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不戰之因

梅堯臣起身拜道:“堯臣任洛陽主簿,經常與黎民打交道,詩文中也以詠誦老百姓的疾苦爲主,今日見了江公子,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只看表象而不知道追根溯源。假如朝廷能體察民心,真正能讓老百姓‘知之、使之’,那麼何愁百姓不富?何慮我朝不強?”

江逐流連忙還禮:“梅主簿折煞江舟了。梅主簿憂國憂民的情懷江舟很是佩服。”

香香又道:“江公子。你所說的與時俱進,那麼你可否推想一下,隨着時間的推移,後人會怎麼理解孔聖人的話呢?”

江逐流沉思了一下,道:“這主要看時代會向那個方向發展了。一種是類似於將耶律大人剛纔提到的愚民政策發揚光大。那麼孔聖人的話很可能會變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說,如果百姓能夠心甘情願接受驅使,那麼就驅使他們;如果老百姓不夠馴服,不願意接受驅使,那麼就要強力壓制他們,讓他們知道必須接受驅使。”

香香驚呼了一聲,“那好可怕啊!希望不會向那個方向發展。”

“還有其他發展方向嗎?”趙莘也忍不住出言問道。

“另外發展方向就是繼續發揮老百姓的主觀能動性,不但要讓老百姓明白事情的道理,而且要按照老百姓的意願來做事情。這時候孔聖人的話可能又變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個意思就是,老百姓只能讓他們按照他們的存在方式去生活,不要迫使老百姓去接受君王的意識形態,不要強迫他們接受你認爲他們必須要接受的東西。”

趙莘搖頭,“我還是不大明白你的意思。”

江逐流一笑,說道:“呵呵,我舉個具體的例子吧。假設我們幾個都是政府官員,最初的狀態是,我們決定一件事情,然後告訴老百姓只要去幹就好了。至於怎麼幹,我們絕對不告訴他們。這是最初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然後,時勢變化了,我們行事風格也發生了變化。變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說,我們不但要讓老百姓幹,而且還要在老百姓不同意時候用道理說服他們,讓他們知道爲什麼要這麼幹。”

江逐流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喉嚨,繼續說道,“但是,這些都不是孔聖人這句話描述的最終目標。江舟以爲,孔聖人這句話最終的意思應該是這樣一種狀態。比如老百姓覺得某件事情可以去做,那麼官府就要順應老百姓的意思,去組織人力物力去幹這件事情;假如老百姓覺得某件事情不能去做,那麼官府就不要試圖去推動這件事情。也就是說,做不做事情,做什麼事情,決定權在老百姓手裡,而官府只是一個聽命於老百姓的機構,只是老百姓手中的一個工具,去完成老百姓的意願。我想,這纔是孔聖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最終含義!”

衆人聽得目瞪口呆,江逐流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大逆不道了。

趙莘端起茶杯,艱澀地嚥下一口茶,質疑道:“照江二哥這麼說,什麼事情都聽老百姓的,什麼事情都由老百姓來做主,那麼這天下不就成了老百姓的嗎?我們還要皇上做什麼?”

江逐流沉默了一下,道:“也許到那個時代,天下已經成了天下人的天下。而皇帝,代表的是一種名譽是一種責任而不是權力。”

趙莘身體微微一僵,道:“江二哥,你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不怕殺頭嗎?”

江逐流一呆,覺得自己有點狂放形骸了。他來北宋這麼長時間內,整日裡都在爲幾鬥米算計,都在爲幾勺羹奔波,從來沒有系統的考慮過將來,考慮過他在宋朝究竟要創造一個什麼樣的天地。今日不知爲何,竟然在和耶律良的爭論中不知不覺地勾畫出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也許他本來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缺少的只是一個契機?

可是今天他太失態了,一抒胸塊壘固然痛快,可是也得分個場合地點。今日在場的人中丁首寧和王汝城都是當朝權貴的至親。今日自己此番言論他們必然會學回去,說不定還會寫個條子遞給官府呢。

事已至此,在想也沒有用。反正宋朝對文人頗爲寬大,自己頂多算妄論朝政,罪不至死。

“呵呵,三弟。”江逐流故作從容地說道:“嘗聞本朝太祖曾立碑銘誓,本朝不殺文人士大夫。有了太祖如此寬容聖明的祖宗家法,江舟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趙莘搖了搖頭,嘴角一抹譏笑,道:“你倒是想得周全。”

耶律良呆了半日,忽然出言道:“我看這些都不是孔聖人的原意,只是江公子的胡言亂語罷了。總之,對於老百姓,還是不能讓他們知道太多事情。”

江逐流譏笑道:“耶律大人,閣下原意刻舟求劍,江舟也沒有辦法。時代的江水都流暢了上千年,你還能在孔聖人在船上刻畫的痕跡下撈到劍嗎?”

耶律良面色一黑,怒聲道:“你們宋國一向圖的就是牙尖嘴利,遇到真刀實槍馬上就顯出軟啪啪的原形了。江舟,我來問你,檀淵之盟你如何解釋?”

拜託,老大,換一個話題行不行?又是檀淵之盟啊?你當這是核武器啊?動不要動就拿出來訛詐?江逐流心道,我今天不讓是見識一下什麼叫真正的辯才辯士,你就不會明白你所謂的遼國名臣不過如此!

在座衆人都緊張地看着江逐流,看他如何應對耶律良的發難。

“呵呵,耶律大人,那檀淵之戰,當然是我大宋天朝勝了!”

“江公子,世界上難道真有這樣的道理嗎?戰勝者要給戰敗者賠償銀子?每年20萬匹絹,10萬兩白銀,這樣鉅額賠償是哪個戰勝方願意去做呢?”

耶律良狂笑起來。

江逐流也狂笑起來:“哈哈哈!”

耶律良收起笑聲,道:“江舟,你笑什麼?”

江逐流面容一肅,道:“我笑天下可笑之人。”

他站起來,惋惜道:“我本來以爲耶律大人爲遼國制誥,會有多麼高的見識。不料今日一見,也不過如此。”

“檀淵之盟我大宋天朝爲什麼要向你們遼邦賠償銀子?那是因爲,我們大宋天朝不願再戰!”

“爲什麼不願意戰?是因爲我大宋天朝富而你們遼邦窮!”

衆人充滿期待地盯着江逐流,看他又將出何驚人之語。

“我們大宋天朝順應時勢的變化,按照聖人之道將全境都治理成富庶之地。百姓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

“而你們遼邦,則仍是奉行愚民之策,所以遼國百姓貧寒國庫孱弱。在這種情況下,你們遼邦要想解決百姓的生計、官員的俸祿,只有靠搶掠爲生。你們從貧寒之地來到我們大宋天朝富庶之地來開戰。哪怕十戰敗了九戰,只要有一戰勝利了,掠過過去的財富也比你們在草原放上十年羊還要多。”

“反之,假如我大宋天朝向你們開戰,即使我們十戰全部大勝,但是在你們的貧寒之地上我們能收穫什麼?還不如在家做一次生意賺的多。”

“因此,你們遼國百姓因爲貧窮而思戰,而我們宋朝百姓因爲富足眼厭戰。這纔是我大宋天朝和你們遼國簽訂檀淵之盟的主要原因。”

“因爲我們寧願送錢給你們,也不願意到你們那個鳥不拉屎的窮地方去。因爲就算我們送錢給你們,也比去你們地盤上和你們打仗划算的多。”

“有鑑於此,我大宋天朝皇帝上察天情,下憫民意,纔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和你們締結合約。”

“耶律良大人,請你不要忘記,甫一開戰,你們遼軍統帥蕭撻凜就被我大宋神射手射殺,遼軍後路被我援軍掐斷。所以,耶律良大人,你千萬不要再提檀淵之盟,即使你不感到害羞,我都替你們遼國貧窮孱弱感到害羞。若不是我大宋每年20萬匹絹,10萬白銀的輸血,你們遼國還有多少能征戰的男兒?恐怕都餓死了吧?”

江逐流這話說得夾槍夾棒、鋒利異常,耶律良被噎到瞠目結舌,偏偏又無話可說。在座宋人個個都異常興奮,胸中覺得無比痛快。以後再見遼邦蠻子,再也不怕他們提“檀淵之盟”四個字了。

趙莘那邊長長舒了一口氣,神色歡暢無比,似乎是了卻了一樁橫亙心中許久的心思。

香香也是歡心鼓舞,江公子的詞鋒太厲害了。有些詞語雖然顯得粗鄙了些,但是香香聽起來卻是新鮮有趣,比如用“鳥不拉屎”來相容遼國的貧瘠,這麼刻薄的話不知道江逐流是怎麼想出來的。

梅堯臣則有些面紅耳赤,很爲自己沒有體諒聖意感到慚愧。他一直以爲,檀淵之盟是因爲真宗皇帝膽小怕事才簽訂的。此時聽江逐流一分析,這才明白,原來裡面還有這麼多講究啊,自己誤會先皇了,真是該死!

第十三章 泰順家醜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式書院第一百零九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伐骨洗髓第四十章 班底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服二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丁謂倒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牛李元江第三百一十六章 樞密使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魁發入獄第五十四章 送你一輩子富貴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陽石炭第一百一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三百零八章 發作第三百四十七章 神蹟第三十九章 算天器第二百零六章 阿拉伯馬第一百七十三章 聖意難測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九十八章 誘捕第三十五章 伊洛書院(一)第七十二章 天子門生第一百三十二章 五穀奇算第三百零七章 這次輪到馬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鹽販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甘州城的節日第五十六章 點一盞燈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桃原是舊相識第二百零二章 求仁得仁第二百九十八章 誘捕第三百四十九章 展示軍威(一)第六十三章 西夏國師(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之掌第一百一十一章 失去的六年第九十九章 飢渴的烏鴉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不做些什麼嗎?第二百八十五章 捱打神功第七十一章 西夏國師(九)第七十七章 謎局第一百九十章 瘋狂的縣丞第一百八十四章 格物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百三十六章 誘遼攻夏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元昊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峪口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重挫敵軍(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退而求其次第八十九章 在河之南第七十八章 郭鬆教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率兵第二十二章 一尺還一丈第五十一章 三元及第王孝先第二百七十九章 羚羊掛角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三百一十一章 宋遼聯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失去的六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二十四橋第三百五十四章 凱旋迴京第五十四章 送你一輩子富貴第二百六十七章 陶罐的秘密第一百零一章 想師父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龍入淵第一百零一章 想師父了?三百零三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九十七章 兄弟情分第三百六十二章 汴京盟約第六十章 柳氏俚曲第一百九十六章 高手的敵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彪悍的契丹人第二百章 故人第四十七章 不戰之因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之掌第一百零二章 未來之對手第五十六章 點一盞燈第十五章 計賺江大海(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党項異動第二百六十二章 敗敵之計第四十八章 花香不在多第二百三十章 哪種關係第八十章 兩月之期第四十一章 茄子奇案第四十四章 兩大文豪第二十一章 天才也是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龍穴之穴第三百五十六章 犀角馬上杯第一百三十二章 五穀奇算第四十六章 千年書第二百四十七章 又陷險境第一百五十章 大禍(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丁謂倒第二百四十二章 嫁禍於宋第二百二十七章 羌瑪大會第六十八章 西夏國師(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師徒相見第二百三十章 哪種關係第一百零三章 冬日之蛇第二百五十九章 党項狗探子第十九章 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