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等待機會

朝中主戰派多次傳令,要徐州、宿州、亳州、蔡州、鄧州等地駐軍做好征討金國的準備,待待時機一到,便要揮軍北上,收復中原。

楊叢義深知,主戰派大臣不是說說而已,新皇趙昚肯定是會支持他們,但具體何時北伐,估計還要一段時間。

據他所知,朝廷對北伐之事,意見不一,爭論不休。

主和派自不必說,堅決反對北伐,甚至還力主朝廷將淮河以北的土地還給金國,宋軍撤回淮河以南,以此重新與金國簽訂和議盟約。

而主戰派中的激進派與保守派也是爭鬥不休。

以張浚、陳康伯爲的激進派想馬上北伐,年內就北伐,一舉收復中原,奈何糧草、武器、兵力等都不能準備到位。

北伐所需的東西,以前囤積在江北的被金人劫掠,僅剩的一些被淮北宋軍消耗一空,糧草、物資、兵力都必須從江南征集。

而在江南征集兵力糧草,光徵集就要半年時間,再運到淮河、淮北,又需要幾個月時間。

所以,即使竭盡全力籌備,大軍北伐的時間也不可能早過明年四五月,若再遇到變故,拖到八九月,也有可能。

即便是全力籌備,大宋上下竭盡全力支援北伐,從江南各州各府抽調兵力、糧食、軍資,能不能北伐成功,也是未知之數。

因爲大宋上下都沒有做好北伐的準備,畢竟大半年前還在準備西逃或南遷。

主戰派中的保守派,以楊存中和皇帝的老師史浩爲首,他們正是看清楚了大宋並未準備好北伐,從朝廷到平民百姓都沒有統一的北伐想法,不光思想上沒有統一,就連兵力、軍械、糧草等也沒有準備,如果就這麼匆忙北伐,結果可想而知。

保守派主戰不主和,但他們以爲現在並不是北伐的最佳時期,至少要準備三年,用三年時間募軍練兵,囤積糧食,製造盔甲和武器,而後再行北伐纔可能有些機會。

楊存中掌管殿前司禁軍二十多年,他最清楚大宋禁軍究竟怎麼樣,到底能不能打仗,就因爲他擔心,所以多次託人傳令給楊叢義,讓他抓緊練兵,千萬不要盲目攻城掠地。

他還告訴楊叢義,皇帝嘴上不說,但私下支持張浚、陳康伯,估計他們很快就會提出北伐,如果到時候北伐失利,宿州、亳州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不然以後再也不會有北伐的機會。

楊叢義身在亳州,朝廷的爭鬥他插不上嘴,也沒有議論的權力,作爲宿州都統制,他要做的就是守住城池,抓緊練兵,做好恢復中原的準備,朝廷一旦下令,他將揮軍北進。

朝廷是什麼模樣,他已經比較清楚,一旦進攻失利,反對北伐的聲音必然瞬間將主戰派壓下去,皇帝迫於壓力,很快就會放棄北伐,選擇和平與安穩。

所以,將來的北伐,別人可以失敗,楊叢義不能。

北伐只靠朝廷,根本不可能,要想成功,那也是癡人說夢,因爲主和派的實力太過強大,他們後面還有一個太上皇趙構,北伐失敗一次,就絕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

正因爲如此,他才一面督促宿州、亳州、陳州強化練兵,一面讓將士們從老家帶來二十萬軍屬。

這二十萬軍屬隨軍種田,種出來的糧食,宿州大軍可以收購,這就是最穩定的糧源,即便朝廷的糧草運不到前線,宿州大軍也不慌。

此外,他將二十萬軍屬帶來,也是想激烈將士們勇往直前,一旦遇到強敵困難,他們就得想一想,背後就是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後退一步,他們就危險一分,若擋不住敵人,老弱婦孺都會成爲敵人刀下的亡魂。

楊叢義想以此,將七萬軍隊打造成只進不退的大宋強軍,一直到奪取燕京爲止。

汴京他已經不看在眼裡了,即使徐州、蔡州、鄧州方向北進失利,宿州大軍也能拿下歸德府,直達汴京城下。

從流求北上山東的精武軍和護衛軍,已經在拿下益都府和沂州臨沂,金軍將很難進入山東,只要他們再拿下濟南、泰安,以大軍佔據濟南,真定、河間、燕京一帶的金軍拿不下濟南,便不敢南下救援汴京。

楊叢義得知他們順利奪取益都府和臨沂之後,對於奪取汴京,他已經沒有太多擔心,只有一個顧慮,那就是朝廷會不會因爲一場微小的失利,就徹底讓主戰派失勢,使北伐成爲不可提之事。

如今完顏亮與完顏雍在燕京一帶對峙,隨時都可能展開大戰,只是完顏亮還是對宋軍有所顧忌,即使他再狂妄自大,也不敢南北同時開戰,一旦他們在北方率先開打,大宋得知消息之後,肯定會發動進攻。

但可惜的是,除了楊叢義、沈縉等人,朝中根本沒人知道金國北方到底發生了什麼,至今都以爲金國北方只是發生瞭如同各路忠義軍那樣小打小鬧的動亂而已,殊不知,金國已然有兩個朝廷,一個遼陽,一個在汴京,當然汴京這個朝廷隨完顏亮而動,完顏亮在那兒,朝廷就在哪兒。

如果朝中有人知道遼陽完顏雍自立爲帝,擁兵十萬,佔據燕京與完顏亮四十萬大軍對峙,激進派肯定馬上下令淮河以北的宋軍全力北伐,奪取汴京。

幸好他們不知道,楊叢義也不想告訴他們,因爲他得等機會,等完顏亮與完顏雍開打之後的機會。

另外也是擔心會被朝廷所猜忌,一旦山東之事暴露,總會有人找出私自調兵這條罪名,他們纔不管回易護衛軍到底算不算軍隊,如果這條罪名扣到頭上,不死也得脫層皮。

其實不用楊存中提醒,楊叢義也知道此時北伐絕對不是明智之舉,完顏亮不蠢,既然他想北上剿滅完顏雍,就不會不考慮汴京一帶的穩固問題。

若是完顏雍剿滅不了,宋軍又攻入汴京,最危險的恐怕就是完顏亮,所以他在汴京周圍肯定部署有一支強軍,一旦宋軍有進犯汴京的意圖,必然會給宋軍狠狠一擊,迫使宋軍後退。

大宋朝廷南遷之後,多次北伐失利,縱使前期順利,結果卻無一不是遭遇一場失利之後,朝廷立場轉變,主和派擡頭,導致功虧一簣,大宋軍隊拼死拼活,最後還是回到原地。

跟大宋打過幾十年交道,金人當然明白宋朝廷這種膽小怕事的秉性,他們是害怕失敗,第一次失敗丟了汴京,第二次再敗,可能就要丟掉臨安。

完顏亮要想全力跟完顏雍鬥一場,就必須先將宋朝廷打怕,哪怕只是讓他們吃一場敗仗,只要大敗一場,宋廷就不敢再輕動,而他就可以全力剿滅完顏雍。

所以完顏亮至今遲遲沒對完顏雍動手,也許就是在等宋廷主動北伐,對金軍發起攻擊,他好找機會給宋軍狠狠一擊,徹底熄滅宋軍北伐的妄想,再依靠主和派的手將主戰派全都趕出朝廷,南邊無事,他才能安心調兵北上,剿滅完顏雍。

楊叢義對完顏亮在真定府、河間府聚兵不動,是很懷疑的,完顏亮一天不對完顏雍動手,完顏雍的實力便會一天天增強,各州各府各勢力看到完顏雍無事,肯定會主動投誠、歸附,這對完顏亮很不利。

他相信完顏亮肯定明白,只是擔心會被南北夾擊,不得不等待機會罷了。

整個金國和大宋,現在最想趕緊開戰的肯定就是張浚、陳康伯和大宋皇帝趙昚、金國皇帝完顏亮等人。

其他人則都是在被動等待,或是站在場外看戲。

完顏亮一定在汴京一帶留有一支強軍,這是毫無疑問的,首次北伐失利也是完全可能的,楊叢義根本不懷疑,所以他就必須取得一場勝利,給大宋朝廷信心,不然以後將徹底失去北復中原的機會,更不要說燕京。

今年停戰以來的八九個月,楊叢義除了親自全程督促新組建的精武軍訓練,每隔一個月都要跑一趟宿州、亳州、陳州和永城、臨渙等地,親自督察各軍訓練和伙食供應。

嚴禁各級將官剋扣士兵糧餉,一經發現,追回被剋扣的糧餉,就地免職。

同時下令,嚴禁軍中賭博酗酒,一經發現,軍官降職,士兵鞭刑。

要想打勝仗,沒有嚴明的軍紀根本就是妄想,僅憑一時意氣,即便能僥倖勝上幾場,最終可能一仗就敗了回去,還會丟掉性命。

還好,駐守陳州的左軍都統制蘇仲,駐守亳州的中軍都統制薛望,駐守宿州的右軍都統制潘誠和駐守臨渙的前軍都統制袁華,他們四人都是當初的宣威軍舊人,楊叢義帶他們多次打勝仗取戰功,在他們心裡素有威信,所以他下達的軍令,各軍都不打折扣的堅決執行。

他們都知道,楊叢義辛苦練兵,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恢復中原,青史留名,而他們將是恢復中原的主力,如果青史上有楊叢義的名字,也必然會有他們的名字。

青史留名的誘惑,足以讓他們全力以赴。

第45章 合圍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13章 據實以告第40章 消失的捕快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6章 偷雞道長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6章 偷雞道長第607章 水戰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58章 青石崖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61章 飛蛇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117章 完顏亮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51章 挑花眼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213章 突遭圍困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40章 消失的捕快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552章 成立造院第557章 開羅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510章 一家人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47章 升官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569章 驚人的消息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569章 驚人的消息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657章 獻城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634章 盡在掌握第657章 獻城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512章 稅賦之憂第621章 經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