道:“這麼快就走?”她頓了一頓,“那過一個時辰你入宮一趟,哀家要你幫個忙,再給你一個小獎賞。”

呼延庚不明就裡,到時再去睿思殿。朱鳳璉對他說:“庶康,此去河北,你還要帶着兩個人,童穆,去帶他們進來。”

童穆帶進來兩個女子,其中一人穿着華服,頭上的帽子垂下黑紗來遮住面容。另一個女子穿着黑衣,如同一個罪酋,但容貌非常美麗,略有妖意,未見媚態,嫵然風姿,皮膚白皙,一看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呼延庚看見她不禁一呆。

“呼延將軍。”朱鳳璉很正式的稱呼呼延庚,“這是鄆王妃,舍妹朱氏。”那個華服女子聽到這話,對呼延庚微微一禮。

“既然老天保佑,鄆王有幸逃脫,只是身體微恙,行動不得,在河間安養,你送舍妹去與他相見。”

呼延庚心想,這就是去見最後一面吧,這朱王妃還真是夫妻情深。

“另一個,”朱鳳璉轉換了口氣,“是罪臣王宗濋的妹妹,以前的王貴妃。”那黑衣女子聞言趕緊跪下來。朱鳳璉繼續說:“你將她送到金賊那裡去,讓她兄妹相見。”

“末將遵命。”原來是王國舅的妹妹啊,史載她初爲御侍,明豔冠內庭,且多才藝。由美人、婕妤進貴妃。有盛寵。

“童穆,你帶他們出去,哀家還有幾句話要囑咐呼延將軍。”

童穆帶着二女出去後,呼延庚先開口問:“鄆王在河間,請朱王妃跟隨大軍一同去去豈不安穩些?”

朱鳳璉道:“我與舍妹,情深意重,我只信你,別人我放心不得,庶康,你一定要保她平安。”她頓了頓,輕聲說:“庶康你到屏風邊上來,將耳朵伸過來。哀家有幾句話囑咐你。”

呼延庚聞言一愣,但還是照做了。

此時睿思殿中之後朱鳳璉和呼延庚兩個人,朱鳳璉站起身,湊到呼延庚的耳邊,輕聲說:“至於王氏那個賤婢,你帶去要挾王宗濋反正。”

她說話時吹動紗巾,弄得呼延庚耳朵癢癢的,這是天下至尊的攝政太后在他耳邊說話呀。而且朱鳳璉是那麼雍容華貴。

“王宗濋做了叛賊,也不能讓她妹子好受了,這賤婢只知狐媚惑主,平日在宮中,我也忍她不得。”女人宮鬥起來真是記仇,朱鳳璉這是借公事報私怨。

她口氣如蘭,呵得呼延庚心裡癢癢的,他想起剛纔驚鴻一瞥。

“這賤婢有狐媚之術,你帶在身邊,也算本宮給你的賞賜。你要讓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朱鳳璉平日雍容華貴,但這幾句話說來,卻是十分的怨毒。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呼延庚覺得心中火熱。

“聽到了嗎?”

“聽到了。”

“不過她畢竟是貴妃,也不能折了皇家的臉面,折辱她時,只許你自己動手,不許走漏消息。”

“是。”

朱鳳璉坐了回去:“庶康,哀家不忘麒麟閣之約,願你也勿忘,退下吧。”

呼延庚落荒而逃,女人吃起醋來真是沒完沒了,他可不準備摻合進去,這可是趙桓的妃子,萬一金人篡改歷史把趙桓放回來了呢?他決定只是把王貴妃帶在軍中,有機會和王宗濋做交易。

第二天,呼延庚帶着一百來軍士,搭乘兩艘大船,出廣濟河而入黃河,直向滄州而去。

行船三日,眼看到了河間境內,左岸是河間府,右岸是滄州府,看到河面上有成隊的漁船在打漁。

有一艘掛着號旗的漁船,見到呼延庚的官船,就過來盤問。

呼延庚亮明身份,漁船上打頭的正是童猛,他便跳上呼延庚的坐船來,向呼延庚報告近日的一些情狀。

李俊等人跟着呼延庚回到滄州,便開始招攬漁民,一面用現有的船隻在黃河打漁,另一面打造海船,準備出海。

呼延庚下了船,先安排人送朱王妃去與鄆王相見,隨後到滄州府衙,讓家屬自去安頓,自己召集諸將議事。

邱穆陵仲廉先大體上彙報了軍隊的狀況,而行知州張彥橘則稟報了滄州境內的恢復情況。

滄州被金兵禍害得不多,周圍逃難的人也沒有多少,像柴進這樣的豪強所受損失也不大。

若是張彥橘想做一個太平知州倒是容易,按照魚鱗冊上的田地數字讓小吏去徵稅,有時間就和土豪吟詩作對吃吃喝喝。先現在恰恰做不了太平知州。

“柴進等豪紳不配合,夏稅先按往常的慣例收取,把精力放在打漁上。”呼延庚把目光轉向李俊,“每月百萬斤漁獲,什麼時間可以做到?”

“如果造船順利,下個月便可出海打漁,大海魚產豐富,百萬斤區區事也。”

這時,張橫上前一步:“末將想舉薦一個人,最善造船。”

“什麼人啊?”

“此人是真州人士,最善造船駕船,十來歲時便爲官府徵發,打造運送花石綱的船隻,因人生得英俊,被監工調戲,此人便殺了監工,投奔綠林,現在已經有十年了吧。”

“此人叫什麼名字?”

“孟康,人稱玉幡杆。”

啊!呼延庚心想,施耐庵在寫《水滸傳》的時候,一定已經找到了一本張橫的傳記,然後把傳記裡的人物全寫了,這樣梁山裡的水軍張橫全認識。

“好,速速將他請來。”

求月票、收藏、評論

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三十節 龍崗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三節 廝殺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八十五節 守魏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四十節 定製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九節 阻擊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十節 復耕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五節 疊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八十九節 趙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十九節 陣地第十八節 守營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十九節 束伍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