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正使未定

秀塗港、石湖港、蚶江港,還陸續有商船前來交割回易物資,到十月下旬之後,進港交割的商船終於不再見到。

依入庫賬冊統計,絲綢錦緞類物資共四百七十六萬五千三百餘匹,茶葉兩千零四十萬六千五百餘斤,瓷器九百七十四萬三千二百餘件,其他小物件,諸如摺扇、團扇、筆墨紙硯、竹蓆、樂器等,加起來也有十幾萬件。

依賬冊和契約名冊覈對來看,除少數商家毀約沒有按時將約定的物資送來之外,絕大部分已經交割清楚,只等商船出海,兩年之後收取雙倍錢款。

前來交割的商船一一離開,整個泉州灣頓時一空,瞬間感覺寬敞了許多。

港口內每日忙碌紛亂的勞工也全部離開,一個不留。

從此之後,港口內除了湯鷽父親從老家帶來幫忙的人之外,全部都是宣威軍和後備軍,港口內外不光有崗哨,還有一隊隊軍士不時巡邏,港口一里之內見不到一個外人。三個港口猶如三個軍營,物資安全程度自然毋庸置疑。

泉州灣清空之後,船廠造好的商船開始接收,一艘艘揚帆駛出造船廠,出外海幾十裡後,檢驗商船各項性能無誤,這才一一駛回港口,個別桅杆風帆有瑕疵的,當即返回船廠維修。

等所有船隻停靠在港口岸邊之後,若有人來數,就會知道,商船數量早已超過一百艘,達到一百二十七艘。但海船在泉州灣兩岸分佈太廣,數量太多,不知情的人根本難以數清楚。

整個泉州知道回易督造處擁有海船確切數量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湯鷽。

這裡面有他自己出錢建造的十艘海船,至於做什麼,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回易物資交割完畢之後,各個港口全都安靜下來,白天無事時,宣威軍除了要留人守衛巡邏外,其餘人全部駕駛戰船、車船出海訓練,在季風中練習升帆降帆,熟悉旗語聯繫與指揮。

再之後,後勤生活物資也逐漸從各地運到泉州,但這些生活物資沒有堆放進港口庫房,而是直接裝上停靠在岸邊的商船,前前後後半個月,糧食、鹹菜、醃魚、燻肉、油料、食鹽、佐料、藥材、石炭、各類工具等裝滿七艘船,其餘所有商船和戰船也裝了至少夠百人生活一個月的物資,其中神舟主艦裝的糧食物資最多,足夠一千人生活一年之久。

這些物資夠八千人生活一年之久,花費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總共花費十四萬四千六百多貫錢。

後勤物資運到,檢查交割之後,費用當然就得結算,十四萬四千六百貫,減去楊叢義預先支付的三萬貫,還有十一萬四千六百貫錢要付,但湯鷽手邊的現錢只剩十萬貫而已,回易督造處的賬上還有五十多萬貫,但得高大人簽章同意,才能在戶部或各地州府支取,如今高大人遠在臨安,自然就不能在泉州支取現錢,因此後勤物資費用只能先支付一半,五萬貫。

好在郭青還有些手段,這些物資雖然多數是他賒欠來的,但多數被他說服,最後的付款日期延遲到臘月初七,從湯鷽那裡收到的五萬貫錢,當先支付了那些不做退讓的商賈,只後便等在泉州,看看回易督造處還缺什麼,也好隨時採購補充。

泉州的人員招募也在正常進行,江愷的書信起了一些作用,帶回近十名道人,年紀大的估計有五十多歲,年輕的不過十幾歲。泉州城裡的招募處也招募到道人六名,郎中五人,總體而言,收穫還是不小,稍稍解決了郎中不足的問題。

道人、郎中也來的及時,冬天到了,又在海邊,天一冷難免受風着涼生病,港口人員聚集,生病發燒也傳染的厲害,他們一來,大鍋熬藥,一人一碗喝下去,燒退病消。海船、戰船生活休息場所也撒了殺蟲藥粉,防止病蟲滋生。

所有道人、郎中全都住在港口,或在船上,或在陸地,郎中有事號脈治病,無事便招呼些軍士幫忙配藥,道人則有時講道,有時打坐練功,卻也自在。

總之,泉州諸事一切順利,就等臨安傳來年內出海的確切消息。

楊叢義一路順利返回臨安,在路上還遇到完成針盤製作趕往泉州的沈縉,不過二人並未多做寒暄,隨即告別,一個去泉州,一個回臨安。

十月二十八,楊叢義已經回到臨安五天。

回來的當天,他就給黃大人傳去要求見面的消息,兩天之後,黃大人才匆匆趕來。

楊叢義將泉州諸事,包括商船、戰船、神舟建造完畢,回易物資也絕大部分運抵泉州,宣威軍已經練成,隨回易船隊出海可堪一用等好消息,一一相告,並告訴黃大人,泉州已經做好年內回易船隊出海的準備,現在就等黃大人給一個明確的出海日期,泉州就可以立即開始將物資裝船,隨即準備出發。

然而,黃大人的態度卻有了一些轉變,似乎對回易之事並不是很上心。

辛苦了這麼多時日,楊叢義當然不想讓回易半途而費,當即向黃大人詢問朝廷對回易持何種態度,是要放棄還是繼續?如果放棄,可有一千多萬貫的物資要處理、要賠付,如果出海,兩年之後至少可以賺回五倍利潤。

黃大人聽說有這麼多物資頓時心驚,回易督造處採購物資時雖在臨安,關於採購了多少物資,但他很少過問,一點印象都沒有,即使湯鷽告訴過他,估計也被瑣事耽擱,忘在腦後。此時再聽楊叢義說起回易督造處有一千多萬貫物資,如何讓他不心驚,官家給他的回易本錢是三百萬貫,現在採購了一千多萬貫物資,等於說還沒出海,回易督造處的資金就擴充了三倍多,如果不能出海,他可賠付不起。

當即黃大人就對楊叢義和湯鷽不吝讚譽,直稱他們年輕有爲,將來必定能成大器,有望成大宋棟樑之材。但隨後又告訴楊叢義,出海回易之事,他還要再去催一催,爭取能在年內啓程。

還要催什麼,回易不是官家確定要做的嗎,難道改主意了?楊叢義想弄清楚願意,不然心裡不踏實。

小心詢問之後,黃大人告訴他,本來接到他們從泉州送來的書信就準備出發,誰知朝中突然有人提出回易是國家大事,大船隊出海,不單單就是回易,南洋沿途國家衆多,不免要跟他們接觸,安南和三佛齊國等時常前來大宋朝賀進貢,而大宋從未派使臣回訪出使,此番朝廷船隊下南洋,途徑這些國家,若不派使臣登岸封賞,便是失禮,如此一來,大宋天朝上國的顏面何存?最後提議,應當選派一位朝臣充當回易正使。

可說到誰來充任回易正使,朝臣們便爭來推去,選不出合適的人選,也拿不定主意,一拖再拖,已經拖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定論,以致回易船隊何時出發無法確定。

聽明白緣由,楊叢義也是無奈,按天朝上國的自我定位,船隊南下確實應該封賞諸國,要封賞就得有使臣代表皇權與朝廷,黃大人是內侍,當然不能充任使臣,代表皇權與大宋朝廷對各國進行封賞。以文官士大夫們的秉性,能代表皇權與朝廷的只有他們,正使定不下來,船隊就別想出海,官家發旨也不行。

至於爲什麼正使人選定下來,楊叢義想不出。這本來應該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有人提議某人充任,官家問明衆卿家沒有異議,當即宣佈就是,可拖延一個多月還確定不下來,這就有些複雜了,不知是各派系都想去,還是都不想去。

但關於正使之事,連黃大人都無可奈何,他也只有靜等黃大人消息的份。只希望朝廷快點把回易正使確定下來,好早日出海。

黃大人承諾再去催催,但顯然他已經不怎麼熱衷了。誰遇到這事兒,誰也提不起精神。黃大人原本是回易負責人,又是找人,又是協調各方關係,終於把前期工作完成,就要出海的時候,忽然半路殺出來一幫人,要換個負責人,直接出手摘桃子,換誰誰都不開心。

好好的回易使,忙了大半年,臨出發時,要安排一個歷來看不起他們的正使,把他降成副使,積極性自然大受打擊。

楊叢義對能不能年內出海回易已經沒有信心,但也不能放棄,能準備的還是要準備。太醫局調人的事,沒跟黃大人提,德高望重的僧侶他也沒有面子請來,軍資現在更是沒有辦法領取,正使不確定,這些事情就無法解決,他現在只能做些能做的事情,招募。

滿城散發招募傳單和告示,招募郎中,招募道人。

三天時間,楊叢義已經請人發出去了幾千張招募告示,而他一人等在保民坊的回易督造處,等待郎中或道人上門報名。

然而三天過去,不見一個人前來詢問。

正當楊叢義心灰意冷時,忽聽院外有人問:“有人在嗎?”

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634章 盡在掌握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15章 失竊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71章 忠義盟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197章 我們成親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47章 升官第99章 燒光了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774章 三軍皆動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77章 好消息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23章 兇犯越獄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14章 冤屈得雪第571章 遼陽府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2章 寂靜官道第56章 定計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17章 無罪身輕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677章 大野澤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31章 鳳凰村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5章 結案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765章 趕人第362章 兇案現場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2章 寂靜官道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655章 取臨沂第657章 獻城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99章 燒光了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780章 金軍計議第527章 總管府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786章 出路第357章 銀子買錯第74章 演技逼真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607章 水戰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398章 驍騎軍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02章 挑戰第126章 別了第210章 兵分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