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啓用虎弟

大興宮千秋殿中,擺放着一架巨大的沙盤,西海、河源、且末等邊郡栩栩如生的呈現在大家眼中。

有心人都注意到西海東部和河源郡,是五山夾三原的格局,自北向南,分別是祁連山、青海平原、青海南山、大非川、鄂扎山、良非川,最南部則是黃河和唐古拉山,進入三大平原的通道要麼是河谷、要麼就是兩山交匯的平緩地帶。

五山、三原最關鍵的莫過於大非川,它位於青海南山南部,東至磧石軍,西至伏羅川城,由此往西可至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于闐,東北方向的赤嶺和青海南山東部交接之處便下南下通道,由此向北,則是青海平原。而大非川南下之路則是鄂扎山和大非嶺交匯之所,南下可至良非川,再往南則是吐蕃北上的必經之路——柏海以東的黃河口多瑪,可以說,大非川戰略地位之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位。實事上,于闐商人進入大隋的絲綢之路,現在走的也是‘且末郡—柴達木盆地—伏羅川城—大非川—西平郡’這條道路,比起河西走廊要省去數百的路程。

自從吐谷渾敗退南方以後,西北地區的戰略首要之地則是由西海郡大非川變成了南方的良非川,也是楊廣設置的河源郡,可是直到今天,西海、河源二郡都類似於放任自流,雖有官吏和郡兵,但卻沒有得到大隋王朝引導式的開發,遊牧民族依舊還是以放牧爲生,這對大隋的真正掌控着實不利。

看着沙盤上的地形,楊侗說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積貧積弱的吐谷渾將亡不遠了,要是他與我大隋作戰,必死無疑,就算沒有與我大隋作戰,恐怕也被吐蕃吞併。也就是說,西海地區未來的敵人將會是吐蕃等南方之敵,然而光靠駐軍防守杳無人煙的西海、河源二郡是根本無法長期守土的,尤其是河源郡,後勤供應路線長,沿途道路艱險,不利於屯兵戍守,所以朕打算從河西走廊內的郡縣遷出一些百姓前往屯田,一則是將這些地區開發利用起來,使之成爲大隋領土內能提供賦稅的真正領土;二是吸引常住人口化遊牧爲農耕,統一接受文化教育,從而實現歸化的目的;三是讓邊軍自給自足,減少朝廷自雍涼地區運輸糧食的壓力。與此同時,在河源地區戰略要衝修建烽燧,並建立嚴密的烽燧管理制度,加強對邊境地區的防禦能力,這樣吐蕃將再也不能隨意引軍入境,有這些防要塞的存在,也爲我軍在戰爭突然暴發之際,擁有反應調度時間。”

說到這裡,楊侗掃了臣子一眼,接着又說道:“只是那裡雖然早已是大隋國土,且已經開通了官道相連,但是問題同樣不少,南方的吐蕃、吐谷渾就不說了,甚至本地還有不服從朝廷管教的部落,西海還好一些,因爲戰馬和鹽場的緣故,開發得不錯。而河源乃是地區戰略要衝,所選官員不僅要精通治理之道,還要能夠國地制宜的解決民族糾紛,又要具備出色的律法、軍事、教育等等能力,而之前委派的太守,明顯沒有這個能力。杜楚客,朕打算讓你當西海郡太守;李客師,朕打算讓你擔任河源太守,你二人意下如何?”

事實上,史上名將黑齒常之也是麼乾的,它在河源郡採用了屯田的方法,解決河源軍的糧食供應難題,同時,增設烽火臺、戍守點七十餘處。在河源屯田五千餘頃,每年收穫糧食五百餘萬石。如此一來,既解決軍隊的後勤供應,又鞏固了邊境安全。

而楊侗通過王伏寶反饋過來的情報得知西海、河源百姓十分擁護大隋的統治,所以多了歸化這一條。

關鍵是大隋時期的文人不比後世,皆是上馬能平賊,提筆能治國的將相典範,李客師、杜楚客在史上都是以軍功入相的人物,兩人應該可以把西海和河源打造成自給自足、國泰民安的鐵桶江山。

正愁沒有機會的李客師、杜楚客心中大喜,同時上前一步,躬身道:“微臣願往。”

“好,此事便就此決定。”楊侗點了點頭,看向衆人微笑道:“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聖上。”李客師拱手道:“微臣有話要說。”

“說吧。”

“喏。”李客師說道:“從益州、荊北逃入關中的百姓不少,一些人還得不到妥善安置,這些人比起已有田地的河西百姓更加容易說服…微臣以爲爲免惹來不必要的騷亂,讓這些人遷移即可…”

“河源苦寒,荊州百姓怕是適應不了,難以生存。而益州之北的氣候相差不了多少,微臣認爲益州百姓前去更加合適。”魏徵這時說道:“另外可以以多分土地爲條件,鼓勵河西百姓遷移。”

“准奏。”楊侗看向李客師、杜楚客,說道:“願意前去西海、河源者,土地翻倍。能說服多少人,就看你二人的本事了。別讓朕失望。”

“微臣絕不負聖上所託。”李客師、杜楚客鄭重應道。

西海、河源交給李客師、杜楚客之後,楊侗也放心了,這兩人的本事絕對不差,只不過李靖、杜如晦鋒芒太盛,導致當弟弟的,被壓得星光暗淡。楊侗相信這二人到任之後,再加上朝廷的支持,定然可以做出一番偉業,楊侗對他們只有三個要求,一是儘可能的以夷制夷,調動當地青壯蕩平不服從大隋的反動勢力;第二要儘可能的開發這兩塊寶地,兩年之內,他要看到這二郡每年爲大隋貢獻無數資源,無論是糧食、食鹽、戰馬、特產,還是奴隸,凡是對大隋有利的,楊侗全都需要;第二、則是讓二郡的遊牧百族以屯田之地爲中心,慢慢地定居下來,將他們的子弟統一教化,最終達到說漢語、寫漢語、學漢禮、穿漢服,以大隋爲榮的目的。

若非當年的大隋的實力不濟、人才太少、地盤太廣、敵人太多,楊侗只能從邊郡開始治理,委派文武雙全的薛萬述治理且末郡、劉大俱治理鄯善郡、李客師治理明月郡、孟孝敏治理伊吾郡,如今這四個邊郡蒸蒸日上,又因位於絲綢之路之上,已經成爲西北方向富足之地,令西海、河源百姓豔羨不已,有這些成功案例讓百姓羨慕,治理起來也會容易無數倍。

第534章:陷城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062章:測試新陣第219章:房玄齡之狠毒第904章:意外動胎氣第858章:蜀郡來訊第844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925章:攔路虎第623章:非同一般的女子第020章:論竇建德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061章:關隴之謀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550章:夫妻夜話第545章:廷議第336章:文人女人和敵人第432章:再布一局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476章:踏上征途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295章:關隴的黃昏第275章:李淵施壓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103章:楊侑的理想第537章:域外烽火第083章:義成?義成第616章:割斷一份親情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713章:失之五里第366章:全城歡呼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598章:永除後患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第233章:杜如晦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587章:吐蕃王子之死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357章:可憐的頡利可汗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826章:名將之死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第144章:陰差陽錯(求收藏推薦)第506章:皇姑離家抓李世民第914章:前妻、初戀和現任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654章: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092章:突厥大變第108章:沈光建功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359章:賣你不眨眼第871章:亂軍砍死第421章:死亡遊戲第778章:李世民窮則思變第871章:亂軍砍死第248章:人算不如天算(求月票全訂)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587章:吐蕃王子之死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389章:登基爲帝,顧慮漸多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286章:烽火照西京第719章:西巡之議第977章:李世民的大秘密第583章:大朝會奪位,封你異姓王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465章:替罪羊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826章:名將之死第737章:啓用虎弟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442章:李密特使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986章:唐皇之死(求票)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211章:首戰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325章:楊侗戰略失誤第562章:揚塵禦敵第044章:以商補田第064章:傳國玉璽第866章:風起益州第248章:人算不如天算(求月票全訂)第433章:許敬宗的堅定第843章:想學?我教你第708章:李元吉心狠手辣第645章:聽天由命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