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致仕

“聖人就是聖人,我等稍有所怠,就有所對應,實不應該!”

作爲次相,趙誠心裡也着實苦楚,政事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皇帝不信任宰相了,自然,他們也就喪失了權力基礎。

他現在都後悔了,實不應該配合首相,這讓他想起了南漢時,被宦官們支配的場景。

當時的宰相,就是個蓋章的,所有的權力,都被那羣自閹而入蠶室的佔據,宦官們信任他們,皇帝不管不顧,他們,不願意屈辱的官吏,只能辭職,回家種田。

在一羣聲音變異的官員裡,他們這些宰相洪亮的聲音着實突出。

“聖人一向心胸寬廣,納諫如流,往日我等反對之聲也有之,可見,聖人非是惡我們拖延,反對,而是恨我等齊心同力,有忤逆之嫌!”

“前堂以來,何曾有過這般齊心的政事堂?”

這時,對於政治專研精深的孫釗,在失去了泰半的轉運使司衙門後,眉眼低垂,沉默半晌,這才緩緩說道。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

而,王寧則更是深受震動,眉眼間,滿是懊悔。

他是皇帝潛邸的人,這次竟然與幾位宰相齊聲而動,可以說,完全喪失了在政事堂的意義。

他在政事堂,就是爲皇帝看守,而不是背叛。

其他人也想到了這一層,政事堂異口同聲,其實就是對於皇權最大的威脅。

至於反對什麼的,反而是枝節了。

也正是看到政事堂不在掌握之中,所以皇帝又新設館閣,以備諮詢,從而緩緩代替政事堂的作用。

他們的初衷,可不是這樣。

他們只是想恢復士大夫的特權,回到之前那種明君賢臣的狀態。

“如今,朝野之間,皆言我等恢復牛李黨爭亂國之態,可,牛李之爭,還黨爭,這些罵名,怎能承受?”

崔泉搖了搖頭,很是委屈,這樣的污名,哪怕以他首相的身份,也承受不起。

牛李黨爭,從憲宗到宣宗,四十餘年方休,主要是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爲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爲首的李黨之爭。

牛黨是寒門出身,提倡科舉,但卻放縱方鎮。

李黨是官宦出身,反對科舉取士,但又提倡鎮壓地方方鎮。

由此,一黨上臺,必貶斥一黨入地方,由此讓藩鎮參與朝政,雜夾宦官,牛李黨爭後,留下一地雞毛,文官權勢大減,宦官、方鎮大起。

此後,外朝大臣轉而依附擁有地方兵權的藩鎮,日後,釀成了崔胤勾結朱溫,來殺盡宦官之舉。

憲宗朝的努力,毀於一旦。

唐文宗只能無奈言之:“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有識之士皆將牛李黨爭命爲唐亡之因,深恨之。

皇帝將這污水潑下,令政事堂宰相們顏面無存,譭譽參半,讀書人,哪個不知牛李之事?

科舉進士出身的,陸陸續續進入朝堂,翰林院皆是,聲音越來越大,非議也越來越大。

換句話來說,他們就是清流,天然的掌握輿論導向。

若是細究之,欺君罔上的罪名也能參上。

這幾日,彈劾宰相的奏書如雪花一般,但都被皇帝留中不發,其意味,着實深長。

“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王寧很瞭解皇帝,若皇帝不信宰相,其攻擊就如同秋風掃落葉,而不是現在的不上不下,架他們在火上烤。

他站起身,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陛下在等待着咱們順從!”

“順從?那就這樣不了了之?”趙誠知道順從的意味,士大夫階級的特權,就這樣放棄了,宰相的威嚴,也就這般掃地。

“只能這般了!”崔泉起身,拍了拍衣袖,將氈帽戴起,苦笑道:“現在朝臣一分爲二,聲討我等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我這個首相難辭其咎,只能告退了!望諸位戮力而行,再復大唐!”

不待衆人反對,他就緩緩而去,背影莫名地帶着些許落寞。

“唉!”次相趙誠則搖搖頭,這場君臣的摩擦,本就是小事,結果稍有不慎,就釀成大事,犯了君臣大忌,只能讓首相告罪而出。

孫釗眯着眼睛,思慮着接下來又該如何行事。

崔泉可是與鍾允章同時的宰相,威望足以壓制政事堂,其他幾個宰相難有一個匹敵的,但趙誠則不同,他性子較軟,哪怕作爲首相,也難一家獨大。

這次犯皇帝忌諱,也是崔泉掌控政事堂數年,心思懈怠所致,尤其是滅了江南,朝野威望大漲,一時間得意失去了謹慎。

首相一走,又添了兩個新人,權力的分配,又該重新開始了。

瞥了失神的趙誠一眼,孫釗嘴角微微翹起,然後又恢復了原樣。

王寧則皺眉不語。

這次事件,他的損失,僅次於崔相公,因爲他失去了是皇帝的獨樣信任,從此淪爲普通的宰相。

聖寵不再……

團結的政事團,在首相走後,瞬間一團亂麻。

爭權奪利還是在所難免。

在收到崔泉的乞骸骨書後,李嘉照例留中不發,反而下旨寬慰,說離不開你云云。

崔泉也識相,知曉自己真的是惱了皇帝,所以再三請求。

如此,第四次後,皇帝這才爲難之下,允許其致仕回家。

其年齡,不過五十六歲。

“君以恩御臣,臣以義事君,貪以是息,而讓以是作。”

這種推讓雖然麻煩,但卻是封建禮法之一,體現的君臣和諧,畢竟皇帝依靠臣子統御天下,必須講究。

會形成一種致仕榮耀、知止求退的社會風氣。

所以,李嘉又給崔泉加銜中書令,正二品,讓其安然退休,好聚好散。

致仕後,崔泉實質上只是中書侍郎,正三品,加銜同平章政事,因爲中書門下二省合一,他這個中書侍郎,其實就是首席宰相,趙誠這個門下侍郎,只能屈居次相。

像孫釗本治只是轉運使司衙門的總運使,然後加了同平章政事,白麻宣下。

這邊說一下,由於李嘉把府一級提到了正四品,所以原三省官加升一級,如中書侍郎,從四品到了三品。

在唐朝,加品級很正常,在大曆二年,中書令和門下侍中從原本的正三品升爲了正二品。

按照唐朝的制度,只有五品官以上退休,纔會有半祿。

崔泉正二品退休,按照李嘉的俸祿改革,正二品年俸是兩千石,一半就是一千石。

照他這樣,還得活幾十年,那麼朝廷就得再額外養一個四品官。

“五十六歲就致仕,對於唐朝來說,這很不正常,畢竟法定致仕年齡是在七十歲。”

李嘉思考着,他感覺唐朝的退休制度還是有問題的,七十歲退休,很多人得死在任上,而且這個退休制度只是約定成俗的規矩,你五十歲也可以退休,八十歲退休也行。

缺乏強制性,利弊太多。

“看來,我真是個忙碌命!”

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1245章無題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1360章談話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九百三十一章第一千零一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1351章折騰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1376章無名第1346章教子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1244章治浙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1283章談心第1286章分封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1138章尊老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五百五十六章勃然大怒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1120章哭泣第1259章改任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1296章南詔第1129章續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1359章後勤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1406章歲月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番外3——震雷第九百一十六章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一千零八章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弟1119章瓜州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1331章威逼第1246章主考第八百一十九章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1377章使臣第1361章東去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