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天時地利

使者回頭一望,城頭上已經掛上了宋旗,河靜城已是大宋國土。

五天之後,升龍方向將安南國王之子送來河靜城。

同來的使者告訴大宋使節,圍困大宋使團之事與安南國王無關,全是安南國之子,他自作主張,從中作亂,想讓大宋與安南結怨,甚至發生戰亂,他好趁機作亂,搶奪安南王位,如今真相大白,安南國王願將這不肖子孫交給大宋處置,。

顯然這是一個藉口,但戴驄默認,楊叢義也並未反駁。

安南之事,有個交代,總算告一段落。

隨同安南使者,一起到達河靜城的,還有六車金銀珠寶。

一起來的還有一封,是安南國王親筆書信,信中說出使之事就此作罷,安南出了這等事情,朝政已然不穩,此時不能隆重接待大宋使節,若大宋使節從南洋返回時,還能經過河靜,他必然親臨河靜城,迎接大宋使臣前去升龍。信中還說安南不日將派遣使臣前往臨安朝賀、賠罪。

出使之事,眼見如此,戴驄也毫無辦法,只能就此作罷。

前前後後已經耽擱了一個多月了。北風已經減弱,基本難以順利前行。

畢竟如今河靜城已在大宋統治下,若就此不管,也說不過去,但若真派人留守,使節團和宣威軍也派不出人手。

雖說有不少安南人,如今已經投靠大宋,但只派他們在此看守,怕也難以奏效。不得已之下,兩人商量一通,只得放棄。

且安南人,留守河靜城,楊叢義和戴大人都不是很放心。但若拱手把它讓給安南人,又有些許不甘心。

隨即任命刺史李全爲大宋慶靜州留守,統管河靜城方圓二十里之地,手下一衆屬官,全部歸附大宋管理。

城頭宋旗不動,若有人膽敢侵犯,可派人渡海前去瓊州,或廣州,向大宋朝廷彙報。

一番安排之後,使節團隨即決定離開河靜城南下。至於是坐船,還是陸路,還不太方便安排。

先前收服的兩千餘安南軍隊,楊叢義執意帶走。安南出這種事情,南洋諸國是否也會有事,他尚不清楚,多帶些人,或許也是助力。

離開河靜城是走陸路還是水路,楊從義與戴大人也有分歧。只有五艘船,但人已有三千多。

無奈之下,再次兵分兩路。三艘海船,兩艘戰船,有戴大人的帶領。從海路南下占城。楊叢義則帶領兩千餘宣威軍從陸路南下占城。

從河靜南下占城,途經三座安南小城。這些小城防禦幾何,楊叢義也不清楚,但此前已問過李全,南下有重鎮,特別是靠近占城,部署有軍隊不下五千人。不知安南北方之事,南方是否清楚。

戴大人與楊叢義告別之後,即刻離岸南下。

楊叢義帶着兩千餘人,南出河靜城,一路向南方占城而去。一路上並無大的阻礙,況且南下之路,也有戰船隨時護佑。

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都沿海而行,每隔一天,雙方以煙花彼此交換信息,期間若有物資需要補充,也可在沿海停留補給。

楊叢義等兩千餘人南下之路要穿越莽莽熱帶雨林,但由於安南東邊的小城都靠近沿海,地勢較平,況且各城之間,原本就有道路相通,因此一路南行,也算順利。

兩千餘人,順利經過幾坐小城之後,到達安南國在南方的最後一座城池,卻遇到了阻礙。

突然從安南國北方出現的兩千餘人的軍隊,讓守軍倍感壓力,只能關閉城門,把他們攔在城下,不予通行。

楊叢義隨即派遣宣威軍帶着令旗前去交涉,經一番交涉,安南守軍最後同意放行,但需要留下一些錢財買路。

可楊叢義等人輕裝簡行,除了武器與基本補給,身上別無他物,差點又起一番衝突。

好在守城將領也不是莽夫,也知安南歷史,知道安南北方有天朝上國爲大宋,既然大宋軍隊能來到這裡,想必也已經得到升龍朝廷的默許,隨即這些無謂的爭端就泯滅了。

楊叢義帶領兩千人,有驚無險的穿城而去。

戴大人帶領五艘船,用六天時間到達占城。

楊叢義在船隊到達一天之後,也順利抵達占城國邊境。

占城雖是一小國,但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背靠大陸,生活物資豐富,淡水資源充沛,補給非常方便,南來北往的船隻幾乎全部都要在這裡停留。

由於商船行走要靠季風,大宋的商船隻能在冬天趁北風南下,第二年初夏颱風未起時北返,而天竺、大食等地北上的商船,則要趁夏季大洋上吹西南風和西風才能順利東行,等冬季東北風盛行時西返。

也就是說大宋商船南下時,正是天竺、大食商船西返時,雙方不可能相遇。遠洋船隻行走全靠風帆,一旦錯過合適的季風,就得乾耗一年,時間就是金錢,再說商船、船員在路上的花費十分巨大,誰都不會願意耽擱一年時間。因此,東西方物資根本沒法實現直接交易,只能找一箇中間商,占城佔據天時地利,中間商自然非它莫屬。

如此一來,不管是從大宋南下的商船,還是從三佛齊國、天竺、大食等地北上的商船,無一例外,全都要在這裡停靠、交易。隨着造船技術發展,遠洋商船增多之後,占城也越加繁榮。

而占城作爲東西方物資交換的中轉站、中間商,它的地位也急速上升,如果沒了它,東西方物資交換就要斷絕,也因爲如此,時間一長,占城利用地利天時的優越性,便開始坐收漁利。

由於路途遙遠和季風的關係,東西方持有大量貨物的商人無法碰面,他們只能把貨物賣給中間商,再從中間商手裡購買異域的貨物,就這樣,占城順理成章的變成了二道販子。它利用自身的絕對優勢,低價買進東西雙方所需的稀有物資,在倉庫存放幾個月,然後再高價賣給另一方,如此坐在家裡幾乎不用付出什麼,就能獲取鉅額利潤。

占城的富裕,可想而知。

占城富有,周邊國家看到自然也會眼紅,安南就多次派軍隊南下攻打,但由於路途實在太遠,補給十分困難,往往軍隊還沒到占城,士兵就逃跑一大半,後來也只能放棄。

安南放棄,周邊的其他國家卻沒想過要放棄,比如占城西邊的大國真臘,這個國家地域廣大,軍事勢力也強,占城這塊肥肉它自然想吃進肚子裡,於是每隔幾年就要派遣軍隊前來攻打。

但占城也不是吃素的,國雖小,人口卻不少,軍力也強大,況且它做慣了二道販子,頭腦靈活,對方再厲害它也不怕,況且還有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出錢拉攏周邊附屬小國。

那些小國家爲了利益今天附屬真臘,明天就可以附屬占城,占城一給好處,真臘只要派遣軍隊來攻打占城,真臘周邊的十幾個附屬小國就有不少要叛亂,真臘後院起火,前邊攻打占城就後繼乏力,敗多勝少。

如此這般幾次下來,真臘也被折騰的夠嗆,什麼都沒撈到,自己還傷了元氣,而占城依然在東西方商人之間做二道販子,大賺錢財,時不時從指甲縫裡漏點珠寶禮物給周邊偏遠的小國送去,收買它們爲自己所用。

雖然真臘折騰多次也沒能吃下占城,但毫無疑問,真臘還是佔了些便宜,至少它把一些原本屬於占城的山林土地搶過去了,占城國土越來越小,真臘人相信,總有一天占城會被真臘蠶食完,一點不剩的全部吃下去。

然而,占城卻似乎毫不在意,在占城人看來,被真臘搶去的都是一些偏僻貧瘠之地,真正繁華的港口和土地一直都在手裡抓着,金錢財富還跟以前一樣源源不斷的流進來,只要財源不斷,貧瘠無人的山野真臘愛搶不搶,他們不在意。

占城的錢財來的太容易,也怕被搶,但他們不怕被搶土地,而是怕被搶了港口,斷了財源。

戴驄帶領五艘船到達占城時,對方見他們自帶武裝力量,根本不讓進港靠岸。

五艘船在港口外停着,跟占城人交涉了一天,直到一艘海船駛進港口,把攜帶的所有貨物低價賣給占城商人之後,其他船隻才允許進港。

進港之後,占城人警告戰船上的隨行軍隊一個都不準下船,縱使戴驄亮明大宋使節身份,要求隨行禁軍登岸保護,依然不被允許。占城人一再強調,占城禁止一切外國武裝力量進入,一個人也不行,使節的安全,占城會負責。

經過安南之事,戴驄雖然有些擔心,但人在屋檐下,也只得作罷,僅帶了幾個使團隨從登岸進城,隨占城人安排去休息。

占城國王很少派遣使者北上向大宋朝貢,所以大宋與占城可以說基本沒多少交情。

雖說占城幾百年前,在秦漢之際還是中原領土,但自從東漢末年獨立之後,就不服中原王朝,屢次北上攻打安南,與中原王朝做對。

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117章 完顏亮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90章 三十二人第84章 又起爭鬥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81章 重生第73章 小舅子分糧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23章 兇犯越獄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342章 官員與平民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765章 趕人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64章 道別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301章 解惑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109章 第一課第634章 盡在掌握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670章 宣戰北伐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616章 破局第603章 應變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671章 潰逃第657章 獻城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489章 討回書信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176章 返回泉州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607章 水戰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304章 密謀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180章 湯家六娘第94章 各有心思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446章 江口村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249章 不可思議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371章 知州問案歷史背景第33章 人心本善第307章 重任相托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197章 我們成親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301章 解惑第323章 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