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思想之爭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牡丹亭》題記[www]

***

那薄霧在黑夜中散開,異香撲鼻,聞到者都出現了不良反應,他們開始咳嗽和流淚,效果好似後世的催淚彈一樣,對付禁軍很有效,讓大部分禁軍喪失了戰鬥力,高手們都掩住口鼻,屏住呼吸。

一干回紇人沉默着朝着李世民和李建成襲去,他們眼睛裡閃着兇殘的光,他們手中的尖刀插入禁軍的身體裡,鮮血噴涌。

這就是楊虛彥和王世充的打算麼?

擒賊先擒王,趁機殺掉李淵,讓禁軍無人指揮,混亂一團,然後再除掉李家三兄弟,可此刻並不是出手的好時機,如果等到李世民和李建成兩敗俱傷的時候就更好了,我想他們恐怕是沒有時間等下去了,天就要亮了。

一旦天亮,長安城內的坊門打開,數十萬的百姓和城防軍就能過來援手,憑這些回紇人根本成不了事。

宮牆之上,一個個身影飛撲而下,有男有女,他們穿着草原上的服飾,極盡豔麗,頭上插着羽毛,臉上畫着粉彩,似妖魔一般,隨着回紇人一起攻向李世民和李建成,這個纔是高手級別的,我在其中看到了烈瑕和榮姣姣。

“那是大明尊教祭祀時的妝容。”綰綰解釋道,“我們要動手麼?”

我這纔想起大明尊教已經在長安城開始傳教了,還建了一個類似教堂的地方,有一些域外的信徒會去禱告祈福。

“我們留在此處保護齊王殿下,靜觀其變!”我決定道。

“多謝聖主,本王感激。”李元吉致謝道。

現場的情況實在是太亂了,大明尊教的人已經和靜齋對抗上了,他們把主力放在了李世民這邊,梵清惠和了空雙雙出手,迎戰大明尊教的高手,據說大尊許開山已經練就了《御盡萬法根源智經》,聽名字就是很強大的功法,反正只要名字是《御……經》的我感覺都是好功法,就像《御女心經》一樣。

我們和大明尊教的人不合,和楊虛彥的約定也只是互不干涉而已,若是貿然去進攻慈航靜齋會惹得大明尊教的人忌憚,他們不會相信我們是真心想要幫他們的,恐怕還會有爭執,而且這裡毒氣瀰漫,實在不是什麼好地方。

“我們還是進太極殿吧,不知道這毒氣有沒有大礙,留在這裡很是不妥。”我提議道,“把陛下的遺體帶上。”

“還是聖主考慮周詳。”李元吉讚賞道,“今夜一事,他們都有過錯,本王只要佔着大義名分,何愁大事不成!”

他倒是打的好算盤,當然前提是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死掉,李元吉帶着親信來到觀禮臺上,親手抱起李淵的屍體,看起來是那樣的悲傷,太監師傅隨侍在左右,美仙扶起悲傷過度的李秀寧,我們朝着太極殿內撤去。

和我們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少,李世民和李建成也開始向殿內移動,善母莎芳在太極宮外不知道釋放了多少毒氣,一團團的煙霧在空中升起,這算是大規模的生化襲擊了,當然我相信她不可能研製出那種破壞大腦神經的毒氣彈,最多是讓人感覺不適,削弱戰鬥力而已,他們自己服用瞭解藥,所以越戰越勇,僅僅一千人竟然能對抗上萬禁軍。

我們來到太極殿內看到了另外一副景象,先前闖進來的突厥武士正在和留守在這裡的禁軍廝殺,畢玄躺在地上生死不知。

“齊王殿下,先前畢玄和四大聖僧切磋,如今畢玄重傷,該如何處置?”我詢問道。

“突厥勢大,如何能得罪,不若讓他們離開,日後也好留有餘地。”李元吉擔憂道,“到時把一切罪責推到這些和尚身上便是,這些和尚最好能即可除掉,以絕後患。”

李元吉的陰狠倒是符合聖門的宗旨,他不入聖門實在是可惜了。

“齊王殿下,聖僧在佛界威望甚高,不可如此啊!”一個聲音在殿內響起。

寧道奇從暗處走出來,護在四大聖僧身前,他剛纔就沒有跟着我們出去,沒想到竟一直守在這裡,可看他對突厥武士和禁軍的爭鬥不聞不問,實在是不知道他是何打算。

“真人多慮了,本王對聖僧敬慕已久,豈能做出如此糊塗事來,只是權宜之計罷了。”李元吉乾笑道,“有真人在此本王就放心了,外邊大明尊教的妖孽作亂,還請真人出手相助。”

“不過是些邪魔外道而已,有齋主在即可應付,齊王不必憂慮。”寧道奇朗聲道。

“那是,那是。”李元吉連聲說道。

寧道奇掃了我們一眼,仍舊站在聖僧身前,一動一動,似乎怕我們真的殺死這幾個和尚,他所說的邪魔外道里恐怕也包括了我們,這其實是比較複雜的關係。

在中原以慈航靜齋爲代表的佛家,以聖門爲代表的雜家和以茅山宗爲代表的道家算是三足鼎立,雖然聖門一直是被打壓的對象,也是處在邊緣化的境地,可根基仍在,這些年來一直紮根在社會的底層,不斷的崛起。

在人類的歷史發展中,有兩種矛盾是永遠無法調和的,一是種族,二是信仰。

聖門所代表的雜家之所以不招人待見,主要的原因就是雜,在塞外開會的時候那些聖門的理論研究者各執己見,說的好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說的不好聽就是妖言惑衆,真正的思想解放是在春秋戰國時代,不過那是亂世。

“思想”這個東西是最難駕馭的,統治階級最不願意看到就是老百姓有思想,那樣會亂起來的,聽話和順從纔是老百姓該做的,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漢朝的獨尊儒術都是要把老百姓的思想禁錮起來,包括以後的各種運動……

佛家勸人向善,道家勸人清淨,儒家勸人守禮,只有雜家是勸人造反和厚黑的,雜家的理論聽起來可能有些殘酷,卻是事實。

它有着自己的政治訴求,是站在百姓這一邊的,不過這不符合社會的主旋律,沒有統治者願意這些理論被百姓接觸到,大家都厚黑起來那還不天下大亂麼,不過他們自己卻是雜家的徹底擁護者,向善、清淨和守禮是無法做個好皇帝的。

李元吉制止了突厥武士和禁軍的爭鬥,讓他們把畢玄帶走,那些突厥武士揹負上畢玄,匆匆離開太極殿,朝外邊闖去。

“多謝齊王成全,我定會將此處的詳情回稟可汗。”可達志拱手說道。

這個只有一句臺詞的突厥漢子跟着手下而去,我心裡不由得疑惑,趙德言去了哪裡?

***

【注一】畢玄迴歸草原後,武功盡失,隱居大雪山,不問世事。三年後,於大雪山拾得一被棄女嬰。二十年後,一個叫沫沫兒的女孩子走出了雪山,來到中原。

當時正是新宋朝昌慶十四年春,國家富強,民衆安樂。滎陽城內一年一度的武林大會即將開始,老一輩武林高手早已退出江湖,新一輩的年輕俊傑紛紛粉墨登場,武林又開始了一個輪迴。

白清兒之子李白和楊綰綰之徒武約初出江湖,江湖傳言他們身上攜帶者魔門至寶《天魔策》,引來無數高手窺伺,江湖上又起波瀾。

兩人和沫沫兒相遇於滎陽城外,開始了一段屬於他們的傳奇。

【注二】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吸菸有害健康,爲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請儘早戒菸。

【注三】大概,應該,或許還有十章左右吧!

***

第一章 潛龍勿用第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三十四章 胸無大志第九章 鬧市遇襲第九章 芳言慌語第十七章 解籤逸事(下)第十四章 開棺之前第五十四章 箭在弦上第十七章 密謀作亂第二十二章 家庭故事第二十七章 如玉如華第三十八章 武者之心第二章 青青草原第十六章 長安波瀾第二十五章 歲月神偷第二十二章 家庭故事第六十一章 思想之爭第六章 明子之首第五十四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四章 巔峰對決魔門與靜齋第三十三章 一代宗師第一章 嶺南深秋第六章 明子之首第五章 空谷幽蘭第二十章 意外事件第三十二章 詭異形勢第二十九章 同居生活第三十五章 演出準備第一章 塞外風雪第二十九章 鳳舞九天第二十章 四大聖僧第四十五章 唐皇李淵(上)第二十四章 圓滿閉幕第五十一章 暮鼓驚心第二十三章 一統大業第三十二章 詭異形勢第五十六章 棋高一着第七章 勾心鬥角第二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八章 慈航靜齋第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六章 巔峰之作序章 時空觀第十九章 曲苑雜談第五十一章 暮鼓驚心第一章 塞外風雪第六十二章 真假太子第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十四章 開棺之前第七章 勾心鬥角第三章 自由之城第七章 日行一善第三十四章 音樂之聲第十八章 天君席應第四十八章 利益所致第九章 芳言慌語第一章 嶺南深秋第三十一章 角色扮演第三十一章 角色扮演第六章 明子之首第三十八章 命運之門第二十五章 善後事宜第五十八章 步步殺機第三章 自由之城第十四章 影子刺客第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第六十五章 天機乍現第六十八章 慈航靜齋第二十六章 古堡之戰第二十七章 冬日精靈第五十章 大殿觀禮第三十二章 詭異形勢第十四章 開棺之前第五十五章 道高一尺第二十一章 霸王別姬第四十六章 唐皇李淵(下)第十九章 曲苑雜談第九章 靜齋疑團第十章 無邊親情第十五章 施政綱要第三十七章 逃之夭夭第五十八章 步步殺機第三十三章 圍城內外第六十七章 千年之爭第六十五章 天機乍現魔門與靜齋第二十九章 同居生活第二十三章 一統大業第三十四章 音樂之聲第六十九章 試煉之地第十四章 邪王陰後第四十七章 酒肆偶遇第二十九章 武尊畢玄第三十章 偷天換日第五章 兜兜轉轉第十九章 曲苑雜談第六十七章 千年之爭第十章 無邊親情第三十章 偷天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