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

作爲李唐王朝的帝都,外有‘北鎮軍’入境,內有關隴貴族勢力圖謀作亂,還有難民潮出現,說是風起雲涌、波瀾暗涌毫不爲過,也使李唐王朝皇權和關隴貴族的博弈,向難爲預料方向發展,諸多積累的矛盾也一下子集中暴發於李唐王朝的荊州地區,從使李唐君臣焦頭爛額,關注重點皆是放到了內部,如懸於頭頂的隋朝也似乎被他們遺忘了。

就在襄陽混亂紛紛之時,秦瓊和張鎮周與林士弘殘餘勢力在鄱陽湖發生了一場決定性的水戰,將對方逼向一個寬闊的湖山島,然後大軍登島,將對方一舉殲滅,使盤踞在南方近二十年的‘水賊’林士弘終於成爲了過去。

二將滅了林士弘,便將善後之事扔給了武部將士,率領十萬大軍從鄱陽湖出發,分乘小型戰船,沿弋水南下,直達鄱陽郡弋陽縣,並在後世的上饒登陸集結,通過陸路開進東陽定陽縣,陳兵於後世的江山/市地界,爲平定孟海公做準備。

此地位於鄱陽、東陽、永嘉、建安四郡之交,東南方向是永嘉、正南方則是建安,不管往哪一方進軍,都是孟海公的地盤。

即將展開的平定孟海公一役,由張鎮周、秦瓊、房玄齡三人負責,只不過這一次戰役,主將卻是張鎮周,房玄齡擔任行軍司馬,秦瓊爲副將。

房玄齡、秦瓊認爲張鎮周熟悉南方地形,是主將的不二人選,這一主張得到楊侗的同意批覆。

這一次戰役,雙方兵力差距一部之多,兵力上,張鎮周爲首的隋軍有水軍、騎兵和步兵,總兵力達到十萬之衆。

而孟海公的軍隊原本只有五萬餘衆,由於李密滅了沈法興和李子通,受到魏朝威脅的孟海公瘋狂擴軍,使其總兵力高達十五萬,區區兩郡,卻供養這麼多軍隊,治下百姓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到了李密敗亡,他面對的將是更強大的隋軍,不擴軍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去裁軍?不過永嘉和建安的產出之糧雖然供不應求,但據交州(嶺南)自立的馮盎卻是一個產糧大戶,不但資助了他,還派兵出戰,這令孟海公歡欣鼓舞。

馮盎所爲首的馮氏一族數代人在交州苦心經營,他們執行左右逢緣、尊強棄弱的‘外交’略策,使交州自南北朝以來,便免受戰火荼毒;

馮盎原是隋朝左武衛大將軍,江都政變之前,馮盎藉故從江都跑回交州,集聚民衆,自任首領,割據交州而自立,見到蕭銑、林士弘勢大,索性同時向二人稱臣,使戰火沒有燃燒到本土,蕭銑和林士弘征伐不斷,都不想南部再出現一個敵人,便默認了馮盎自立的事實。

這也使交州在動盪歲月之中未曾受到波及,百姓安定富足,庫存之糧多如山。馮盎抓緊訓練軍隊之餘,一直關注天下大勢,深知孟海公一旦滅亡,接下來就到他了。

要是以前,馮盎可以效仿先人,憑藉交州與中原山川天塹與隋朝對峙,就算楊侗想要對交州用兵,也只能像蕭樑、南陳、隋朝文武二帝那般投鼠忌器,不敢貿然動兵。然而隋軍海軍異軍突起,能夠在同一時間將十萬大軍運到江都,直接開啓了李密潰敗之門。這也讓他知道馮盎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般,據交州一域要挾朝廷,迫使朝廷默認馮氏自立爲王的事實。

他雖然也有十幾萬大軍,然而皆是不經戰陣的軍隊,根本就不是久經戰陣的隋軍敵手。要是隋軍源源不斷的通過水路在交州登陸,定能將交州踏平,馮家數代人的心血自然也是一朝覆滅,深感不安的馮盎不但竭盡全力的資助孟海公,還親率八萬大軍參與這場即將展開的戰役。

這也使張鎮周爲首的十萬隋軍,面對的將是孟海公和馮盎二十多萬名聯軍士兵,而且對方還沒有糧食之憂。不過楊侗雖然沒有加派大軍,卻讓一夥青年將校帶了一萬驍果軍前去助陣。

張鎮周、秦瓊、房玄齡也明白楊侗沒有加派軍隊的原因,這二十多萬聯軍說到底還是以烏合之衆爲主,將這部分人扣除之後,精銳之兵還不如他們多,這自然沒必要興師動衆,要是連這夥烏合之衆都幹不掉,乾脆把指揮權讓給其他大將好了。

張鎮周武藝一般,但他極富智謀,統帥能力高,同時精通政務,是一個精通軍政的全才,他當了這麼多年的海軍大都督,從來不要謀士輔助,所有事情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始終不用楊侗擔心。

他現在文有房玄齡、武有秦瓊等將,還有驍果軍和陌刀軍,軍糧和武備也十分充足,而且裴仁基還在臨川郡充當他們羽翼,根本不怕敵軍繞路背後,捅他們一刀子,所以三人幾乎沒有什麼擔心的地方,只需堂堂正正的破敵即可。

三人怎麼打這一仗,楊侗不想管、也懶得過問,只要他們交上一個圓滿的答卷即可。

……

至於楊侗本人,卻已經和楊恭仁、杜如晦等人從淮陽班師還朝。他回到洛陽的第二天,便對立功將士爲施以封賞,並且提升了登基以後的第一個國公,此人就是杜伏威。

自他降隋以來,杜伏威忠心耿耿、表現突出,不但將李密死死的釘在歷陽以東,使其無法壯大,與此同時,他還不斷的大破李密軍,消耗李密的元氣,爲大隋最終殲滅魏朝創造了堅實基礎,其功勞之大,足以獲得國公之爵,爵位之名叫做譚國公,譚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國家,包含了杜伏威老家章丘,這個封號對杜伏威而言,是一種莫大恩寵。

這一次,一個郡公也沒有誕生,甚至連寥寥數名縣公,也是從縣侯升上來的。這不是說楊侗吝嗇,實因立功將校多,功勞分配下來以後,個個都達不到那個高度。至於登基以後所發動的一切戰爭,都由楊侗本人和各位國公爲主帥,他們的爵位已經登頂了,只能在虛職、武散官、武勳方面加以補充,但相對而言,這三種閒散之職遠不如爵位名氣大,待遇好,受人羨慕和嚮往的程度自然也不如大隋九爵高。

其實在爵位方面,除了開國之初,開國皇帝爲了拉攏人心,出現大奉送的情況之外,歷朝歷代皇帝對爵位都進行了嚴格的把關。就拿史上的李唐王朝來說,要是沒有趕上開國時期,你再有本事也不行。像岑文本只是一個子爵,歐陽詢和閻立本只混了一個男爵;許敬宗本來也只是一個男爵,因爲幫助武則天除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纔好歹混上一個郡公;至於薛仁貴、程名振、樑建方這種屢立戰功的蓋世猛將,最後也只是一個郡公罷了。清朝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到頭來都是侯爵而已。這些史上人物,能力都很出色,但想當國公,那真是太難了。

也因此,杜伏威這個聖武帝冊封的第二十六位國公讓人十個羨慕眼紅。但沒辦法,人家降隋以後的功勞的的確確擺在那裡,甚至連錢糧物資都不用朝廷提供,受封爲國公,也讓人無話可說。唯一的污點是擁兵自立,和楊廣時代的隋軍幹過架,不過他和別人不同的是,未曾打出什麼國號,之前的一切官職,其實都是楊倓冊封,而他也以隋臣自居,所以不能說他是一個純粹的反王;再說了,大隋王朝的降將、降臣很多,他們自己的底子都不乾淨,哪有資格去說別人?

而在隋魏一戰中,楊侗除了殲滅李密,徹底收復中原、江淮地區之外,人才也收穫不少。除了已經得到重用的邴元真,值得稱道的就是徐世績這個史上牛人了,這傢伙才華有,還很圓滑,並不像房玄藻、王伯當、孫長樂等人那麼死板,他在李密自刎身亡之後,便和邴元真、謝映登、程咬金等人一起將李密等人安葬,他也看得出來,大隋一統乃是無法更改的的趨勢,天下十三州,大隋王朝完整的佔有了九州,古益州的漢中歸朝廷所有;荊州二十二郡,李唐只有四個郡,還朝不保夕,荊州一統指日可待,揚州除了永嘉和建安二郡歸孟海公所有,餘者盡歸大隋,目前來說,只有交州尚未有朝廷勢力存在,天下十分,大隋獨佔八九,乃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治下人口數千萬,而且民心穩固。只要楊侗不犯傻、不瞎搞,沒有人再跟大隋抗衡。

徐世績不想拿一家老小和義兄單雄信的子女去逆天改勢,所以他正式接受朝廷任命,去南方輔助張鎮周作戰。

跟徐世績懷着一樣想法的還有很多人,他們在李密活着的時候,哪怕再艱難也不離不棄、盡忠職守,可謂是仁至義盡了,接下來自該爲自己考慮了。

當然了,楊侗不是什麼人都接納,有三類人都遭到了殘酷的清算,一是參與江都叛亂,又因宇文化及敗亡,順勢降了李密的人,這些人的下場自然是滅族;

二是接受宇文化及封賞、並跟隨宇文化及到敗亡的舊隋臣子,楊侗依照他們當時的職務定罪,小官罷黜爲民、永不錄用,大官處斬,也許有人會說自己沒辦法,不得不從賊,但問題是人家裴矩可以逃走、人家虞世南可以避世,還有許許多多人攜帶家眷跑去當楊倓的臣子,到你這裡爲何就不行了?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想跟宇文化及闖得一番大富貴,自古富貴險中求,當你們決定跟隨宇文化及的時候,就應該有失敗身死的覺悟,宇文化及不成功,那隻怪你們自己沒眼色,跟錯了對象。

最後一類則是反覆無常的小人。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書法名家歐陽詢,說起來,他也是一個官二代、反二代。

其父歐陽紇是南陳大將,曾督交、廣等十九州諸軍事,後來起兵反叛,失敗後,舉家上下只有歐陽詢一人因爲逃匿而僥倖活下,此後兩個月南陳皇太后駕崩,皇帝大赦天下,歐陽詢獲得免死之赦。在楊廣統治時期,歐陽詢擔任太常博士;江都之亂中,歐陽詢作爲朝臣亦被俘虜,因爲一手好字,得到宇文化及任用;不久跑到李密那裡,當了太常卿之職;似乎覺得李密沒前途,他這個太常卿當不了多久,又跑去洛陽擔任楊倓的官,到了楊倓被王世充搞下臺之後,他是第一批效忠王世充的人…也許是命運在作弄他,在隨軍作戰的時候,因爲失敗被李密抓了去,李密愛惜他的書法,又成功的當上了李密的太常卿……

要是他每次都等到效忠對象失敗再降,別人可以理解,也不多說什麼,可他每次都是棄主。令楊侗無語的是,歐陽詢在江都的時候,還求過同爲書法名家的虞世南,希望得到引薦,出仕大隋,飽覽宮中歷代書法名家遺留下來的真跡。

如此一個反覆無常、毫無氣節的人,哪怕有再高文學成就、字寫得哪怕再好,也得不到他人尊重,這其中就包括虞世南,所以他不但沒有引薦,還很光棍的以自己的兄長爲反面教材,不客氣的懟了回去。不過歐陽詢雖然沒有得到任用,但楊侗終究是欣賞他的字,使他不受清算的灰溜溜走了;另外一些人就沒有這麼好的結局了,該殺的該、該處罰的處罰。所以說,人還是得有一項特長,關鍵時刻能保全性命。

解決了賞罰等問題之後的第三天,稍微清閒的楊侗,在皇后衛鳳舞主導下,將陰明月迎娶入宮,並賜予德妃之名,使他的皇妃正式多了一個。

如今李淵那裡雖然出現了大動盪,但他並未急着去攻略荊襄:一來是他也被關隴貴族的造反的大毛筆驚到了,這時候的李唐雖然內亂,但還沒有爆發內戰,要是現在出兵的話,關隴貴族這軍死士之軍恐怕還會保留下去,雖然他能在統一天下之後,分而安置,可這些人大多是死忠分子,只要關隴各族尚有一人活着,他們便會上門聯繫,使這股勢力始終潛藏於大隋,一旦關隴貴族稍不如意,未必不會像今天這樣,聯軍造反,所以他需要藉助李淵之手將之殲滅,同是,也能消耗李唐的戰爭實力和潛力。

二是據韓志發來情報,說是自從李密一滅,在國內孤立無援的李淵和吐蕃結盟了,李淵不但與吐蕃和親,還允許吐蕃軍隊入境作戰。對於這個冉冉上升的西南大國,楊侗始終心懷警惕,不然也不會讓黑冰臺設法毒死鼎鼎有名的松贊干布了,不過他現在發現,松贊干布在以前的歷史上之所以這麼厲害,原因是他的父親朗日贊普亦是一個了不起的英主,正因爲有朗日贊普爲松贊干布打下堅實基礎,纔有後來強大的吐蕃帝國,這樣的人物、這樣潛力十足的異國,楊侗肯定要誅滅,然而青藏高原不但地廣人稀,還有高原反應,要是隋軍入境作戰,恐怕自身傷亡也大,搞不好還被對方採用游擊戰術弄得全軍覆沒,如今他們派兵參與隋唐之戰,純粹是放棄自身優勢,到不利於自己的環境之下作戰,這給了楊侗將其實力消耗的天賜良機,只要把這些吐蕃精銳消滅於唐境,那吐蕃國將會陷入四分五裂的局勢。

他要忍上一手、等上一等,既要等關隴之軍和李唐兩敗俱傷,也要等吐蕃軍入境送死。所以隋朝目前的戰事,主要集中在南方,而南方既有張鎮周、秦瓊、房玄齡,還有一個徐世績,也沒什麼好擔心。有這麼一個豪華陣容在南方作戰,楊侗覺得比自己親自帶兵還要穩妥保險;所以軍事方面,他並沒什麼好擔心的。

至於政務方面,因爲環環相扣的內閣體系走上正軌,需要楊侗親自處理的大事着實不多,即使遇到一些難斷之事,也有楊恭仁、韋雲起、李景、皇甫無逸、杜如晦等等大能把關,需要他操心的地方同樣沒有幾件。

面對諸事皆順的局勢,自認爲一直爲國事奔波遊走、累得不行的楊侗,乾脆借迎娶陰明月之機,一口氣便給自己安排了七天婚假。

每天都是被翻肉浪,寵完這個到那個,興致一起,還來他個大被同眠,大有‘君王從此不早朝’的昏君之兆。

當然了,他這麼放心當昏君,完全是因爲他的朝廷皆爲忠臣。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前期,滿朝文武多數是忠臣,到了天下統一,纔開始內鬥。楊侗的重臣本來就是史上留名忠臣,大家現在都爲統一大業奮鬥,楊侗沒什麼不放心的,況且,也就七天而已。

然而,昏君生涯只是持續了短短第四天,就被氣勢洶洶的楊恭仁從鳳儀殿揪了出去。

原因是出大事了。

不是李淵那邊,而是楊侗的帝都、洛陽城出現大規模暴動,非楊侗不能處理。

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動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405章:武士爭鋒第790章:皇后驚夢第015章:拐誘第543章:李淵以利分關隴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451章:蕭女月仙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276章:謝幕第011章:天選之地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700章:百花爭鳴纔是春第170章:三光(求收藏推薦)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611章:禦敵之力,以制敵第594章:正宗儒學育英才第391章:一個女人,關係皇家尊嚴第301章:劣根性第349章:發威第215章:坑第317章:一部恩怨史第063章:皇姑來了第814章:恩威並施第534章:陷城第859章:失望透頂(求票)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294章:向殿下報喜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561章:分而食之第862章:千秋殿定千秋第388章:彰顯榮耀第106章:大將和小卒第135章:最後一次讓你(求收藏推薦)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982章:立威入城第107章:將相失和第583章:大朝會奪位,封你異姓王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414章:落幕、新生第001章:大隋楊侗第585章:恩怨難解第472章:南陽之變第007章:一將無能第453章:李淵決策第443章:隋魏密約第250章:搶‘頭’功第964章:壓力巨大,進退兩難第187章:蕭後勸進(求首訂月票)第432章:再布一局第234章:六境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461章:誘餌?第120章:敲詐第017章:王世充第323章:坐觀成敗第543章:李淵以利分關隴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033章:房謀小露鋒芒第660章:嚴軍法,揮淚斬將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130章:南隋之爭第884章:廣武澗,天賜之河(求票)第305章:仗勢逼人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408章:行爲詭異的道觀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239章:悲劇(求月票全訂)第457章:善其器第606章:致仕不成,反晉升第950章:大纛傳令,全軍出擊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455章:好心辦壞事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012章:策劃第137章:送刀子(求收藏推薦)第297章:兵臨城下第781章:棗陽城第693章:亂世用重典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359章:賣你不眨眼第991章:喋血龍水城,英雄有淚第399章:舊情難忘第247章:克關中我爲帝(求月票全訂)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895章:價值千萬石的人(求票)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554章:順勢而爲,我是錘子?第568章:甕中之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