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結束與開始

(今天晚上又是揣着U盤到處找地方更,好容易到同事家,居然摸錯門了,又遲了,道歉,再道歉!下個月衝沙場榜,各位書友大大鼎力支持啊!)“臣呂溫參見陛下。” щщщ_ttκa n_¢O

“呂卿免禮。”

真巧,當值的是呂溫。呂溫是東宮舊臣,王叔文集團的核心之一,去年吐蕃贊普死,呂溫奉命作爲使團成員去弔喪。歷史上曾有人議論,如果有呂溫在,王叔文集團就不會失敗,可見此人才幹。回朝後,因爲熟悉吐蕃事務,呂溫入翰林院,在糧秣統計司負責吐蕃回鶻西域事務。

既然來的是專家,李誦就開門見山問道:

“卿可知大唐有多少子民失陷在吐蕃、回鶻、西域?”

呂溫道:

“臣不知確切數目。河湟、安西失陷吐蕃已經快五十年,加上與吐蕃歷次戰爭中被俘,被擄掠而去的人口,數十年繁衍下來,雖屢次遭到虐殺,臣估計光丁壯依然不下三十萬。北庭被回鶻控制,我朝百姓可能有數萬人。至於再往西去,臣無能,本司的經費有限,還未能派出人員,只能依靠商隊來了解。據一些行商講,被突厥擄掠而去的子女,在恆羅斯之戰前後被俘的軍戶,多年來在原昭武九國及黑衣大食均是奴隸身份,有不少人連漢話都不會說了,長得雖然是漢人面孔,卻不知道自己是唐人。”

說着說着,呂溫的聲調也低沉了起來,失陷的百姓們扒在籬笆後偷偷哭泣的景象是他親眼所見。唐朝雖然宣稱“合同爲一家”,但是在民族政策上不過是由於自信帶來的積極歧視,談到這些話題,民族感情收到了嚴重傷害。

李誦也是,一股悶氣憋在李誦心裡。李誦問道:

“卿剛從吐蕃回來。以卿之見,失陷百姓還心向大唐嗎?”

呂溫道:

“別的地方臣不敢說。河湟之地的百姓依然是忠於大唐的。臣甚至以爲,只要朝廷能給他們提供兵器供應,光憑河湟子民就能驅逐吐蕃,光復河湟。陛下若要恢復河湟,臣以爲應當儘早籌劃,不然年深日久,等到河湟百姓忘了自己是唐人的時候,收復河湟乃至安西北庭就晚了。”

李誦點頭道:

“愛卿之言甚合朕意。朕若要解救回鶻乃至大食子民又該如何呢?”

呂溫尋思半天,道:

“陛下何不效仿魯國?”

春秋時魯國有一項法令,就是魯國不管是官員還是商人還是其他什麼的,只要在國外遇見魯國人淪爲奴隸的,就把他贖回來,花費的金錢由官府補償。

李誦點頭道:

“善!”

永貞元年很快就過去了。當永貞二年來到之後,又是一番嶄新的氣象。在各鎮的使者在長安消費了無數金錢,帶着皇帝的賞賜踏上歸途的時候,驚訝的發現關中的道路已經整修了一遍,比來時好走了許多,路邊殘缺的樹木也挖好了樹坑準備補上。道路兩邊更能看到許多忙碌的人,或在興建水利,或在平整土地,整個關中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新年以前就有藩鎮使者陸續返回本鎮。李絳每天晚上都會向李誦彙報這些使者在長安活動的情況。接見以後的第四天,李絳匆匆來到御書房報告說:

“吳元濟已經返鎮。”

李誦點點頭示意知道。李絳繼續說:

“蹊蹺的是李公度沒有返回淄青,在京中四處送禮。他的那個屬官李世燾今天一大清早就出城了,至今沒有回來,監視的人說這些人帶着少許行李。”

李誦還是沒有反應,正要問其他人情況,突然回過味來,李絳不可能把無關緊要的事報告給他,猛然擡起頭,問道:

“此人在長安都做了些什麼?”

“此人倒是安分,不像李公度每日出入大臣府邸,名士家院。只是間或去東市西市逛逛,買些丹青材料,或者買些樂器。前日還在秦樓,與樂師合奏了一曲。”

“他用的是什麼樂器?”

“斛慄(字打不出來)。”

李誦“騰”地站起來,道:

“李師道!”

李絳跪下慚愧道:

“臣無能,居然沒有反應過來,讓他跑了。淄青今日到的內線報告說十幾日不見李師道,臣這才猜到此人可能是李師道。臣失職,請陛下免去臣的職分,治臣之罪。”

李誦道:

“此事原也怪不得你,起來吧,朕與你都見過此人,卻不曾想到此人有如此膽略。宰相們都以爲李師道紈絝子弟,只知道玩樂,如今看來,這人志向不小。以後蒐集情報,務必要仔細了,力求周全。千方百計也要留下各鎮將佐幕僚的畫像。今次來朝諸人的畫像都留下了嗎?”

李絳道:

“都留下了。陛下要追李師道嗎?”

李誦道:

“把李師道的挑出來,其他的存檔吧!他已經去了一日,起碼下去一百多裡了,就讓他多活幾年吧!”

天剛亮的時候,潼關外的千里穀道上,幾騎人正立馬山頭,邊上還有幾匹馬,明顯是換乘用。天氣寒冷,幾人雖然都穿着皮衣,臉依然凍得通紅,無一例外的是眼圈也是紅紅的。前面一人喊道:

“來了,來了!”

幾騎人一聲呼哨,衝下山去。正在走近的一隊人馬明顯有些驚訝,卻不慌亂,馬上有十幾騎人張弓搭箭迎了上去,其他人拿起兵器護住兩邊。這邊下山的幾人一陣衝刺,勒住馬匹,中間一人驅馬上前,大聲道:

“淮西兵馬果然名不虛傳。不過吳將軍就是如此待客的嗎?”

馬上的人正是李師道。

李師道潛往淮西見吳少誠吳少陽的時候,李誦也完成了永貞二年的計劃。

永貞二年,隨着前一年陸贄,鄭餘慶,武元衡出朝任節度使,宰相將由以下幾人擔任:

杜黃裳、李吉甫、於頔、李巽、裴垍。

根據李吉甫的計劃,除了陸贄,鄭餘慶,武元衡,還將有一批重臣出朝任節度使,一批節度使將被徵召入朝,還有部分節度使將會對調,同時裁撤部分藩鎮。這一年,朝廷將在和吐蕃談判之前爭取動搖吐蕃對河湟的統治。這一年,在政治經濟上都將有大的動作發生。

“永貞二年,咱們拭目以待!”

御前會議上,李誦信心十足的說。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雁行陣(下)第四十三章 柿子要揀硬的捏(修改)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二)第五十一章 耳根子軟第三十四章 老魚入大海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五)第三十七章第十章第四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廟號(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六)第一百零六章 魏博的救贖(上)第三卷 第三章第三卷 第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四)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六)第十九章 功虧一簣第七十三章 失敗的朝聖第三十二章 潰 敗第十八章 怎麼還不來呢?第一百零九章 家第六十八章 紫氣南來第三卷 第七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七)第十六章 會 戰(上)第九十七章 韓 弘第一百零七章 洛北觀兵第三十章第五十七章 摟草就要打兔子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九)第四十四章 又狠又毒又臭又硬第九十九章 魏博請降第九十六章 築廁將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一)第二十四章 雪 人第三十九章 嚇出來的勝利第五十六章 天 雷第九十章 馬 匪第八十七章 太子東巡第十六章 會戰(中)第十六章 會戰(下)第六十三章 李老太爺第五十六章 天 雷第五十九章 大刀闊斧第二十三章 孝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局(上)第六十四章 流 言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七)第十九章 報 紙第五十七章 結束與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內舉不避親第六章第一章第八章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中)第四十一章 選 擇第二十八章 兵 變第三卷 第十六章第三卷 第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四)第七十八章 幹 旱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三)第五章(求收藏 鮮花)第四十六章 於頔入朝第三十七章 某是吳少陽第六十七章 晉陽危機第九十九章 偉 大第七十章 勸農五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十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九)第五十二章第四章第三卷 第十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一章第四十章第九十二章 蓄 勢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五)第三十四章第二章 高崇文第四十六章 於頔入朝第十一章第二十三章 孝子第五章 騾騎軍第十章 過山車(下)(泣血求訂閱!)第七十八章 幹 旱第十七章 棄 子第三十五章 橐 鞬第九章 迷信、海貿和大葬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九)第五十五章 侯惟清的鐵與血第七章第七十章 勸農五策第六十四章 流 言第四十章第二十九章 罵陣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