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滿朝的文武大臣全部集結在洛陽皇宮的南門,甚至南門外面還擠滿了黑壓壓的一大羣普通百姓。
對於所有人來說,今天是個大赦天下的日子,將由李治親自宣讀大赦天下的詔書。
“陛下,大赦天下的詔書在此……”
時任侍中的裴炎雙手託着詔書,用一種詢問的眼神看着李治。
顯然裴炎是在擔心李治還有沒有力氣能夠拿着詔書站起來親自宣讀。
“給朕……”
李治顫顫巍巍的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想要接過裴炎手中的詔書。
但是現在的李治太虛弱了,輕如鴻毛的詔書,對於現在的李治來說就如同泰山一般重!
到手的詔書竟然毫無徵兆的掉在了地上。
“陛下!”
“陛下!”
城樓上的百官被嚇了一大跳,紛紛跪了下來淚流滿面。
“唉……”李治看了看掉在地上的詔書,無力的嘆了口氣,“想當年……朕披掛上馬……好不威風……人人都稱讚朕有先帝之風……如今……嗚呼哀哉……小小詔書,竟不能手握……亦不能親自爲黎民蒼生宣讀此召……天,真要帶朕走嗎?”
“陛下洪福齊天,天下得到大赦,百姓亦會爲陛下祈福,陛下定能龍體無恙!”
“陛下切莫悲觀啊!”
李治展現出來的英雄暮年,讓不少官員失聲痛哭起來。
歲月不饒人,蒼天饒過誰?
“會嗎……”李治忽然一臉希冀的看着百官。
“一定會的!”
“呵呵……”李治欣慰一笑。
生命只有一次,是無價的,能活着誰也不願意死去,李治現在也無比的希望自己大赦天下的詔書頒發之後自己就能夠痊癒。
雖然李治也知道這種希望十分的渺茫,且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但是大赦天下的詔書已經是李治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了!
“裴炎!”
“臣在!”
“就由你……來替朕宣讀這份詔書吧!”
“臣遵旨!”
裴炎擦了一把自己眼角的淚水,將掉在地上的詔書撿了起來,隨後裴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走到城牆邊開始用自己鏗鏘有力的聲音宣讀着這份大赦天下的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帝治,寬仁厚德,北拒突厥,西退吐蕃……故大赦天下,除十惡大罪,一應罪囚,重罪減罪一等,輕罪減罪三等,以示上天有好生之德,汝等歸家,宜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可再犯,欽此!”
“陛下萬歲!”
“陛下聖明!”
城樓前不少的百姓開始歡呼慶祝起來。
李治聽到城樓外的歡呼聲,不由得一陣嚮往,好幾次想要伸長脖子看一眼城樓外現在的盛況。
奈何李治現在太虛弱了,別說往城樓外看,就連擡起頭伸長脖子這個簡單地動作都無法完成。
“陛下!您聽到了嗎?百姓都在稱讚陛下聖明!”
武則天含着淚跪在了李治身邊,兩隻手緊緊地握住了李治虛弱無力的右手。
“呵……呵呵……”
李治欣慰的笑了起來,似乎看到了自己在百姓的祈福之下病癒的那一天。
就在裴炎準備說什麼的時候,李治忽然整個人抽搐了一下,雙眼之中的渾濁竟然消散,臉上的病態蒼白之色也消散了不少,甚至還隱隱透着一股血色。
看到這一幕,趙汗青不由得心底一沉。
這當然不是李治真的在百姓的祈福之下迅速痊癒了,而是死前最後的掙扎,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迴光返照,李治很快就要撒手人寰了!
“陛下!陛下!”
出乎趙汗青的意料,迴光返照的李治並沒有問自己是不是臉色看起來好多了,自己是不是真的要痊癒了之類的話。
相反,李治現在嘴裡反覆唸叨的只有十分簡單的四個字。
“民庶安否?民庶安否?”
武則天和裴炎都猜到了李治這是迴光返照了,兩人無一不是含着淚反覆回答着李治的這個問題。
“民庶安矣!”
“民庶安否?民庶安否?”李治宛如沒有聽到武則天和裴炎的回答,依然不斷重複着自己嘴裡的這個問題。
“安!安!”
“如此……甚好……”
李治這才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無力感很快就傳遍了全身,被武則天握緊的右手緩緩地掉了下來,最終十分自然的垂在了椅子旁邊的半空中。
一代君王,唐高宗李治,終於在這一刻緩緩地閉上了他的雙眼,前往天堂追尋他畢生敬畏的先帝太宗李世民的腳步!
“陛下!”
“陛下啊!”
武則天和百官皆是跪在地上埋頭痛哭起來。
“不!父皇!”
李令月睚眥欲裂,哭得梨花帶雨,衝到李治身邊小腦袋趴在了李治的大腿上。
“月兒!”
趙汗青拉住了李令月的右手,即便是平日裡能言善辯的趙汗青,這一刻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正在經歷喪父之痛的李令月。
“汗青!”
李令月痛呼一聲之後投入了趙汗青的懷抱,好幾次都差點哭暈過去。
“節哀!”
趙汗青輕輕地拍了拍李令月的玉背,不知道該說什麼。
趙汗青看了看被百官圍住的李治,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
李治死之前居然反覆問的是“民庶安否”這四個字,由此可見,李治並不是一個怕老婆一事無成昏庸無能的窩囊廢,相反是一位心繫天下關愛百姓的好皇帝。
李治死之前反覆問的這個問題,再結合他這一生的煌煌功業,趙汗青竟然驚訝的發現,事實上的李治還真的算是一代雄主。
只是因爲先皇太宗李世民的功績過於耀眼,李治的功績和李世民相比顯得多少有點黯然失色。
或許也是因爲李世民太耀眼了,才造就了李治不自信懦弱的性格缺點。
“唉……”
趙汗青深深地嘆了口氣,將在自己懷裡哭泣的李令月緊緊地抱住。
城樓外的百姓們聽不到城樓上的哭聲,還不知道李治已經駕崩了,依然在歡呼雀躍。
城樓外的歡呼聲和城樓上的痛哭聲形成了最強烈的對比。
或許真的是驗證了那句話吧。
幾家歡喜幾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