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

楊叢義方一論完,沈縉就反駁道:“楊兄此論差矣,漢唐強盛根在文治有方,吏治清明。漢打地方豪強,徵收避稅土地,經文景二帝幾十年積蓄,天下各處糧倉滿溢,府庫錢幣充盈,方有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遠征塞北,創下不世之功,但武帝一朝窮兵黷武,幾徵塞北,致使糧倉見底,府庫無錢,匈奴再來騷擾,卻無力反擊。故打擊地方豪強,清丈土地,嚴防逃稅,增稅增賦,方能糧倉滿,府庫盈。而窮兵黷武,滅亡之道也,武帝徵塞北,窮文景兩帝積蓄,武帝之後,一蹶不振,內憂外患,王莽篡漢,西漢隨之滅亡。

大唐初年,良相輩出,吏治清明,方有盛世,太宗幾徵高麗,耗費錢糧無數,國庫不豐,後有地方強權,以致安史之亂,國力漸衰,大唐最終滅於地方強權。故滅地方強權,丈量土地,國有良相、吏治有方,天下安定,百姓方能安居樂業,依規繳稅,府庫充盈。楊兄之回易與強軍之論,沈某實不認同。”

楊叢義立即反駁道:“沈兄此論謬矣。漢唐無一統之天下,何來吏治,何來安定?漢有韓信,方能掃平天下,建立大漢,雄踞百年。光武中興,亦是良將輩出,方能收拾殘局,天下重新歸一。大唐立於隋亂之時,天下羣雄割據,若無良將統帥,大唐早亡,何來良相,造就盛世。大宋雖無漢唐武功,立國之初亦是良將無數,方能一統南方諸國,華夏一統,天下安定,後纔有良相與吏治。無根不成木,無水不成池。無強盛武功掃平天下,豪強不能滅,天下不能定,民不安生,則田荒無人耕種,國不立,何談強盛?”

秦淼隨即反駁道:“楊兄此論又差矣。大宋已立國百年,如今又天下安定,不是漢唐初立之時,何需強盛軍力?當此百姓安居,百廢待興,府庫不豐之時,當思如何徵收稅賦,等錢糧滿倉,自可強盛。楊兄言漢唐強盛起于軍力,征戰不息,方能聯通北海西域,漢唐雖大,可能千秋萬世?窮兵黷武,空耗國力,俱爲塵煙矣!是故國雖大,好戰必亡。我們當吸取漢唐滅亡之教訓,不可輕言武力。”

楊叢義當即反駁:“秦兄此言差矣。國雖大,好戰必亡,其後還有一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三國亂世統於司馬,司馬建晉初年之強盛,不言自明,而後刀兵入庫,貪圖安逸,一場騷亂,五胡十六國,禍亂江北,天下遂亂如煮粥,蠻夷南下,如狼似虎,將漢民剝皮吃肉,江北千百萬漢民隨之一空,強漢在江北之繁盛,自此一掃而空。司馬氏遷居東南,仍不興武力,終致朝代更迭,東晉也滅矣。天下一亂,戰火四起,多少聖人先賢心血結晶,下落不明,或付之一炬。北方蠻夷,南下肆掠,毫無人性,若無漢民絕地抗爭,華夏早亡國滅種矣。兩晉之亡,俱是不興武力之教訓。

大宋建國,掃平南方,多有不易,蠻夷南侵,北方已失,南渡建國,蠻夷金人多次南下,企圖滅絕大宋,大宋軍民絕地反抗,征戰十餘年,兩敗俱傷,方有宋金和議。然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君不見,金人置汴京南北大營,駐二十萬精銳騎兵,揚鞭一日,便馬踏淮河,進逼長江岸,若我大宋上下以爲天下安定,俱不備戰,國無良將,軍備鬆弛,若有一日,蠻夷背盟,揮刀南下,我等只有引頸就戮,化爲塵土。故,國不可一日無軍,軍不可一日忘戰,忘戰必危,悔之晚矣。”

沈縉反駁道:“楊兄此言,危言聳聽。長江有天險,金人若能南下,何必苦戰十餘年,終要與我大宋和議?大宋南渡立國,至此已然安穩,無金人南下滅亡之憂,當此之時,保留龐大軍隊,空耗國力,如今天下安定,府庫不豐,正該消減軍力,縮減府庫開支。加之清田畝,廣徵稅賦,以充府庫,一增一減,不需幾年,大宋便可恢復往日強盛。”

湯鷽一聽,頓時心喜,論到田賦,該他開口,當即反駁道:“沈兄此言差矣。軍隊暫且不論,單說田畝。當今天下,大宋佔據一半有餘,北地已失,田畝之數不能與過去相比,稅賦自然天差地別,不論如何清丈田畝,府庫依然不能比肩汴京。況且天下六擔良田,十之六七在王公豪門手中,多是官家親賜,或巧取豪奪,想去清丈田畝,這天下有誰能清的清楚,最終不過是不了了之,再加平民百姓賦稅,以增府庫而已。君不見,一名公卿全國各地,佔地幾十萬傾,每年百萬擔糧食,全入自己私庫,公卿一人,一日三餐,各種菜餚不下百種,俱是珍禽異獸,花費銀錢千貫,足夠貧民五口之家,生活百年,如此奢侈浪費,無人敢出言攻擊,公卿地位高貴,門人子弟遍及天下,莫說去清丈田畝,縱使漏點口風,提議之人立即便會遭遇彈劾,驅逐去邊塞煙瘴之地。

田畝之事,已成死局。諸位若是不信,請看滿朝文武,誰家沒有良田千畝萬畝,不論清丈誰的田地,最終都會清到自己的田裡,清丈出來歸府庫,清不出來,便是自傢俬庫,試想,誰會如此深明大義,把自己的私庫上繳到府庫?縱使有,那也是千人萬人裡的一個而已,若真有人將私庫上繳府庫,那他也將無立足之地,即刻抹黑,無人敢議。如此境況,諸位難道不知?想清丈田畝,不過是一相情願而已。到時府庫不豐,大戶富戶藏私不顧,只能加稅平民百姓,等天下一亂,富戶大戶又可乘機搶佔田畝,他們自有武力保護,有吃有喝,哪裡會顧國家生滅,百姓死活。是故,清丈田畝之議,大錯特錯矣。”

秦淼反駁道:“湯兄之論,我不能認同。官家雖有賜田,也不過是少許,多數避稅良田都應繳稅,當此窮困,百廢待興之時,正需公卿豪門、鄉紳大戶出力,滿朝公卿讀聖賢書,當知國事艱難,府庫不豐,百廢難興。聖人之道,治國平天下,滿朝公卿無人不懂,清丈田畝之事,只要有一人提議,官家必會支持,私田必然會被清理,縱使有人舞弊,也能清出無數田地,以充府庫。清丈田畝並無多*煩,只需悄悄清丈,記錄在案,再與戶冊覈對,稅田私田,一目瞭然,按實查之數繳稅即可,若能堅持推行,必能府庫豐盈。”

湯鷽笑道:“秦兄此論,怕是無人認同。且不說滿朝公卿是否如我等學子,有滿腔治國熱情,對天下不平之事滿懷激憤,縱使真有公卿爲國着想,一意推行,怕也是艱難險阻,難以功成,到最後不免空忙一場,田畝清丈不到公卿豪門頭上,鄉紳富戶最多交出部分兩擔之田,可最後這些增加的賦稅,還是會轉嫁租地的貧民身上,而一般有地的百姓,清丈時給他們多加些田地數目,便能完成清丈田畝任務,最終普通百姓負擔加重,公卿豪門,富戶大戶,無一點損失,一旦激起民變,他們又可大撈一筆。請諸位試想,哪次清丈田畝不是這樣?故,想依靠清丈田畝,以豐府庫,難以辦到。

莫不如,廣爲回易,豐盈府庫,來得安全有效。衆所周知,戰亂之時,糧食奇缺,一擔糧食在京城售價六七貫,而在廣東廣西,一擔糧不過五六百文而已,相差十倍以上,到南洋諸國,糧食更加便宜,戰時在南洋夠糧一船,運到臨安之後,可獲利十萬貫,當然如今民生恢復,糧食兩貫一擔,從南洋回易糧食不像之前那麼賺錢,但因南洋糧食便宜,依然有錢可賺。

而我大宋的絲綢茶葉瓷器,在海外十分緊俏,出海一趟,一本萬利,只要府庫出錢建造大船,兩年賺回千百萬貫銀錢並不難,再拿這些銀錢購買糧食,到時糧倉滿,錢庫豐,大宋便強盛有望。回易關鍵之處在於,它不影響百姓安居,無田貧民可進織造作坊,可進染坊,可燒瓷器,可製茶葉,亦可隨回易商船遠航。是故,回易通商乃利國利民之策,漢唐有陸上絲綢之路,互通有無,物產豐足,後世仰慕,若大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賺取錢糧無數,亦可強盛,名傳千古。”

沈縉道:“湯兄此論不妥,農業乃立國之本,不耕種田地,百姓無糧,天下便要大亂。自古以來,所有強盛一時的國家,全都依重農桑,百姓安居,方能物產豐足,未嘗聽說有哪國依靠回易強盛,縱使回易利潤豐厚,亦不可取。衆所周知,回易乃是低價購入,高價賣出,賺取不義之財,非君子所爲。

回易一年所得,可抵十年辛勞耕種,以利誘天下百姓,百姓不讀聖賢書,爲利所誘,必不安生,心生憤懣,或淪爲強盜,或參與回易,長此以往,田地荒蕪,地無所出,府庫錢糧有限,而大宋人口何止千萬,以大宋之地廣物博,尚不能人人有三餐可食,這天下何處有這許多糧食供養大宋?

縱使天下就有這樣的肥沃之地,產糧無數,可一船糧食不過千擔,臨安百姓不下五十萬,一天吃糧五十船,縱使一次出海百艘船,也不過夠吃兩天而已,大宋百姓有千萬,沒有糧食,如何不亂?故回易之說,實乃亂國之策也。”

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485章 問話第56章 定計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169章 直接挑明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35章 誘餌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62章 道長援手第84章 又起爭鬥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716章 五龍觀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42章 成功營救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94章 各有心思第1章 穿越南宋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212章 使節登陸第66章 宋頭領第282章 宣威軍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123章 送別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97章 交換第108章 規矩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235章 劃地留守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156章 領回教訓第126章 別了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92章 紅沙谷第713章 州試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10章 提刑查獄第786章 出路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543章 輾轉益都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93章 一個不留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67章 來龍去脈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93章 一個不留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636章 密謀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