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善陽縣候

李績在朝堂上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老實人,所以,他活的最長久。【.aiyousheng】所以,孫享福在朔州用不正當的手段給自己弄田地的事情,他也如實的向李世民彙報了。

“這個混小子,真是氣死朕了,都混到死囚營去了,還想着貪贓枉法,哼,你要朔州的地是吧!朕偏偏不給你,來人,傳蕭瑀,房玄齡,杜如晦御書房議事。”李世民重重的將李績的密奏拍在案几上,氣呼呼的朝內侍喊道。

沒多久,上完朝還並未出宮的三位大人便被內侍帶到了御書房中。

“幾位愛卿看看吧!”

李世民毫不避諱的將李績的密奏推給三人道。

不一會,三人便相互傳閱看完了這封篇幅較長的密奏,但三人看完之後,都是沉默不出聲。

“三位愛卿可有教朕?”

“呃,這個,陛下,臣以爲孫正明這個設想其實是很好的,只是,想要做到的話,恐怕很難,並且,讓朝廷之外的人供養軍隊的話,可能導致朝廷的軍權旁落,不可不防。”

房玄齡不愧是智慧高絕之輩,一眼就看出了孫享福提出來的這個構想的缺點,畢竟,如果軍隊的錢糧都由那些商賈或者世家來出的話,時間久了,難免軍隊就會聽那些商賈或者世家的話,這可是要不得的。

但引導資本蠶食關外土地這個想法卻是神來之筆,如果計劃真的成功,那麼,關外的土地將會逐步的變成和中原之地一樣,漢民很難再分割出去的固有土地。

“老臣卻覺得,或許可行,既然咱們已經意識到了軍權的這個問題,讓那些願意出資的人把錢交給朝廷,再由朝廷分派就好,另外,朔州之地可供養不起李將軍的三萬多兵馬,不開源的話,這些兵馬很快就要撤回來,到時候恐怕如奏章所說,朝廷在朔州之勝,只是獲得了一個貧窮的邊寨之地,而且隨時都有得而復失的危險。”

隨着瞭解的情況越多,李績對於整個朔州的認知也更加全面,這裡絕對是大唐最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四縣一城的人口加起來才一萬三千戶,五萬人都不到,且此前七八千的青壯都被樑師都收到了軍中,普通百姓以老弱居多,大多活不下去,跑的動的,都逃到了其它地方,被各地的世家收攏成爲了沒有戶籍的農奴。

這樣就導致了原本還可堪耕種的田地或荒廢,或落到了一些豪強手中,官府即便統治了這裡,能收上來的稅收也少的可憐,根本談不上供養軍隊,這也是李績會召見孫享福問生髮之道的原因,作爲當地主官,他也是在想各種辦法。

杜如晦是兵部尚書,他對軍費花銷這一塊知道的比較清楚,今年朝廷仍然不富,三萬大軍,兩萬多匹戰馬,加上裝備的維護和消耗,需要花費的錢糧是巨大的,而且,朔州之地是幷州的門戶,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軍隊常年駐守,而且駐軍還不能少,防守不過來還不如不防,留小股的軍隊就是給人家塞牙縫的。

見自己的左膀右臂意見相左,李世民便把目光看向蕭瑀,歷史上李世民數度啓用他爲相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確實有才華,軍事謀略上或許弱些,政治方面卻略強於房玄齡和杜如晦。

“陛下,老臣覺得,若想使邊寨民心安定,不再反覆,駐軍和富民乃是關鍵,是以,朝廷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軍隊能夠長久的駐守當地,如何能夠讓當地百姓富裕起來?孫正明和李懋功所言,正好能做到這兩點,朝廷何樂而不爲呢!咱們只需要制定政策,保證這個計劃能夠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實施就好。”

蕭瑀等於是將房玄齡和杜如晦的話做了個總結,按照朝廷和國家的需求制定政策,就能滿足各方面,只是這樣的話,李世民就不得不隨了孫享福的意了。

其實,今時今日的孫享福何須貪污朝廷的一塊田地,他這是故意做給李世民看的,目的就是要給李世民一個把自己留在朔州的藉口,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倭國那邊會這麼快就做出回覆,朝堂上魏徵還火急火燎的要求皇帝恢復他的爵位。

所以,接下來李世民和三位大臣商量的方向就變了,孫享福原本的新豐縣候沒有了,變成了善陽縣候,從富裕的關中一把甩到了貧窮的邊地,雖然級別還是一樣的,但這裡面的差距有多大,明眼人都看的到。

按照朝廷制度,縣侯賜食邑千戶,永業田一千四百畝,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李世民只是給了孫享福五百戶的實食邑,要知道,好多國公的實食邑還不到千戶呢!這方面算是對孫享福還是恩厚了,畢竟是把他給封到偏遠貧窮的地方去了。

那麼,加上佃戶們的四千畝永業田,孫享福實際上在朔州就有五千四百畝田可以耕種。

當然,這還不算完,李世民還給他封了個朔州長史和屯田使的職務,職權跟揚州的武士彠一樣,當然,揚州是上州,朔州是下州,所以級別差着好多級,孫享福這個朔州長史才正五品,與他的爵位的品級都差着好多級。

之後李世民怕魏徵罵自己刻薄,特意劃給了孫享福三萬畝的職田。當然,這又是一個坑,李世民其實還想再多給些的,但又怕別人說自己給的太厚,不合制度。

精明如李世民,早就想到了一種新的剝削孫享福的辦法。

就像幸福村一樣,田地給孫享福的時候基本是荒地,但一年以後,這些荒地變成了人人嚮往的金疙瘩,這次在朔州給孫享福劃那麼多田,等他把田地種好了,把他往其它地方一調,由於職務變化,職田是要上交的,原本劃給孫享福的只是荒地,但收回來的時候卻是上好的良田,這筆買賣不要太划算。

笑眯眯的議定此事之後,李世民又就這些事給李績去了一封長信,發展朔州之地事關重大,經營上,讓他多聽從孫正明的建議,渡過了最初的艱難時期,他差不多就可以班師回朝了,孫享福既然把王家牽扯進來,那在王家沒有需求主動找朝廷開口之前,根本不需要駐軍,讓孫享福在當地組建一個團結營保持正常防衛就行。

令人比較意外的是,對於孫正明封善陽縣候的事情,朝廷居然沒有任何人出來反對,就算是魏徵,也只是覺得這個地方有點對不起人,但想起那五百戶的實食邑和三萬畝的職田,他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當聖旨被用印傳到幸福村的孫家的時候,愁容滿面了一兩個月的虞秀兒終於喜極而泣,不僅給了傳旨的內侍重金相謝,還給全村上下所有人發了一貫錢的賞錢,要知道,幸福村加上僱工,現在常住人口可是過萬,她這個當家主母一句話,一萬多貫錢就花出去了。

шшш★ tt kan★ ¢ 〇

對於這樣的一個敗家娘們,孫享福表示壓力很大,不過這敗家娘們真正敗家的手段還在後面,她居然要求村裡的工匠們幫她打造馬車數百輛,準備在這大冷天的,搬家去朔州,這可是長安的一個大新聞,大家都因爲感慨他們兩口子的夫妻情深,而將搬家所需的物品低價售賣給了她。【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621章 公告欄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112章 到洛陽第179章 互坑第193章 殺心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734章 宣撫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562章 利益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372 人才缺乏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155章 合作第714章 航海人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467章 鏖戰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159章 殺人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481章 大進項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737章 五年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576章 中計了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175章 唐奉義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164章 秀兒探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