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包辦婚姻

起牀之後也只是去見了顧清塵一面,便在躲在房間裡沒再出來,就連吃飯也都是她的丫鬟萍兒給她送進房裡。

以前覺得這個家冷清,現在人忽然多了起來,院子頓時就顯得狹小擁擠。

楊叢義跟顧清塵商量,再買個大點的院子,對方沒有同意,說這個院子住了好多年,都已經住習慣了,思遠還小,換個地方很不方便,院子雖然不大,平常就她們幾人,住還是能住的下,院子小點,大家在一個鍋裡吃飯,對這個家安定也有好處。

顧清塵所言不無道理,之後楊叢義就沒再提另置院子的事。

這個冬天,楊叢義留在泉州,除了不遠處的流求,哪兒都沒去,至於臨安回易處,他也只是給陸游去了幾封信,讓他早做採購貨物的準備,跟臨安的豪商鉅富保持聯繫。

在流求住了十天,他發現整個精武軍和護衛軍將士們的士氣跟之前相比大有不同,訓練更能認真,更能下力氣,開墾營田、營建馬場也更能賣力吃苦,這一切都是因爲回易處在流求的臨時辦事處介入了他們的生活。

一個多月時間,數百個新娘住進了軍屬營區,能有幸成親娶上良家女子的,都是軍中將校軍官和立下功勳的骨幹精銳,當然還有一些在開墾營田、馬場和訓練中特別突出的普通士兵。

精武軍、護衛軍八九千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成親,沒有碰過女人,誰不想娶上一個年輕的良家女子爲妻,誰不想成家立業?

率先成親的數百人,對全軍的激勵作用,比任何金錢獎勵都有用,人人都想成爲下一個被回易處選中的人,一旦被選定,也就意味着,他們很快就能成親,很快就能有自己的女人。

楊四娘很喜歡楊叢義交給她的這個差事,她覺得很有意義,所以做起來也特別賣力,她每天帶着幾個侍女不是在城裡走街串巷,跟遇到的女子攀談,就是到周邊鄉村,挨家挨戶拜訪,不管對方家裡是否有待嫁的女子,她都會給他們留下一個地址,還有一份小禮物。

整個流求縣衙管理的區域有數萬戶,以她自己的估計,再有半年時間,就能全部拜訪一遍,至於能談成幾樁婚事,促成幾對新人,她也沒有多少信心,畢竟精武軍和護衛軍裡想成親的人太多了,而流求就這麼大,哪有那麼多適嫁的女子。

但不論如何,她都得把流求捋一遍,把願意嫁進來的女子都拉進來,其他的再想辦法,實在不行,去泉州、漳州、福州一帶的貧苦人家物色,也不是不行。

對於楊四孃的努力,楊叢義讚譽有加,但同時也告訴她,不要想着讓一名將士都娶上新娘,這不可能,成親的太多,對精武軍和護衛軍也有害無利,應當合理控制,每個月挑選三五個優秀的將士就夠了,持續發揮激勵作用纔是。

楊四娘一聽就懂了,焦躁而時刻高懸的心很快平靜下來,之前她是誤入歧途了,忘了給精武軍、護衛軍娶親的初衷。

之後她與楊叢義一起召集精武軍和護衛軍將校,就娶親人選選擇問題,提了要求,一是每月名額限制,二是審查資歷。

精武軍每月三個成親名額,護衛軍人少,每月一個,上報回易處的名單和資料都必須真實,他們的功勳和平常表現要經得起覈查,若是作假,直接取消資格。

一衆將校自然沒有什麼意見,他們都是前幾批娶上新娘的人,對方還都是城裡人,家境不錯,知書達理,溫柔賢惠,他們已經有了女人,以後再怎麼審查人選,跟他們關係不大,爭來爭去,也都是爲手下的兄弟,想成親自己又不爭氣,那也沒辦法。

每月成親的名額固定下來,楊四娘身上擔負的壓力瞬間減少很多。

四個待嫁女子其實很好找,只要聘禮給的足,連女方陪嫁的嫁妝也一起包了,基本就沒有不嫁的道理,因爲沒人會跟錢過不去,何況還是遲早都要嫁出去的閨女。

楊叢義在流求好好陪了楊四娘幾天,她是苦命人,在他看來,怎麼補償都不夠,以前總以男兒身示人,沒做過幾天女子,大好年華就那麼溜走,如今雖然重獲新生,他卻不能一直留在她身邊,到頭來,留給她的還是孤獨。

而楊四娘並不這麼想,她反而覺得現在的日子很輕鬆、很快樂,有事沒事去鄉下走走,去軍營、馬場轉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顧慮,也不用任何僞裝,她就是她自己,一切都能自己做主。

當然,唯一的不足就是楊叢義陪她的時間太少了,但這也沒有辦法,他的家在泉州,而回易處又在臨安,一旦朝廷有差遣,這天下之大,哪兒都得去,真正留在家裡的時間其實很少,就算她搬去泉州跟清塵比鄰而居,同樣陪不了她幾天。

關於孟芸孃的事,楊叢義也沒有隱瞞她,一五一十的都說了,雖然一開始她心裡有一點點不痛快,很快也就想開了,她現在只想留在流求,只要他來流求的時候不是陪着其他女子就夠了,至於別處的她管不着,能多一個女子,也許是好事,至少清塵不會把目光都放在她身上。

就在楊叢義留在流求的那幾天,一支從北方南下的船隊到達流求海岸,船隻有大有小,就連樣式也各不相同。

率領這支船隊的不是外人,正是沈縉。

船上裝的全是牛馬,只是個個都疲憊不堪,踏上海岸就搖搖晃晃,有些甚至直接摔倒在地。

沈縉率領的船隊幾乎都是小船,海上也抗不了大風浪,不過幸好現在是冬季,再強勁的北風到了海上,也掀不起大浪,船隻雖然沒有顛覆,可太過顛簸的小船,還是把一些體質稍差的牛馬顛簸致死。

新來的大批牛馬,直接被遷往南邊的馬場恢復,估計要好幾個月時間,等到開春,它們才能適應南方的生活,慢慢恢復。

北方是如何安排的,楊叢義沒有過問,從欽島離開的時候,他就已經把北方回易事務全權交給他了,留下哪些人,具體怎麼做,由沈縉自己做主,一起共事這麼多年,他一直以來的表現,絕對值得信任。

從益都府幾家酒樓收回來的十幾萬貫利潤,沈縉如數上繳,但楊叢義只收了十萬貫,剩下的由他自己支用。

北方四島還有那麼多人,還得用錢糧來維護,遼陽府肯定也要派人留守,所需錢款不在少數,而這些費用不可能出現在回易處的賬目上,一旦有好事者心存嫉妒,安他們一個私通敵國的罪名,可夠他們喝一壺的。

北上交易之事,是楊叢義、陸游、沈縉三人的決定,一旦出事,三人擔責,可欽島那等地方金人都不去,哪會有大宋官員沒事跑到那不毛之地去。

船隊在北方的交易離大宋實在太遠,離金國都城燕京也很遙遠,等半年後交易的消息傳到燕京,能不能被大宋使節知道都是問題,就算大宋使節有幸聽到北方出現西洋貨物交易的事情,懷疑是有大宋商賈私自北上,有心追究,一來二去,估計也是一兩年以後的事了,想查也無從查起,何況能跟金國私下交易的商賈,哪個不是背景深厚,即使聽到些許風聲也不敢得罪。

出過海的三人都知道,一旦船隊出海,離岸五十里,任誰都辨別不清船隊來歷,回易處船隊北上,幾乎不會有任何風險,南方官員不知道他們北上,登州、辰州、遼陽不知道他們是哪裡人,幾乎都把他們當做金國的漢人商賈。總之,船隊在北方的交易是完全脫離大宋朝廷控制的,縱使好不容易聽到些隻言片語,也無從追究,無從查起,畢竟登州到大宋還有數千裡。

沈縉明白楊叢義的意思,便沒有推脫,將幾萬貫錢留在手裡,這也就意味着,回易船隊在北方的交易就有他完全接手。

北方留下的人不多,他們只需要定期向益都府幾家酒樓供貨,照看好那四個島嶼就行,至於酒樓的利潤收取,沈縉交給了一名心腹,每隔三個月就把收到的利潤送回流求。

短期內他也不會北上了,要麼回臨安,要麼在流求。

楊叢義給他的建議是留在流求,明年船隊出海的規模要縮減,而朝廷所要求的利潤還是一筆巨大的數目,去年船隊纔將一百多船貨銷往天竺和塞爾柱地區,那麼大體量的貨物,沒有三五年時間,很難消耗完,明天再去,很可能賺不回多少錢,所以回易路線和最終目的都要調整,天竺和塞爾柱最好都不去,船隊南下之後直接往西走,去到比塞爾柱更遠的地方,只有這樣,大宋的貨物才能持續賣上高價,換回更有價值的東西。

走的更遠風險也更大,船要更大更好,人也要進一步訓練。

第709章 謹言慎行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93章 一個不留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61章 飛蛇第91章 討價還價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136章 夢溪筆談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608章 一戰之勝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62章 道長援手第203章 百船離港歷史背景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64章 道別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462章 山中實戰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282章 宣威軍第213章 突遭圍困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288章 分歧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771章 殲滅騎兵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341章 報到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91章 討價還價第23章 兇犯越獄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38章 西進第9章 不速之客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780章 金軍計議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579章 戰和逃第435章 娘子隨行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459章 從軍歌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502章 西作坊副使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622章 江防分歧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753章 三難第602章 挑戰第557章 開羅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59章 夜半蛇影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96章 傳訊自救第671章 潰逃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31章 鳳凰村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460章 集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