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越活越平庸

武德殿內,李淵的話音剛落。

高士廉緩緩打出六張牌,是順子。

隨即,李淵的老臉一抽,再看對方手中的牌還剩下三張,眼看這副順子沒辦法應付,頷首道:“你接着出牌便是!”

高士廉嘆息一聲,打出最後三張五,“臣出完了。”

“你……”李淵氣得下巴的鬍子在顫,拍案而起怒道:“你個卑鄙老兒,總是將好牌留到最後出!”

高士廉神色平淡道:“重要的手段,當然要留到最後再用。”

李淵怒拍桌子,道:“今日朕與你不死不休!”

李世民皺眉看着自己的父皇沉默不語。

長孫皇后扭頭也不去看這一幕,父皇這是年紀越大,氣性也越大。

平日裡就容易發怒,好不容易消停了兩年,現在這脾氣又上來了。

李淵擱下手中的牌,沉聲道:“二郎,觀音婢,與朕一起教訓他。”

於是,當今陛下與皇后也加入了這個遊戲。

今天的關中又下起了雨,雨水落在武德殿的屋頂,在屋檐落下,殿內兩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家與當今陛下皇后還在打着牌。

一個宮女腳步匆匆而來,她低聲在皇后耳邊說了一句。

李世民手裡拿着牌,稍稍擡頭看了眼。

李淵與高士廉還專注着整理着手中的牌。

長孫皇后點了點頭,示意這個宮女退下,低聲道:“承乾跟着杜荷與許敬宗一起出了東宮。”

李世民收回目光繼續看着牌,道:“去做什麼?”

長孫皇后道:“說是去涇陽看看,還特意交代了天黑之前就回來。”

李世民頷首也整理好了手中的牌,又道:“讓懋功去護送。”

長孫皇后又向一旁的宮女吩咐了幾句話,拿出一塊腰牌遞給她,“去吧。”

這位皇后身邊的宮女行禮頷首,“喏。”

本以爲今天會是個陽光高照的日子,可恰恰是由春入夏的時節,這個時節會有雨水也正常。

衆人的興致不高,剛走出朱雀門的時候,杜荷走在最前頭,他還在說着這場雨來得真不是時候。

許敬宗看起來是個三十歲出頭的人,他穿着一身青衫,頭戴着襆頭,個子不高,像是個和善的大叔,正笑盈盈走在杜荷身側。

李承乾走在最後方與寧兒姐走在一起。

其實哪有什麼天有不測風雲,這世界的水汽調度規律,冷暖空氣運轉都是可以察覺的。

只不過在這個時代的更多人眼裡,下雨就是下雨有什麼好說的。

以人能看到天象,唯一能預測的,也就是昨夜的星象與黃昏雲彩,或者是清晨時分的雲彩分佈,也能判斷晴雨,不過這大多歸類爲經驗之談,經驗之談嘛,就不能成冊成書地用來教導人。

不然哪來求雨一說,這就是強加主觀意識,拋棄事實的一種結果。

寧兒道:“殿下,奴婢去喚一支兵馬護送。”

只是話音剛落,眼前就有一個身穿甲冑的中年漢子快步走來。

寧兒還站在原地,見到來人,她躬身行禮道:“見過大將軍!”

杜荷與許敬宗皆是躬身行禮。

李績下巴有着大鬍子,面對人羣最後方那位穿着錦衣少年行禮,道:“末將奉陛下旨意,前來護衛!”

嗓門聲很大,軍中的大多數將領都是這樣的。

李承乾在太極殿早就領教過了他們罵孃的樣子,也都認識了,只是沒與這些大將軍打過招呼。

在晚輩面前,李績儘可能保持着斯文。

李承乾快步上前,扶起這位大將軍,道:“本想着找一隊兵馬護送就好了,沒想到父皇讓您來了。”

李績直起身子還是低着頭道:“末將準備了兩千兵馬,殿下但有吩咐,莫敢不從。”

李承乾微笑道:“也沒什麼大事,孤就是想去涇陽走走。”

李績朗聲道:“喏。”

又是很大的嗓門聲,大唐將領的精氣神很足,多麼強大的將領。

若倆軍交戰,這嗓子一吼,也足夠令敵方膽寒。

李承乾揣着手繼續走着,笑道:“其實孤挺想知道當年各路豪傑馳騁疆場的場面。”

李績板着臉道:“打打殺殺無甚好說。”

有這位大將軍在這裡,杜荷與許敬宗就不敢再擡頭講話了。

李績還準備了一駕馬車,“殿下請吧。”

李績親自坐在車轅上,稍稍擺了擺繮繩,馬匹邁開蹄子,馬車開始駛動,李承乾掀開車簾,就見到了穿着一身男裝的寧兒姐,正颯爽地騎在馬背上。

又放下了車簾,李承乾揣着手皺眉坐在昏暗的馬車內,不免思索着,原來寧兒姐也習武過,看她拉着繮繩的模樣,根本不像個新手。

一想到在渭南時,還在她面前騎着較爲溫和的馬兒,李承乾想到此處,痛苦地撫着額頭。

有了李績大將軍護送,這一次去涇陽要怎麼走,要走得快一些還是慢一些,就不能由自己做主了。

這一次出遊,完全掌握在了這位大將軍的號令下。

隊伍從長安城西面的延平門出去,李承乾閉着眼身體隨着馬車的顛簸晃動,拿起許敬宗的一份奏章。

其實,本來給他一份涇陽縣三年規劃的時,當天夜裡他就帶來了回覆奏章。

比如說一年改善涇陽環境與鄉民起居生活,第二年開始改善耕地環境,第三年擴大作坊,建設一片多種類作坊的產業地。

許敬宗的論述還是很不錯的,他充分說明了涇陽可以調動的人力與物力,還施行這個三年計劃有很多的阻力。

其中帶來了不少涇陽縣縣誌的記錄,大多都是前隋保留下來的,到了武德年間就斷代了至今纔有恢復。

這也沒辦法,武德年間中原各地都還在打仗呢。

資料不全,還要親自去查看,這纔會有這一次出來,親自查看涇陽的緣由。

既然將來的涇陽是一片東宮說了算的地方,那就要讓東宮上心治理。

這是皇叔李孝恭說的,涇陽是一片東宮說了算的地方。

換言之,如果涇陽因東宮更貧瘠了,那就是這位東宮儲君的不是。

雖說放任之也無妨,哪怕涇陽還是老樣子。

可總覺得將來有人提及這件事,或者被人彈劾,別說孤會丟臉,河間郡王與舅爺這兩位長輩的臉面也不好看。

皇叔的話是有深意的,你是東宮儲君,你要治理一方鄉民就要好好治理。

哪怕作爲儲君養一頭豬,伱養的豬死了,那都是東宮的過錯。

孤的皇叔呀,你的每一句話都是至理,活出來的真理纔是真理。

一路上,李承乾翻看着涇陽曆年的縣誌。

官道上有些崎嶇,有李績大將軍護送,一路上順暢了不少,馬車行進的速度更快了。

有風吹開車簾,當車簾被風吹開的時候,寧兒回頭看去就能見到坐在馬車內的殿下。

現在殿下依着馬車,斜靠着,一手撐着側臉,一手拿着一卷書正在看着。

風吹來,這位大唐最尊貴的少年人的額前碎髮飄蕩。

寧兒收回了目光,策馬繼續跟在殿下的車駕邊。

涇陽距離長安城並不遠,大概有一個時辰,李承乾坐在馬車內被顛得有些不舒服了。

許敬宗與李績說了一句話,護衛的隊伍這才停下。

“殿下,到了。”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縣誌,陰沉的天還下着雨,雨勢並不大。

走下馬車,踩在土質鬆軟的官道上,放眼看去,眼前的是一片荒地,黃土坡地高低起伏,一片挨着一片,草木長得不高。

許敬宗道:“臣在奏章上所言的難點便是這裡,此地乃涇陽北側臺塬,因引水灌溉困難,這裡幾經荒蕪,若能耕種,方能增加百畝耕地,涇陽南面靠着渭河,涇陽縣人多在南面耕種,也養有羊羣。”

黃土高坡也並不算太遭,如今看過去植被還是儘可能覆蓋了黃土,這裡是八百里秦川的腹地。

一旁的戰馬在雨天似乎又不太爽利,打了兩聲響鼻。

李績拉着繮繩安撫着馬兒,跟着殿下與許敬宗走上這處高坡。

往遠處張望,還是能夠看到在這裡勞作的人,還有零星幾隻羊正在嚼着草,旁若無人地模樣很喜人。

風景怡人,這雨天讓春日的涼爽又回來了,舒服地深吸一口氣,李承乾笑道:“這不挺好的嗎?”

許敬宗低聲道:“殿下,如今涇陽有耕地五百七十五畝,因多年洪積的緣故,這裡的耕地收成與各縣相比,並不好。”

李承乾蹙眉捧起一把土,土質很鬆,滲水性很強。

涇陽位於渭河的中段,也就是岐山的斷裂帶兩側。

這裡的地勢西北居高,且東南偏低。

就這麼一片地勢,想要大面積地灌溉確實很難,一眼望去就能看到西北的黃土高坡。

也就是這麼一個風乾,水汽乾燥的地方,杜荷覺得這裡是最適合嗮紙的。

李承乾放下手中黃土,又道:“也不是太差,相較於關中其他地方,這裡其實也適合種葡萄。”

許敬宗嘖舌道:“種葡萄?”

“嗯,種葡萄。”

“可是這片荒地野草都長不高,殿下還是莫要說笑了。”

畢竟在後世,涇陽所產的葡萄一直都是特優品,與這裡的土壤氣候也是有分不開的緣故。

涇陽確實是一片寶地,像關中或者放眼中原,這樣的寶地還有很多很多。

可是在如今,在大唐,涇陽的葡萄還沒有聞名,“咸陽藍寶石”的美譽也還沒有聞名於各地。

加之現在的大唐,環境還沒有這麼糟,黃河水系充沛,就連河西走廊都是一片水草豐美的養馬場。

那眼下來看,真有這麼難嗎?

換做自己來實施,總歸沒有後世這麼難的,至少現在可以這麼想。

弟弟妹妹喜歡吃葡萄乾,可關中種的葡萄少之又少,就算是有,也不可能人人都吃得上。

我是當大哥的,想想自家弟弟妹妹或許能夠滿足。

可別人家的孩子能吃上一口葡萄嗎?

這個物質貧瘠的大唐什麼時候才能實現水果自由。

一想到這些窘境,大唐這個帝國還要爲此奮鬥多少年?

有些人只會將精力與智慧放在提高個人精神境界上,真想將這些人的頭擰下來。

所謂精神境界,不過是虛無。

物質纔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衣食住行纔是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要求。

看來樸素的唯物學說在當下,還是任重道遠的。

李承乾感慨道:“老許,這就要批評你了。”

許敬宗不知道自己是哪句話說錯了,低着頭一張臉也耷拉下來。

“很多時候,辦法總比困難多。”李承乾拿起一根枯枝在地上畫着,一邊道:“從渭河上游引水,開鑿溝渠,將水灌溉引來。”

許敬宗仔細看着這位太子所畫的圖,又道:“若途徑白地,這些水也就廢了。”

李承乾接着道:“你是說鹽鹼地吧。”

“嗯……”許敬宗欲言又止。

“這條溝渠並不在地表,而是在地下,通過地下空間開鑿溝渠,沿途開鑿豎井,也可以用來收集雨水,蓄水作爲水窖,並且在盡頭建設一個蓄水池,這叫坎兒井。”

李承乾又道:“其實這與關中龍首原渠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它多了一種蓄水功能,從渭河上游開鑿也不是一個多大的工程,兩百丈左右應該是夠了。”

許敬宗頷首道:“臣知農事甚少,讓殿下見笑了。”

“無妨,這也不怪你。”李承乾一路走着繼續道:“自古以來太多的知識需要慢慢發掘,在克服白地的困難之前,可以用這種方式替代。”

追溯起來,坎兒井這般的勞動智慧,早在距後世兩千年前就開始發跡於西域。

坎兒井源遠流長,說來也有一些氣餒,這影響文明史灌溉工程直到幾百年後才被推廣開來。

多看看地理歷史的紀錄片,還是很有好處的。

還不如讓大唐,或者讓孤來治理西域。

再一想現在的西域高昌王是何許人也來着?

“很多時候我們打仗不僅僅要搶人奪地,或者是得到對方的財寶與兵力,我們應該將對方的知識也奪過來,嚼碎消化之後,爲自己所用。”

聽殿下忽然自語了這麼一句,許敬宗又是頭皮一緊,不知道殿下這話是何意,還是另有所指。

第159章 父子春遊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286.第286章 轉變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04章 夕死可矣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52章 爺孫倆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6章 德智體美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37.第337章 “奇觀”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06.第206章 真話第33章 孫神醫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65.第365章 宴席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179章 效益第170章 多錢善賈206.第206章 真話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62.第362章 祭拜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86.第386章 新年第42章 正義的一戰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96章 以前的事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34章 儲君心事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67.第267章 蘇亶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34章 儲君心事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68章 一夜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6章 德智體美368.第368章 新設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21章 負重鍛鍊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163章 杖責第41章 大勝而歸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88章 活得明白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26章 蘇亶家事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73章 “肥羊”第54章 臣來告老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50章 仗義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