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東宮舊人

第152章 東宮舊人

有一個年輕的文人快步走來,他剛推門而入,就有一隻靴子砸在了臉上,而後聽到對方罵了一句,道:“混賬東西。”

那文人見到丟靴子的正是尉遲寶琳,也不敢還嘴。

此刻酒肆內,宿醉的人不少,如尉遲寶琳等權貴子弟,都醒了過來。

“諸位公子,我們被許敬宗打了。”

高履行的弟弟,高真行,打着哈欠道:“這許敬宗真是跋扈。”

一旁的人從桌上坐起來,道:“這許敬宗是太子門下,整個京兆府都是太子門下的,他能不跋扈嗎?”

說罷,有人道:“真行,你哥高履行不也被打得下不了地?”

高真行忽覺得牙疼,他神色糾結道:“這許敬宗身手不錯呀,寶琳?要不你去會會他?”

幾人正說着,就聽到屋外還有人走來。

李泰帶着李崇義與房遺直走到酒肆外,見到了酒肆內的衆人,只是稍稍看了一眼,便又帶着人離開了。

酒肆內的人短暫安靜了片刻,紛紛向魏王殿下行禮。

李泰不想與這些沒什麼本事的權貴子弟混在一起,便坐上了馬車帶着兩人去了文學館。

馬車一路在文學館前停下,這裡還貼着招收學士的佈告。

李泰帶着兩人來到一間屋內,道:“這裡安靜一些。”

李崇義打量着四周,道:“可惜呀,唯一能夠喝到葡萄釀的酒肆被他們那些人包下了。”

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道:“他們那些人除了喝酒打諢也沒什麼好做的。”

李泰打開窗戶,讓這裡亮堂一些,看着窗外呼吸着新鮮空氣,“崇義兄長,近來與皇兄走得近嗎?”

“家父與太子殿下走得近。”

房遺直倚着門站着,問道:“魏王殿下,尋我們兩人來這裡所謂何事?”

李泰的目光從窗外收回來,轉身坐下來,“也沒什麼事情,就覺得想爲皇兄做一些事。”

房遺直手收起原本倚着門慵懶站姿,忽然站直了。

李崇義打量着四下,以前與魏王殿下走得並不近,頂多只是認識而已,房遺直就更不用說了。

都知道房相家裡家規森嚴,很少出來走動。

兩人都比魏王年長七八歲。

李泰思量了片刻,道:“關中各縣的作坊可不只有杜荷一家的,宗室那邊是河間郡王在管着,而朝中權貴還需房相開口。”

房遺直與李崇義相視一眼,神色都很凝重。

兩人承諾會給家裡吩咐之後,便離開了。

留下李泰一個人坐在屋內,又是安靜了小半刻之後,王珪這才走進屋內,他老人家面帶笑容。

李泰作揖行禮道:“老師,都已經吩咐過了。”

王珪滿意點頭,道:“現在魏王殿下還覺得心有恍惚,迷茫不定嗎?”

李泰低聲道:“現在確實好多了。”

“魏王殿下切記,窮則獨善其身。”

“青雀謹記。”李泰再次行禮道:“老師是想要告訴青雀,如果現在幫助皇兄做一些事,哪怕是多此一舉,能夠換來內心的寧靜,如爺爺說過的,將來皇兄也會這般幫着青雀,那麼現在青雀爲皇兄做一些事,將來面對皇兄也能有所心安。”

王珪笑道:“如此便好。”

魏王還是一個值得教導的孩子,加以引導不要陷入迷途。

可又想到自己已經老了,又能夠教導魏王多久,只希望往後的魏王能夠銘記爲師的這番話。

“老師在想什麼?”

王珪回神道:“想終南山了。”

李泰欲言又止,只能嘆息一聲。

關中久違地有了陽光,冰雪開始消融,人們期待着一場春雷的降臨。

寧靜的長安,臨近早朝了。

距離今年的大朝會還有一天,李承幹早早睡醒,吃着早飯。

小福快步而來,稟報道:“殿下,皇后來了。”

李承干將碗中的粥喝完,匆忙將碗筷交給她,站起身整了整衣襟,又發現自己只穿了一件單衣。

擡頭看去,母后已帶着人走入了東宮。

長孫皇后的目光打量着東宮四下,滿意點頭道:“這裡還是一樣的整潔,整齊。”

李承幹先是從母后手中抱過小兕子,“今天母后怎麼有空來東宮了?”

“來看看你們。”

不多時,李麗質帶着東陽也走到前殿,兩姐妹行禮道:“母后。”

李麗質道:“稚奴多半還睡着。”

李慎一邊刷着牙道:“弟弟這就去喊皇兄。”

長孫皇后走入前殿,看到了牆上的劃痕,每一個劃痕上都貼着標籤。

李麗質解釋道:“今年給弟弟妹妹量身高,做的標記。”

長孫皇后從一旁的宮女手中拿過一卷粗布,拿出一把細長的小刀,看向正在與小兕子說話的李承幹。

這孩子總是能夠讓兕子咯咯直笑。

“承幹,過來。”

李承幹應聲走到近前,“母后,小兕子的眼睛真大。”

長孫皇后笑道:“伱小時候眼睛也大大的。”

“可惜了,孤已忘了自己小時候長什麼樣。”

看着這個高大的兒子,低聲道:“坐下吧,母后好久沒有給你們修發了。”

李麗質又從皇兄懷中,將小兕子抱下來。

這個小妹又到了姐姐的懷中,還是一臉的笑容,小兕子是宮中最幸福的孩子了。

長孫皇后拿起小刀,沿着兒子的鬢髮開始修理。

殿內很安靜,甚至可以聽到刀口貼着皮膚的摩擦聲。

“明天就是大朝會了,你看看頭髮都這麼厚,面對朝臣要衣冠整齊,面容乾淨。”皇后一邊說着,手中的刀很穩,修下一縷縷的碎髮。

李承乾道:“有些時日沒打理了。”

“唉……”長孫皇后長長一聲嘆息,道:“你父皇忙,你也忙。”

“這東宮上下好在有麗質照看弟弟妹妹。”

李治被東陽領着來了,他還打着哈欠道:“母后。”

“嗯,等給你們皇兄修了發,再給你們都修一修。”

“謝母后。”

將頭髮修好,面須修乾淨,重新梳理好再給兒子戴上了發冠,長孫皇后低聲道:“溫彥博老先生與顏勤禮回來了。”

“溫彥博,顏勤禮?” 長孫皇后給女兒麗質修着長髮,一邊道:“當年你舅爺還是吏部尚書,溫彥博就是朝中的中書令了,那是武德年間的事了,當年太谷一戰兵敗之後被突厥人帶走了,頡利威脅他投效,這位老先生寧死不屈,後又流落在陰山。”

“直到你父皇即位之後,與頡利在渭水相見,溫老先生纔回到朝中,這些年一直在治理朔方,如今纔回到朝中。”

“你去見見這位老先生,他現在就與你父皇在甘露殿。”

“喏,兒臣這就去。”

李承幹收拾好衣裳,穿好外衣腳步匆匆出了東宮。

走出東宮後,李承幹揣着手也放慢了腳步,問向一旁的寧兒姐,道:“寧兒姐認識這位老先生嗎?”

寧兒搖了搖頭,稍有回憶,道:“當初奴婢在秦王府做事,只是聽說這位老先生是以前那位東宮太子的先生。”

李承幹大致明白了,武德年間李建成還在位,溫老先生是當初的東宮太子李建成的人,而後去了太谷與突厥人打了一戰戰敗了,被俘了之後寧死不屈,流落在了陰山。

再之後就有了玄武門的事,渭水之盟後頡利就將這個老先生還了回來。

之後才知道了皇帝已經換了人。

老先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繼續效忠李唐。

李承幹走在陽光下,嘆道:“這大唐立足不到二十年,卻有數不盡前塵往事。”

武德走了九個年頭,貞觀也纔剛剛開始第九個年頭。

寧兒默不作聲地跟在太子身後。

甘露殿前的太監見到太子很主動地讓開路。

意思是不用通稟可以直接入殿,李承幹大步走入殿內,距離父皇最近的太監不論怎麼換,這位老太監一直侍奉在父皇左右。

殿內,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坐在一張椅子上,正在講述着。

他老人家身側還有一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想必這位面生的人就是顏勤禮了。

老先生正在陳述着他在朔方的種種事。

李承幹默不作聲坐在角落,看着眼前的這一幕,當初還是問起突厥方略時,聽於志寧說起了治理突厥的方法。

那時候較爲激進的魏徵與較爲偏向溫和一派的溫彥博爭論了很久。

最後還是選擇了較爲溫和的方式安置突厥人。

到現在,這件事還在魏徵耿耿於懷。

溫彥博講完雙手遞上一卷書,算是與皇帝交代完了工作,坐在椅子上撫須觀察着太子。

李承乾禮貌地笑了笑,稍稍低頭。

顏勤禮開始講述着他在雍州主持兵事的經過。

顏勤禮出自琅琊一脈,史書上在顏勤禮之後出了一個書法大家,叫顏真卿。

李世民聽着兩位講述着這些年的事宜,沉聲道:“溫老先生,這是東宮太子。”

李承幹起聲道:“承幹見過老先生,見過顏先生。”

溫彥博只是稍稍施以還禮,又面向陛下,道:“老臣還有一件事要說。”

李承幹雙手作揖站在原地,老先生只是看了孤一眼。

心想孤這個名滿長安,賢明朝野稱頌的太子,竟然被老先生無視了?

緩緩坐下來,李承幹摩挲着自己下巴的鬍渣,仔細聽着老先生的話。

溫彥博蒼老的聲音問道:“老臣來時看了關中各縣的官倉,如今倉廩豐實,各地衛府也改制好了,陛下!何時東征呀。”

說起東征這件事,李承幹思忖着,遼東那片地向來是中原王朝的一個頭疼問題。

就說不久前,楊廣發動了東征之後,隋王朝轟然倒塌。

眼下大唐要發動聲勢浩大的東征,必定會有一大羣人站出來反對。

聞言,李世民長出一口氣,似乎是個很爲難的問題。

溫彥博低聲道:“也罷,老臣年事已高,也幫不了陛下多少年了。”

“老先生切莫這麼說。”李世民正色道:“自漢以來遼東四郡便是中原之地,朕有朝一日定要拿回來。”

似乎聽出了皇帝畫大餅的意思,溫彥博眼色中多有失望與無力感,他拄着柺杖站起身,道:“老臣年事已高,就先回去了,臣告退。”

顏勤禮也行禮道:“臣送老先生回去。”

倆人遠道來長安覆命,就這麼離開了。

甘露殿內又恢復了安靜,父子倆人沉默以對,一個太監稍稍挪動腳步,卻不小心踩在覈桃殼上。

“咔嚓!”

此刻,核桃殼裂開的聲音在甘露殿內十分刺耳。

這位不小心的太監僵在原地一動不敢動。

此刻的父子心情都不是太好。

說起東征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李世民爲此很苦惱,這件事自他登基以來,溫老先生說過不止一次兩次了。

沒想到這一次從朔方回來,又舊事重提。

李承干時而換着坐姿,對被無視的事還在思量着。

“咳咳。”父皇的咳嗽聲打破了沉默。

李承幹也還了一個坐姿。

“你母后幫你修過頭髮了?”

李承幹也回過神,道:“嗯,剛修過。”

“是你母后讓你來的?”

“對。”李承幹一手扶着太陽穴,側着腦袋蹙眉道:“多半是母后覺得父皇應付不了這位老先生,讓兒臣來一趟。”

“你母后向來考慮得周全。”

“東征的事,兒臣以前怎麼沒聽人說起過。”

李世民接過一旁的老太監端來的茶水,低聲道:“不是沒說過,是以前許多前隋的老臣都離開了,朕登基以來這些老臣心有不甘屢屢說起東征,其中就以溫彥博爲首的老臣居多,這東征談何容易?”

李承幹贊同道:“是呀,外面傳聞說東宮太子要橫掃西域,又談何容易?”

父子難得有共同的苦惱。

可說來說去,當皇帝嘛,有哪個皇帝不想着橫掃西域,不想着開拓邊疆,收復失地呢。

這些年過去,大唐也纔將吐谷渾與突厥殺得不敢再造次,河西四郡也終於重建了。

“聽聞許敬宗又打架了?”

“孤聽說了。”

“許敬宗如今樹敵衆多,需不需要朕安排幾個人照看他。”

“也好,有勞父皇了。”

這兒子倒是沒有拒絕,李世民輕笑道:“你應該多多照看你自己的羽翼。”

李承乾道:“父皇說笑了,東宮勢單力薄,兒臣能夠照看好那羣弟弟妹妹都算不錯了。”

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21章 負重鍛鍊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56章 告老辭官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97章 謠言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91章 及冠賀禮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97章 謠言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368.第368章 新設304.第304章 寒冬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88章 活得明白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358.第358章 軍心274.第274章 新年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163章 杖責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68章 一夜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326章 蘇亶家事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42章 正義的一戰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69.第269章 蘇勖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206.第206章 真話375.第375章 登泰山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54章 陳年舊事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161章 監察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33章 孫神醫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43章 一朝一夕間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49章 上架感言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90章 天大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