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獻俘大典(4)大閱兵開始

眼見着李靖當甩手掌櫃,所有的東西都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偏偏自己還無法躲開,無奈之下,李貞也只好接下了這個活計,開始認真的準備大閱兵事宜。

論真才實學,李貞雖然比不上李靖,但是好歹也是指揮過幾場大戰的存在,而且場場大勝,也算是一位常勝將軍了,指揮幾萬軍隊還是沒問題的。

再說了,那些老狐狸雖然陰了一點,但他們的顧慮也是對的,閱兵畢竟沒有在之前的歷史上出現過,雖然所有人都明白大閱兵的好處,但是要讓他們說出一個具體的子醜寅卯,編出一個具體的流程出來,恐怕沒有三五個月是做不出來的——有這三五個月,黃花菜都涼了。

李貞不同,他畢竟是來自後世,雖然也不是很明白大閱兵的具體流程,但是沒有吃過豬肉,還沒有見過豬跑嗎?

他在後世的時候,可沒少在電視上看大閱兵,一些具體的項目他可是記得很清楚的,逆向推理出來並不困難——這一點即便是以李靖的驚才絕豔,也絕對是無法想象的出來的,畢竟創造總要比山寨要困哪一點的。

李貞擁有這種記憶,李靖比之不上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對此李靖也漫不經心,只是不住的誇耀李貞心思細膩,擅抓人心有過人之能。

對於李靖的誇獎,李貞面上笑呵呵的,心中卻是不住的翻白眼——老狐狸,你就祈禱吧,以後別落在本宮手裡。

雖然李貞對於指揮大閱兵信心滿滿,不過這其中也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好比說大閱兵的具體人數,此次大閱兵,大唐王朝準備了整整十萬精銳加入(之前好像算少了,這裡糾正一下,十萬人,除了少年軍的幾千人之外,剩下的都從有功軍隊中抽調),這也是李貞的意思。原本朝廷是準備抽調三十萬人的,但李貞卻認爲三十萬過於勞師動衆,並且以閱兵的流程,最後一個項目,大軍是要圍繞長安城走一圈的,但是讓三十萬大軍圍長安轉上一整夭,天估計都要黑了,那接下來的典禮該怎麼進行?

何況大閱兵只是需要展示大唐軍隊的威勢就足夠了,人數的多少倒是無所謂,因此李貞直接砍去了二十萬,只留下十萬人就足夠了——就這,還是李貞妥協之後的結果,原本李貞的意思,五萬人就已經綽綽有餘了,十萬人還是有點太多了,畢竟人越多,訓練起來也就越麻煩,五萬人和十萬人的訓練難度相比起來,可不是乘以二那麼簡單的。

可是朝廷不同意,最後李貞也只能作罷,同時將自己手中的少年軍派了出去,擔任十萬人的教官,幫助他們做一些基礎訓練。

當然,古代的閱兵和現代的閱兵肯定是不同的,現代閱兵主要秀的是科技,槍械飛機坦克核武器,至於軍容整齊,又有哪個國家做不到?只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即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蛋子,也能擺出一個優秀的陣容來,這點毋庸置疑。

而古代不一樣,古代科技落後,固然大唐的兵甲利器勝於各族許多,但僅僅憑藉這些是不足以造成震撼,因爲冷兵器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在古代,裝備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謀略以及士氣,重要的還是在於人,在於兵卒的強勢,但是這兩點,除非是在戰場上互相對陣,否則是很難通過哪種操作展示給別人的——至於火炮,這還是大唐的機密,是不可能展現在閱兵式上的,就算展示出來,在閱兵式上也不可能放炮,就算拉出來又有什麼用?

好在李貞畢竟是從信息大爆炸時代走過來的人,別的沒有,見識卻是遠超古人,換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他的鬼主意非常的多。

最後終於讓他給找出了一個方法——咱們不能用科技震懾世人,那就從聲勢上碾壓你們吧。

言歸正傳。

除了珍寶那一片依舊有人護衛之外,廣場別處依舊重新恢復了寂靜。

一刻鐘後,註定要載入史冊的大閱兵拉開序幕。

在這一天十五萬大唐勁旅,將於這一日,由長安南門明德門入城,沿朱雀大街,直抵皇城朱雀門,接受大唐皇帝的檢閱,然後由金光門西出長安,環繞長安一圈,在震懾各國使節之外,也要讓大唐黎民能見識到我大唐軍容之壯盛,遠勝史前任何朝代。

獻寶只是一道開胃菜,從早上卯時初開始到辰時末就已經結束,等大閱兵儀式開始,此時也不過巳時初罷了,太陽剛剛日上三竿,正是一天之中最好的時候。

這朱雀門位於整個皇城的最中心(是皇城不是宮城),也是唐皇城的正南門,因四象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與宮城北門玄武門處於一條直線上。朱雀門下就是唐長安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裡舉行慶典活動。

貞觀三年(629年)玄奘爲了求得真經歸來後,迎接儀式就在唐皇城的正門朱雀門舉行。

朱雀門共五個門道,是古代都城城門的最高等級,與同樣五門道的丹鳳門、明德門一起構成隋唐長安城皇城、大明宮宮城、長安城正門。

在朱雀門與朱雀大街中間,有一個碩大的廣場,也就是朱雀廣場,這座廣場修建於貞觀十年,是李世民親自下令修建的,具體原因是因爲這些年大唐發展順利,就算有天災人禍,但是在朝廷的及時應對下,從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伴隨着大唐發展的越發強盛,李世民也喜歡上了與民同樂,因此專門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廣場,足夠十幾萬人同時狂歡(另外,隋唐時期,還有一座承天門也是專門用來慶祝的地方,在承天門之前同樣有一個廣場,只是承天門的定義是迎接使者,舉辦重大典禮的地方,比如說幾日之後的皇后冊封大典以及太子冊立大典,都要在承天門舉辦。只是承天門在皇城與宮城之間,普通百姓根本就進不去,這也是爲什麼獻俘大典沒有選擇承天門舉行的原因,沒有百姓看到獻俘大典,那這一次獻俘大典的舉辦就失去了一半的意義)。

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兩百二十一章 裴行儉要官第一百五十八章 都殺了吧第八十二章 奇怪老者第一百九十章 大型火油礦第三百六十一章 小心樂極生悲……第一百零八章 朝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使者(第二更)第八十三章 論功行賞(下)第兩百六十三章 道歉?第五十七章 飯桶崛起第四百零二章 宗教問題(四千字)第四百零一章 事情真相第兩百八十七章 轉機第四十八章 用玄鐵做刀具?太奢侈了第一百零三章 信物(下,三千字)第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十九章 分封第二百三十九章 你們覺得兕子如何?(第四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美洲大陸第七十七章 與民同樂第三百零三章 不得不賞賜卻又賞無可賞第六十三章 作死的諸位皇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就知足吧第一百四十七章 活捉唐徠第一百三十二章 薛仁貴想去海軍第三十二章 運銀船第二十四章 衝突解決?(四千字)第八十六章 細思極恐第六十二章 擊潰(1)第二十四章 衝突解決?(四千字)第二十一章 扒光了,遊街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出大事兒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鎮國金獅、光明之山以及怪異的第三件寶物第九十六章 議論咻咻第八十五章 損失慘重啊第二百五十章 票決結果第二百二十一章 長孫順德(二合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竺戰事(2)第八十四章 陛下不可第二百二十三章 陰謀乍現第三百一十一章 提前泄露第三百零五章 終定第六十一章 叛亂?不存在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以史爲鑑?你在搞笑嗎?第九十五章 內附第三百一十九章 恨意沖天第一百五十章 千艘大船第六十八章 如何懲處第一百三十六章 推測第一百五十四章 金礦第七十五章 雜事一大堆(2)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一個理由第六十二章 章節名有那麼重要嗎第九十四章 定國五策(9)第兩百五十二章 居然是他……第一百八十一章 被放火燒山(第八更了,求支持)第一百六十一章 各自謀劃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竺戰事(2)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家論第三百五十八章 拖延+絕境(二合一)第二章 光明的身份以及黑暗的未來第三十一章 銀島第二百一十四章 外援?漢奸?第八十九章 競爭第二百九十九章 烈焰焚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2)第兩百八十六章 絕境第兩百四十三章 嶺南的天第七十六章 杜荷的擔憂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樁罪惡第二百一十八章 兵臨城下(2)第五十九章 被嫌棄了+報復(四千字)第二百九十三章 土地問題(2)(第二更,求收藏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 煩死了第五十四章 臭彈第三十四章 意外的島嶼(三千字)第一百九十二章 長生不老?海市蜃樓爾!第三十六章 林法的志氣第一百六十九章 另一個臥底第一百零七章 後悔的白衣人第六十八章 《請遷宗疏》第三百二十八章 無恥之論+活捉侯君集(四千字)第二百七十八章 損失慘重?第二百五十五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第六十三章 本王這是爲他好第二百二十五章 三清觀中第二十六章 揭破身份(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道理?公平?拳頭?第六十四章 有人求見第二十五章 傳說中的惡人先告狀第一百三十七章 離開與事變第四十四章 吳兆龍第十七章 王玄策的雄起(終)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起雲涌(2)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世民的後手第六十九章 孔家的反對第一百九十九章 禁忌試驗(第四更)第九十六章 魏徵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