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

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

太液池又恢復了寧靜,長孫皇后嘆息一聲,夜色籠罩下還有一些魚從太液池的水面躍起,又落入湖中。

天剛亮的時候,一個吐蕃人騎着快馬離開了這座大城一路朝西趕去。

從關中的七月,出了關中,過了隴右,快馬加鞭地穿過戈壁進入高原。

一個月後,這封信才送到邏些。

在邏些寬敞的草場上遠遠看去能夠遠處遠方白雪皚皚的雪山,會有吐蕃的牧民向着雪山虔誠地行禮。

幾個吐蕃勇士騎着快馬問着來人。

而後被帶入了一間小屋中。

十九歲的松贊干布喝着茶,茶是長安買來的炒茶,這位吐蕃贊普很喜歡這種茶水。

小屋內有些昏暗,松贊干布拿起一旁的糌粑吃着,目光看着一卷放在桌上的書。

書上所寫的是中原文字,這位吐蕃贊普一統高原之後,很喜歡看中原人的書籍。

這個愛好還是吐蕃大相影響的這位年輕的贊普,吐蕃的大相祿東贊是一個崇尚智慧與權謀的人。

此刻這間小屋中站着不少人,才年過三十的祿東贊接過對方遞來的書信,揭開封蠟端詳着信中內容。

松贊干布一口一口往口中送着糌粑,沉聲道:“唐人說什麼了?”

祿東贊看完書信,嘆息一聲遞給一旁的贊普,道:“天可汗的東宮太子說讓我們收兵。”

松贊干布拿着信紙看着紙上的文字,看完了內容又仔細欣賞着字跡,道:“原來大唐太子的字也不怎麼樣,聽說天可汗的字寫得很好看,可惜至今都看不到。”

祿東贊盤腿坐下來,也吃着糌粑,道:“只要吐蕃足夠強大,天可汗一定會親自給贊普寫信的。”

松贊干布氣餒道:“他們說若吐蕃不收兵會讓西域諸國與高昌一起討伐吐蕃。”

祿東贊神色凝重,道:“現在還有唐人的兵馬在青海邊上,時而走入吐蕃地界,我們的勇士被打傷了幾個。”

贊普沒有當即答應收兵,說起來攻打于闐本就是祿東讚的主張,松贊干布也不過是抱着鍛鍊吐蕃勇士的想法。

祿東贊說西域的商道極其地富有,搶了這條商路對吐蕃有極大的好處,有唐人的絲綢,唐人的鐵器。

中原的史書上,有一個叫范雎的人,有人評價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有時候松贊干布就覺得祿東贊行事太過着急了。

不出所料,果然大唐的天可汗也對西域虎視眈眈。

“大相覺得大唐的東宮太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祿東贊回憶起貞觀七年剛開始的時候,緩緩道:“太子殿下是一個謙遜有禮的人,他說很嚮往我們吐蕃的雪山。”

松贊干布遲疑道:“雪山?”

祿東贊將手中的糌粑吃完,又道:“這兩年的傳聞中這位東宮太子如今監理朝政,朝中朝臣都稱太子賢明。”

安靜的屋內,能聽到屋外的風聲,一直吹到雪山。

松贊干布緩緩道:“這個太子會是下一個天可汗嗎?”

祿東贊倒了一碗茶,道:“按照唐人的說法,如此賢明的太子一定會成爲下一個天可汗。”

松贊干布的目光再次回到這封信上,“東宮太子才十六歲?”

祿東贊還是點頭。

“大相覺得我們該收兵嗎?”

祿東贊緩緩道:“讓勇士們回來吧。”

聞言,松贊干布心領神會地一笑,對等在外面的勇士道:“讓我們的勇士從於闐回來!”

屋外很快就傳來了戰馬的嘶鳴聲,接着是馬蹄聲的遠去。

看向贊普高興的笑容,還在看着東宮太子的書信,祿東讚的神色多了幾分擔憂,道:“東宮太子若成了天可汗也不是一件多好的事。”

松贊干布疑惑道:“大相不是說大唐的東宮太子是個很和善的人嗎?”

祿東贊緩緩道:“我也希望這位東宮的太子能夠成爲將來的天可汗,但中原人的事總是很複雜的。”

松贊干布喝着茶水,笑道:“大相也請給東宮太子寫個回信。”

祿東贊點頭,拿起毛筆開始寫字,這位吐蕃大相用筆的手法很熟練,中原文字寫得很好。

其實在這間小屋中有很多中原書籍,都是從關中買來的。

松贊干布通過這些書籍,學習中原人的治理方略,來治理吐蕃人,也想要制定吐蕃人的禮制與吏治。

吐蕃想要強大,需要智慧。

等祿東贊寫好了回信,松贊干布走出這間小屋,他面朝雪山,朗聲道:“中原是吐蕃的老師!”

祿東贊命人將回信交給大唐的東宮太子,並且也承諾了從於闐收兵,他低聲道:“贊普說得很對,我不該這麼着急的。”

松贊干布道:“不是現在就是將來。”

祿東贊頷首,站在一旁不語。

吐蕃大相的回信到了關中的時候,已是臨近九月。

關中的酷暑結束了,皇帝決定在九月結束今年的避暑。

邊關的急報比吐蕃人的信早一天送到了太液池,李世民看着急報沉聲道:“竟真的收兵了。”

尉遲恭道:“陛下,看來東宮太子與祿東贊之間真有來往。”

李世民雙手揹負站在太液池邊,嘆道:“可承幹常說他與祿東讚的來往並不多。”

尉遲恭作揖道:“那就是吐蕃人希望讓陛下與朝臣相信,太子與吐蕃大相的關係很好。”

“他們這麼做是爲了什麼?”

尉遲恭回道:“足以見得,他們的圖謀更大。”

李世民的目光盯着太液池的湖面,道:“太子殿下知道這件事了嗎?”

“祿東讚的信明天才到長安。”

“呵呵呵……一個吐蕃的大相倒是懂得進退,松贊干布是一個從善如流的人嗎?”

尉遲恭躬身站在一旁不語。

翌日,天還未亮,李承幹就在晨練了,與往常一樣練習着箭術。

天還只是矇矇亮,就見到遠處走來兩個熟悉的身影,原來是李績大將軍,與皇叔李孝恭。

李承幹一箭放出,箭矢精準地釘在靶子正中心。

見狀,李孝恭拿出一塊銀餅丟給了李績。

李績笑着將銀餅收入懷中。

李承幹好奇道:“皇叔與大將軍這是在做什麼?”

李績穿着上朝的朝服,回道:“末將與河間郡王打了個賭,讓太子殿下見笑了。” 李孝恭哀嘆道:“原本以爲我等不在這些天,太子殿下會懈怠鍛鍊。”

李績又道:“從剛剛的那一箭足以見得,太子殿下不僅沒有怠慢鍛鍊,而且箭術更加精進了。”

李孝恭坐在一旁,道:“服輸了。”

李績朗聲笑着,一臉意料之中。

李承幹繼續練着箭術,心裡還是對兩位拿東宮太子來打賭,這等事怎麼想怎麼不舒服。

“尋常軍中的弓手需要練一兩年才堪堪能用,孤自然不敢怠慢。”

李績看着一百五十步開外的靶子,道:“太子的箭術越發精湛了。”

李孝恭點頭道:“身體也更結實了。”

現在箭術上的控弦更加穩當,放出去的箭矢力道更大,箭矢也更穩。

見皇叔拋起一個藤球,李承幹張弓搭箭,瞄準了就要落下的藤球,一箭放出,箭矢穿過藤球,精準地落在靶子上。

李孝恭拍手道:“甚好!”

小福端着三碗麪條出來,三人坐在東宮門前吃着早飯。

“孃的!”一口麪條入口,李孝恭情不自禁說了一句話,道:“外面的飯真不是人吃的。”

李績用筷子敲了敲碗,道:“這纔是人吃的。”

已經可以看到有三三兩兩的官吏走入承天門,今天父皇就要來上朝了,多半再過一個時辰,弟弟妹妹睡醒就會回來東宮。

李承幹默不作聲吃着麪條,想着今天早朝不能監理朝政了,朝中權力又會全部回到了父皇手裡。

小福站在一旁,如果這個時候還有朝臣要與殿下一起用飯,她再去鍋裡撈一些麪條出來。

“皇叔?”

“嗯?”

“潼關修建得如何了?”

李孝恭吃完麪條擦了擦嘴道:“很順利,又不是多大的工事。”

李績點頭道:“其實早在十年前就看出來黃河水位變化,沒想到如今又出現了一條路,竟然可以繞過函谷關,如此一來潼關就極爲重要了。”

李孝恭不住點頭,將碗筷放在一旁,舒服地拍了拍有些發福的肚子,打了一個飽嗝後,道:“痛快。”

李績咬了一口蔥,又將剩餘的麪條吃完,再將剩下的半截大蔥全部吃下。

李承幹收拾了一番,便要一起去早朝。

一路上,李孝恭問道:“老夫聽說關中各縣將許敬宗彈劾了?”

李承幹揣着手,道:“各縣作風彪悍慣了,不過都已安排好了。”

大唐的朝堂與民風有關,大唐的民風是樸實且彪悍的。

因此現在的大唐還是很務實的,身爲一縣縣丞也好,身爲京兆府的官吏也好,你要是對其中一縣厚此薄彼,難免會被彈劾。

“孤覺得切實瞭解各縣情況,瞭解各縣的需求,這項工作應該持之以恆。”

李孝恭道:“老夫不懂這些,還以爲東宮被欺負了,當時要不是懋功攔着,老夫早就駕馬殺回長安。”

李績尷尬一笑。

走到太極殿前,李承幹又道:“讓皇叔掛念了。”

李孝恭嘆息一聲,走向了朝班上自己的位置,又與一衆許久未見的好友們紛紛問好。

此刻太極殿內,羣臣已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李承幹從文武兩列朝臣之間走過,見有不少目光看着自己,也在小聲議論。

來到自己的位置上,今天要等父皇來了才能開朝,又看向一旁的李泰,李承幹問道:“他們都在議論什麼?”

李泰訝異道:“皇兄不知道嗎?”

李承幹愕然,又問道:“孤應該知道什麼?”

“因皇兄的一封書信,吐蕃大相祿東贊退兵了,西域于闐的使者就跪在朱雀門前,感謝皇兄出手相助。”

李承幹蹙眉道:“孤還真不知道。”

李泰的胖臉掛着一些氣餒之色,低聲道:“他們都在說皇兄一封書信就能讓吐蕃人退兵,東宮太子的情面當真可抵千軍萬馬。”

李承幹又看一旁,道:“你知道這事嗎?”

李恪重重點頭道:“現在知道了。”

雙手揣在袖子裡,李承乾麪帶凝重之色,太極殿內的文武大臣還在議論。

隨着太監的一聲高喝,大殿之內終於安靜了下來。

李世民走到皇位前坐下,看着滿朝文武躬身行禮。

李績站出朝班,開始稟報着這一次潼關修繕的事宜,彙報着黃河的狀況。

因爲黃河的水位下降,函谷關的戰略地位沒有這麼重要了,而關中最重要的關隘後移,現在的潼關反倒會在之後幾百年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承幹站在一旁,聽着朝中各部輪流向皇帝稟報事宜。

呈報時間最長的便是今年夏收的情況,關中又是豐收的一年。

魏徵站出朝班,彙報着這一次吐蕃人從於闐退兵的事。

一次又一次,吐蕃都想要向大唐展示一番它的肌肉,一次又一次地在挑戰大唐皇帝那敏感的高壓線。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站在下方的太子,他就站在兄弟三人最前方,此刻揣手而立,閉着眼一動不動猶如木雕,也不知道這個兒子在想什麼。

都說天可汗號令四方,現在兒子一封書信就能讓吐蕃人退兵,救了危難關頭的于闐。

雖說于闐很弱小,在西域也不如當年這麼風光了。

要論在西域夾縫中生存的于闐,如果有一朝一日它真的滅亡了,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像是情理之中的。

西域諸多小國之間相互吞併也是常事。

就連西突厥一個月換一個可汗那也不是什麼大事,已是家常了。

可吐蕃雖說貧瘠,但土地一點都不小,而且並不清楚吐蕃藏匿的兵力究竟有多少,牛進達還在派人查探。

太子一句話就能讓吐蕃收兵,是因他與祿東贊之間的情面?

此刻,作爲太子的父皇,李世民心裡很糾結,甚至有點羨慕這個兒子的能力與人脈。

好在承幹也不是真的能夠號令吐蕃。

馬周站出朝班道:“陛下,臣今日收到河西走廊的文書,有要事稟報。”

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298.第298章 中秋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16章 用心險惡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2章 “人肥”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6章 德智體美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85章 兵馬未動365.第365章 宴席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93章 苦惱的舅舅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115章 各縣彈劾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63章 杖責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243.第243章 雪後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46章 早朝缺席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68.第368章 新設274.第274章 新年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68章 一夜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98章 奉命放假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27章 長安傳聞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168章 一夜215.第215章 存糧243.第243章 雪後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77章 立冬宴席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31章 折衝府第98章 奉命放假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