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

自古以來,無論哪個王朝遭到重大天災,或是出現重大軍事失敗,或是王朝不穩……都會進行反省和追究責任,如果實在無人承擔責任,那皇帝只能下《罪己詔》,把一切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向天下子民道歉,不過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一個皇帝願意走出這步,因爲《罪己詔》一發出去,就會嚴重影響到帝王形象,帝王威嚴被踐踏在地,輕者成爲永世無法抹去、重則導致帝位不穩。

李唐王朝現在也不例外,從李淵登基開始,他們連續遭到重大失敗,先是幷州失敗,隨即被迫退出關中,而在去年東征唐軍又是先大勝、後慘敗,所得土地全部丟失不說,連淅陽和南陽也丟了,要不是隋軍停下,恐怕連襄陽也失守,而現在甚至連三萬孤軍深入的叛軍都殲滅了他們十幾萬士兵。

一場又一場慘敗使唐朝朝野充滿了悲觀情緒,儘管李淵將北鎮軍軍隊人數擴大,但早前爲了安撫人心,先是將北鎮軍人數縮成兩萬,如今卻說成五萬,大家不是傻子,怎麼可能相信這種自相矛盾之說?更何況北鎮軍就在襄陽郡內縱橫馳騁,知道具體數目的人並不少,靠行騙根本騙不過人。

朝堂內的官員也都充滿的悲觀氣息,一些官吏見到堂堂正正的王朝連帝都外的叛軍都打不過,還反反覆覆的行騙,失望之下掛印出走。巨大的壓力使李淵病倒了,這一病,就是足足三天。

正當他打算召集羣臣商議之時,這天夜裡就發生了轟轟烈烈的示威。

一支支火把在夜空下,像一隻只螢火蟲,朝着太極宮正南門彙集而來,門前廣場每一個角落都塞滿了人,還有人如蝗蟲一般緩緩而來,這些懷抱靈牌的人,都是陣亡於谷城的唐軍將士家眷,他們要求朝廷嚴懲無能的李世民,還陣亡將士一個公道,一個說法。這一場宮前哭訴,沒有人組織,也沒有人在背後鼓動,純粹是陣亡將士家眷自發自願。

他們哀聲悲泣的唱着喪歌,每一個聲音都藏着死去至親的痛苦和悲傷,叫人聽得毛骨悚然,偶爾還有人擠倒在地,很快就會洶涌的人羣踐踏成泥,那一聲聲淒厲悲鳴,令宮牆上的唐軍士兵內心深處充滿了慌亂和不安,他們自詡是大唐王朝最精銳的戰士,但今晚,他們卻第一次感到了恐懼……

此時此刻,儘管這些赤手空拳的將士家眷,有老有少,瘦骨嶙峋,但縱然是最兇悍、殘暴的武川衛也被嚇到不敢動手,那一雙雙充滿死氣的目光卻讓他們止不住的生出一股難言的寒氣。

哭靈之聲,聲動雲霄,內宮深處也清晰可聞。陣陣哭聲、喪鐘聲組成的悲號聲浪,令李淵眼前金星一陣陣的往腦門直衝。

單只是哭喪也就罷了,關鍵是白天的時候,安養縣駐軍傳來消息,說是軍營內出現了成隊、成旅的大逃亡現象。

而這場驟然颳起的風暴來得十分猛烈,猛烈得令李淵不敢動用軍隊鎮壓,真要以血腥手段鎮壓十多萬名烈士家眷,恐怕宮中將士第一個起來反他李淵,這從宮牆將士任由家眷逼到城下,即可看出,他們有兔死狐悲之心,同情這些人,既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也被無能的主將帶上死亡之路,也害怕戰死以後,得不到半點說法、半點撫卹,從而令老邁雙親、寡妻稚子餓死凍死。

李淵也知道宮城之外的百姓,不單是死在谷城將士的家眷,還有很多很多是死在東征之戰的將士家眷,原因是他李淵國庫空虛時沒有發放撫卹金,沒有妥善安置將士家眷,而當他手頭有了錢糧,又因荊北即將成爲隋朝的土地,他更不想發放,可是將士家眷活不下去了,所以當有人帶頭以後,壓抑許多的無數不滿,於這一天同時爆發,要是處置不當,不能滿足將士家眷們合理的訴求,‘太極宮之變’怕是立即在今晚上演。

李淵坐在皇座之上,哆嗦着嘴脣,可是怎麼也說不出來一句話,此時李世民要是還在襄陽,他一定會當着所有人的面,親手斬下他的首級,以謝天下。但李世民已經逃了,而且之前也把處罰李世民的正式旨意下達,現在就算把李世民罷免爲民、殺了李世民,城外這些人也會認爲他心不甘情不願、毫無誠意,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

難道下《罪己詔》,承認自己袒護那此逆子?一念及此,李淵臉色一陣蒼白。

大禹下詔罪己,是因爲看到犯罪之人,就傷心地哭泣,左右問其故,禹曰:“堯舜之時,民皆用堯舜之心爲心,而予爲君,百姓各以其心爲心,是以痛之”。

商湯下詔罪己,是爲了安撫民心,“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

周成王下詔罪己,那是“予其懲,而毖後患”。

而自己呢?是被一羣刁民逼着不得不下詔罪己??但李淵也知道不給陣亡士兵家屬和軍隊一個滿意的交代,那麼士兵逃亡現象就會席捲全軍,最終落得一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他把自己鎖在了御書房,拒絕接見任何人,憂心忡忡的思索整整一夜,到了第二日清晨,才勉強想到一個大體章程,然後終於支撐不住的昏昏睡去。

到得黃昏,李淵終於推開御書房的大門,駐足在門前一顆老槐樹下,雨後清風混着草木清香撲面而來,在門口的宦官慌忙朝皇帝拱手行禮,一臉漠然的李淵冷冷的問道:“宮外那些人還在嗎?”

“走了一部分。”宦官連忙答道。

“和着說,還在了?”

“是的聖上,這些人一直在宮外哭泣不走,太子殿下迫於無奈,以朝廷的名義設粥賑濟。”宦官小心翼翼的看了李淵一眼。

“然後呢?”

宦官低頭道:“沒人接受殿下好意,他們只求朝廷給個公道,並將規定的撫卹如數發放。”

“召集諸臣議事。”李淵冷冷的說道。

。。。。。。。

羣臣聽說皇帝召集,匆匆忙忙從後門、側門趕來,齊聚在武德殿前。

只見李淵站在宮門之前,傳得道高人一般的閉目養神,大家心裡不禁嘀咕:“莫非聖上心灰意冷,想要效仿蕭衍,退位爲僧?”

似乎是聽見諸多文武的心聲一般,李淵終於張開雙目,淡淡瞥了大家一眼,說道:“朕召集你們前來,有四件事要宣佈:

一、朕沒有及時撒換屢戰屢敗、平庸無能的夜郎王,導致谷城慘敗,所以朕要下《罪己詔》,向所有陣亡將士家屬致歉,並依照規矩一一發放撫卹金,同地削去李世民一切職務和爵位,貶爲庶民,他所犯下的罪行,等到益州一一清算。

二、定都成都府,十天後,朝中官吏伴駕遷都,趙慈景爲京兆尹,齊王李元吉爲上大將軍,掌蜀郡、新城、遂寧軍事;李思行爲左衛大將軍、竇奉節爲右衛將軍,掌元從禁軍。

三、設陰平都督府,治平武、義城、汶山、金山、普安五郡軍政,封竇軌爲太尉、上柱國,陰平道大都督,封唐儉爲都督府長史、李襲志爲都督府司馬;設巴東都督府,治巴東、房陵、西域、通川軍政,封李孝恭爲荊王、巴東大都督,封高士廉爲都督府長史、柴紹爲都督府司馬;設巴西大都督府,治巴西、宕渠、清化、涪陵四郡軍政,封長孫順德爲大都督、武士彠爲都督府長史、李高遷爲都督府司馬。

四、朕要禪位太子李建成…。”

‘轟’

大殿之外一陣譁然。

所有人都被皇帝口中的‘朕要禪位太子李建成’給嚇了一大跳。

李唐王朝開國皇帝,居然要禪讓帝位給太子?而且還是在百姓圍宮這當口,這裡面到底還蘊含着什麼樣的深意?

一些人頭腦簡單的臣子想不明白,也根本不就不願意去想,心中猶如三伏天飲了冰鎮葡萄釀那麼爽利,大生歡喜之意,希望這不是假的,希望李建成真的可能繼承帝位。

說到底,還是大家對李淵失望透頂了。

羣雄割據之時,大唐本是天下第一,實力之雄厚冠絕天下,便是揚威域外的楊侗,其綜合國力也遠不如有關隴貴族、關東士族、南方豪族主持的大唐,可是短短的時間內,一度鼎盛無雙的大唐王朝卻不斷慘敗、不斷的丟失國土,何以衰敗至斯?

真正原因不是李世民、李孝恭等大將無能,而是李淵干預軍事戰役太深,與心腹大臣策劃戰爭大局、制訂作戰計劃還好說,也是對的,但他遠在帝都,卻插手戰爭的一切細節,要求前方大將必須一絲不苟的執行既定方案,否則嚴懲;使前方大將像個木偶一樣,明知是錯,也只能硬着頭皮照搬作戰方案打仗;就算是臨時修改,也要上報朝廷,只有得到李淵批准才能執行。可是一來一回,往來信息傳遞快則兩三天,慢則半個月,而戰場變化卻是瞬息萬變,當李淵在帝都批覆時,戰爭或許已經結束。其實李淵不僅是干涉軍事過深,他還存在很多很多其他問題,比如偏重於讓宗族掌軍權,而善戰大將卻沒有發揮才能和晉升機會等等等等……

李淵除了能捏一捏樑師都、朱粲和蕭銑這種軟桃子以外,他誰都對付不了,不說楊侗了,便是薛舉都差點殺到了大興城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慘敗,致使大好局勢葬送。

關隴貴族從開唐功臣,變成反唐先驅,不還是李淵讓人失望、讓人心寒嗎?

所有這些種種問題,其實都是公開的秘密,李淵要是真的神位給李建成,那纔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便在這時,一人出列,大哭道:“聖上何至於此啊!勾踐尚有臥薪嚐膽、捲土重來的魄力;王莽篡位,也有光武劉秀挺身而出;漢末紛爭,也有劉備興復漢家江山。今我大唐雖然元氣大傷,但將士依舊效忠聖上,蜀中尚有臣民數百萬之衆,只要君臣同心、好生經營……收復荊州、雍州和幷州也未可知。那能受一時之挫就意冷心灰啊?谷城雖敗,但聖上依然是我大唐王朝的擎天巨柱,聖上若是去位,我大唐王朝恐怕徹底崩壞,聖上三思!聖上三思!!”

說到痛處,此人摘下禮冠,拜倒在地,口中大中呼:“臣伏請聖上,收回成命,以救大唐!”

諸多臣子定睛望去,發覺此人正是裴寂,這個裴寂別的本事沒有一點,但溜鬚拍馬卻是無出其右,被他這麼一攪合,諸多臣子也後知後覺反應過來,紛紛有樣學樣的脫帽拜倒在積水之中,紛紛言辭懇切的叫道:“臣伏請聖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臣伏請聖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臣伏請聖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聖上三思!大唐淪喪至此,並非聖上之過,實因楊侗小兒太過奸詐。”

“聖上爲國爲民之心一片赤誠,若非夜郎,呃,關隴貴族從中作梗,導致我軍屢戰屢敗、折損無數實力,我朝何至於此?”

“不錯啊聖上,聖上沒錯,錯的是裡通敵外的關隴貴族,錯的是陰險狡詐的楊侗小兒……”

“……”

說到這裡,諸多臣子大概是連自己也相信‘不是李淵無能,只是楊侗太狡猾’。所以個個都在哀聲哭泣,氣氛悲痛莫名,搞得好像是龍御殯天似的。

兄弟們早上好,几上幾張每天必有的推薦票,可否?

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625章:帝王之諾第045章:李靖的震驚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991章:喋血龍水城,英雄有淚第558章:尉遲斬將第702章:天朝氣魄第741章:相國示警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109章:再下一城第070章:章仇太翼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292章:雙雄會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動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925章:攔路虎第438章:自作孽不可活第090章:楊有一丁天下必隋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837章:滿城盡是功夫茶第783章:緊急部署,急情驟臨第757章:烈火焚江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853章:春藥而已第736章:龍兄虎弟第641章:海上吞明月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272章:在其位謀其政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867章:李氏三兄弟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441章:爲奸佞著書立說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455章:好心辦壞事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549章:恩威並施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749章:定策第467章:朕也是要臉的第226章:鬥志燃燒第219章:房玄齡之狠毒第760章:沈光解惑第414章:落幕、新生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546章:圖窮匕現第566章:八門金鎖絕殺之威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094章:關隴力量第791章:河岸遇伏第699章:楊侗謀北鎮軍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918章:爽到立功的程咬金第026章:戰後清算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428章:王世惲第279章:戰機乍現第569章:破陣之法紛至沓來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401章:瑣事一兩件第003章:單挑第434章:第348章:歸師莫堵第272章:在其位謀其政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539章:迂迴戰略第696章:聖武三十六天罡第215章:坑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第560章:戰前勞軍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第211章:首戰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006章:烈焰焚城第407章:全軍覆沒第781章:棗陽城第861章:楊廣在行動第935章:瘧疾阻大軍第221章:緣分第506章:裴矩之敏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053章:文人的殺氣第331章:天威第491章:撤兵盧氏第146章:梟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743章:韓志斷案第311章:孝恭立功世民憂第724章:禁‘武’令第283章:沈光,又見沈光第333章:大隋的致命點是楊侗第660章:嚴軍法,揮淚斬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