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交心之語

“還有,如今金國內亂,正是我們大宋收復故土,驅逐北方蠻夷的最好機會,如果不能把握,等完顏亮平定內亂,或是遼陽的完顏雍打敗完顏亮,統一金國,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不說功勳和青史留名,爲了大宋百姓和我們自己家人安居,也必須打贏金人,哪怕我們要丟掉性命,何況作爲軍人,不就是保家衛國,付出和犧牲在所難免,把我們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方能全力以赴!”

楊叢義想了想,還是應該給他們講些大道理,打一打雞血,糾正已經存在於他們心中的個人利益問題,一旦軍隊開始關注個人利益,想打勝仗就難了。

衆人聽完這話,頓時不語。

他們心裡想什麼,楊叢義很清楚,畢竟在一起共事十幾年,看着他們一步步成長起來,從帶領指揮幾百人,到如今率領指揮幾萬人,手中的權力變多了,獲得的利益大了,很容易就會忘記初衷。

當年招募這些人組建宣威軍,除了建功立業,出人頭地,更重要的是要維護大宋,保護大宋百姓,收復中原也是理想之一。

眼前這幾人當初可不是普通百姓,他們要麼本就是禁軍一員,要麼曾經在北方跟金人打過仗,因爲新軍非同一般的招募標準和理念,他們才走到一起,拼了這麼多年,方有今日的成就。

只是多年過去,每個人的身份已經大有變化,都統帥萬人,楊叢義便很難再像之前一樣跟他們談心、交心,至於他們的理想,更是無人再提起。

“這麼多年來,不管其他軍隊如何逍遙,我們一直在努力訓練軍隊,爲了什麼?記得當年在鶩州選將營時,我跟你們說過,所有的準備都是爲了對抗金人。只是當初沒有說的太清楚,只跟大家說宋金和議十年內必會撕毀,並沒有跟大家說,隨之而來的會是什麼,是大宋滅亡,還是迎來北伐中原,恢復舊地的機會。那時我也不知,只是隱約覺得一旦和議破滅,或許會有機會終於中原。作爲一個大宋人,能在有生之年,迎來一個恢復中原的機會,該是多麼難得!若能參與其中,一旦成功,該是多大的榮耀!爲了這份榮耀,即使拼上性命,也是值得的!”

楊叢義看着眼前四人。

片刻後,接道:“我不圖虛名,也不求高官厚祿,心中所想,便是以畢生之力,恢復中原。十幾年前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眼前這個恢復中原的機會,如果不能拼盡全力去抓住,等金國內亂平息,大宋將永遠失去機會,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大宋便會滅亡,不是滅於金人之手,便是滅於北方的其他異族之手,就跟遼滅於金,汴京滅於金一樣,大宋會迎來滅亡之日。當此之時,我們只有奮起一搏,纔有機會扭轉乾坤。若前線將官心存私利,大宋必滅無疑!”

衆人相顧,默然無語。

“大人,能不能北伐中原,應該是臨安做主,我們哪裡能左右得了他們。說句不好聽的,要是我們打的正歡,臨安卻要議和,要我們退兵,我們也不能不退兵吧?”潘誠忽然發聲。

“真到那時,再想辦法就是。但我們現在身在前線,絕不能給他們找到議和的藉口,而北伐失利就是主和派上位的最好藉口,所以無論如何,爲北伐大局計,北伐大軍絕不能全線失敗!歸德府,我們管不了,不去管他們便是,興仁府必須守住,必要的時候,我們還要冒險北上,奪取一些州縣,給臨安送去一些喜訊,漲一漲士氣,配合主戰派在朝中穩固他們的主導地位。只要主戰派不因北伐不利而失勢,臨安便沒有理由退兵議和。”楊叢義詳細解釋。

楊叢義的想法明顯是想左右朝局,這跟武人不得干政的傳統背道而馳,衆人聽在耳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擔心,一旦事發,他們都會受到牽連,但現在他們是同一條船上的人,真要出事,誰也逃脫不得。

“我們在興仁府這麼做,是有很大風險,但爲了大宋恢復中原,爲了驅逐蠻夷,還百姓一個太平天下,不再遭受劫掠,擔驚受怕,冒些風險,甚至是丟掉性命,在所不惜!我希望你們也是一樣。如果沒有這個覺悟,可以南下歸德府,那裡有的是隻爲謀求私利之人,在那裡憑你們怎麼折騰,吃多少敗仗,都跟我沒有關係。”話既然說到這裡,楊叢義也不再有太多顧忌。

“誓死追隨大人!”

蘇仲、薛望等人一聽這話,臉上當即變色,急忙起身表明態度。

“追隨我沒用,要追隨的是‘恢復中原’這杆大旗。打仗難免有意外,也許某一天我死了,誰能擔當恢復中原的重任,誰能扛起這杆大旗,你們便要追隨誰。如今,縱觀整個大宋軍隊,除了我們這一支,心懷恢復中原大志的人,寥寥無幾,無不是爲了功名利祿,大家要相信,我們就是恢復中原的絕對主力。要是有一天,我不在了,或是離開軍隊,你們要想一想自己的親人,想一想大宋普通百姓,恢復中原之志,便不會忘記。當然,這都是假設,我一定會竭盡全力跟大家一起恢復中原!”楊叢義擡手,示意衆人落座。

衆人相顧,落座無言,不知該說些什麼。

每個人都覺得今天的楊大人與以往有些不同,但具體哪裡不同,卻又說不上來,只是覺得稍稍有些奇怪。

“好了,話已經說了很多。接下來,該做些安排了。興仁府周邊的形勢,想必你們都清楚,東面、南面都是宋軍駐守,沒有危險,北邊黃河、濟水以南的鎮縣也都在我們手中,但濟水以北,不受我們控制,金人也有不少駐軍,西面百里外,金人駐軍五萬,一是防我們西攻汴京,二是伺機奪取興仁府,所以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主要對手便是百里外的那五萬駐軍,他們動,我們便動,他們不動,我們也不動,跟他們對峙起來,積蓄實力。蘇仲率軍去嘉祥,薛望率軍去梁山,潘誠率軍去鄆城,袁華駐守興仁府,各軍好好訓練,靜心等待時機。”

“是!”

衆人接令。

“兵力可以自行招募補充,但有一條,絕對不能強徵壯丁,破壞農桑事!我們在北方的糧草,若從南方運來,多有不便,若有意外,只要本地田地不荒蕪,我們便能採購到糧草,應付意外。明白嗎?”

“明白。”

對於楊叢義的補充之語,他們哪有不明白的道理,去年把近二十萬軍屬帶來宿州、亳州、陳州,就是爲了恢復當地農桑,爲軍隊提供糧草補充。

臨安太遠,江南太遠,運量路上出現意外,大軍若斷了糧草,必生禍亂,很早之前,他們就懂這個道理。

“各軍到了駐地之後,專心駐守訓練,儘量不要干預當地官府治理。還有,你們的糧草由興仁府供給,不要私下徵購糧草,更不能有強搶之舉,不論以前如何,現在都是大宋百姓。”楊叢義聽聞歸德府宋軍有強徵百姓存糧之舉,生怕蘇仲、薛望也學了去,丟掉了軍紀和規矩,故此特意點出。

“是!”

蘇仲、薛望感受到楊叢義掃過他二人臉上的目光,當即擡手應命。

潘誠、袁華也隨之擡手應聲。

隨後,衆人又就具體的軍中訓練,如何應對金人重甲騎兵,商議許久,共商解決辦法。

一議半天,方纔散去。

第二日,蘇仲、潘誠、薛望率軍離開興仁府,進駐東面和北面重要縣區。

其實嘉祥本不需要太多人駐守,但楊叢義擔心李顯忠部會被張浚召去歸德府,一旦北方金人得知消息,派遣一支軍隊從東平縣或是平陰縣南下偷襲,牽制宋軍北伐,嘉祥駐軍便能以最快速度拿下偷襲金軍,或是截斷他們北歸的退路,將他們困死在南方,或是將他們逼往山東。

就北伐來說,楊叢義現在只能相信自己,特別是張浚第一次北伐,在濟州遭遇慘敗之後,他已經不再相信張浚等人,加上這次蘇仲、薛望在杞縣又遭遇成閔算計,損兵折將,他更不可能再信任歸德府的那幫人,他們或爲私利,或爲名聲,大宋的利益在他們眼中並不是排在第一位。

楊叢義甚至懷疑,蘇仲、薛望軍隊在杞縣被坑,不僅僅是成閔一人所爲,或許張浚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他的懷疑是有根據的,五月第一次北伐,他便被張浚排除在北伐軍之外,成爲邊緣人,不想兩將不和,北伐軍在濟州遭遇慘敗,大軍退回徐州城。

而後,楊叢義冒險,以一己之力北上,挽回北伐敗局,取得巨大的戰果,才讓北伐得以繼續。

但此舉,毫無疑問會極大的損傷張浚的自尊心,他作爲一個現在大宋軍中資歷無人能出其右的老帥,竟然比不上一個並無多少資歷、異軍突起的後輩,這讓他怎麼能接受?

不滅一滅楊叢義的風頭,他怎麼指揮北伐軍隊?

第620章 經歷(一)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283章 重聚第20章 上門收錢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52章 自尋死路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620章 經歷(一)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13章 據實以告第10章 提刑查獄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78章 繼續查探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94章 各有心思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第559章 甜茶受捧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76章 分鍋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27章 傳言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683章 難題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51章 挑花眼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192章 正使未定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713章 州試第33章 人心本善第774章 三軍皆動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377章 道明原因第579章 戰和逃第75章 扣黑鍋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569章 驚人的消息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58章 青石崖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620章 經歷(一)第88章 意料之外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64章 道別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548章 成親第549章 一家親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108章 規矩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787章 投降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122章 爭議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47章 升官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189章 喝風受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