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招賢之策

兩天後,陸游帶着數人離開汴京,趕往海州赴任,籌建海州市舶司和回易處。

朝廷有了賺錢的門路,也開始逐步實施,但要收到錢,恐怕也要一年以後,朝廷缺錢,依然是刻不容緩的大問題。

爲解決短期內用錢的問題,趙昚和羣臣想了很多辦法,但吵來吵去,都沒有來錢最快、對朝廷和百姓危害最小的辦法,僅有的兩個辦法也沒有達成共識。

一個賣官,一個賣爵。

這兩個辦法來錢最快、最直接,但對朝廷和百姓傷害很大,並且遺禍無窮。

但在朝廷國庫空虛、急需錢財的時候,這兩個辦法又是最吸引人的,只是這個口子,誰也不敢拍板開,畢竟買賣官爵將來是要揹負罵名的。

趙昚最爲皇帝,自然不能直接參與具體事務,並且爲國庫籌錢籌糧也是執宰們要操心的事。

於是陳康伯和史浩等人商議,認爲眼下汴京度日艱難,若是熬不過前兩年,大宋的氣數恐怕不會長久,所以不論如何,一定要把前兩年熬過去,只要能爲國庫籌到錢,又何懼罵名!

最終陳康伯主動攬過買賣官爵之事,趙昚沒有拒絕。

五日後,朝廷頒佈招賢詔書,說朝廷北遷汴京以來,深感人才稀少,加之北伐多年,宋金兩國征戰不休,逃難之人數不勝數,州府、縣衙官職也多有空缺,地方治理混亂,爲儘快平靖地方,讓百姓安居樂業,朝廷急需治理人才,特此允許各地鄉賢參與地方官府治理,自即日起,三個月內,各地鄉賢可來汴京招賢館自薦,朝廷擇優授予官職爵位,共建大宋盛世。

能稱爲鄉賢的,在地方上都是有錢又有勢的大家族頭面人物,都是見過世面的聰明人,朝廷招賢詔書一下,他們幾乎都明白了朝廷的意圖。

有錢不算什麼,有勢也算不得什麼,在當地有錢有勢也只能侷限於當地而已,如果能以鄉賢之身謀得一官半職,就算進了官場,進了士大夫階層,不管能不能更進一步,子孫後輩,以此爲起點,種種好處將受用不盡!

半個月後,朝廷招賢的消息很快在江北各州各府傳開,各地有頭有臉有錢有勢的人物開始蠢蠢欲動,自薦招賢便不需看別人臉色,地方官府也不能阻攔,人人都有機會進汴京招賢館,但官職爵位數量肯定是有限的,此事自然是宜早不宜遲。

於是各州各府自認爲鄉賢的人爭先恐後朝汴京趕去,只爲儘早爭得一個官職或爵位。

各地鄉賢到了汴京招賢館,便按要求填報自薦材料,籍貫、年齡、家世、鄉賢事蹟、官場關係、田產等全都要填報。

填報之後,招賢館官吏便告訴他們,招賢館會等三個月自薦結束之後,公佈各地自薦名單,然後在一個月內遴選完畢,授予官職或爵位,所以接下來的三個月,鄉賢們可以留在汴京等消息,也可以先回老家去,但招賢館建議他們留在汴京,因爲不定時會有消息放出,如果錯過了,可沒後悔藥吃。

從各地趕來汴京的鄉賢都是腦子靈活的聰明人,能留在汴京,就有機會結識汴京官員,即使在招賢館得不到官職或爵位,也是不會虧的。

所以,來到汴京的鄉賢們,幾乎沒人走,除了個別人要趕回老家處理家事,絕大部分都留在了汴京。

這些人在地方上都是有錢有勢的,如今來到汴京,天子腳下,雖說權勢幾乎沒有了,但他們手裡的錢還是實實在在的,一文一銀都沒少。

隨着成百上千身懷鉅款的鄉賢陸續來到汴京,鴻賓樓的生意很快好起來了。

鴻賓樓在臨安也是最好的酒樓,在臨安只對官職達到五品以上的客人開放,但在汴京的鴻賓樓略有不同,因爲汴京的官員都很節儉,朝廷連薪俸都很難足額發放,連皇帝都只有幾套換洗衣裳,哪個官員又敢常去消費最昂貴的鴻賓樓?

鴻賓樓投入巨資,在汴京虧本經營三個月後,迎來了轉機。

這批沒有官職爵位在身的鄉賢身上是有錢的,所以原本看重客人身份的鴻賓樓降低了門檻,只要有錢便都可以進入,畢竟賺錢是鴻賓樓的主要業務。

在鄉賢出現在汴京一個月後,趙昚翻看過內侍省遞呈的賬冊,眉宇之間的陰霾終於消散了一些。

金國雖禍亂多年,民間還是積攢了不少財富,依靠這些財富,朝廷北遷汴京的第一個年頭,終於能熬過去了!

隨後,趙昚下令內侍省,將他們籌措來的錢財劃撥五成給戶部,其餘的歸入內庫,以後也照此執行。

戶部拿到錢後,各部各司很快找上門來,在陳康伯、史浩主持下,瞬間瓜分一空。

因爲這筆錢,在京官員,終於臘月年底之前領取到了一套新的官服。

戶部依靠內侍省一個月一次的撥款,慢慢清還各部各司的欠賬,六部二十四司逐漸開始正常運轉。

鄉賢們在汴京玩的很高興,每天都能結識天南海北的新朋友,誰也不知道他們以後會不會在官場上有交集,是以幾乎全都是和和氣氣,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能搞好關係就絕不會錯失機會,酒宴茶會、夜遊聽曲,是新老朋友聚會的必備項目。

鄉賢們留在汴京等消息、經營關係,而他們的錢,源源不斷的流進鴻賓樓,流進客棧,流進茶樓、酒樓,流進勾欄瓦舍,留在了汴京。

因爲有這羣消費羣體存在,汴京周邊人口迅速開始向汴京城迴流,特別是各類大小商賈。

鄉賢中有不少本身除了經營田產之外,還經營各種其他產業的人,嚴格來說,他們很多人本身就是商賈。

商賈之間自然會生意可談,有生意可做,在普通商賈看來,鄉賢們掌握的人脈資源是無法估量的,能跟一個地方的鄉賢搞好關係,到時候去那個地方經商,定然能得到不少助力。

所以在汴京很快形成了相互追逐的局面,普通商賈追逐各地鄉賢,想跟他們套近乎、搭關係,而鄉賢們則忙着結識在京官員,尋找靠山,尋求照顧。

在無數人熱情追逐之下,各類人才開始聚集,凋零的北都汴京漸漸活絡起來,逐步向着欣欣向榮的局面前進。

招賢詔令下達三個月後,招賢館當即閉館,停止接收鄉賢自薦材料。

閉館三日之後,招賢館重開,各州各府各縣自薦名單統一在館內張榜公示,同時公佈的還有各地官職空缺數量和具體官職。

與此同時,招賢館宣佈,自次日巳時三刻開始,各州鄉賢以州爲單位,在既定時間在招賢館指定房間做自薦陳述,過時不候。

次日巳時,潁州近二十名鄉賢在招賢館遴選閣前等候,排在他們後面的是宿州鄉賢,再之後的是黃州鄉賢,緊接着是江陵府鄉賢,他們後面還有好幾波人,每州鄉賢進入遴選閣的時間只有一個時辰,只會斷不會長。

巳時三刻一到,把守遴選閣的值班守衛打開大門。

門前官吏手持名冊,唱州名之後,一一點名覈對自薦鄉賢,確認無誤後,籍貫爲同一州府的鄉賢進入遴選閣中。

遴選閣內,除了主持此事的宰相陳康伯外,還有吏部、禮部、戶部員外郎陪同,共同參與遴選。

陳康伯先代表朝廷和招賢館,將朝廷北遷汴京之後百廢待興的處境和難處說與衆人聽,表達了朝廷爲減輕百姓負擔,使天下儘快安定,而宣佈免除三年賦稅的苦衷,並告訴他們,如今朝廷新遷,較爲困難,身在招賢館的諸位鄉賢,對穩定地方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次朝廷下令招賢,就是希望各地鄉賢都能積極響應號召,參與地方治理,與汴京朝廷共度時艱。

見衆人明白他的意思之後,陳康伯馬上宣佈開始自薦陳述。

鄉賢都是人精,哪裡聽不出來宰相的意思。

其實在初來招賢館填報自薦材料後,鄉賢們基本都明白朝廷的意思了,朝廷不就是缺錢嘛,對他們來說用錢換官,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好事,這種機會一旦錯過就很難再有。

大宋歷來都是科舉取士,想做官要麼去好好讀書考進士,要麼父輩是高官,得朝廷恩蔭,除此之外就只有從軍一途,用命搏出一個官職來。

如今朝廷困難,急需錢財,他們能拿錢財換一個官職和爵位,這可是幾生幾世修來的機會,試問誰不願意?

於是,在陳康伯話音剛落之時,馬上便有一鄉賢搶先上前一步,從人羣中走了出來,直言他家有良田千頃、桑田千畝、紡織作坊三個、染坊兩座、綢緞莊兩個,所產絲綢布匹遠銷建康、揚州,每年收穫的糧食也有不少,平日在鄉里都是善待百姓,從不仗勢欺壓,遇荒年都會降低田租,甚至免息借糧,接濟同鄉災民,如今朝廷北遷,願捐獻良田五百頃、紡織作坊兩個、染坊一座、綢緞莊一個,以示慶賀!

誰知,戶部官員卻道,捐獻是好事,但捐獻這些產業,朝廷是沒法接收的,總不能派人去潁州專門經營這些產業吧!

那鄉賢腦子一轉,馬上回道,他的意思是將這些產業每年所出,悉數捐獻給朝廷!

第70章 機會來了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1章 穿越南宋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603章 應變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68章 切磋試技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748章 家事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251章 都別閒着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127章 謊言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109章 第一課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251章 都別閒着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246章 湯鷽的秘密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571章 遼陽府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122章 爭議第39章 虎頭巖第37章 狼王之死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159章 建營昌國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603章 應變第621章 經歷(二)第459章 從軍歌第19章 都是餬口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670章 宣戰北伐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527章 總管府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653章 奪城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11章 漏洞百出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653章 奪城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39章 虎頭巖第478章 流言風聲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72章 逃犯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