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新羅女王金德曼斃,新女王金勝曼立

熊津城內,大多的屋子都閉着門,街道上顯得空蕩蕩,沒見到多少百姓來往,來回飛跑的都是唐軍的騎兵。

熊津城原有守軍兩萬餘人,在唐軍攻城時一部被殲,一部隨扶余福興敗逃,其餘的大部都向唐軍投降了。

原熊津城的官員,只有少數一些人跟隨扶余福興逃跑,大多都是留在了城內或者是來不及逃跑,甚至可以說原來百濟熊津城在任的大部官員,都想不到熊津城這麼快就破了,還沒做好逃跑的打算,唐軍衝進城時,他們都是一副猝不及防,目瞪口呆的樣子。

只是無論他們有沒有預料到,在唐軍將士控制了城內的一切後,他們都成了唐軍的俘虜。

熊津城內原有居民近三萬多,除一部份腿腳較快者在唐軍抵達前跑往其他地方外,大部分的人都還是留在了城內,取城後,如何處置俘虜及城內的百姓,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

這又與野戰時候處理俘虜方式不同,以出兵前朝廷制定的策略,我方是想在百濟站住腳跟,將之納入版圖,長久統治的,正是因爲如此,城破後肯定是不能大開殺戒的,殺戮過重,激起百濟百姓的大規模反抗那就是件很麻煩的事。

李業詡在率部進駐熊津後,也立即廣而告示,向全城的百姓告知大唐軍隊這次出兵百濟,只是爲了懲罰不聽朝廷令的百濟王扶余義慈及扶余福興等一些百濟高官的,並不會殃及其他尊大唐令的官員及城中無辜的百姓,讓熊津的官員及城中的百姓們不要擔憂,並與唐軍合作,恢復熊津城的秩序。

安民告示中也有警言,若有發生襲殺唐軍將士的反抗行爲,或者聚衆鬧事、搶掠財物,造成混亂者,一概格殺勿論。那些願意與唐軍合作的官員,還是委以原職,以使得熊津城內的一切能正常運轉。

因百濟一直尊大唐爲上國,接受大唐皇帝的冊封,百濟民衆間對大唐的認同程度比李業詡原先估計的好,反抗程度也比預想的要小很多,有大半的官員都願意聽從唐軍的調遣和命令,襲殺唐軍將士的行爲也不是很多,這讓李業詡大大地鬆了口氣。

李業詡暫以鄭仁泰爲熊津守將,令其以一部水軍將士鎮守熊津城,另一部準備溯並而上,協助陸師將士攻擊另一座位於熊津江畔的周留城。

只是攻擊周留城的行動不會很快進行,在待大軍攻佔泗沘城後,下一個目標纔是周留城。周留城雖然只有一萬五千守軍,但比之熊津城更是易守難攻,其城坐落地一塊山頭上,一面是臨水的懸崖,其他幾側是較高的山坡,四周有一些小型的城堡護衛,在山頭腳下開始攻擊,需要逐個攻取周圍的這些小型城堡,纔可以對周留城發動攻擊,而且還有一個非常不利的條件是,我火炮在山頭腳下,無法轟擊到周留城,只有江面上的炮艦,纔可以打擊到周留城的一角,李業詡希望能不戰而取周留城。

原熊津城將軍府內,一派忙碌的景象,李業詡在此將各種命令發往各部,以接收來自其他各部的消息,進進出出的人員絡繹不絕,一些原先百濟的官員也在外堂聽候李業詡和鄭仁泰的命令。

正忙碌間,已經指揮陸師將士撤出熊津城,準備向泗沘城進軍的蘇定芳跑了進來,將一份戰況統計資料交給李業詡:“大帥,這是熊津之戰具體的戰況統計,請您過目!”

李業詡接過打開來仔細地看了看,從統計資料上來看,此戰我軍取得的戰績還是非常的輝煌的,敵守軍兩萬餘人,被我擊斃約三千人,一萬餘被俘,我軍傷亡兩百人,其中陣亡軍士五十二人…

“馬上使人將熊津江口之戰及攻取熊津城的戰報發往長安及遼東,轉報長安的太子和處在遼東的陛下!”李業詡命令道。

“是,大帥!”蘇定芳應道,又問李業詡道,“是否要通傳新羅軍?”

李業詡將一份剛寫好的軍令交給蘇定芳:“此是本帥的命令,將本帥的命令及戰報一併傳給新羅女王金德曼,令其率部快速向任存城,慰禮城方向攻擊前進,爭取早日與我大軍合部!”

“是,大帥!”蘇定芳領命出去,派人分別去傳送命令。

傳回長安的戰報還是要費一番周折的,陸路通道已經被百濟和高麗所阻,只有海路可以傳遞了,而且寬闊的黃海灣軍中所帶的信鴿基本無用武之地,這種小鳥是飛不過近千里的海面的,只有派船回成山,再以陸路驛站或者信鴿方式傳遞,長安的太子及遼東的皇帝得到消息,也要好一些日子後了。

內堂只剩下李業詡和鄭仁泰兩人,李業詡對着一旁站立的鄭仁泰道:“我說舅兄,這裡的事都交給你了,我與定芳兄分兵攻擊泗沘城,此地是我軍立足之本,千萬不能出差池!”兩人在一起,李業詡也免了官職稱呼的客套。

“大帥,末將明白!”鄭仁泰對李業詡立正應道。

“百濟人不一定敢反撲,只是也不能大意,下一步的行動,將在攻取泗沘城後再進行,即由你做好一切準備!”

“是,大帥!”鄭仁泰再次應命道。

兩人正說着,屋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李業詡的親衛跑進來報告道:“大帥,有我方潛伏在新羅的人員求見!”

“哦!?讓他們進來,”李業詡說着與鄭仁泰相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疑惑,新羅境內的情報人員爲何會此時出現在熊津城?肯定是新羅方面有重大事情發生了,不然情報人員不會在戰時冒着生命危險從新羅進入百濟境內的。

原本潛伏在新羅及百濟境內的情報人員並不相互隸屬,一般情況下也只負責各自管內的情報事務,此番情報人員這麼不合常規地來到熊津城,只能說明有突發情況發生了。

幾名情報人員被帶了進來,這幾人都是一身百濟當地百姓的裝扮,若不是事先說明是情報人員,所有人都會把他們當作普通的百濟百姓。

當先一人對李業詡和鄭仁泰行了禮,即開口報道道:“大帥,屬下是新羅情報站給事中,有重要事情向大帥稟報:新羅王金德曼在率軍出征時暴斃,新羅軍停滯在洛東江一帶…”

“什麼?新羅王金德曼斃?”李業詡聞之大吃一驚,忍不住打斷了這名情況人員的話。

怪不得新羅軍隊遲遲沒有消息傳來,原來還停留在洛東江一帶,起因竟是其女王金德曼斃命。

新羅王暴斃帶來的將會是一連串麻煩的事,以李業詡事前掌握的情況,金春秋和金庾信兩個新羅女王最倚重的部下,即常爲一些事爭鬥,而且金德曼無後,她的去逝,繼承人又將會是一個大問題,由此引發金春秋和金庾信的爭鬥將會進一步升級,那將嚴重地削弱新羅軍隊的戰力。而且這名年不到四十的新羅王暴斃,說不定其中還有什麼特別的緣由。

這名情報人員自稱是新羅站的給事中,那就是情報司駐新羅的最高領導人,此次親自往熊津方向來傳遞情報,足見情報站也認識到此事的重要性。

“你繼續說!”李業詡見這名情報人員的頭目有些吃驚地看着自己,感覺到自己失態了,忙示意繼續說。

“金德曼臨終前指定其堂妹金勝曼繼位爲新羅王,想必過一些時候新羅方面會有通傳至我軍中,”這名情報人員撿起剛纔的話頭,繼續說道,“原本金春秋與金庾信都有覬覦王位的圖謀,只是如今戰時,其他新羅舊臣都擁立金勝曼繼位,這兩人都不敢違令,只得擁金勝曼爲王!”

“金勝曼其人情況,你們可探知?”李業詡再問道。

“金勝曼爲新羅先真平王同母弟葛文王之女,母樸氏月明夫人,年只有十八!”

“十八歲的女子?”一名十八歲的少女匆忙間被擁立爲王,讓李業詡覺得事情更是糟糕,想着即使是武則天這位曾當過皇帝的女人在十八歲時候即位,也是沒能力治理國家的,這位金勝曼想必也是一樣,雖是金德曼的堂妹,實無力量掌控其國內,如今新羅國內說了算的,應該是金春秋和金庾信兩人了。

“屬下覺得事態重大,必須告之大帥,戰時情報傳遞不通暢,即親自帶人來熊津,面稟報我大軍統帥,屬下起身之時,新羅軍隊正準備重新啓程,攻擊百濟軍隊…”情報人員繼續說道。

“唔!”李業詡提着的心稍稍的放下了,新羅還是繼續往百濟境內攻擊前進,那還算是萬幸的事,只是出現這樣的突發情況,李業詡已經將先前制定應對新羅的計劃全盤推翻,必須要重新考慮對策了。

在李業詡示意下,這名情報人員繼續講着:“…此前百濟與倭聯軍攻取了新羅沙鼻歧、奴江兩城,新羅軍隊若出擊,首戰一定是這兩城…”

情報人員報告完,等着李業詡的命令。

剛剛準備送給新羅軍中的命令需要稍做修改,李業詡稍沉思後即下命令:“傳本帥令,以新羅王金勝曼爲嵎夷道行軍總管,率軍攻擊沙鼻歧、奴江、慰禮、任存、真峴、枕服岐等城,與我大軍靠近,並滋以糧草物資援助!”

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90章 抵達靈州第98章 溫情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39章 伏俟城外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34章 喝酒鬧事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18章 計策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27章 拜訪房府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40章 伏俟城內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55章 再抵鄯州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114章 皇后還康健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210章 破任存城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95章 刻石記功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29章 解惑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10章 祖孫對第35章 玉門關分兵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8章 關於吐谷渾的情報第28章 無可奈何第261章 李世民親自來探望第180章 不得其解第97章 回家了第28章 無可奈何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29章 解惑第9章 戰神李靖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82章 李業嗣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14章 就一招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227章 攻進平壤外城第61章 青海都護府大都護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45章 吐谷渾復國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52章 雙河之戰第60章 其樂融融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171章 心跡第60章 其樂融融第34章 轉移陣地第82章 李業嗣第35章 打了長孫無忌的兒子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187章 女王也要聽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