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

段錦柱不停地作揖、磕頭,喃喃地說,“你們是我的大恩人,我的再生父母。”說罷,舉起雙手,“啪啪啪”左右開弓,扇自己的耳光,直到口角被扇出鮮血,才止住。他堅定地說‘這是與以前的段錦柱一刀兩斷,從今後,新的段錦柱誕生了,請相信我,一定痛改前非,你們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吳革點點頭說:“希望你做個言而有信的人。”然後吩咐衛兵將他帶出去了。

吳革下令:“請朱校尉前來。”

朱校尉就是朱仝,是當年跟着宋江造反的梁山三十六人之一,招安後被髮配到保定軍做個馬弓手都頭。金兵南下後他佔據霸州。建炎二年,呼延庚全取河北東路,自然包括霸州,朱仝就投靠了呼延庚。

這次吳革南下山東,想着朱仝是山東本地人,就把他也帶來了。

吳革對朱仝說“段錦柱熟悉北地的情形,又做過籤軍首領,爭取他,對我紮根山東大有益處。朱校尉,我授你試兗州刺史銜,將本地投降的籤軍擴編爲團練司,若是做得好,我上報行軍司,正式授你刺史。先把段錦柱的籤軍編進來,一邊打仗,一邊淘汰,你看怎麼樣啊。”

“遵令。”朱仝從吳革的話裡聽出了任務的重要性,從他們的行動中領會到搶救一個人的重要性,他挺挺腰板,響亮地回答:“請防使放心,我一定將這千多籤軍抓牢了。”

朱仝接過任務,對段錦柱一番曉以大義。他本是個馬弓手都頭,是粗豪漢子,沒什麼文辭,但偏偏這樣粗淺的話能和段錦柱推心置腹。

卻說那段錦柱果真是言必行,行必果之人,釋放的當天,就寫了份《告籤軍同胞書》,講述了呼家軍的仁義和自己的悔恨,號召籤軍反正,投靠朝廷。

段錦柱的《告同胞書》,在張集四鄉廣爲張貼後,震動很大爲表自已戴罪立功決心之大,段錦柱一不做,二不休,又在家門裡擺起了桌子,設立招兵處。

有幾百籤軍帶械投靠,索超從自己部下中抽出銳士,搭起隊伍骨架。

幾日後,吳革決意率部繼續東進。消息傳開,百姓互相轉告。這天,駐地前一下子圍起了數不清的民衆,一見吳革,他們“喇”地跪下了。吳革一驚非小。不知出了何等大事。急忙招呼衆人起身,可是誰也不肯起身。跪在最前面的一位白鬚長者高聲說道:“將軍,請答應我們一個要求。”

“快快請講,”

“你們走了,金賊又會回來,被你們遣散的籤軍也會變成山上的盜匪,給百姓一條生路呀?”“老丈可有見教?’’

“大軍可否留在張集不走?”

吳革哈哈大笑:“老丈勿憂,吾會留下朱刺史的所部。”他早有定計,要在此建立魯西南團練司,打通太行山與山東的交通聯繫,而朱仝留在這裡,補給是個問題,既然百姓挽留,正中吳革的下懷。

吳革率部東進,經一夜急行軍,天亮時分,趕到了墳上城西北。距草橋只有三里路了,見天已放亮,就一面命令部隊就地宿營,一面朝草橋方向張望,終於看見派出的探馬回來了,便急切地問:“草橋方面的情況如何?”

“防使,只有一個籤軍據點。”

“嗯~一”手託下頰,吳革眉心的川字明顯地顯露出來,一邊踱步,一邊思考。

一個籤軍據點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現在北面就是泰安和泰山,正是金兵雲集之地。

宋金雙方的正規軍大致在濟南、泰安、青州、應天(商丘)四城征戰,泰安宋軍由小李廣花榮率領,而城外則有兩萬金兵,在草橋打仗事小,驚動了泰安金兵,則是一場大戰。

而吳革的任務,並非解泰安之圍,而是前往東平府夏謝鎮,與當地的宋軍匯合。

趙伯臻入主山東未久,而金兵入侵,各地宋軍駐軍都變成了地方實力派,在山東南部,尤以東平府的董平部爲巨。

wωw ▲тTk an ▲C〇

吳革就是要以率領的呼家軍爲後盾,強行壓服山東地方實力派,將他們整編,作爲山東與金兵作戰的主力。

因此現在就和金兵大戰,對吳革的主要任務而言,只是干擾,而非助益。

吳革一敲地圖,自語道:‘闖過這鬼門關,前面就是陽光道。”索超說:“金兵焦點在泰安,對四郊往往麻痹,我們何不利用這一點,白天闖草橋?”

吳革如此這般交待一番,索超道:“遵令。”

“要帶多少人去?”

“只消我一把大斧。”

吃過早飯,一隊金兵騎着大馬,後而跟着一輛驢車,大擂大擺地到了草橋籤軍駐地門口,高個子籤軍哨兵,一見金兵就頓覺矮了三分,正準備放行,突然小眼睛骨碌碌一轉,心下想,不對,他們怎麼都帶着帽子,還有頭髮露出來?

正待疑惑間,突然聽見炸雷般一聲大喝:“孩兒們抄傢伙。”

有親衛將長斧遞到索超手上,索超殺散哨兵,跳上自己的戰馬,直入營中,有籤軍前來阻攔,索超用斧頭將他們斬殺,真是當者披靡。

索超手下區區十餘騎,在籤軍營中如入無人之境,直奔中軍帳。

中軍帳裡的籤軍首領和金國的兵馬都監聞聲都出了帳來,眼見一匹戰馬鋪天蓋地而來,馬頭後一名鐵塔般的將領,揮着斧頭劈下。

在解決了這兩人後,營中的籤軍羣龍無首,索超如同炸雷一般呼道:“降者免死。”

就這樣解決了草橋籤軍。

吳革率軍經過草橋,直奔東平府。在金兵掃過山東西部的時候,東平府的宋軍就主動放棄了府城,轉而駐紮到附近的夏謝鎮上。

吳革帶領兵馬,到了夏謝鎮外,鎮子沒有城牆,全鎮只有兩條小路形成十字街,每個通向鎮外的路口都有哨兵站崗。

吳革遠遠的眺望鎮上的佈局,心道:“這董都監也是心大,只在路口放上哨兵,外圍卻無哨探。若是金兵大隊,豈不是一擁而入?”

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十五節 崩盤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節 大名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六節 成軍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八節 激進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四節 棣州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三十節 襄垣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七十五節 移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十七節 中計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二十節 練兵第五節 平靜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十九節 陣地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十五節 夜驚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三節 郭永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