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

面對舅舅與皇叔,房相所言的種種話語,他們說了很多,李承幹也聽了很多。

舅舅說有一部分原本能夠用來耕種的荒地,京兆府卻將其用來建設作坊。

現在京兆府還未開始佔用耕地,他們卻開始佔用那些將來可以成爲耕地的土地。

那現在京兆府佔有的土地屬於誰,京兆府吃的是將來的田賦,未來的人口會失去田地的分配,甚至等西征的府軍回來之後,田地要如何分?

江夏郡王說京兆府都是按照朝中規章發展的,如果一直掣肘,一直被朝中限制,關中的發展勢必要減緩了,顧前顧後。

還要顧及朝臣的感受,那麼原本的三年計劃,要延遲到十年才能完成。

棉麻布的作坊還沒起來就要被腰斬,這是一筆無比巨大的損失。

李孝恭說的都是宗室內部的事,聽一耳朵都行了。

李承幹吃着餛飩,聽着他們的講述,耳朵聽着,但一概沒有在意,全當聽了就忘了。

用罷餛飩,李承幹起身道:“上早朝吧,今天大朝會一定很熱鬧。”

幾人也不再言語,一齊走向太極殿。

還未開朝,朝堂上就站了不少人,五品以上的官吏甚至一路站到太極殿外,這是上官儀第一次上朝,看得出他很緊張。

李承干與舅舅,房相來到太極殿時,人已都到齊了。

看到殿外站着一羣穿着奇裝異服的使者,李承幹又瞧見了祿東贊。

對方行禮道:“恭賀太子殿下。”

李承幹停下腳步笑道:“大相還是吐蕃的使者,還以爲松贊干布會另派人來。”

祿東讚道:“外臣是吐蕃的大相,外臣在長安就一直是吐蕃的使者。”

“聽說你想去京兆府效力,被許敬宗拒絕了。”李承幹在太極殿前停下腳步,面朝此刻還空蕩蕩的皇位,揣着手與他說道。

見他低着頭,李承幹又道:“之後你又在京兆府講學的街巷,每天都在聽,甚至一邊聽一邊記錄。”

祿東讚道:“若殿下不允,外臣往後就不這麼做了。”

李承乾笑道:“無礙的,崇文館會證明我們唐人的治理理念比你們吐蕃人更好,而且遠在吐蕃的牧民們都會知道。”

見太子走入太極殿,祿東贊還想再說又將話語嚥了下去,青海已開闢了崇文館,並且一直在吸收青海以南的人口。

換言之,何必呢?

“恭賀皇兄。”

“青雀,你近來如何?”

李泰回道:“還在整理括地誌的編撰,近來都挺好。”

等太監的一聲高喝,大殿內終於安靜了下來,皇帝一步步走到太極殿內,在皇位上坐下,羣臣行禮之後早朝就開始了。

李承幹依舊與往常一樣,聽着羣臣的依次向皇帝稟報各項事宜。

從各國使者進獻的財寶來看,貞觀一朝的帝制,在天山一戰之後又一次站在了巔峰,各國使者向這個強盛的帝國進獻了他們最大的誠意。

李唐的根基也更加穩固,帝制的統治力也得到了彰顯。

父皇的權力與威望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巔峰。

李承幹側目看向此刻坐在皇帝,處於人生巔峰的父皇,壯年得了孫子,又平定了天山。

如今,父皇的帝王制已完成了絕大部分的架構,三省六部制下的集權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加強。

隨後皇帝的旨意頒佈,大概就是大唐以後要側重文治,堅持以農爲本,加強選官制度,尤其是在科舉之策上,對外則是威服四方,穩固邊疆。

再次說了民依於國,國依於民之類的話。

講述前朝滅亡的原因,並且引以爲戒,望朝堂團結不要互相猜忌的一些話語。

大抵上,零零總總可以歸結爲一種現象。

李承幹暗想着,這種現象以及如今朝中的種種朝章政令,也就是史書所言貞觀之治。

這是最直觀的印象,現在就是貞觀之治正在走向最強盛的一個路線。

用圖表畫一張圖,那就是一條向上的曲線。

各國使者覲見之後,舅舅便站出朝班說起了早晨時在東宮說過的話語,因此又與鄭公爭執了起來。

殿外的諸國使者都還在恭敬地站着,聽着鄭公正在殿內朗聲言語。

這一刻,祿東贊心中隱約有些明白了,放眼太極殿的文武,天可汗的手中還有能征善戰的將領,這些人都是前隋末年,戰爭中篩選下來的。

可恰恰吐蕃沒有這麼多的能人,也沒有如房玄齡,魏徵,長孫無忌或者他們身後的一衆能臣,如張行成,岑文本,于志寧,褚遂良這些後繼而來的年輕之輩。

還有更年輕的一輩,那些人……祿東贊都認識,有許敬宗,上官儀,顏勤禮,還有那位還未從天山回來,就已威名傳遍長安的薛仁貴。

強人如林的大唐,令人豔羨不已。

鄭公朗聲道:“陛下!趙公所言,休養生息是不錯,可人不能總是安逸,當關中習慣了安逸,習慣了糧食自然成熟,習慣了得天獨厚,人就失去勇氣。”

“就如當年沒有燧人氏取火,人不會烹煮食物,茹毛飲血的人不會長壽,就如沒有大禹治水,人們只會一次次在水災中失去所有,沒有神農氏就沒有現在的百草藥經。”

聲音在大殿內擲地有聲,鄭公接着道:“更不會有現在,人可以休養生息,但不可安逸,臣依舊勸諫陛下,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關於這些話語,李承幹覺得在建設還是在休養生息的問題上,舅舅與鄭公缺少一份免責聲明,闖禍了不關我事就行了。

可這是大殿,免責聲明對皇帝來說沒有任何用處。

下朝的時候,朝中很多人還在爲了大殿內的爭論而紛紛議論。

“今日大殿之內的爭論事關京兆府,青雀見皇兄似乎並不在意?”

李承乾道:“有爭論是難免的,有些事爭論的越早越好,反倒不是壞事。”

李泰疑惑道:“皇兄是要樂見其成?”

“開朝之前孤去見過李道長,李道長說過,即便是他據理力爭還是有人反駁他,因誰也沒見過這個世間的真相,這個世間的真正面貌沒人見過。”

李承幹擡頭看着蔚藍的天空,耳邊是百官離開時候的腳步聲,又道:“除非有人能夠站在蒼天之上,看清楚大地的全貌。”

“否則這種爭論會持續很久,可能很多年後,會與諸子百家一樣,譬如黃老學說,成爲一種人們爲之學習與探索的學說吧。”

李泰道:“有時,青雀很佩服皇兄的心境。”

李承乾道:“因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因此讓大家都盡力而爲,拿出成果才能服衆嘛。”

“可吳王兄說土地兼併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興作坊能更好些吧。”

“選擇多一些總是好的。”李承幹又道:“去東宮用飯?”

“文學館還有不少要事,青雀不敢耽誤。”

李泰稍稍一禮快步離開。

李承幹狐疑地看着他,總覺得這個弟弟一點都沒瘦,他到底有沒有在好好減肥。

今天在大殿之上的辯論,鄭公搬出了燧人氏,大禹,神農,在爭論上贏了舅舅。

當鄭公說完話時,舅舅的臉上很明顯是有不服氣的,但也僅限於鄭公

舅舅會向鄭公服氣,但當時在大殿之上,換一個人,舅舅也不會這麼輕易地作罷。

回到東宮,弟弟妹妹正圍着搖籃吃着飯,她們就差將小於菟團團圍住,一邊用飯一邊看着這個小傢伙。

直到他被母后抱走,她們又有些不捨,還沒看夠。

李麗質道:“你們一直盯着小於菟作甚,都好好用飯。”

衆人這才散開坐回來用飯。

李承幹剛坐下,就有太監腳步匆匆而來,稟道:“太子殿下,陛下召見。”

“父皇是吃不到飯了?”

“回殿下,陛下用過東宮送去的飯食了。”

“那又有何事?”

雖說知道太子殿下向來如此,還是讓這個太監很爲難地道:“陛下正在看關中的作坊卷宗,有些事要問殿下。”

“孤與少府監的工匠事先有約定,午後要過去一趟的。”

言罷,李承幹看了一眼弟弟妹妹,道:“麗質,你與清河去見父皇,多半是有事要問。”

“好。”

清河也點頭,嘴裡嚼着飯食,目光明亮,還詫異地眨了眨眼,點頭道:“嗯。”

飯後,李承幹坐在後殿,躺在躺椅上,打算睡個小覺。

將兒子抱到了身側,就這麼閉着眼打算睡一會兒。

小於菟的四肢還有些不聽使喚,他趴在父親的腹上,也在陽光下閉上眼。

剛生了孩子的蘇婉還需要一段時日恢復身體,她見到丈夫與孩子還是忍不住一笑。

寧兒也擡頭看去,見到小於菟就躺在父親的腹上,父子倆都是一手掛在一旁,另一隻手放在肚子上。

“這父子怎連睡姿都是一樣的。”長孫皇后看到這一幕也是錯愕地笑了。

等睡醒的時候,李承幹看到原本該躺在懷中的孩子已在一旁的搖籃內,還在酣睡。

提了提精神,接過寧兒遞來的布巾。

溫熱的布巾使勁擦了擦臉,提神了許多。

邊上是母后與蘇婉,她們還在準備入春時節要穿的新衣裳,母后正在教着怎麼走針。

甘露殿內,李世民正在聽着房相的講述,所言的都是今年朝中要辦的事。

李世民蹙眉翻看着卷宗,又道:“這關中各縣人口增了這麼多嗎?”

房玄齡回道:“各縣作坊還能容納更多的人,在人口一事上京兆府如同饕餮怎麼都不會滿足。”

“嗯,近來許敬宗與輔機的爭執很多嗎?”

房玄齡坐在一旁頷首道:“確實挺多,但都有所收斂,就是許敬宗平日裡比較莽撞。”

“你是承乾的老師,有些事讓你來把握,朕更放心些。”

“臣領命。”

李麗質帶着清河走入甘露殿內,恰巧聽到父皇與房相的話語,便站在一旁也沒打擾。

房玄齡向兩位公主稍稍行禮。

李世民擡頭看到兩個女兒,道:“承幹是很忙嗎?”

“回父皇,皇兄說要去少府監走一趟。”

“這是京兆府遞來的,你且看看。”

李麗質接過看着,便回道:“這份脫貧綱要……女兒先前看過,給京兆府的諸多註解都是女兒寫的。”

“哦?”房玄齡很是訝異。

李世民冷哼一聲,神色依舊冷峻,但忍着嘴角的上揚,又道:“你說說吧。”

李麗質回道:“以往長安十二縣大致有十萬赤貧戶,八萬佃戶,還有一萬流民。”

房玄齡又問道:“那如今呢?”

“大抵上如今的赤貧戶該是不足三千戶,首當其衝的是涇陽,那裡是最先開始的,種了葡萄之後,渭北各縣分攤葡萄的田畝,之後就好轉了很多,佃戶除了務農,閒時能夠去作坊勞作。”

“皇兄對現在的赤貧戶數量也很不滿,因此讓京兆府的官吏在各縣走動勸說,關中經營了六年,這六年間也有了許多改觀。”

“當基礎農業體系開始向作坊轉移,他們的個體財富增長速度是以往種地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個體有了更多的選擇。”

“皇兄去少府監是爲生產技術,當生產技術達到一定高度,或許再過幾年關中會出現一種新的階層,用皇兄的話來解釋,換言之就是新出現的一類人,叫作工人。”

房玄齡滿意點頭,“多謝公主殿下爲老臣解惑。”

李世民依舊板着臉,眉眼稍有舒緩,看着十九歲的女兒,便問道:“聽你母后說,你不着急嫁人,還有承幹慣着你,可你往後要如何打算?”

“女兒想著書,創立一個學說。”

房玄齡有些遲疑,問道:“學說?”

李麗質雙手揹負走了兩步,道:“人是很脆弱的,一個人能活五十年或六十年,如爺爺這樣的人算是高壽了,一代代人會死去,一代代的人走來,能夠流傳於世的往往是書籍與學識。”

“恕女兒狂妄,但這也是女兒可以爲其一生去努力的事業,女兒想成爲那一類了不起的人。”

言語中,李麗質顯露出些許強勢的氣場。

房玄齡起身作揖道:“陛下有女如此,臣恭賀陛下,爲社稷賀。”

第32章 拜訪舅爺第57章 善終的老臣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323章 新爺孫379.第379章 歸長安269.第269章 蘇勖第15章 你猜我猜?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163章 杖責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92章 兄弟三人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70.第270章 新家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325章 佳節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34章 儲君心事279.第279章 清查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73章 “肥羊”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32章 拜訪舅爺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28章 風波乍起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49章 上架感言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83章 頡利的近況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267.第267章 蘇亶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1章 圖表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74.第274章 新年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70章 家事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326章 蘇亶家事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367.第367章 看洛陽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304.第304章 寒冬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4章 儲君心事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