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早朝一過,完顏守緒就將我獨自召到御書房,我知道完顏守緒是想趁徐格的勸說,對我的影響還在時,趁熱打鐵。
“愛卿平身。”完顏守緒笑着說道:“想必昨日徐軍師已和愛卿談過了,那麼朕也不瞞你了。史彌遠已死,宋、金已不再是聯盟,不知愛卿有什麼打算?”
“皇上。”我知道完顏守緒至少現在還沒有殺我之心,對他來說,我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的,所以他完全沒有必要急着殺我,也正因爲這樣,我打算對他實話實說,也好多騙取些信任,所以我不動聲色地說道:“此事鄭言早已知曉,是生是死,鄭言全憑皇上處置。”
“哦。”完顏守緒眼中閃過幾絲驚異之色,隨後大笑幾聲說道:“鄭卿說笑了,所謂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更何況朕一直都把你當作朋友看待,朕又怎麼會殺你呢?不過朕想不到的是,朕又一次小看你了,聽徐軍師說,你竟然早已把燕兒給送走了。呵呵,鄭言,你到底是個什麼人啊?爲什麼總是會給朕這麼多的驚奇?”
“皇上莫怪。”我抱拳施禮道:“鄭言事先未向皇上稟明此事,望皇上賜罪。”
“無罪,無罪,呵呵。”完顏守緒笑道:“燕兒即是朕賜給你的奴隸,那麼鄭卿要如何處置,當然全憑鄭卿的喜好,何罪之有啊。不過鄭卿,朕剛收到一個宋國來的消息,這個消息跟鄭卿有關,不知鄭卿可想聽聽?”
“請皇上示下。”我心中嘀咕着,我如果不想聽,恐怕你還不肯呢!
“呵呵,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完顏守緒笑道:“我們在宋國的探子回報,宋國之人都說鄭卿你,已經投靠我大金了。還說鄭卿在大金已經做了‘護國公’,再也不回去了。現在宋國已經到處貼滿了你的畫像,懸賞捉拿你呢。想不到朕一時興起,封鄭卿爲護國公,反而害了鄭卿,朕心下有愧。不過也無妨,只要朕派出使者,便可還鄭卿一個清白。”
“不必了皇上。”我苦笑道:“皇上美意鄭言心領了,不過此事只會愈描愈黑,皇上就不必爲鄭言操心了。”
我又不是傻子,哪還會不知道這些謠言就是完顏守緒放出去的,不過就算我知道了也毫無辦法。這招可真毒,一下就把我的後路給封死了。以宋人對金國的怨恨,如果我逃回宋國,說不定還不等我開口解釋,便被百姓給分了吃了。
“呵呵,既然如此,那就按鄭卿的意思辦。”完顏守緒笑道:“不過如果鄭卿真的肯爲朕打天下,朕即刻便封你爲丞相,讓鄭卿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鄭卿以爲如何?”
“皇上。”我慌忙跪地道:“鄭言乃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皇上如此對鄭言,鄭言實在是擔當不起。”
“鄭卿過謙了。”完顏守緒慢慢地收起了笑容,緩緩說道:“鄭卿可知我大金爲何會落到如此田地嗎?想當年太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力農積穀,練兵牧馬。以兩千五百人起兵建國。後又在步答岡以兩萬人大敗遼軍七十萬之衆。在十二年之內完成了建國、滅遼兩件大事。當年的大金又是何等的威風,想不到百年後的今天,大金卻要面臨着滅國的危險。”
“皇上,這該和大金的漢化有關吧。”我輕聲說道,此時的完顏守緒看起來更像是一位恨鐵不成鋼的可憐的老人。
“鄭卿果然歷害,一語便切中了要害。”完顏守緒的雙目再次閃過一絲驚異的神色,說道:“太祖時的族人,不知家爲何物,不知生死爲何物。不知家爲何物,則戰勝所得之物盡均分之;不知生死爲何物,則戰前聞廝殺而歡呼,只當出外狩獵。戰時個個止知殺敵,悍不畏死,所以每戰必勝。而自從侵入宋地之後……”
完顏守緒搖了搖頭,一臉無奈的繼續說道:“大金侵入宋地之後,族人多受漢人影響,漸漸的知家人、知生死。知家人,則戰勝之物盡歸家人所有;知生死,則視去就死生極重,無復當年輕銳果敢之氣,甚至出戰之前,軍士還與家人抱頭痛哭。畏怯如此,作戰又如何能勝?”
說罷,完顏守緒憤恨地一拍桌子,一聲脆響響徹書房。
“皇上息怒。”我忙寬慰道:“大金將士其實並沒有皇上想的那麼差,比如說忠孝軍,卻也是天下聞名的精銳之師。”
“忠孝軍正是朕親手組建的。”完顏守緒點了點頭說道:“不過它雖說是精銳,但和當年太祖的神兵相比,還是相差甚遠,如今卻連蒙古的輕騎也對付不了。不過在鄭卿身上,朕卻看到了希望。”
說到這裡,完顏守緒拍着我的肩膀說道:“鄭卿以區區千餘人的傷亡,談笑之間便讓蒙古四萬精騎灰飛煙滅,這其中還包括蒙人視之爲軍神的睿親王拖雷。這終於讓朕意識到了,原來打仗並不是有精銳的部隊就可以的,更重要的,還是需要像鄭卿這樣的人才。所以鄭卿如果能助朕打天下,朕答應永不負你,有朕的一天,便有鄭卿榮華富貴的一天。”
“皇上……”聞言我大爲感動,卻又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鄭卿不必急着回答我。”完顏守緒笑道:“我知道要鄭卿背叛自己的族人,甚至以後還要和自己的族人作戰,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朕可以等,只要大金還沒有滅國,鄭卿的回答就不算晚。不過有件事朕必須實話告訴鄭卿。”
說到這裡,完顏守緒頓了頓,眼裡寒光一閃,說道:“鄭卿應該明白朕是不會讓你離開汴京的,希望愛卿不要逼朕做我不想做的事。”
“鄭言明白。”聽到完顏守緒說的這句狠話,我心裡卻沒有半點怪他的意思,完顏守緒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對得起我了,所以我恭恭敬敬地對完顏守緒行禮道:“多謝皇上厚愛,鄭言緬記於心,鄭言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