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違制的墳墓

第13章 違制的墳墓

“七郎,你與賀監、李白,是如何認識的?賀監隨和友善,然李白卻自命不凡,朝中大臣,對他多有非議!”

騎在馬上,李適之見李瑄與李白、賀知章互禮道別,故而問道。

“或許是我寫詩得到他們認可吧!”李瑄騎馬與李適之並行,迴應李適之。

“哈哈……七郎莫說笑。”

李適之大笑一聲,知子莫若父,他的七兒雖然從小習武,善騎善射。但對於讀書,一向不認真。寫出的字,更是無法直視。

好在這兩個月,李瑄在“文”上面下苦功,李適之認爲李瑄年輕,又如此有謀略,只要肯學習,一定後來居上。

詩是要學習平仄、押韻、對仗的,更要有天賦。

唐代文人,誰都會寫詩。

別說是李適之,就連李林甫也不免附庸風雅的吟幾首。

但詩與詩之間,有巨大區別,寫得平平無奇,就如同一張廢紙。

“我至今已經寫六首詩,其中一首送給大才子王維,一首在大詩人李白麪前吟出,用以諷刺盧鉉、範陵這樣依靠李林甫爲非作歹的官吏。”

關於寫詩,李適之遲早知道,李瑄沒有隱瞞。

“王維的高潔,也非同一般。讓爲父聽聽七郎的詩如何?”

李適之將信將疑,讓李瑄將他寫得詩吟出來。

“我與王維在朱雀街春雨中相遇,贈其《早春呈王補闕》,天街小雨潤如酥……”

李瑄緩緩介紹這些詩的背景,並對李適之吟誦。

“父親,我的詩歌如何?”

李適之聽得出神,李瑄叫一聲,他才反應過來,遂問李瑄:“這是你寫的?”

絕句的興起沒多久,李適之很少聽過這麼朗朗上口的詩歌。

正因爲寫得太好,李適之不敢相信出自李瑄。

“自是孩兒所作。誰又會將自己的詩篇,拱手於人?”

李瑄雖然臉紅,但他一口咬定。

他不怕沒理由,他能一字不漏背下的盛唐以後的詩詞文章,還有數百篇。

而且李瑄今後會學習格律,哪怕沒有驚人天賦,學一些應制詩、唱酬詩也行。

李瑄還未成年,即便現在皇帝讓李瑄寫應制詩,李瑄也可以推脫掉。

“《周易》上說,天道會酬謝勤勞的人,這兩個月,七郎像蘇秦、孫敬那樣懸樑刺股;如祖逖、劉琨一樣聞雞起舞。因而得到現在的天賦。以後若有新作,先讓爲父觀讀。”

都這麼說了,李適之自然相信李瑄。

他多次在深更半夜,看到李瑄的房中,還燈火通明。

聽趙宗說,他每日上早朝不久,李瑄就會起來,舞動槍槊,比奴婢們起得還早。

如此上進,李適之認定七郎將來,會和他一樣,拜爲宰相。

李適之好友衆多,其中不乏詩人、名士,他雖然寫不出好詩來。但他可以用李瑄的詩炫耀,順便爲兒子提升名氣,爲仕途鋪路。

在前往範陵亡子墳墓的路上,李適之不斷地吟讀李瑄寫的幾首詩,如癡如醉,他越琢磨越覺得回味無窮。

這是他兒子的詩,他與有榮焉!

不知不覺,一行車馬行進一個時辰,他們來到長安東北部的渭陰鄉。

這裡北臨渭水,雖然在墓葬上不如滻川、長樂等鄉,但也是長安出了名的風水寶地,官吏貴族之墓,比比皆是。

範陵不願意指引他們到他亡子之墓。

問什麼,他都一言不發。

但這麼大的聲勢,使渭陰鄉的百姓都知道左相李適之,親自來挖掘京兆少尹亡子的墳墓。

百姓們大快人心,一個個呼朋喚友,向洪陂裡聚集。

一時間,前往洪陂裡的道路上行人如龍。

其中一名里正,爲李適之帶路。

“父親,整個渭陰鄉的百姓,都知道京兆少尹以活人殉葬,萬年縣竟然不知,京兆府竟然不知,朝廷竟然不知。這可是天子腳下!”

李瑄當着鄭巖的面,向李適之說道,特別是後半句,一字一頓。

“渭陰鄉的事情,我會如實稟告聖人。”

李適之動容,更加清楚如何向李隆基上書。

只有鄭巖在一旁,滿頭大汗。

他不知這對父子在想什麼,但他總有一種感覺,李適之看人只看外面,李瑄的目光直透內心。

又過三刻鐘時間,衆人到達渭陰鄉洪陂裡。

此時,範家祖墓周圍,遍佈是百姓,他們對着墳墓指指點點。

蒼天有眼,範陵終於得到報應。

百姓們都稱讚左相公的賢明,秉公斷案。

範陵雖不是什麼大族,但家墓卻異常豪華,還有一座樓宇,爲地面建築。

通過墓碑,李瑄確認範陵亡子的墳墓。

看着墓碑周圍高大雄偉的石刻,李瑄譏諷道:“說這是三品的墓,也有人相信吧!”

“七郎所言極是!”

李適之的僚屬聽李瑄的話後,皆點頭。

有的三品官吏墳墓規模,還不如範陵的亡子。

“範陵,你身爲京兆少尹,沒有讀過《唐六典》嗎?伱兒子無官無職,如果陪葬品超過規制,你就是罪無可恕。”

李隆基對官吏的陪葬品,包括陶瓷的尺寸、大小,有嚴格要求。

每一個等級的文武官吏,都有相應的規制,只可少,不可多。

“你們這些所謂貴族,殺死奴婢的事情還少嗎?我就是權勢不如你們而已,成爲你們政斗的犧牲品。”

事已至此,範陵也不再狡辯。 他知道李林甫不可能出面保他。也清楚爲何李適之親自出馬。

因爲劍指他背後的蕭炅,甚至李林甫。

“類似於你這樣的謬論,我聽過太多。如果你能盡忠職守,成爲百姓的父母官。即便你倚仗李林甫,百姓也會尊重你。而非現在,周圍的百姓向你伸出手指,這不正是千夫所指嗎?”

李瑄可是穿越者,見過太多如同“騙術”的言論。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會貶低輕視,會惡意揣測。

自己所犯下的錯誤,會尋找各種藉口,避重就輕,強詞奪理。

範陵就是這樣的人。

範陵面紅耳赤,還想爭論,但李瑄不理會他,回到李適之身邊。

李適之已經通知刑部,待他們過來,就開始掘墓。

“父親,你看鄭巖身邊的那個人。”

李瑄不動聲色,看向吉溫。

“着綠服,一個縣丞而已。”

шшш▪ t tkan▪ ¢〇

李適之不認識吉溫。

“他是武周宰相吉頊的從子,此人心有猛虎,不是善類。找機會把他貶出長安。”李瑄向李適之建議。

這樣的人,李瑄不會讓李適之收爲己用。

因爲吉溫得勢便猖狂,做人做事沒有底線。

“吉頊太遠了。連姚崇、宋璟的兒子,都只能自保。我看他一直低着腦袋,不像是一個勇敢的人,他能奈我何?”

李適之不以爲意。

長安最不缺的,就是宰相後代。僅開元年間,唐玄宗就任命二十多位宰相。

更別說武周時的宰相。

因爲武周時代,武則天共任命將近八十位宰相。

武則天后的中宗,睿宗時代,加起來也有六十多位宰相。

唐代是“羣相制”,朝堂上不單單有固定的右相、左相。如果皇帝青睞,即便是四品的侍郎,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參知政事”等銜,就可以進入政事堂,參與軍政大事,是爲宰相。

李隆基已經算是控制宰相數量,每一屆,最多任命三個宰相,大多數時間都只是兩位。

睿宗之前,一屆五六位宰相入政事堂,是常見的事情。

“刀之所以能傷人,是因爲人握着刀柄。李林甫一直希望得到鷹犬,爲其爪牙。吉溫一直低着頭,心卻在天上的雲彩上,他就是李林甫渴望尋找的人。”

李瑄指着蒼穹,鄭重地告訴李適之。

只要吉溫犯下大錯,被李適之抓住機會,高力士也不會去保。

“我相信七郎的識人之明。”

李適之沉吟片刻,微微點頭。他又看了一眼其貌不揚的吉溫,並將這個名字,記在心中。

不一會兒,刑部的官吏已到來。

當然,也少不了刑部尚書兼京兆尹,蕭炅。

他得到消息後,馬不停蹄地趕來。

“左相,爲何能做出掘人墳墓的事情,來污自己的名聲?”

作爲李林甫頭號大將,蕭炅一點都不賣李適之面子。

他沒有下馬,並向李適之質問。

刑部的其他官吏,倒是老老實實地下馬相拜,畢竟李適之剛離開刑部不到半年。

“刑部尚書,我通知刑部,是爲了佐證。你沒有資格對我指手畫腳。”

李適之向蕭炅沉聲一喝,然後向鄭巖下令:“鄭縣令,帶着你的人掘墓。仵作準備入墓驗證!”

“遵命!”

鄭巖不敢不從,他已經看到李適之的決心。

“鄭巖,帶着你的人回去,右相公馬上親至。”

蕭炅臉色一變,向鄭巖命令,直呼其名,表達不滿。

他是當過節度使的人,說出的話,十分有氣勢。

“宰相爲天子所拜,花萼相輝樓的拜相宴會,蕭尚書難道沒去嗎?你不下馬拜見,爲不尊天子;敢阻撓宰相,是不敬天子;包庇犯下大不敬的官吏,是藐視天子;請父親明日對蕭炅的彈劾,再加三條。”

李瑄對蕭炅的無禮,直接抨擊。

他的話,擲地有聲。

一通帽子扣下來,蕭炅身體一顫,他不清楚這少年是誰,但言辭犀利,讓他如芒在背。

意識到不對勁的蕭炅,立刻下馬。

但他目光瞪着鄭巖,像是在說,你敢掘墓,我就讓你滾回去種地一樣。

鄭巖滿心苦楚,他一方面很畏懼李林甫,又不想違背李適之的意願。

而蕭炅恰恰又是他的上司。

“開元初年的時候,洛陽主簿王鈞受賄被杖殺。當時的河南尹韋湊,因縱容王鈞,被貶去官職。《春秋》上說,下屬有罪,要責罰主帥,《唐律》不也是如此嗎?京兆少尹範陵的罪如果查明,比王鈞大得多。”

李適之也拿出宰相的氣勢,看向鄭巖。

這是很嚴重的話了。

不僅是對蕭炅有力回擊,還是對鄭巖嚴重的警告。

聽得蕭炅額頭生出冷汗。

他因背靠李林甫,一向自大,第一次發現李適之的強勢。

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60章 峽口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293章 天將軍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5章 斬將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43章 豪強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47章 大戰將起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4章 廣運潭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84章 長離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6章 王維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8章 見王忠嗣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79章 回到長安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62章 五萬騎兵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55章 頗黎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82章 李泌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