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使節登陸

楊叢義所在的戰船三號行駛在前,開路導航,海船在中間,張彪所在的戰船五號在後。

船隊先沿海島南下,之後轉而往西,直奔安南。

關於航線和停靠之地,出發之前,楊叢義就跟戴驄商量過,此次出使安南不宜直接去安南國王所在的國都升龍,既然大宋是天朝上國,一踏上安南國土,安南國王就該親自前來拜見、朝賀,所以船隊停靠的地方不能離升龍太近,太近了顯示不出國王的誠意,也不能太遠,太遠也耽誤時間。

戴驄在朝中爲官多年,對此豈有不明之理。

安南原是中原王朝的疆土,因爲變故才獨立成國,只要大宋不承認,在法理上安南依然是大宋的土地,安南多次進貢,大宋朝廷也沒賜它國名,這便是給他敲打,告訴它獨立就獨立,但不要在邊境惹事,表現好,賞賜一個國名,正是承認你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會派兵征伐,但如果表現不好,隨時要派兵把安南重新歸入中原王朝治下。

對於這樣一個地位尷尬的國家,戴驄是天朝上使,自然沒有去升龍見安南國王的道理。

由於都對安南不是很瞭解,所有人都沒來過,只是隱約知道幾個地名,具體在何處,卻不是很清晰。

但這個問題難不倒楊叢義,悄悄拿出地圖一看,安南所有大點的城市基本都在沿海,到了安南境內,沿海北上三四百里,差不多也就到離升龍不遠的地方了,那裡地勢平緩,應該有大城纔對。

船隊向北之後,逆風而行,風帆用不上了,只能用槳,航行速度降低很多,一天只能行船五十里左右,足足用了五天時間,才進入安南境內。

費了一番周折之後,纔打從漁民口中聽到,大城在北邊百里之外,要駕船兩天才能到,走陸路要三四天。

船隊當然不會走陸路,便又向北繼續行駛兩天。

這天在船頭眺望的楊叢義終於看到較大的如海口,從入海口看,河流不小,有大河附近就有城鎮居民。

“大人,我們是不是要在這兒靠岸?”甲板上有軍士也發現了海口和和海口附近人爲修整的痕跡。

“後船減速等待,我們先去察看。”楊叢義隨即下達命令。

軍士立即去傳令轉向,甲板的旗手也準備好用旗語聯繫後船,等戰船調頭,後船看得到前船船頭,旗手舉起黃旗便開始打旗語“減速航行,確認安全”。

後船收到指令,一聲令下,水手便將木漿一橫,片刻之後,海船停在海中,離海岸不過兩裡遠。後又掉頭向後船傳達相同的指令。

等三艘海船和一艘戰船全部朝向海岸停船戒備,戰船三號已經快要靠岸。

戰船緩緩靠近海岸,最終在離海岸五十丈距離沉錨,在海港附近停止航行,而沒有直接靠岸。

“升旗!”

楊叢義一聲令下,一面金線織就的“宋”字大旗升上桅杆頂頭,隨風伸展,獵獵作響。

“肅整軍容,戒備!”

宋字大旗升起,楊叢義隨即再下一令。

甲板上兩百宣威軍一時間槍在手中,弓背身後,嚴望海岸,一片殺氣騰騰。

靜等半個時辰之後,終於有一艘小船劃出港口,來到戰船下。

小船上走出一人,看着有三四十歲,只聽他擡頭高聲喊道:“你們宋人怎麼跑我們這兒來了?想做什麼?”

楊叢義高聲訓斥道:“大宋朝廷派使臣出使你國,如今已到你國境內,爲何不見有人前來迎接天朝上使!”

那人卻回道:“什麼天朝上使,沒聽說過。你們趕緊離開,不要攔了港口,影響漁民進出。”

楊叢義怒道:“大膽!邊荒小民,不知天高地厚,休得多言,快去城裡把主事人找來!”

那人一見楊叢義發怒,擡頭又見船頭長槍林立,殺氣頗重,當即二話不說,划着小船返回港口。

又過一個時辰,從船頭上遠遠看見港口來了一羣人,前呼後擁,不下四五十人。他們在港口逗留觀察一番後,又一艘小船出來。

那艘小船剛到戰船下,船上的人還有開口,便聽楊叢義高聲問道:“你是何人,報上名來再問話!”

船上一人仰頭回道:“在下王浪,在河靜府衙任書吏。不知上使所來何事?”

楊叢義道:“書吏?你家大人怎麼不來?讓你家大人前來回話!”

那人回道:“請上使通融,上使說明緣由,小吏纔好跟我家大人回話,還請上使諒解。”

楊叢義道:“貴國王多次派使臣向大宋皇帝朝貢,近日皇帝特派左司郎中戴驄爲使,出使貴國。讓你家大人前來迎接!”

那人這才道:“小吏知曉,這就回去跟我家大人稟報。”

看看戰船下的小船划向港口方向,楊叢義心緒難平。

這纔是國格,這纔是天朝上國該有的待遇,天朝使節不管到哪兒,都應該是最尊貴的,都應該被衆星捧月般迎進城裡。

大宋使臣來到這樣一個還沒被大宋朝廷正式承認的小國,一個原本是中原王朝領土的小國,自然應該擁有超高的待遇。

派個小小的書吏來,這讓楊叢義心裡十分不爽。

宋字大旗迎風飄揚,港口海岸上的人不可能看不到,他們在耍什麼心眼,楊叢義雖然不知道,但河靜最大的官不來,他們便不會下船,也不會靠岸,就這麼守在港口外,直到他們來人爲止。

不多時,一艘稍大些的木船駛出港口,緩緩朝戰船駛來,遠遠看到甲板上站有十幾人。

等稍近,便將甲板上的人看得清楚。

爲首之人四十來歲,身穿紫色官衣,額下有短鬚,一副富態的模樣,看着還算莊重。

見對方的船隻在十丈之外停下,沒再繼續前進,楊叢義當即高聲喊道:“來者何人?近前回話!”

對面的船隻沒有立即回覆,過了一會兒纔有人高聲回道:“河靜刺史在此,上使遠道而來,請上使上岸歇息。”

楊叢義高聲回道:“大宋使節在此,請你家刺史上前回話,見過我大宋使節之後,再隨你們上岸不遲!”

對面船上人商量一番後,有人回道:“上使在何處?請大人在前帶路。”

對方如此回覆,楊叢義這才鬆口,高聲道:“隨後跟上。”

隨即令下軍士水手掉頭,朝兩裡外的船隊駛去。

對方的船隻隨後,始終保持十丈以上距離。

兩刻鐘後,兩船來到停船等候的船隊前邊。

楊叢義一近前,便高聲稟報:“戴大人,安南河靜刺史前來拜見!”說完,下令戰船掉頭划向一邊。

“河靜刺史,近前回話。”戴驄所在的使節船上,也掛上了大大的宋字旗,安南人一看便知,天朝上使在何處。

河靜刺史所在的木船向前五丈,停在距離海船五丈之內,爲首那人一見對面船上一人四十來歲,身着官袍,當即上前一步行禮道:“安南河靜刺史李全見過上使大人!”

戴驄笑道:“李大人不必多禮。本使來的匆忙,如果驚擾到李大人,還請見諒。”

河靜刺史李全回道:“不敢,上使能來河靜,這是河靜的榮幸,也是李某的榮幸。上使大人遠道而來,着實幸苦,還請上使登岸,在河靜歇息。稍後李某派人回升龍,將上使大人來訪之事向我王稟報,之後再如何,要等我王的消息。上使大人覺得這麼安排妥當嗎?”

戴驄笑道:“李大人如此安排,十分妥當。不想此地脫離中原兩百年之久,禮儀教化尚存,當真是可喜可賀。”隨後轉而問道:“李大人,不知你河靜有多少人口?”

河靜刺史李全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回道:“河靜一地有人口五六萬人。不知上使如此一問,是有什麼深意?”

戴驄哈哈笑道:“沒有什麼深意,既然河靜有五六萬人,那便大城,本使可以放心進城。若是不毛之地,人無幾口,本使就得多走幾步去升龍了。”

李全回道:“上使大人多慮,河靜地勢平緩,良田衆多,能養不少人口,自古以來人口稠密,如今更是除升龍之外,少有的幾個大城。上使大人請放心,到了河靜,肯定會讓大人住得舒心。天色不早了,還請上使大人隨下官登岸進城。”

戴驄笑道:“好,李大人在前引路,本使這便進城。”

李全的木舟掉頭向港口而去。

大宋使節船隊隨後跟上,照例是一艘戰船在前,一艘戰船在後,保護三艘海船直到港口。

海船上三百禁軍隨戴驄登岸,張彪帶三百宣威軍隨行。

臨行前,楊叢義更張彪交代道:“進城之後,時刻注意安全,不管發生何事,可臨機決斷,務必保戴大人周全。若有事,以煙花爲號,一響爲遇襲,二響戴大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三響戴大人遭遇不測,務必謹記!煙花一響,我必去支援。”

“大人放心,張彪牢記在心!”

看着浩大的使節團登岸,離開港口,楊叢義一聲令下,五艘船掉頭離開海岸,在兩裡以外拋錨駐守。

第38章 西進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645章 時機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90章 三十二人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246章 湯鷽的秘密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127章 謊言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105章 單獨補試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746章 靈丘雁門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523章 招回參軍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66章 宋頭領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77章 好消息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524章 臨行準備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13章 據實以告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634章 盡在掌握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75章 扣黑鍋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235章 劃地留守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71章 忠義盟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71章 忠義盟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11章 漏洞百出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21章 閒人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120章 遇襲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549章 一家親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377章 道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