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立政殿。
秦風將一沓自制的紙張發給衆臣,
文武官員一臉茫然,完全不明白秦風的意思,
張柬之問道:“敢問帝君,這是什麼?”
“紙。”
“微臣知道是紙,可這上面怎麼什麼都沒有呢?”
“新的紙。”
“微臣知道是新的紙,上面可還什麼都沒呢,當然是新的紙。”
“朕是說,這是新的造紙術所造出來的紙。”
“微臣知道……什麼?新的造紙術。”
如此,在經過一番沙雕的對話之後,終於回到了正題上。
旁邊的女帝早就忍俊不禁了,她從未在朝堂上這麼放鬆過,自從認識秦風之後,
她強勢而冰冷傲骨的氣場似乎越來淡了,整個人都變得陽光起來。
張柬之不敢置信的將紙鋪開,細細的撫摸,
“這……紙張爲何如此光滑?”
“這就是新造紙術的優勢所在,紙張細膩,潔白,比現在皇室通用的紙張質量要好很多。”
“可如此好的紙張,價格肯定不菲吧?”張柬之問道。
“非也,比皇室的紙便宜。”
“敢問帝君,這種新紙多少錢一刀?”
“一貫錢。”
“一次性?”
“可重複使用。”
“可保存多久?”
“永久保存。”
就這樣,秦風和衆臣保持着這樣一問一答的節奏,將所有的問題都解釋了一通。
所有人自然又是震驚得無以復加。
此時,唐國造紙的技術還非常落後,紙多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
不但質地粗糙,而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秦風早就習慣了他們這種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了,畢竟是古代嘛。
他少不得又把新造紙術的所用材料,製作工藝仔細說了一遍,
同時還提出了造紙工具的改革。
秦風給這種新紙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宣紙”。
並命令工部尚書設立造紙局,大規模的批量的生產宣紙。
紙的問題解決了,那如何在紙張上印刷字呢?
秦風多少還是瞭解一些歷史的,唐初期的時候,市面上使用的只是雕版印刷術。
就是刻字,工人把字一個一個刻出來。
等到印刷時,將油墨塗在治好的文字版上,蓋上白紙,用刷子輕輕刷平。
這種印刷術的弊端很明顯,比如說,刻板太大,不易保存。
如果想改動或者添加刪減內容,整塊板都必須重新雕刻,耗時耗力。
一本書有多少頁,就要刻多少個刻板,這本書印完了,那些刻板也都沒有用了,
下一本書還要重新刻,又浪費人工,又浪費材料。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人工抄錄。
只是如此一來,成本又高,又容易出錯,也不是一個好辦法。
對此,秦風整理了一下思路,又繼續在朝堂上開口說道:
“現在的雕版印刷術也有很大的不足,印刷不夠靈活,成本太高。”
“朕今日,要提出一套新的印刷方法,在雕版的印刷方法上做一點點改動。
雕版印刷是將一整頁紙的內容雕刻在刻板上,這樣的刻板只能用於一本書,
若是要改其中任何一個字,整塊板都要重新雕刻,刻板無法重複利用,實在過於浪費人力物力。
所以朕要在這個基礎上改良印刷術, 不是雕刻一整頁書的內容,
而是把所有的字都單獨的雕刻出來,做成單獨的小方塊,製成一整套模具。
待要印刷時,一塊一塊拼起來印刷。待下一本書需要用的時候,再按照下一本書的內容,一塊一塊拼起來進行印刷。
如此一來,要比重新雕刻一整塊板要容易多了,而且所有的模具都可以重複使用。”
“這種新的印刷處非常靈活,便捷,朕就將它命名爲活字印刷術了!”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如茅塞頓開。
有的大臣一拍腦袋說:“這個方法被帝君解釋得非常簡單易懂,可是我以前怎麼就沒想到呢?”
還有一位大臣說:“這一項升級改造,必定會節省很多開支,我大唐的國庫充盈指日可待。”
工部尚書的大臣把秦風所說的方法,全部都記錄下來,
回去之後就馬不停蹄地設立了造紙局,並按照秦風說的方法,來造紙和印刷。
果然造價節省了很多倍,往常一本書的造價就要好幾兩銀子,
而現在一本兩百頁的書籍,成本價還不到兩百文。
因爲朝廷的惠民政策,所以這些書本大多也就賣個成本價兩百文左右。
朝廷的書店正式開業的那一天,每本書不但只賣兩百文,
但凡首次購買者,還能贈送六枚雞蛋。
長安城的百姓紛紛奔走相告,不到半天整個城內都傳遍了。
寒門學子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求之不得的書籍居然這麼便宜。
曾經他們多麼渴望讀書,卻因爲價格買不起,
好不容易三四個朋友湊了幾個月的飯錢,才能買上一本書,幾個人輪流看。
又或是拎着一籃子雞蛋,陪着笑臉求教書先生借上一本,
挑燈夜讀連夜抄完,第二天再還回去。
爲了節省紙張,還要儘量把字寫得夠小,並且不浪費一點空隙才行,
每每抄書,每張紙都寫得密密麻麻。
沒成想,現在紙也便宜了,書籍也便宜了。
以前借書都要送雞蛋,現在買書還有雞蛋送。
那些讀書人不但自己買了,爲了多拿一些雞蛋,
還讓自己的父母幫着買,讓村頭的張嬸幫自己買,
讓隔壁的鄰居老王幫自己買,贈送的雞蛋五五分成。
每個讀書人把周圍認識的人都拜託了一遍,一傳十,十傳百。
如此一來,在極短的時間內,整個長安城掀起一股讀書之風,
就連很多不識字的人,也紛紛拿出銅板買上一些。
連砍柴的農夫,放牛的小二郎,都忍不住想要買些讓村上的秀才教自己認字。
畢竟在這之前,識文斷字可是王公貴族才能乾的事,索性他們也跟上潮流,儒雅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