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

新羅國曆史悠久,其歷史追溯到漢朝時期,早期與中原王朝關係比較疏遠,到了西晉太康年間,曾有兩次辰韓朝貢的記錄,到了553年,新羅從百濟手中奪取漢江下游,取得了西海岸的出海口,從此得以與中原王朝往來的路徑。此後,新羅兩次朝貢北齊,五次朝貢南陳,其中北齊武成帝高湛於565年冊封真興王爲使持節、東夷校尉、樂浪郡公、新羅王,這是新羅君主首次獲得中原王朝的冊封。

在南北朝時代,新羅與北朝的關係以政治聯繫爲主,因此才能獲得冊封;而與南朝的關係則以文化聯繫爲主,因此有覺德、明觀、智明、圓光等人進入樑、陳求法,樑、陳也遣使新羅贈送佛舍利與經論。

隋朝統一中原以後,真平王金白淨於594年遣使入隋朝貢,隋文帝冊封真平王爲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但是隨着高句麗、百濟日益強烈的攻擊,新羅所面臨的格局日益險惡,真平王打算藉助中原的力量來擊退高句麗,遂於608年命僧侶圓光作《乞師表》,向隋乞師。

隋文帝當然不希望高句麗統一半島,因爲那樣就相當於旁邊出現了一個強大鄰居,於是經常替新羅和百濟撐腰,幫老二老三對付老大高句麗,高句麗心裡自然不舒服,和隋朝的樑子就這樣結下了。

早在隋文帝楊堅時期,隋朝就要求高句麗承認它是它的宗主國,不料遭到高句麗強硬拒絕,還對隋朝有領土野心,發兵攻打遼西,好在時任營州總管的韋衝統御有方,高句麗纔沒討到便宜,軍隊被驅逐出境。

楊廣三打高句麗的時候,新羅趁高句麗軍都在北線跟隋軍作戰,趁機奪取高句麗不少土地。等隋軍退走,高句麗怒而報復,新羅節節敗退,再打下去社稷不保,恰在關鍵時刻,楊侗出其不意的拿下了高句麗三分之一的領土,高句麗國力迅速衰弱下去。

新羅真平王金白淨頗有能耐,對中原文化推崇備至,他以中原官制爲準,完善新羅國的官制,是一個比較親近中原的國家,不僅對中原商人奉若上賓,還令長女金德曼多次出使隋朝,購買到大量先進武器和鎧甲,裝備改善的新羅打得高句麗節節敗退。

高句麗看到大隋內戰紛飛,定下大隋無力繼續南下基調以後,對北方的大隋採取了守勢,聯合與新羅有怨的百濟武王對付新羅,免得新羅一家獨大。

百濟武王摧毀了與新羅的和平盟約,對新羅展開徵伐。不過百濟的實力終究遜色新羅,並非新羅敵手,讓新羅大將金萸信打得落花流水。

真平王本意一鼓作氣,趁勢將百濟滅了,回頭在與高句麗一教高下。但就在金萸信對百濟動兵殺人百濟境內的時候,高句麗忽然集重兵寇邊,在金萸信回師防禦的時候,高句麗打他一個伏擊,令新羅損失慘重,面對兩個國家步步緊逼,新羅步步敗退。

而在這時,奸詐的高句麗忽然抽走了兵力,讓新羅和百濟打,而他則回師北上,準備挾大勝之勢奪回失陷在大隋手中的失地,這倒是給了新羅喘息的餘地。

新羅國首都,金城。

新羅真平王金白淨在這天深夜忽然召開一個緊急會議,將兩個女兒金德曼、金勝曼和心腹大將金萸信一併叫到了跟前。

“父王,召我們前來,可是百濟又打過來了?”金德曼美眸閃過怒火,對於不斷搗亂的百濟懷着強烈的痛恨之意,對於百濟屢屢壞事的百濟的敵視之心,甚至超過了世仇高句麗。

金勝曼和金萸信也有類似想法,二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金白淨緩緩搖頭:“我們的斥候從天朝那裡得到了一條消息,他們的秦王殿下親率水陸大軍征伐高句麗,不日將到旅順郡。”

金德曼、金勝曼、金萸信互望一眼,眼中都流露出興奮光芒。

“父王,但不知秦王殿下這一次率領多少兵馬來戰?”金德曼問道。

金白淨說道:“陸軍五萬,水師兩萬。”

金勝曼失望道:“以前的隋帝動不動就百萬之衆,這一回怎麼才七萬?”

對中原相當瞭解的金德曼卻笑着說道:“天朝內部不穩,七萬大軍已經不少了,而且高句麗也非昔日的高句麗,加上旅順和襄平的守軍,隋軍已有十五萬大軍,實力與高句麗持平,而且秦王這五萬大軍莫不是以一擋百的虎賁之士,他們在馬邑殺敗過始畢幾十大軍,並奪回了漠南草原,之後,多次深入草原,殺得草原屍橫遍野,這五萬人用得好了,效果完全不亞於五十萬人。秦王殿下年少有力,平生無一敗績,所以,我們根本不用爲天朝擔憂。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這個機會,仗大自己。”

金萸信亦說道:“百濟曾經臣服隋朝,接受隋文帝的冊封。隋武帝三徵高句麗的時候,亦出兵附合。我們必須搶在百濟,向大隋表現出我們最大的誠意。”

新羅與相鄰的兩個國家都有仇怨,因爲實力問題奈何不了高句麗,另一個百濟雖不如新羅,奈何人家與高句麗結了盟,使新羅無法盡全力攻伐。新羅兩面受敵,疲於奔命,急於抱大腿的急切心態可想而知。

“金將軍此言極是,大隋是中原第一諸侯!秦王殿下是大隋實際上的皇帝,他多次打敗宿敵突厥,沒有人能夠阻止他們崛起。我們決不能失去先機。”

金德曼常年往返於新羅和大隋之間,對中原的瞭解勝過別人,她沉聲道:“百濟武王扶余璋是個奸詐的人物,一旦聽說秦王到了遼東,一定做好了巴結討好大隋的準備。事不宜遲,我們應該立即遣使前往旅順,再次表示臣屬之意。”

金勝曼眨巴着眼睛道:“去當然要立即動身去,關鍵是如何去。高句麗不願意見到我們與大隋結好,沿途必然是危險重重。我們只能走水路,唯一的辦法是從西海岸開城走水路到旅順郡的旅順城(原卑奢城),但爲了安全起見,我們要做出全力進攻百濟之態。”

金白淨看着金德曼、金勝曼這對姐妹花,感慨萬千,自己膝下無子,慶幸的是上天賜給他兩個如花似玉又極具聰慧的女兒,可以繼承新羅江山,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他沉吟了一下,道:“那你們認爲派誰去最適合?”

“我去!”

“我去吧!”幾乎同一時間,金德曼、金勝曼異口同聲的說了出來。

近乎相同容貌的兩姐妹相互對視了一眼,均是流露出了詫異之色,許久之後,金德曼沉吟道:“秦王性情與其他中原人不一樣,我和秦王有過多面之緣,對他的性情比較熟悉,而且我是第一王女,我去拜會最能體現新羅的誠意。”

金勝曼看了姐姐一眼,說道:“要不,我們一起去?”

金白淨皺眉道:“你姐姐去就夠了,你去做甚?”

金勝曼侃侃而談道:“這樣更能顯示我們新羅的誠意啊!我們姐妹拜會秦王以後,一人回來彙報情況,一人就近看着秦王打高句麗,學習中原用兵之道,爲以後一統三國做好準備。”

金德曼贊同道:“妹妹言之極是。秦王是中原的常勝將軍,他肯定會很多精湛戰術,若是平時,他們肯定不會教我們,如果可以看着他們打高句麗,一些高深的戰法藏也藏不了。”

金白淨看向金萸信,道:“將軍以爲如何?”

“稟大王,臣以爲二位王女之建議極好!”

“那好,你們備上厚禮,立即前去旅順。”

……

高句麗的都城是位於貝水下游的平壤城,平壤也是整個半島最大城池,周長三十餘里,人口四十餘萬。

高句麗本是遼東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度,但經過隋朝三次東征以及楊侗發動的遼東戰役,以及常年與新羅作戰,高句麗的軍事實力大不如前,兵力也不過二十餘萬人,主要分佈在南面漢江邊境,防禦新羅,其次分佈鴨淥水以的玄菟城、國內城,以及南餘夫城以東的新城,以防禦大隋。

事實上,此時高句麗國內部也不平靜,高句麗平原王高元於前年病逝,隨即他的弟弟高建武登基,稱爲榮留王,但高句麗的軍政大權卻掌握在莫離支淵太祚的手中。

淵太祚的父親淵子游也是高句麗的莫離支,說起來,淵子游是高句麗百年難得一遇的傑出人才,他文武雙全、威望過人,在掌權期間輔佐高句麗王高元收攏人心、發展生產、積聚國力,高句麗能在遼東稱雄,並引起隋朝的注意與忌憚,都與淵子游有莫大關係,論起對高句麗的貢獻自然是首推淵子游。

在楊廣第一次遠征高句麗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就是淵子游這位執掌軍國大權的莫離支。他親自領兵與隋軍對決於遼東第一線,牽制住隋軍主力,從而確保了遼東不失。

但當時,隋軍久攻遼東城不下以後,兵多將廣的楊廣索性兵分三路,他留幾十萬主力在遼東圍攻遼東城,成功的牽制住敵人以後,令大將軍來護兒和周法尚統領水師從海路進攻高句麗國都平壤城;又令大將軍宇文述統帥三十萬大軍越過遼東諸城,直接向鴨淥水進軍,與來護兒的水軍南北夾擊平壤。

當時高句麗的主力精銳都聚集在遼東前線,平壤哪有實力抵擋隋朝水陸大軍?高句麗上下震動不已。

在這時候,乙支文德橫空出世,他看破隋軍後勤不濟的缺點,與高建武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連送隋朝十場大勝,從而拉長了隋軍補給線。然後以詐降之計逼退隋軍,緊接着一把大水,將三十萬多名隋兵衝的七零八落,淹死無數。高句麗軍的平壤守軍,趁機向隋軍發起了猛烈的攻勢。飢寒交迫的隋軍一觸即潰,落荒而逃。直到鴨淥水邊才擺脫了高句麗軍追擊,渡過鴨淥江的三十萬大軍只剩兩千七百人逃回遼東,軍械物資損失殆盡。

故而整個高句麗對於主導了薩水之戰,一舉扭轉戰局的乙支文德敬若神明,以至於有高句麗軍神之稱號。

乙支文德出身貧寒,卻官居太大兄也就即是副宰相,在高句麗可謂兩人之下萬人之上,相當了得。除了高句麗平原王高元,在他上面也只有淵氏家族的族長淵子游。但是他的威望嚴重威脅到了高句麗第一世家淵氏的地位,引起了淵子游的嚴重不滿。

乙支文德爭不過淵子游,不得不選擇退讓,如今高元和淵子游相繼死去,繼承王位的高建武也算是一個有爲之君,只是生不逢時正好生在了權臣當政的時代,他雖然掌握了高句麗的政權,然而軍權卻至始至終都握在淵子游的兒子淵大祚手中。他爲了制約日益強大的淵氏,啓用了與自己一道發動薩水之戰的乙支文德。

如今的高句麗雖是一個國家,但國內勢力一分爲二,薩水以北是淵氏的地盤,如今淵氏在國內城一帶部署了七萬重兵,另外在薩水北部也部署了五萬重兵,這十二萬大軍都掌握在淵太祚手上。

榮留王高建武的勢力則在薩水以南,除了在前線與新羅對峙的四萬軍隊以外,國都平壤尚有四萬軍隊,既是守禦國都,也是防止淵氏發動政變。

正因爲平壤控制在高建武的手中,所以淵太祚爲首的淵氏幾乎無人住在平壤,即使有事處理也是來去匆匆,防止被高建武暗害。所以連平壤小兒都知道,高麗君臣之間有着極深的矛盾。

但近來,高句麗君臣難得的達成了共識,那即是趁中原內亂,邊境不平之際,雙方各出七萬大軍,以淵太祚爲主帥,乙支文德爲副帥,大軍在薩水邊用隋軍屍首堆積起來的京觀盟誓,齊心協力、同心同德的收復失陷於大隋的遼東故土,消息傳出,海東三國上下爲之震動。

第313章:國事家事,諸事不順第209章:狹路相逢第989章:大好計劃,毀於木門之下第041章:一人牽動天下勢第606章:致仕不成,反晉升第571章:樓觀歧暉刺隋皇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276章:謝幕第585章:恩怨難解第965章:被迫當軍師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079章:牛進達發威第170章:三光(求收藏推薦)第460章:隋軍南渡鄭重提示第830章:借花獻佛,激勵全軍第178章:趙德言(求收藏推薦)第874章:一封家書第152章:對策(求收藏推薦)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401章:瑣事一兩件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814章:恩威並施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960章:與虎謀皮第122章:新詞的偉大誕生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第262章:攻城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第484章:緊急行動第525章:進軍淮北第310章:李密西進第511章:一頭霧水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539章:迂迴戰略第328章:老程搗亂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230章:聯合世家第976章:間諜內奸大集結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992章:李秀寧‘召集舊部滅僞唐’第984章:忠奸難辯第981章:演一齣戲第058章:滅了他第157章:王仁則再來(求收藏推薦)第072章:確定謀反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512章:蛇與農夫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738章:和親之心不死第216章:經驗誤人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200章:李淵七敗(求訂閱)第947章:意外獲勝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038章:凌敬論商第341章:耀眼的和親公主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119章:水師良將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266章:三大巨梟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423章:一年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動第441章:爲奸佞著書立說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415章:定位幕後元兇第281章:奇恥大辱第090章:楊有一丁天下必隋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638章:李密決心定江南第445章:李世民西進第876章:異常年景,所用非人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738章:和親之心不死第197章:蕭瑀碰釘第675章:裴矩解惑,世民遇刺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240章:百家(求月票訂閱)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164章:無一善類(求收藏推薦)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970章:無賴賴楊廣第406章:大隋暴徒第410章:教學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第105章:坦白第323章:坐觀成敗第150章:四面楚歌(求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