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卷?”李泰詫異:“他想當官?”
玄世璟搖了搖頭:“也不是,從他的名字就能看出來,他爹估計從他小時候的時候就希望他去從軍入行伍,也是時機不待,想來神侯府找個門路,我與他也算是投緣,就準備幫他,不過現在我倒是想到一個辦法。”
“什麼?”李泰問道,玄世璟這話說的有些沒頭沒尾的。
“趙元帥和戶部之間啊。”玄世璟笑道:“現在國庫都這個樣子了,戶部的官員爲什麼整天往你這魏王府跑,那是因爲他們心虛害怕啊,雖說這國庫裡的錢他們一分沒拿,但是年前毫無節制的開銷致使國庫空虛,怎麼也逃脫不了一個管理不善的罪名,現在戶部最缺的,就是錢,能夠補充到國庫裡的錢。”
“然後呢?”李泰說道:“你是要讓趙元帥出錢幫戶部的人?這樣的話那父皇先前所做的,不就全都白費了嗎?”
玄世璟搖了搖頭:“非也,一個趙元帥,就算加上他整個趙家,比起國庫所缺的錢糧,那纔多少,要趙元帥出點兒錢意思意思,只是給戶部開了個先例。”玄世璟說道。
“此事萬萬不可,小璟,你若是想幫趙元帥除去商籍,此事孤來幫你做就是了,戶部那邊,斷不可開此例,這次他們可能僅僅是對牽扯其中的大家族出手,但是下次呢?下下次呢,到最後,這些賬萬一算到百姓的頭上又該如何?”李泰一口拒絕了玄世璟的提議:“況且,現在父皇估計要的就是國庫空虛,若是你這主意出給了戶部,豈不是白費了父皇的一番功夫?”
“他們倒是還不敢對長安城的百姓下手,因爲這樣做,最先倒黴的不是百姓,而是他們。還有就是陛下所想要的,其實不是國庫空虛,而是日後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世家的妥協。”玄世璟說道。
“世家的妥協?父皇想要做什麼?難不成?”李泰瞪大了雙眼,隨後嚥了口唾沫,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玄世璟點了點頭,隨後出聲說道:“打仗,如今大唐天下太平,西南邊漢州邊境也平靜了下來,吐蕃與大唐和親後,最起碼老老實實的在高原上呆上十幾年幾十年,說不定大唐兵峰所指,吐蕃還會出兵幫忙呢。”
“目標呢?”李泰問道。
大唐周邊,四夷皆定,就算是薛延陀,也即將被侯君集平定,大軍首戰告勝的捷報已經傳入長安了。
“高句麗。”玄世璟眯着眼睛說道:“殿下知道,高句麗現在國內情勢複雜,可以說是動盪不安,這高建武與泉蓋蘇文針尖對麥芒,斗的你死我活,這對大唐來說,是個機會,陛下如此英明,斷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李泰皺着眉頭,聽着玄世璟的話,若真如此,這一切,還真能解釋的通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李泰不是不夠聰明,只是因爲身爲皇家子弟,本身就在長安城的這個局勢之中,而玄世璟,因爲無所圖無所求,所以相對於別人來說,多了份豁達,人的心胸一廣闊,看到的東西,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年前李二陛下表現的種種,包括玄世璟在玄武湖上的畫舫和晉陽公主一起遭受了無妄之災的事情,背後的罪魁禍首雖然不是高建武,但是也是因爲高句麗內部的原因,那一次若不是玄世璟拼死相護,最後秦冰月出手,那泉蓋蘇文的計謀可就真的得逞了,高桓權死在大唐,高句麗和大唐之間就結了仇,雖然對高句麗沒好處,但是對泉蓋蘇文來說,是個天大的機會。
不論是因爲之前大隋與高句麗之間的仇恨也好,或者關中子弟對高句麗的憤恨,又或者是因爲晉陽在長安城差點死在高句麗的刺客手中,這些都足以讓李二陛下下決心與高句麗一戰。
一打仗,就得死人啊。
玄世璟想到這裡覺得有些感傷,高句麗人死多少無所謂,哪怕是滅了族,玄世璟也不會動惻隱之心,但是大唐的子弟兵,玄世璟心疼啊。
現在李二陛下暗中設計讓國庫空虛,等到了日後要發兵的時候,在朝堂上遇到羣臣反對,李二陛下可能就要動用內務府的財力了,這樣一來,朝中大臣們的那套說辭的威力,也就減弱了七分。
打仗,被阻止的理由無非就是勞民傷財,但是財不用國庫,由內務府撥調,就不關戶部什麼事情了;再說勞民,恐怕李二陛下一紙令下,關中子弟都爭着搶着要去先輩們雪恥了,景觀雖然已經被毀,但是這始終是個恥辱,是紮在關中子弟兵心上的一根刺,只有破敵奪城,安定遼東逐鹿高句麗,才能洗去這恥辱了。
“這事兒你說朝中的大臣們會不會看出些苗頭來。”李泰低聲說道。
“肯定有人知道陛下的想法,但是卻不會想到,陛下已經在做準備了,殿下,這戶部的這些賬本,還有誰看過?”玄世璟問道。
“沒了,戶部的賬本從去年到現在的,都在孤這裡,就算是戶部的官員看過,也不過是其中一本兩本而已,其餘的,時間長了,他們就算看過,也記不得了。”李泰說道。
“這就好,依我看,這些賬本就暫時放在殿下府上吧,戶部來討要的話,找個藉口搪塞過去,現在事情不過是咱們二人在這書房之中空想,未成定局之前,小心爲上。”
李泰點了點頭。
玄世璟臨走前將趙元帥的告身留在了李泰的書案上,既然李泰不同意玄世璟的法子,那這件事就只能拜託李泰去辦了。
走出魏王府,玄世璟擡頭看看長安城的藍天,依稀記得,大唐跟高句麗之間,是有一戰,而且那一戰,李二陛下御駕親征。
因爲知道,所以在聽到李泰說戶部國庫及李二陛下的意圖的時候,玄世璟大膽的猜測,李二陛下這是想要對高句麗動手了,並暗中點了一番李泰,也好讓李泰心中有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