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

帶來這個消息的信使是從越州來的,攝政王趙構已經回到了陸地上,以越州爲行在。

原來建炎四年完顏兀朮南下搜山檢海,完顏兀朮佔領臨安府後,即命斜卯阿里和烏延蒲盧渾帶四千精騎,急馳明州,追捉宋高宗。

這支金人的偏師經歷長途奔波,已成強弩之末。留守明州的是張俊。

張俊欲遣人硬探,無敢應者。有軍兵任存請行,俊壯之曰:汝果能得其實當與汝官。存拜謝而行不旋踵以手提二級而還,具得金人之虛實。

俊大喜遂瘳和兵之計亦會隱士劉相如勸統制劉寶與戰不勝。再命王進黨用邱橫迎敵用與橫皆被傷。楊沂中田師忠再戰又不勝。李寶繼進苦戰,李直率諸班直以舟師來助。劉洪道又率兵射其旁金人乃敗而稍退去。

完顏兀朮(宗弼)派兵增援,張俊急忙撤離明州。

金軍雖佔領明州,但處境日益困難。遙望東海,煙濤微茫,無宋高宗逃帆之影跡;回首西北,山水重沓,卻有岳飛等虎旅之阻擊。密佈的河湖,不利騎兵的縱橫馳騁;卑溼的地氣,又造成將士的水土不服。

完顏兀朮終於決定撤兵。因劫掠的財物過多,如按來路直接北撤,陸運不便,於是金軍繞道大運灌,水陸並行,破秀州,陷平江府,佔常州,準備自鎮江府(治丹徒,今江蘇鎮江市)渡江。當時浙西運河全程有六百四十一宋裡。

完顏兀朮宣稱“搜山檢海已畢”,用以掩飾其軍事上的失利,又殘酷地進行焚戮,用以發泄其氣惱。

最先遭殃的是明州,州城裡的居民基本殺光,除東南角的幾所佛寺外,房屋也全部燒成灰燼。金軍又派兵四出,在整個州境搜剔殺掠,即使是人人跡罕至的深山窮谷,也罹其荼毒。

接着,金軍又在臨安府城縱火,連燒三天三夜,煙焰不絕。臨安府在南宋初幾經兵燹,戶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三。

在平江府,縱橫百餘里的大火,五天方滅。

金軍的殺掠,加之官軍的騷擾,建炎四年夏季的瘟疫,平江府人民喪生者近五十萬,只有十分之一、二的人口倖免於難。

此次金兵渡江,東路軍所蹂躪的面積比西路軍小,約爲兩浙路的一半和江東路的一角,但這個地區卻是宋朝最豐膄的穀倉,是當時全世界最富庶的地區,飽受了如此酷烈的戰禍,非短時期所能恢復。

江南軍民面對金兵的兇暴行徑,也進行了奮勇的抵抗。

金軍攻打臨安府時,州治錢塘縣令朱蹕率鄉兵二千,橫挑強敵。他身受重傷,仍然令士兵揹負他後,仍然令部兵揹負他,繼續指揮戰鬥,最終在天竺山英勇犧牲。弓手首領祝威和金勝率餘部據守葛嶺。他們在崎嘔的山路上,用泥土覆蓋編竹,佯裝通道,設下埋伏。金朝騎兵衝擊葛嶺時,一批又一批地踣僕,亂成一團。鄉兵們揮兵刃奮斫,使敵人橫屍山谷。狂怒的完顏兀朮以大兵從南麓衝上葛嶺,因衆寡懸殊,祝威、金勝等壯烈戰歿。⑦

在嚴州桐廬縣,錢嶨、錢觷兄弟和方庚指揮民兵三千人,於牛頭山擊敗了金兵。

金軍進犯越州時,餘姚知縣李穎士招募幾千鄉兵,同把隘官陳彥一起禦敵。他們佈列了很多旗幟,迷惑金軍,勝利地阻擊了一晝夜。

建炎四年秋天,完顏兀朮的大軍撤離平江府時,宋軍統制陳思恭率領所部,邀擊泊船於吳江縣境太湖中的敵人後軍,也取得勝捷。

完顏兀朮在江南屢遭挫折,氣焰收斂,他斷言江南氣候不宜,不利於金兵長期佔領。在建炎四年年底,完顏兀朮到達鎮江府,打算滿載擄獲品渡過大江,卻遭到韓世忠軍的攔擊。

金軍號稱十萬人,韓世忠所屬只有八千餘人,欲與金軍陸戰,顯然力不從心。韓世忠命全軍登上戰艦,以水師迎戰陸軍,確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完顏兀朮只能用小船馳出運河,在金山一帶江面迎戰,屢次失敗,十分狼狽。他請求韓世忠放金軍過江,韓世忠卻提出他不能接受的條件:放回徽、欽二帝,歸還宋之故土。

但韓世忠的海艦尖底,吃水深,無法進入運河。走投無路的金軍退到黃天蕩企圖開掘一條河道入江,又遭韓世忠攔截。後有奸細獻策,金軍又另外掘通河道,得以將船隻經秦淮河,引入金陵城西的江面。

韓世忠軍還是溯江趕來邀擊。有人教完顏兀朮乘無風之際,用小船向宋軍施放火箭。韓世忠軍原來準備水陸兩棲作戰,其航海鉅艦還裝載馬匹、糧食、輜重、軍人家屬等,無風不能行駛,遭敵人攻擊後,韓世忠的鉅艦一艘接一股着火,蔽江而退。

黃天蕩之戰前後相持四十日。韓世忠雖敗猶榮,此戰使完顏兀朮等領悟了一個淺顯的軍事常識,在大江上往返,非同兒戲,甚至會有滅頂之災。

金陵府成爲金軍在江南僅存的立足點,對於再下江南,吞滅宋朝,無疑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價值。當完顏兀朮和韓世忠在江上相持之際,金陵府的金兵在城東北的鐘山、城南的雨花臺構築大寨,開鑿了兩道護城河,並在山上挖洞,以供“避暑”之用。

金人“陸增城壘,水造戰船”,從採石磯渡江北去,繼而復返的隊伍,也絡繹不絕。韓世忠的戰敗,又使金人留駐金陵“避暑”的可能性增大了。

就是在這個時候,趙構浮海歸來了。攝政王以越州爲“行在”。趙構將金陵府的金軍視爲懸在自己頭頂上的利劍,但卻不敢主動進攻金兵。

就在這個當口,趙構攝政王府得知呼延庚被圍困在平陽,秦檜等人判斷,洛陽的完顏兀朮未必有精力增援金陵。

他們爲此調動了可以調動的全部兵力,任命張俊爲浙西路、江東路制置使,“諸將並受節度”,全權負責收復金陵事宜。可是卑怯的張俊寧肯任人切齒唾罵,也不敢向金陵前進一步。

趙構想起了忠勇的岳家軍。

第五十節 旁牌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一節 出軍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五節 平靜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十三節 塘沽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十四節 灤州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一百節 解難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七十節 壓力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三十節 沁水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六節 滄州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十六節 平州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八節 金慄山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四十二節 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