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

當魚的體積和重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餵養它所消耗的飼料與它的出肉率比例,就會不斷降低,具體是個什麼數值,孫享福沒有見過相關的統計,不過卻是知道,在後世,很少有人養魚三年才起塘的,一年一起塘,兩年一起塘的最多。x23us.com更新最快

而作爲一個地地道道在長江邊長大的湖北人,孫享福知道太多淡水魚的吃法了,用少許鹽醃製曬乾的臘魚,就是家家都會吃的菜,不管是加些配菜煎煮,還是加點香料烤食,都是嚼勁堪比牛肉乾,營養熱量甚至超越牛肉乾滋補肉食。

孫享福小時候最喜歡吃在鍋裡幹炕出來的臘魚塊,即便不加什麼調料,也是美味的零嘴,保存時間很長,是一種很方便軍士食用的輔助軍糧。

現在,滿腦子是軍需籌備的孫享福,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它,既然皇家漁場有這樣的資源,那孫享福手上的這個徵發令,就從皇家開始徵起吧!正好各大漁場清清塘,明年好餵養新鮮魚苗。

不僅如此,孫享福還想給關中所有的農場來個大優化,即,除了保存最新的高產品種之外,其餘的全部淘汰。

這道命令一下,可能會有過千萬只雞鴨將會被屠宰,因爲三年多過去了,光是皇家的農場,規模達到幾十萬只的養殖場就有近三十個,而從這些農場裡引進種苗,養殖過千隻的個體戶,至少有數百戶,養殖過萬隻的村集體,也有數十個,這種恐怖繁殖的速度,很有可能在未來造成產能過剩。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主要還是因爲百姓們窮怕了,今年驟然富起來之後,還沒有改變以往節儉的習慣,把雞鴨這種可以持續爲家裡產出的家禽當命根子一樣,捨不得吃。

大家都拼了命的養,都不去吃,這就導致了市場上的家禽和蛋類越來越多,價格一再往下掉。

畢竟,有錢人只是那麼一小撮,他們也不會餐餐吃這些東西。

那麼,孫享福正好借這次機會,幫關中百姓去去庫存,這樣不僅能夠優化今後的養殖效率,還能讓條件比較好的府兵家庭,養成吃雞鴨的習慣。

所以,關中百姓過一段時間之後,不僅會曬魚,還要曬臘雞,臘鴨,甚至,易保持,能夠直接食用的豬肉脯,孫享福也打算弄一些,在吃食上滿足了府兵,相信在戰場上,他們的力氣就絕對不輸給高句麗士兵了。

“咱們村裡各項產業在渭南新城的大作坊都建立起來了嗎?今年能不能投入使用?”

回來就趕上一攤子事,孫享福還沒有跟馬週會面具體談,便趁着吃飯的空閒,向孫大力問道。

“都開始建了,不過,目前也就最早開始建造的冶煉作坊主體建築完工了,其它作坊,可能還要幾個月才能陸續建好,春節後能夠開工生產,就不錯了。”

李世民雖然給渭南新城弄了幾十萬勞工,但新城的攤子太大了,需要用到人手的地方太多,不是短短几個月就能見成效的,現在已經九月中旬,按照孫大力的說法,也就是三四個月後,幸福村投資建設的大工坊,才能初步投入使用,估計真正的招滿工作人員,高效的運轉起來,還得一年多以後。

因爲,很多工坊,簡單的生產車間或許好建造,但是能夠在裡面生產的熟手工人,卻是需要時間培訓出來的。

“咱們本村的作坊不能停,可以先期招工培訓,少量的生產,稍後,我會給一些你們能夠生產出來的東西,列個單子出來,你們按照先後順序,儘可能的在明年夏天之前,一直保持全負荷生產。”

“行,正好秋收過後有很多人閒了下來,回去之後,我馬上就安排招工,只是,還有一個問題,咱們村子的場地可不夠了。那些棉花,可是把咱們村一大半的地方全部都堆滿了。”

由於新的戶籍制度實行,關中的老百姓們更加願意出門了,用工量比較大的幸福村,就時常有人來尋活計,招工方面,孫大力還是有些信心的,當然,有些問題,他還得跟孫享福反應。

場地確實是個問題,尤其是棉花,這玩意忒佔地了,孫享福聽了孫大力之言,轉頭向石寶問道,“大郎,你娘今天來了嗎?”

“來了,在樓上看望夫人呢!”

“一會幫我轉告她吧!從明天開始,讓製衣作坊所有熟手工人領一個生產任務,把原材料發放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帶回家裡去製作,一個熟手工人如果一天能夠製作兩套棉甲的話,你們就每天給他派二十套的量,做不完,讓他們自己找鄰里鄉親幫忙,只要他們按照要求的質量交貨,就能拿到全額的工錢,如果能夠超額完成的,給獎勵,多做多獎,現有的製衣作坊,今後只作爲培訓場所和收發貨的場所。”

孫享福的這套手段,等於是定價發貨,給熟手工人包工,其實,在農耕社會,織布,做衣服的活計,大多數婦人都會做,現在的製衣作坊差不多有兩千多熟手女工,這些女工做夏衣短打,每人每天可以做十幾件出來,做長袖,長褲或者秋裝,簡單的棉襖,一天也能做出三五件,至於厚實,功能比較多的棉甲,一天就只能一兩件了。

不過孫享福知道,這些東西製作起來其實並沒有多少難度,正常人,或者小孩子,都可以完成其中大部分工序,只需製衣作坊掌握了裁片大小,統籌較一些關鍵部位,一個熟手工人帶領着幾個生手,一天做出來的衣服數量就能翻倍。

他這是要讓每個熟手製衣工人都回去招募一批人,形成自己的生產班子,把街坊,或者同村鄰里,都發動起來製作衣物,就像後世南方沿海城市的製衣行業一樣,大訂單來了,製衣廠只需要按規格裁好裁片,掛牌子對外發貨,就有成百上千個個體戶加工班子過來接貨製作,完成之後,交成品交貨領工錢。

這種做多得多的模式,很自由,門檻低,會大大的刺激這些窮怕了百姓的賺錢**,相信,用了這個手段,不需要等到渭南的大工坊建立成功,製衣行業的產能就會先一步提上去。

而將幾十個庫,上百萬畝田地裡產出的棉花,快速的變成老百姓身上穿的衣服,或者軍人身上穿的棉甲,就是孫享福的目的,可別以爲在這件事情上孫享福,或者製衣作坊會貼工錢什麼的,實際上,他們會大賺一筆。

因爲由這些熟手工人帶領的家庭作坊一旦形成,就能快速的將棉質衣物在市場上鋪開銷售,霸佔市場,到時候,盈利的錢,足夠補貼製作幾十萬套軍裝的工錢了。

對於這樣的國家大事,石寶一點都不敢怠慢,怕自己望漏什麼,直接就去樓上找了聶三娘說明情況。

然後,孫享福也趁吃飯的這點時間,多指點了聶三娘幾句,類似於刺激大家積極性的方案,最先可以把單價定高一點,發的款式簡單一點,作坊裡面還製作一些能夠幫助工人們高效生產的針線,裁剪閘刀等,總之,就是無限制的擴大製衣生產規模,儘快的清理掉棉花存貨。

相信有了這個策略,關中街面上,今年冬天就很難看的到閒人了。

這還只是孫享富在自己可動用的資源內做的工作,相比於朝廷這次要籌備的所有東西來說,只是一小點。

吃完飯後,他只是短暫的看了一眼老婆和孩子,就匆匆去了政事堂,蕭和馬周,估計都在這裡等了他一上午了。

“諸事繁忙,讓兩位久等了,抱歉,抱歉。”孫享福給兩位在等待中還要不斷翻閱着文稿,處理公務的大忙人抱拳道歉道。

“孫都督諸多職司加身,恐怕也和我等一樣,忙的腳不沾地,客套話就不多說了,我等已經將必須要儘快解決的事情列成了單據,孫都督在方便有建議或特別的安排,請逐條的提來,時間不等人,咱們議定之後,就要馬上執行了。”

蕭果然是實幹家,一大把年紀了,幹起事來還雷厲風行,不過,孫享福看到他所列出來的第一條建議,就眉頭一皺,大搖其頭。

“蕭相,既然朝廷諸多大臣都不在京,這個什麼行卷制度,您覺得還有保留的必要?下官以爲,讓這些讀書人在入仕之前,就各投門牆,形成派系,對國家是不利的。”

隋朝的科考有個很操蛋的制度,就是參考之人,必須給在朝大臣投卷,只有得到了大臣推薦的讀書人,才能參加考試。

這個制度在當時的好處就是,能夠保證參考者有一定的文學水平,畢竟,隋朝時期的科舉,可不像宋明清時期,是一級一級的考上去的,而更像是在漢朝舉孝廉的制度上加了文學考試這一關。

朝廷的大臣接受考生行卷,給了考生推薦,就相當於是給這個考生做擔保人,在行爲品德上,這個擔保人可以對考生有一定約束,即便是考生通過考試做了官也一樣,擔保人與被擔保人之間,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在孫享福看來,這就是一個滋生官場派系的溫牀,可偏偏有這麼大漏洞的制度,在當時就形成了,這也是爲什麼,五姓七家能夠把持隋朝朝堂的原因之一。

讀書人較多的世家門閥,中獎機率本就高,而在朝廷沒有靠山的寒門子弟,即便是參考了,而且還天賦異稟,考的比哪些世家子弟好,你也沒有大官做,甚至被排擠出官場,因爲少數羣體是鬥不過多數羣體的。

寒門子弟想要做官,還有一種途徑,投效到世家門下去,他們不說保你平步青雲,官運亨通,至少,讓你能在官場混得下去,不過,那時候你得以世家的利益爲最高準則。

這種模式,很快的就讓世家門閥壟斷了知識文化,形成了左右朝堂的力量,到了唐初,即便是有很多造反派起家的武人走進了朝堂,也沒能改變這個局面。

對於孫享福提的這個問題,蕭也不是沒有考量,但是,你讓他憑空構想一個全新的科舉制度出來,就有些爲難人了,古人要是有那麼強的創新能力,後世還不知道是啥樣子呢!

“老夫也以爲不妥,正明覺得,如何能保證參考者都有才學,以及如何辨別這些有才學的考生,品德修養足以爲官呢?”

對於蕭這個問題,孫享福沒多想就答道,“參考者有沒有才學,咱們可以在考試題目上考嘛!至於他們的品德修養能不能夠爲官,咱們讓百姓來評啊!下官此前已經跟陛下商議過了,今科所取之士,不授官。”

“不授官?”

孫享福這三個字說出,連排隊等候跟他商量事情的馬周,也朝他看了過來,不授官,你搞科舉幹啥?

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323章 又出招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175章 唐奉義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46章 治國難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414章 談妥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317章 逛夜市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693章 去雲南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520章 到定襄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466章 大戰起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450章 效果第604章 擺鐘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456章 戰局第十一章 買船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711章 誣告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576章 中計了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554章 全面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