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節 牽牛

天剛矇矇亮,傅慈就帶領他麾下一都在離汴梁城牆五里遠的地方越過了蔡河,繞過蔡河西岸的壕壘,向前摸索。

呼延庚的這一廂,是以在河東時跟隨他的兵卒爲主幹,裁汰老弱,從王稟麾下補全精銳而成。爲了抓緊這支軍隊,以往在呼延庚麾下表現不錯的軍漢,被平均分配到五個軍中,宋代兵制,一個軍是五個指揮,兩千五百人。現在,史進帶領一個指揮,在蔡河北岸探查形勢。五個都三前兩後,互相之間隔着兩百步,慢慢向前推進。傅慈也小提了一級,正式當上了都頭。

金兵的聯營,對汴梁是半包圍得形狀,史進所部越過蔡河以後,西邊遙遙可見金兵的營房,以及設在青城的粘罕大營,東邊則是汴京城牆。他們小心的往前推進了一段,到了一處小土丘,便隱藏了起來。城外的樹木已經被砍伐一空,找到這樣一個藏身之處可真不容易。

到了天光大亮的時候,金兵開始攻城,史進這個指揮,許多人做慣了山賊,借地勢隱藏的功夫極好,大隊金兵從北側一里之遙的地方跑過,都沒注意到這邊有五百宋軍。只怨金兵吸納的各族降兵太多,又沒有自己統一制式的衣甲。在宋金交戰的各色史料中,都有金兵剝取宋兵的軍襖然後自行穿戴的記錄。所以史進的這一指揮躲在山丘之下,偶然看見他們的金兵都當他們是自己人,有的以爲他們在等待命令,有的以爲他們是在躲懶,但金兵忙於攻城,都無暇來顧及這夥宋兵。

傅慈的這個都在最右翼,也就是靠近汴梁城牆的那一邊。

在汴梁西面城牆牆下攻勢膠着的時候,終於有一個金環金將馳馬過來,幾哩哇啦一通大罵。邊上一個漢兒翻譯道:“問你們是哪一部的,怎的在此躲懶,還不快快到順天門下去。”

史進看了朱武一眼,朱武一點頭,史進也不說話,一溜小跑,彷彿被金將嚇壞了,趕過去拍馬屁,到了跟前,金將倨傲的坐在馬上,等着史進答話。史進突然高高躍起,左手抓住金將的腰間的系甲繩,藉着下墜之力,一把把敵人拉下馬來,右手拔出腰刀,從金將的鎧甲縫隙中刺入,用力一搗,將他刺死。隨手奪過金將手中的鐵骨朵,掄將起來,金將的幾個親兵近不得身。

朱武傅慈等人一擁而上,與金將的部屬廝殺起來。

這下,史進這五百宋軍就暴露了。

金兵也發現了這邊不對頭,先派了一個謀克的金兵過來,史進等人指揮軍漢結陣而戰,一刻鐘時間,就把這一謀克打退了。

金兵這纔對史進這五百人重視起來,又派來了一個合扎猛安的兵力。

史進這一指揮,已在金兵進攻的間隙間向南撤退了百十步,然後又結成陣勢。這讓金兵的猛安孛堇十分的猶豫,如果攻打史進部,就偏離了主要戰場,但如果放任史進等人,就沒法保障側翼的安全。想了一想,他還是指揮金兵向史進所部殺來。爲了儘快解決着一小撮宋軍,這個猛安孛堇一開始就帶領自己的親兵直接衝陣。

史進所部久經戰陣,可不怕這幾十匹鐵馬的衝鋒。楊春、陳達、傅慈三個都從左到右擺出雙排的一字長蛇陣,長槍手直抵金兵的鐵騎,後面兩個都毫不客氣的用弓弩招呼金兵。

眼看金兵直接撞上長槍陣,衝鋒的勢頭被阻擋下來,站在第二排的傅慈一躍到前排,手持鋼叉挑翻了正面的鐵馬,與金兵殺作一團。

金兵的後陣跟了上來,史進長槍一揮,後面的兩都也衝了上去。

這時,從汴梁西南方向的神武南軍築壘地域,魯智深帶着兩個指揮的援軍趕了過來。魯智深大喝一聲,掄起禪杖,就要往上衝。朱武先攔住魯智深,觀察了一下戰場的形勢。

金兵一個猛安又一千餘人,是宋軍一個指揮一倍還多,現在史進帶着兩個都,增援右翼的楊春,中間的陳達慢慢在向人多的這一側靠攏,而右邊的傅慈落了單,現在手下只剩下七十多人了。

魯智深道:“待灑家去救傅三叉。”

“且慢,先合力攻打左邊。”

魯智深知道朱武素有急智,便任他安排,率部向着左邊殺去。史進如同一頭猛虎,在金兵陣中左衝右突,魯智深卻又似一頭蠻牛,從外圍直撞入金兵陣中,兩人的屬下合計有一千餘人,很快就打垮了當面的金兵,隨後如同風捲殘雲一般,解決了中部的金兵,圍着傅慈的金兵見勢不妙,掉頭就跑。

宋軍追殺了一陣,立住陣腳。這時,在被打垮了一個猛安之後,完顏粘罕可能意識到了側面的威脅,調了兩個作爲攻城突擊隊的下萬戶,由寶山孛堇指揮着來向南面進攻。史進和魯智深等人且戰且退,將金兵引向了南面,離神武南軍的壕壘越來越近。

寶山孛堇急調了一千騎兵,想繞道魯智深等人背後,將這股宋軍兜住,可不曾想,從戰壕中又衝出三個指揮,將這股騎兵截住。寶山孛堇見不是頭,親自帶了另一千騎兵,又繞到新來的宋軍背後。這時,寶山孛堇已經離宋軍的壕壘不到半里地了。

壕壘中突然響起戰鼓聲,原先隱藏在壕壘中的好幾千宋軍一擁而上,將寶山孛堇團團圍住。魯智深,史進等人也退到南邊來,堵住金兵北面的去路,現在情勢陡然一變,成了宋軍將寶山孛堇的五千人圍在壕壘的邊緣地帶廝殺,而且寶山還陷入重圍。

粘罕可能是着急了,派了另一個兒子真珠孛堇帶了一箇中萬戶來救援。宋軍慢慢退往壕壘之中,真珠和寶山合兵一處,進攻神武南軍的壕壘,丟下幾百屍體,無功而返。

南面鏖戰的同時,西面城牆上的守軍面臨的壓力爲之一鬆,辛康宗緩過勁來,指揮守軍沉着應戰,把手頭撈得到的矢石灰瓶,一陣陣象傾盆大雨似地往城下傾潑,一次又一次地打退金軍,讓他們留下許多屍體,有的地方屍體橫七豎八地疊起來,疊成好幾層。只是矢石有限,金軍卻不顧傷亡,前仆後繼地繼續撲向城根。在陣後督戰的將領們掄起八棱大棒,不由分說,朝那些後退的將士橫掃豎打。他們退下一批又涌上一批,再進再卻,再卻再進,形勢十分危急。

劉延慶畢竟是老將,他見到金兵攻勢兇猛,急令指揮衛士從城頭上發射箭矢。城頭上架起幾架投石機,幾架牀子弩,射士們人手多,箭矢集中,射法又不同凡響,傾刻間就射死不少金兵。有的射士擒賊擒王,對準戰陣後的督戰將領射去、也射死射傷幾名,造成了金軍的混亂退卻。這時城上城下都看清楚有一名金環大將怒馬突出,直撲城根,企圖穩定軍心,重新組織進攻。城上幾架牀子弩一齊對準他發射,有兩支箭同時穿透他的身體。他的親兵們急忙向前搶得他的屍體,回身就走。城上一起吶喊,金軍大亂,狼狽撤退。

順天門門下的進攻顯然緩和了,但是近旁的戰鬥還是十分激烈。金軍似乎在每一道城壁下都選擇了幾個進攻點,只要一處得手,登上城樓,就可驅散守軍,搶奪城門,放進大隊人馬。面對着金軍的流動進攻,劉光國奉了父命,帶領自家親信部將乘城而行,看到戰況劇烈之處,就把弓箭隊調來助戰,同時激勵將士,奮勇搶救。將士們人人奮戰,找到目標就一箭射去,還有用落石、檑木相擊的,擊退金軍。

牀子弩和配重式投石機發揮了殺傷敵人的高效率,尤其是配重式投石機,泥球及其便宜,而且原料簡單,彈藥彷彿無窮無盡。幾座笨重的遊砣也開始發威,遠距離地攻擊敵方陣後,破壞他們組織進攻。但作爲炮彈的大石塊卻不湊手,數炮打過,座炮就沉寂了。眼看密集的金軍,重新集合擁來,一時無法把他們打退。

這時,一個太學生模樣的人,在城頭上向觀戰的老百姓大聲疾呼:“蔡太師花園裡有的是石頭,有膽兒的,和我雷觀到太師橋去取來。”一人帶頭,一大羣人就呼嘯着擁到“春風楊柳太師橋”的太師府中,把東園、西園中的假山湖石統統拆下來,搬運到城頭上當炮石打。這一不平常的舉動,在戰鬥的當時,大家都覺得是正常而又十分必要的。用民脂民膏換來的假山湖石,當作炮石打去,既打擊了侵略的金軍,也懲罰了導致侵略的民賊蔡京,大家心裡感到特別痛快。

一陣炮轟箭射,把護城河以內的金軍消滅了,護城河以外的金軍也被轟擊得站不住腳,紛紛撤退,丟在城根、戰壕中的雲梯也顧不得搬走。縋城而下的宋軍一把大火,把他們燒成灰燼,火焰沖天而起,遮蔽了白日,在金軍混亂的退卻中,這些縋城而下的勇士義敢於渡濠追擊,掩殺潰兵,使金軍丟下了大量的屍體匆匆而逃。

求月票,收藏、紅票、評論,謝謝大家

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四十節 定製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十五節 盧龍第三節 廝殺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節 解難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八十節 單騎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一百節 解難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四十四節 拒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十節 復耕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九十四節 秦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八節 金慄山第十九節 束伍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